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docx
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按照 “标准化生产创品牌、产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 ”的思路,全面加强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测能力逐步增强、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西南部,辖 2乡 7 镇和 1 个街道办事处, 123 个村 850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8.9 万人。地理概貌为 “七山一水两分田 ”,全市耕地面积 33.65万亩,基本农田 23.37 万亩。 201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58.15 亿元,农业增加值 35.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415 元。全市粮食面积 37.75 万亩,总产量 11.03万吨;柑桔面积 31.07 万为亩,总产量 55.2 万吨;茶叶面积 9.58 万亩,总产量 1.22 万吨;蔬菜面积 7.1 万亩,总产量 19.7 万吨。农产品种植业专业合作社 162家,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75 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较高。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19 年本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 99.3%; 2019 年 1-8 月已抽检农产品样品 1000个,合格率为 99.6%。全省 2019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 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采访团在我市参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农安监测点。 (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在编 8 人,负责对全市农安工作协调 及监测监管;成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在编 9 人,负责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仪器设备 113 台套,负责全市农产品检测工作。全局农安工作专职人员 17 人,拥有农残监测车、执法车各一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加挂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的牌子,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职开展工作。 (三)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被列为全国柑桔标准化示范县市,2019年被农业部纳入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实施。制定了市农产品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质量安全产地准现及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严格查验农产品入市材料,主要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农安检测室,每日检测,在显著位置挂农产品公示牌。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我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下发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实施方案。市政府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市农业局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安检测培训会,与各乡镇农安监管站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质量承诺书。 (二)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活动载体,利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网络平台、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田间、社区等地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以 “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和标准化 生产 ”为主要内容的 “三主一化 ”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管理手册到户,生产技术培训到户。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82 场次,发放宣传资料 3.5 万份,对 1.24 万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使用投入品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 “蜜柑 ”和 “天然富锌茶 ”地方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柑桔、茶叶、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内容的 “三品一标 ”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强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申报 ,全市有效使用的农业 “三品 ”已达到 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 37 个、绿色食品 1个、有机食品 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1 个。形成了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工夫茶、土老憨食品、天峡鲟等一批精品名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2 个。全市建立柑桔标准园 30 万亩、茶叶标准园 10万亩。 (四)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等 18 家农产品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生产的农产品做到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农产品自检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 管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三品 ”生产基地为重点,推行建立以标准化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检验检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测证明以及包装、标识为门槛的产地准出制度。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了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等四大体系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种植户严格执行编码追溯责任制,实现了柑桔精品果追溯到户。 (五)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全市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质量检测室,逐步健全检测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农产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 员、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初步建立以建购销台账、查证验票、自律性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今年来已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 27期,抽取样品 1000 个,在电视台发布农产品监测公告 27 期。督促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自检样品 13900 个。制定了农业投入品台账及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全市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重点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排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高毒农药及农药中违法添加成分监管力度。对全市 380 家农资经营门店 、 25 家渔药、渔饲料经营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重点抽查,今年已抽检农药样品 18 个、种子样 63个、肥料品种 7 个、水样 4 个、鱼样 5 个、渔饲料样 20 个,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24 起,立案查处 12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起。全市农业投入品监测合格率 99.5%,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 100%,农产品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均达到 100%。 四、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由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存在一些 农产品生产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生产投入随意性、无记录、质量无法溯源,“重数量、轻质量 ”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 (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够。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殖大户的生产记录不够规范,多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检测室,无检测人员。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服务不到位,生产过程完全由社员自行管理,社员自行购买投入品、无发票、字据、记录,无统防统治制度,无统一的技术服务或 生产模式,收购农产品未检测,大多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无包装和标识。农贸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市场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残检测方面缺乏主动性,人员、经费、设备无保障。 (三)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农产品检测中心缺经费、缺专业检测人员,市场监管人员缺装备、缺少办案经费的制度性保障。目前检测中心运行经费还未纳入财政预算,现有人员年龄老化,难以操作大型精密仪器,造成部分设备闲置,迫切需引进年青的专业检测人员;农业执法人员执法装备差、执法经费无保障、没有参公管理职称评定又无解决途径,造成工作不安心,影响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 监管体系建设需完善。乡镇监管站的人员编制及经费未落实,各村及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网格化管理要完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如下: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三是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检测人员;四是解决执法人员的参公管理、执法着装、执法装备等问题;五是解决乡镇农安监管人员编制及经费。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 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监管,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 入制度作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监管机制;建设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监测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