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 经三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申报日期:2014年1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经三路道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人代表 王业珍 联系人 吴非建设地址 古黄河水景公园北侧(双庄大道至八一西路)联系电话 13815790588 传真 - 邮政编码 223800立项审批部门 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宿发改投资发201417号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E4813占地面积(亩) 22.77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189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55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例 24.06%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建成日期 2014年9月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原辅材料:石子、砂料、石灰、水泥、混凝土、土方、砖、沥青等主要施工材料主要设施: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土机、搅拌机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水(吨/年) - 燃油(吨/年) -电(万千瓦时/年) - 燃气(标立方米/年) -燃煤(吨/年) - 其它 -废水(工业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城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施工废水由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的使用情况:无42. 工程内容及规模2.1 项目背景为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功能,改善市区环境。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宿政发201345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将古黄河水景公园市政路网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本项目为古黄河水景公园市政路网工程一部分。改善公路环境,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本项目的实施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当地居民奔小康的步伐,并能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路网结构的需要,经三路(北起八一西路,南至双庄大道)是宿迁市核心路段,在宿迁交通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2.2 建设地点经三路位于宿迁市市区古黄河水景公园北侧,北起双庄大道,南至八一西路。具体建设地点见附图1。2.3 项目工程内容该工程北起双庄大道,南至八一西路,全长620m,宽24m,主要改造内容包括车行道面积8680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200平方米;侧石长度1137米;筑边平石长度1137米,同时建设市政配套、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2.3.1 道路工程、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车速: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路面设计荷载:双轮组单轴100KN、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抗震:抗震设计按地震烈度8度0.3g设防。、道路断面形式为:5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结构设计: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45cm石灰土2.3.2 排水工程、污水管道根据规划,经三路污水管管径为d400mm,沿线收集该地区的污水,布置在道路东侧,5距人行道边缘1.5m,自北向南与八一西路污水管网相连,接入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管道根据规划,经三路雨水管管径为d600d1500 mm,布置在道路西侧,距人行道边缘1.5m,自北向南与八一西路雨水管网相连。2.3.3 路灯照明工程灯杆设置在道路两旁,交错布置,间距30米。路灯采用双臂双侧相对布置半截光型高压钠灯,灯杆采用八角锥形钢管,杆高8米,间距30米,功率2400w,以电缆方式供电。2.3.4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总建设工期为7个月,2014年2月-2014年9月。2.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无原有污染。6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3.1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宿迁市地处东经11816,北纬3359,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安徽、山东三省之通衢,西邻徐州、东连淮安、北接连云港,并处于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中心地带,是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和这三大经济带的组成部分。宿迁市城市老城区位于宿城区辖区内,宿城区是地级宿迁市的主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东经11810071183388、北纬33472534116之间,北和东与宿豫区接壤,南与泗阳、泗洪县毗邻、西与徐州市睢宁县相连。2、地形、地质、地貌宿迁地质构造属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阴山系形外带相复交会的部位,扬子准地合的东苏北土凹陷区,基底为前震旦系泰山群变质岩类。上复有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三系下部为峰山组,岩性以粉细砂和含砾中粗砂为主,局部间夹薄层粘土,上部为下草湾组,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中细砂薄层。第四系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冰水层、第二层为冲洪积层,第三层属海陆交替相沉积层。宿迁市市区地震烈度为9度。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明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3、气候、气象宿迁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洪涝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根据近2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宿迁市境内的平均气温15,七月份最高,平均达26.8,一月份最低,平均为-0.5,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达23.4,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91.6小时,无霜期208天。年最大降雨量1700.4毫米(2004年),最小降雨量573.9毫米(1988年),多年平均降雨量988.4毫米。汛期(69月)雨量最大值1063.2毫米(2003年)、最小值222.4毫米(2004年)。最大一日降雨量250.97毫米(2004.7.19)。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大相对湿度89(1995.7),最小相对湿度49(1988.2)。 表3-1 区域气象特征参数表气象要素 数值气温 近20年内年平均气温 15年平均最高气温 26.8年平均最低气温 0.5极端最低气温 23.4极端最高气温 40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4最大相对湿度 89最小相对湿度 49降水量 最大降雨量(毫米) 1700.4最小降雨量(毫米) 573.9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988.4霜 无霜期(天) 208日照总时 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小时) 2291.6风 主导风向 东至南南西50平均风速(m/s) 2.9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 32.9图3-1气象风速玫瑰图和气象风频玫瑰图4、水系水文宿迁市区内主要有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两条河流。