XX公路工程公司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1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畅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系列产品 厂区配套道路 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 畅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武 传真 4080709 通讯地址 XX 市 XX 区锦绣城 6 区 1 号楼 2 单元 201 室 联系 人 杨桂云 联系电话 18631449556 邮政编码 067102 建设地点 XX 市 XX 区西地乡 吴 营村歪脖沟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 筑 E4819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659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12000 总投资 (万元 ) 297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2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6.7%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 投产日期 2016 年 3 月 1.1 工程内容及规模 1.1.1 项目 由来 本项目为 XX 畅通工程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系列产品项目 (以下简称:混凝土 砌块厂 项目 ) 的配套工程, XX 畅通工程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系列产品项目 位于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小黄家沟沟 脑, 地理位置中心坐标为:北纬 40 5759,东经 117 4029。 混凝土 砌块厂 项目 已于 2008 年 5 月 6 日,经滦平县环保局批复,同意建设,批复文号为: 2008S019 号。该项目经批复 后, 一直未开工建设, 其 主要原因为 厂区选址 东侧的山沟严重阻碍了厂区的运输工程(厂区东侧隔山沟即为本项目的原料来源地,承钢公司钢渣堆场)。为了解决东侧山沟对项目的建设制约问题 及承钢生产产生的钢渣的存放问题,本着综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的理念, 建设单位决定 利用承钢公司的钢渣将山沟填平并压实,修建 直接通向 XX 畅通工程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系列产品项目厂区内 , 长度约为 380.2 米 的 道路 。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等有关要求, 该 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 XX 畅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委托我 公司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 公司 技术人员在踏勘现场及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报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2 1.1.2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 选址: 本项目选址 位于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歪脖沟 。 项目东侧起点 坐标为:北纬 40 5749,东经 117 4040,项目西侧终点 坐标为:北纬 40 5757,东经 117 4030。 项目占地: 本项目 总 占地面积约为 65900m2。其中 占地 部分 为沟谷地形 ,沟谷 呈南北走向,南侧为沟口, 沟谷 南北长度约为 500m。 本项目占地 沟谷处面积为两侧山体面积之和,沟谷处占地面积约为 61000 m2,剩余 4900 m2为本项目厂区至中间沟谷,以及沟谷与承钢渣场之间的占地 。 本项目对沟谷部分地段进行填埋,填埋从沟谷北侧向南侧进行, 填埋区域南北长度约为 250m,东西宽度平均为 170m,沟深在 85-120m 不等,平均深度为 85m。沟谷经填平后呈一平台, 平台面积约为 42500 m2。 本项目占地属于 XX 市滦平国有林场管理处 老虎沟林场所有 ,建设单位 本项目已与 XX市滦平国有林场管理处老虎沟林场签署占用林地补偿协议。 周边关系: 项目 配套 道路 东侧为 承钢 公司 钢渣堆场 , 项目西侧为 本项目公司 混凝土 砌块厂 项目 厂区,目前尚未建设,其他方向 均 为山 ,且方圆 1 公里 内无居民居住 。 详 见下图: 西 东 图 1-1 周边关系 现场勘查情况: 环评现场勘查时,本项目未开始施工 。 现场发现,项目区内植被较好,多数为 荆条等矮灌木,无珍惜 保护 生物物种。 配 套 道 路 填 平 区 域 承 钢 公 司 钢 渣 堆 场 3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本项目 配套 道路工程占地 有部分为沟谷地形, 这部分沟谷地形即本项目应该进行填埋区域, 填埋的平均深度约为 85m、平均宽度(东西向)约为 170m、长度(南北向)约为 250m,用承钢生产产生的 钢渣填平山沟并压实 。 填埋完后,沟谷呈一平 台 ,该平 台 面积为 42500 m2,宽度约为 170m,长度约为 250m。 项目建成后,仅选用靠近北侧填埋区域作为运输道路。 本项目 新建道路 长度约为 380.2m,其中沟谷处 (东西走向 ,非直线 ) 约长 180m, 承钢钢渣堆场至沟谷处道路与沟谷 处至混凝土砌块厂道路 长度共 约 200m, 宽度约为 20m。 本项目 填埋沟谷在填平后,仅 使用 其中 靠北 部分作为本项目运输道路,平台中其他 南部区域是企业为防止运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 滑坡引起的车辆 侧翻等事故预留的安全区域 。 原料来源及用量: 本项目原料为填平沟谷所用的钢渣, 钢渣是 把熔融状态的 高炉渣 置于水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的,主要有渣池 水淬 和炉前 水淬 两种方式 , 钢渣 主要由钙、 铁、 硅、等的氧化物组成 ,为一般工体废物 。 本项目填平沟谷所用的钢渣来自于承钢公司, 经核算, 总用量约为 180 万立方米 。 承钢公司钢渣堆场目前堆存钢渣量为数千万吨,能满足本项目填埋工程需要。 生产 设备: 本项目所用生产设备主要为施工期所用设备,施工期主要设 备见下表。 