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目 录 1 总论 . 1 1.1 项目的由来 . 1 1.2 项目特点 . 2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2 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 2 1.5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 . 4 2. 总则 . 5 2.1 评价原则 . 5 2.2 编制依据 . 5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7 2.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 11 2.5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 16 2.6 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 20 3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 21 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21 3.2 工程建设内容 . 21 3.3 公用工程 . 23 3.4 工程分析 . 26 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34 4.1 自然环境概况 . 34 4.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 43 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45 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45 5.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 47 5.3 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 48 5.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 . 49 6 污染防治措施 . 52 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52 6.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 54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8 7.1 施工期影响分析 . 58 7.2 运营期影响预测与评价 . 60 8 清洁生产分析 . 69 8.1 施工期清洁生产分析 . 69 8.2 运营期清洁生产分析 . 70 9 总量控制 . 71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 9.1 总量控制的目的和原则 . 71 9.2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 71 10 公众参与 . 72 10.1 公众参与目的 . 72 10.2 公众参与形式 . 72 10.3 公众参与结论 . 81 11 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 83 11.1 规划符合性分析 . 83 11.2 选址合理性分析 . 84 11.3 环境保 护合理性分析 . 84 11.4 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 84 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86 12.1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 86 12.2 环境效益分析 . 86 12.3 结论 . 88 13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89 13.1 环境管理 . 89 13.2 工程环境监理 . 90 13.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 92 14 评价结论及建议 . 94 14.1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结论 . 94 14.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 94 14.3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 94 14.4 选址符合性及合理性分析结论 . 96 14.5 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结论 . 96 14.6 清洁生产分析 结论 . 97 14.7 公众参与结论 . 97 14.8 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 97 14.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 97 14.10 结论 . 97 附件 附件 1: 关于 XX 小镇项目预核准的批复 哈高开委发 20149 号 附件 2: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附件 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补充条款) 附件 4: 本项目 监测报告 附件 5:环西新城监测报告 附图 附图 1: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附图 2: 松北区 发展规划图 附图 3: 敏感点位置图 附图 4: XX 声环 境区域划分图 附图 5:项目效果图 附图 6:项目平面规划图 附表 附表 1:审批登记表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1 总论 1.1 项目的由来 在中国共产党 XX 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 XX 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松花江为城市规划建设总纲,保护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北国特色水乡”,打造“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明确了 XX 在全省要发挥好“经济发展的支柱、科技创新的先导、城乡建设的表率、服务全省 的平台”四个方面的龙头作用。 “北跃”意味着在松花江北岸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城区。江北地区以科技创新城为先导,以北国水城为带动,搭建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建设成为集科技、文化、行政、金融、奥体、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 XX 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 处于 XX 市的西北部,位于四环路以西 , 万宝大道以南 , 王万铁路以东 , 松花江前进堤以北,占地 22.08 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 XX 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本项目的建设将为 XX 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由原来的偏重数量扩张转向以经营结构调整为重点,带动质量、效益和规模全面增长的发展策略。连锁经营方式的成功导入,加速扩大了国内零售市场的容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保持了 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零售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众多的跨国零售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以期在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地处北疆的中心城市 XX,在国内零售业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已注定无法在新旧零售业态的更替中独善其身,唯有以发展求生存。目前仅 在 XX 市区,就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而且东北人消费的大手笔无不令国内外的零售巨子垂涎。该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XX 小镇项目的建设对于优化 XX 市的产业结构,引领远东地区各国商贸关系更好、更快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 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显著带动作用,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对促进 XX 市商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受 XX 小镇奥特莱斯 (XX)广场有限公司 委托, 我单位 承担 XX 小镇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评价单位在接受任务后,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调研、环境现状监测、模式计算及统计分析,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和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项目特点 本项目主要的特点有: 1、本项目为 XX 小镇 项目 商业中心、停车楼 以及餐饮 设施 建设,属于 E48土木工程建筑业 ; 2、本项目占地为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空 地; 3、本项目建成后供热由 捷能热力电站公司提供 。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占地、地基开挖、场地平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施工扬尘、物料运输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4、项目运营期设备噪声、生活污水 、餐饮污水 、汽车尾气、 餐饮 油烟 、 生活垃圾 、餐饮垃圾、厨馀、废油脂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等 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 1.4-1。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图 1.4-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政策 、 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 、 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 、 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重大变化公 众参与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 1.5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 综合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评价结论及公众参与、工程选址及占地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建设 符合相 关规划的要求。在确保全面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所排污染物均能作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位置建设是可行的 。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5 2. 总则 2.1 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1)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 2)早期介入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 行性。 ( 3)完整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 4)广泛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2.2 编制依据 2.2.1 相关法律、法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 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29 日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修订 ) (2004 年 12 月 29日 );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 (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6 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6 法 (2006 年 2 月 14 日 )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 11 月 29 日 );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10 月 1 日 ); ( 10) 国家发展改 革委员会、科学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2005 年 4 月 21 日 ); ( 11) 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 200539 号 )(2005年 12 月 15 日 ); ( 1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 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 200465 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 ( 14)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 23 号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2.2 技术规范 (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 200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 1993);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下 水环境 (HJ610 2011);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 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风险 影响( HJT169-2004) ( 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6-2008) ( 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 1998)。 2.2.3 相关文件 ( 1) XX 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 2) 松北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 二 五 ” 发展规划 纲要 ; ( 3) XX 高新区科技创新城环西新城总体规划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7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3.1 评价因子 2.3.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对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初步分析,对自然环境影响因子加以识别,详见表 2.3-1。 表 2.3-1 环境影响的因素识别 工程 阶段 工程作用因素 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 水文 水质 土壤 声环 境 空气环境 陆生生态 景观 文物 环境 卫生 人群健康 就业 机会 科技与经 济发展 侵蚀 污染 施 工 期 基础开挖 汽车运输 施工机械运转 施工机械维修 建筑剩余固体 废物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营 运 期 废气 噪声 废水 固体废物 注: 无影响;负面影响 轻微影响、 较大影响 、 有重大影响、 可能有影响、 正面影响 2.3.1.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确定的评价因子列于表 2.3-2。 表 2.3-2 评价因子表 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 SO2、 PM10、 NOx SO2、 PM10、 NOX、 TSP SO2、 NOX 地表水 pH、氨氮、悬浮物、 COD、高锰酸盐指数、 COD、 SS、 动植物油、 NH3-N COD、 NH3-N 地下水 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 、氟化物、铅、镉、锰、铁、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大肠菌群。 COD、 SS、 NH3-N / 声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餐饮垃圾、厨馀、 废油脂 / XX小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8 2.3.2 评价标准 2.3.2.1 环境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 本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评价标准详见表 2.3-3。 表 2.3-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Nm3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mg/Nm3) 标准来源 SO2 年平均 0.0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日平均 0.15 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4 日平均 0.08 小时平均 0.20 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PM10 年平均 0.07 日平均 0.15 PM2.5 年平均 0.035 日平均 0.075 ( 2)地表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松花江干流的朱顺屯 -大顶子山 段,根据DB23/485-1998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规定, 朱顺屯断面规划水体类别为 类水体,其余断面为 类水体。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见表 2.3-4。 表 2.3-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单位 III 类标准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