表 1 设备清单 名称 数量 用途 运输车 10 运输钢渣 压实机 3 压实沟谷填平钢渣 挖掘机 2 劳动定员: 本项目运营期无需劳动人员,因此本项目劳动人员主要为施工人员。本项目施工人员共20 人,工作 24 个月,每天工作 8 小时。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 297 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1.1.3 公用工程: 本项目能耗主要为路灯耗电。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共需要路灯 10 杆,每杆照明灯具功率为 400W,每天用电取 4 小时,道路一年运行 300 天左右,则本项目年消耗电量为 0.48 万度。 4 1.1.4 项目工程实施进度工程进度 : 本项目 工期计划 共 24 个月 , 计划于 2013 年 4 月开工建设, 2015 年 3 月 竣工 。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选址位于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歪脖沟, 选址 原 多 为 灌木 林地,对区域内环境无遗留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 XX 市 XX 区 , XX 区内有 XX 钢厂与 滦河发电厂 及 钒钛产业聚集区 内多家 工业企业 。 XX 钢厂与 滦河发电厂已经运行多年,生产时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 等污染物 对区域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项目东侧 为 承钢公司 钢渣堆场,承钢运输车辆将钢渣运至 承钢公司 钢渣堆场倾卸后堆存,并未采取相关环保措施, 现场勘查时发现 承钢公司 钢渣堆场的扬尘产生量较大,对区域内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钢渣的堆存过程占用了大量的荒地,同时钢渣的堆存对区域景观和生态均有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施工期可以解决部分钢渣的堆存问题,同时本项目建成后, 本项目建设单位能顺利运营,运营过程中以承钢钢渣为原料,这大大解决了承钢钢渣堆存 难 的问题。 项目东侧钢渣堆场现状 5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 地理位置 XX 区位于 XX 市西郊,距市区 10 公里,地 处东经 11742 -11752,北纬 4054-4111。 XX 区属燕山山脉低山丘陵区,东接 XX 市双桥区,北部与隆化县相邻,西部南部与滦平县接壤。区内主要交通线路有承钢运输部双大铁路、承赤公路。项目区所在地为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歪脖沟 。 地形地貌 区域内基本地形为北高南低,山峦叠嶂,河谷纵横,海拔最高处为大庙黑山,最低处为偏桥子镇小贵口村,海拔 360-1300m,谷峰相对高度 50-150m,山地坡面坡度一般在 15-40 度。流域地貌地形为中山、低山、沟谷和川平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沟谷川 平地面积占 20%。 气候 本地区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燕山山地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主要表现为春季干旱少雨,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多雷雨天气;秋季天高气爽,昼暖夜凉;冬季干旱少血,天气寒冷。年平均气温 8.9 ,极端最高气温 41.5 ,极端最低气温 -29.5 。全年无霜期 110-170d,九月末初霜。封冻期最长 89d,最早封冻日期 11 月 28 日,最厚冻土深 1.26m。春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5-20m/s。 地质构造 XX 区主要地质构造形迹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 3 类 。褶皱构造主要见于太古代变质岩、元古代和古生代断层中;古火山构造主要发育在中生代盆地中;断层以东西向深断裂为骨架,兼有北西和北东向断裂,这些构造变形以中山代燕山期为最强烈。 水文地质 根据 XX 境内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分为河谷平原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 境内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基岩山区裂隙含水层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后,通过以侧向渗流的形式补给邻近沟谷的孔隙含水层,或以泉的形式进行排泄。山间河谷孔隙含水层除接受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外,还接受上游地下水的径流补给, 6 雨季则直接接 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形成地表水流向开采区的反向渗流状态。山间河谷孔隙水除向下游径流排泄及消耗于蒸发外,人工开采已成为重要排泄方式。 项目所在区域以裂隙水性质为主,评价区域地下水属第四纪岩层中的潜水和基层风化层中的裂隙水,埋藏在山间河谷和河谷平原的松散堆层中。厂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靠滦河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地下水埋深约 20m。厂址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与山沟及泄洪沟走势相同,基本为由西向东,而后转向南。 地表水系 XX 市境内有滦河、北三河 (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 )、辽河、大凌河四个水系,流域总面积为 39547.8 km2,其中滦河流域面积 28613.0km2,占总面积 72.35%;北三河面积 6735.0 km2,占 17.03%;辽河面积 3768.7 km2,占 9.53%;大凌河面积 431.1km2,占 1.09%。 滦河发源于丰宁县西北大滩界牌梁,经沽源县东北部向北流至内蒙古多伦境,至外沟门子又入河北境内,蜿蜒于峡谷之间,经丰宁、隆化、滦平等县进入 XX 市区,经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后,于滦县进入平原区,最后于乐亭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44750km2。滦河干流全长 877km,在 XX 市境内河长 374km,多年平均流量 6.5m3/s,平均水深 0.6m,平均河宽 15m,平均流速 0.72m/s,河道平均纵坡为 2.68 。 伊逊河是滦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围场县大坝换起沟及尹苏川老岭拐磨子一带,经围场、隆化、滦平三县,在滦河镇下湾村附近汇入滦河。伊逊河全长 195km,多年平均径流量 3.2108m3。 土壤类别 XX 地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全市地质构成分为蒙古地槽、内蒙古背斜、燕山沉降带三块。主要岩性为砾岩、石灰岩、花岗岩和片麻岩。全市土壤大体分为 14 个土类, 28 个亚类,主要以棕壤和褐土为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0以上, 土壤结构良好,养分含量丰富,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北部坝上高原区主要是灰色森林土、栗钙土和黑土,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 l-5,pH 值为 4-7,耕地表土层不足 20cm,山地表土层 5-15cm,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现象严重;中部土石山地土壤主要是棕壤、褐土和风沙土等,其中褐土和棕壤分布最广,耕地表土层一般在 30cm 以上,黄土岗丘土层较厚,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南部石质山区土层较薄,山地坡度较陡,裸岩面积较大。 7 2.2 社会环境简况 XX 区全区辖四镇两街道,即滦河 镇、双塔山镇、大庙镇、偏桥子镇、滦河办事处、双塔山办事处, 43 个行政村和 32 个居委会。 区内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有京承高速公路、京沈、京赤等三条国家干线公路贯穿区境,承钢铁路专用线纵贯全区;安装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程控交换机 10521 门,可为用户提供国内、国际电话、电报、传真、无线通讯数据传输等多项服务。 XX 区独特的近市环企优势为发展工业企业提供了先天条件,区内驻有 XX 钢铁公司、 XX 输送机集团、滦河电厂、丝绸厂等省市属大中型企业,其中 XX 钢铁公司是全国五百强之一。 农业上,全区现有耕地 2390 公顷。农业人口 3.9 万人。现有果树 0.95 万亩,年产果品 826 吨,粮食总产量 9500 吨。肉类总产量 900 吨,禽蛋总产量 449 吨。全区农业及非农业总产值达到 64297 万元。现有林地面积 10.07 万亩,尚有宜林荒山 8.87 万亩,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前景广阔。农业以服务城市、服务工厂的城郊型农业为主。 “南菜 ”温室、冷棚、露地菜发展迅速,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 1.1 万亩,年产销无公害蔬菜达 4万吨。 “北畜 ”工程全区奶牛存栏达 1500 头,年产鲜奶 6000 吨。总面积达 3000 亩地 “千亩梨花坡 ”工程正加紧实施。 全区有职教中心一所(中专班二个) ,中学 6 所,有省级示范高中河北 XX 实验中学,小学 23 所。 8 3 环境质量状况 3.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3.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XX 市 XX 区内有承钢,滦河电厂等多家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在运营当中,对区域内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各大企业均采取治理措施,对区域内大气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区域内目前大气环境能满足二类区质量标准。 3.1.2 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根据 2011 年 XX 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地下水所做的现状测数据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均 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 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地表水:通过对 XX 区域地表水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 2011 年 XX 市地表水总体水质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1.3 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主要噪声来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声环境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要求。 3.1.4 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主要为农村山区环境,选址地主要植被为灌木及杂草,山体表层植被覆盖率 一般 ,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 选址区域内 没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等重要保护目标。 确定保护目标如下 : 表 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方位 相对距离 (m) 功能要求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区域内大气 二级 满足二级要求 声环境 厂界 2 类 满足 2类区要求 地下水 区域地下水 类 不受影响 生态环境 项目占地范围 9 4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的 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中的 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 ;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200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结合该项目的排污状况,建议不给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0 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 工艺流程简述 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和措施,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材料堆放场地、消防设施等。 2、定位放线:由专业的测量人员根据厂区控制桩定出道路中心线及高程控制点。 3、沟谷填平: 由专用 车辆从承钢公司运输废钢渣 往沟谷倾卸钢渣,填平沟谷。 4、道路压实:沟谷 每 填平 至一定高度后 ,用压路机将路面压平 ,以保证钢渣路的稳固 。 在施工过程中,配套建设排洪系统, 工程完工后对边坡进 行绿化加固处理。 5.2 主要污染工序 5.2.1 施工期主要污染 ( 1) 大气环境污染物 : 运输钢渣的车辆 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 中产生的扬尘;钢渣运输 的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 ( 2) 水环境污染物 : 施工 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 ; 雨季地表径流 。 ( 3) 声环境污染物 :施工机械产生施工噪声 ;运输车辆 产生的运输噪声 。 ( 4)固体废物: 施工场地散落的钢渣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5.2.2 营运期主要污染 ( 1) 大气环境污染物 : 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 。 ( 2) 水环境污染物 :雨季地表径流。 ( 3) 声环境污染物 :运输车辆 产生的运输 噪声 。 施工准备 定位放线 沟谷填平 道路压实 扬尘、噪声 11 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填平沟谷 扬尘 周界外浓度最高 点 46 mg/m3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小于 1mg/ m 运输车辆 扬尘 周界外浓度最高 点 46 mg/m3 运营期 运输车辆 扬尘 周界外浓度最高 点 46 mg/m3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小于 1mg/ m 水 污 染 物 施工期 工人清洗废水 少量 不外排 雨水 少量 不外排 噪 声 施工期 施 工 噪声 90105 dB( A) 昼间 70 dB( A) 夜间 55 dB( A) 交通噪声 80100 dB( A) 昼间 60 dB( A) 夜间禁行 运营期 交通 噪声 昼间 60 dB( A) 夜间禁行 固 体 废 弃 物 建筑施工 散落的 钢渣 少量 不外排 生活垃圾 少量 不外排 主要生态影响: 该项目属新建项目,由于工程 需移除山体上的植物 ,扰动土壤面积较大,改变了原有土地形态,降低了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因此,在施工期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原生境存在一定影响。 项目运营后, 将原为沟谷 的地形变成平地,改变了区域地形地貌 。 12 7 环境影响分析 7.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7.1.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 大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 运输钢渣的车辆 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 与 钢渣运输 的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为减少扬尘产生量,应采取 以下 控制措施: 在填平之初,由于沟谷两侧山体较高,能够有效的抑制扬尘,因此可以在 沟谷南侧 设置防尘围档,高度 不小于填平高度 2.5m, 待填平钢渣的高度 接近两侧 山顶 高度后,由于两侧山体不能有效的拦截扬尘,此时需要在填埋四周区域内 加设 防尘围档 ,降低施工扬尘对 环境 的影响; 运输车辆在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中采用洒水措施,及时向易产生扬尘的场所洒水,大风天增加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减少扬尘产生; 对沟谷进行填平后,要求对填平的钢渣 定时洒水,减少钢渣的扬尘产生量 ; 运输车辆减速慢行,运输 钢渣 采用蓬布遮盖,以避免沿途洒落,减少运输扬尘 。 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厂界扬尘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7.1.2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 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 、雨季降雨形成径流 (主要污染物为 SS)。 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且污染物浓度较小,因此,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可直接用于施工场地的 降尘 。 施工期间雨季产生的一次性水土流失 (泥沙 )量较大, 因此,本次评价 要求在 适当位置 设置 排洪沟和 沉淀 池 ,收集雨季雨水,雨水经 沉淀 处理 后 ,作为降尘喷洒使用 ,不外排 。 经以上分析,项目 施工期 所产生的废水,企业能够妥善处置,不外排,对区域 地表水、地下 水环境 基本无 影响。 7.1.3 声环境影响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一般都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区域环境产生影响。为减少噪 声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施工时尽量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保养维护,对施 13 工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设备; 合理选择运输 钢渣 的道路,运输车辆 行驶时 限速、禁鸣;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工期必须避开敏感时段,在临近敏感区域的施工现场施工时,施工单位夜间 22: 00 6: 00 及中午 12: 00 14: 00 禁止施工,禁止施工设备运行,禁止车辆运输。 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只要采取以上措施,落实严格管理,施工阶段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7.1.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 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 施工场地散落的钢渣 及施工工人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 施工场地 散落 的钢渣 收集后 可直接用于填平沟谷 ,不向外排放。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采取垃圾 箱 收集,然后定期 清运至区域内的垃圾收集点 ,然后 由环卫部门统一 清运 处理,不外排。 14 7.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其自身不产生污染物,本次环评分析其 投入使用后,在路面上 行驶的 车辆 在行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如下: 7.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 为 XX 畅通工程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系列产品项目的配套工程,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主要为混凝土砌块厂区运输原辅材料及产品的车辆,这些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 扬尘。 对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本次评价要求对路面定时洒水降尘, 并 及时清扫路面, 同时控制运输车辆的运输量,对于易产尘物料运输过程中要加设遮盖等措施,来 降低扬尘的产生量。 经上述 治理措施 ,项目运营期污染物排放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影响较小。 7.2.2 水 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的水污染物为雨季地表径流。 为保证项目营运期雨季地表径流对项目区域水环境不造成影响。本次评价要求:钢渣填平周边设置排洪沟和配套的导排设施,使雨季地表水得到有效疏导,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和环境风险隐患,且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承钢钢渣堆场的排洪;在沟谷中钢渣填平最南处 设置沉淀池,可将雨后地表径流形成的泥浆水引流至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其水用于场地降尘 。 经以上分析,项目 运营期 所产生的废水,企业能够妥善处 置,不外排,对区域 地表水、地下 水环境 基本无 影响。 7.2.3 声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后,主要的噪声污染来自于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源强大约在 80-100dB( A)。由于本项目选址比较偏僻,方圆 1 公里内无居民居住,因此, 运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声环境几乎无影响,但是 为了保证 厂界 噪声达标,本次评价要求建设单位采取 控制 运输车辆 行驶时车速,控制运输频次 ; 同时 在 道路 周围设绿化带,从噪声传播途径上减少噪声排放 等措施 。 处理效果: 噪声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相应标准要求 。 15 7.2.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 优先 选择合理的施工生产工艺,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表扰动,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时序的安排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加强施工期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有效的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所填平的沟谷大部分为灌木林地,建议在填平的过程中随着填平进度逐渐移栽树木,可有效的预防 填平沟谷的过程 中产生水土流失 ,待工程完工后可将树木移回,用于道路两边绿化及钢渣填平的边坡用于加强边坡的稳固性 。 通过采取如上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 16 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 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扬尘 填平沟谷南侧 设置防尘围档,高度 高于 填平钢渣 2.5m,防尘围档 的高度随填平钢渣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待填平钢渣的高度与山顶平行后,在 填埋区四周 加设 防尘围档 ; 运输车辆在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中采用洒水措施 ; 对沟谷进行填平后,要求对填平的废钢渣 定时洒水; 易起尘物料运输及存放时加设遮盖,车辆减速慢行 。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1mg/m 运营期 扬尘 对路面定时洒水降尘, 并及时清扫路面 ,控制运输量,并加设遮盖 周界外浓度 最高点 1mg/m 水 污 染 物 建筑施工 工人清洗废水 可直接用于施工场地的 降尘 不外排 雨水 要求在相应地方 设置 排洪沟和 沉淀池 运营期 雨水 钢渣填平周边设置排洪沟和配套的导排设施;在沟谷中钢渣填平最南处 设置沉淀池 噪 声 施工期 施工 噪声 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 ; 施工现场不得安装混凝土搅拌机 ; 定期维护设备,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标准要求 交通噪声 合理选择运输 废钢渣 的道路,运输车辆穿越环境敏感点时限速 、 禁鸣 运营期 交通 噪声 控制车速, 在 道路 周围设绿化带 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相关标准要求 固 体 废 弃 物 建筑施工 散落的 钢渣 收集后, 可直接用于填平沟谷 能够妥善处置 , 不外排 生活垃圾 采取垃圾 箱 收集,然后定期 送往区域内垃圾收集点,然后 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处理 17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 优先 选择合理的施工生产工艺,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表 扰动,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时序的安排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加强施工期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有效的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所填平的沟谷大部分为灌木林地,建议在填平的过程中随着填平进度逐渐移栽树木,可 有效的预防 填平沟谷的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 ,待工程完工后可将树木移回,用于道路两边绿化及钢渣填平的边坡用于加强边坡的稳固性。 通过采取如上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 项目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地面硬化,提高土体抗冲、抗蚀能力,通过种植适生乔木、建设各种花坛、草坪等绿化形式与整体的景观设 计协调统一,绿化面积 达到 12000 平方 米,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 的 作用。 18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1.1 工程概况 本 项目 选址 位于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歪脖沟。地理位置中心坐标为:北纬40 5751,东经 117 4035。 项目东侧为承钢公司 钢渣堆场 ,项目西侧为本项目厂区,目前尚未建设,其他方向为山。本项目道路工程占地约 6.59 公顷 ,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修建长度约为 380.2m 的运输 道路 。 项目总投资 297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0 万元,占投 资比例的 6.7%。 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 2 年, 计划于 2014 年 4 月开工建设, 2016 年 3 月建设完毕 。 9.1.2 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XX 市 XX 区内有承钢,滦河电厂等多家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在运营当中,对区域内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各大企业均采取治理措施,对区域内大气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区域内目前大气环境能满足二类区质量标准。 2 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1 年 XX 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地下水所做的现状测数据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 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区域地表水水质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主要噪声来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声环境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4a 和 2 类区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地主要为农村山区环境,选址地主要植被为灌木及杂草,山体表层植被覆盖率 一般 ,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9.1.3 选址合 理性分析 项目选址 位 于 XX 市 XX 区西地乡吴营村歪脖沟 , 项目 配套道路竣工后 , 交通 较为 便利, 项目方圆 1 公里内无居民居住 , 且 通过对各种污 染物采取防治措施,各类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小。综上所述,该项目的选址合理。 19 9.1.4 产业政策分析 本项目 配套道路 已取得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证号:承发改 投资 备字201319 号, 符合国家及省、市行业产业政策要求。 9.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 1) 大气环境 : 项目施工期间 扬尘主要来源于 运输钢渣的车辆 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 与钢渣 运输 的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为减少扬尘产生量,应采取 以下 控制措施: 填平沟谷南侧 设置防尘围档,高度 高 于 填平钢渣 2.5m,防尘围档 的高度 随填平钢渣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待填平钢渣的高度与山顶平行后,在填平钢渣东、西两侧加设 防尘围档 , 降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车辆在往沟谷倾卸钢渣 过程中采用洒水措施,及时向易产生扬尘的场所洒水,大风天增加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减少扬尘产生; 对沟谷进行填平后,要求对填平的钢渣 定时洒水,减少钢渣的扬尘产生量 ;运输车辆减速慢行,运输 钢渣 采用蓬布遮盖,以避免沿途洒落,减少运输扬尘。 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厂界扬尘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 2) 水环境 : 施工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 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 、雨季降雨形成径流 (主要污染物为 SS)。 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且污染物浓度较小,因此,工人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可直接用于施工场地的 降尘 。 施工期间雨季产生的一次性水土流失 (泥沙 )量较大, 因此,本次评价要求 在 相应地方 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否则这些泥沙将随施工废水排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雨水经沉淀后作为降尘喷洒使用。 经以上分析,项目 施工期 所产生的废水,企业能够妥善处置,不外排,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 3) 声环境 : 在施工过程中,噪声 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一般都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区域环境产生影响。为减少噪声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施工时尽量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保养维护,对施工人员进行 20 操作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设备;施工现场不得安装混凝土搅拌机,应在有关部门指定地点搅拌好后,运至工地使用,运输车辆通过要减速慢行以减低噪声;合理选择运输 废钢渣 的道路,运输车辆穿越环境敏感点时限速、禁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工期必须避开敏感时段,在临近敏感区域的施工现场施工时,施工单位夜间 22: 00 6: 00 及中午 12: 00 14: 00 禁止施工,禁止施工设备运行,禁止车辆运输。 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只要采取以上措施,落实严格管理,施工阶段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 4) 固体废弃物 : 本项目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 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 施工场地散落的钢渣及施工工人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 施工场地散落的钢渣可直接用于填平沟谷,不向外排放。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采取垃圾 箱 收集,然后定期由环 卫部门统一 清运 处理,不外排。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 1) 大气环境 :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 配套公路上 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 本次评价要求将运输车辆 加盖篷布 ,可减少运输过程中车辆因颠簸而落料产生扬尘,并对路面定时洒水降尘,进一步降低扬尘的产生量。 通过上述治理措施, 项目运营期污染物排放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影响较小。 ( 2) 水环境: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的水污染物为雨季地表径流。 为保证项目营运期雨季地表径流对项目区域水环境不造成影响 。本次评价要求:钢渣填平周边设置排洪沟和配套的导排设施,使雨季地表水得到有效疏导,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和环境风险隐患,且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承钢钢渣堆场的排洪;在沟谷中钢渣填平最南处 设置沉淀池,可将雨后地表径流形成的泥浆水引流至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其水用于场地降尘 。 经以上分析,项目 运营期 所产生的废水,企业能够妥善处置,不外排,对区域 地 21 表水、地下 水环境 基本无 影响。 ( 3) 声环境 : 该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后,主要的噪声污染来自于生产设备运转时的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源强大约在 80-100dB( A)。本次评价要求建设 单位 对 运输车辆 控制车速及运输频次 ;在 道路 周围设绿化带,在场界处种植高大乔木,从噪声传播途径上减少噪声排放。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项目噪声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相应标准要求 。 ( 4)生态环境: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 优先 选择合理的施工生产工艺,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表扰动,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时序的安排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加强施工期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有效的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所填平的沟谷大部分为灌木林地,建议在填平的过程中随着填平进度逐渐移 栽树木,可有效的预防 填平沟谷的过程 中产生水土流失 ,待工程完工后可将树木移回,用于道路两边绿化及钢渣填平的边坡用于加强边坡的稳固性。 通过采取如上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 项目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地面硬化,提高土体抗冲、抗蚀能力,通过种植适生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