京杭大运河的宿迁段,其北自新沂市窑湾镇流入我市境内,经泗阳新袁镇流入淮安8市。全长约127.5公里,宽度在100300米之间,平均水位9.29米。最高水位9.94米,最低水位8.52米。水位分别由皂河、宿迁、刘老涧等节制闸控制。古黄河原名“废黄河”,其由1128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1885年黄河改道后,废黄河不再通航。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十几家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废黄河”。从98年起宿迁市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废黄河”改名为“古黄河”。其最高水位13.7米,最低水位6.07米。5、自然资源自然植被宿迁市植被以杨树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占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杨、刺楸等;果树有李、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动物宿迁市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种,其中植物2种,为银杏和水杉,保护级别类,动物12种,其中保护级别类的有6种,分别为大鸨、丹顶鹤、胡兀鹫、黑颈鹤、中华秋沙鸭和黑鹳,保护级别为类的有灰鹤、天鹅、白额雁、鸳鸯、黄嘴白鹭和岩鹭等。森林公园有省级嶂山森林公园,保护面积为520公顷。土壤土壤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37个土种。紫色土和棕壤土分别在北部低山丘陵区;潮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由黄泛冲击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运河以西地区;砂礓岗土分布在河湖沉积平原地带,面积仅次于潮土,主要分布在运河以东地区。3.2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概况宿迁市于1996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新建地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下辖三县两区,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15万。城市人口为10万人,人口密度为602人/km3。宿迁市境内土地肥沃,是中国著名的粮棉基地。宿迁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宿迁是著名的水产之乡,全市可供养殖的优质水面9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第一;宿迁是中国意杨之乡,全市木材蓄积量达660万立方米。2、经济概况自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宿迁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228.7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713.1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574.88亿元,增长12.0%;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3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991元和949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5%和13.8%。3、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为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4、环境功能区划(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江苏省环保厅1998年颁布的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确定宿迁市城区大气功能区划均为二类区。(2)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评价范围内古黄河水质控制目标为类。(3)区域噪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宿迁市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的通知,宿政办发2011108号,建设项目在1类声功能区内。104.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4.1 环境质量状况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简报所述,项目所在地达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PM10、PM2.5超标。表3-1 2013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单位:毫克/立方米时间 PM10 PM2.5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均值 均值 均值 均值2013年 0.126 0.076 0.045 0.023标准 二级 0.07 0.035 0.06 0.04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简报所述,古黄河黄河新桥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简报所述,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4、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无不良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4.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3-2。11表3-2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最近距离(m) 规模(人) 环境功能空气环境 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 W 250 20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马陵中学新校区(在建) W 220 1500宿迁市福利院 W 100 200宿城区实验高中 E 50 1000恒大华府 E 450 1500水环境 古黄河 S 2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声环境 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 W 250 200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马陵中学新校区(在建) W 220 1500宿城区实验高中 E 50 1000宿迁市福利院 E 100 200生态 废黄河(宿城)重要湿地 S 200 小河 主要生态功能:水土保持、防洪排涝125环境评价标准5.1环境质量标准1、SO2、NO2、PM10、PM2.5、TSP、CO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THC(以非甲烷总烃计)一次值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执行,日均值执行以色列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Nm3污染因子 环境质量标准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SO2 年平均 0.06日平均 0.151小时平均 0.50NO2 年平均 0.04日平均 0.081小时平均 0.20PM10 年平均 0.07日平均 0.15PM2.5 年平均 0.035日平均 0.075TSP 年平均 0.20日平均 0.30CO 日平均 0.0041小时平均 0.01THC(以非甲烷总烃计) 小时值 2.0日平均 1.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地表水执行的标准限值 单位:mg/L类别 pH(无量纲) CODCr BOD5 DO TP NH3-N 6-9 30 6 3 0.3 1.5类别 石油类 高锰酸盐指数 挥发酚 六价铬 粪大肠菌群(个/L) 0.5 10 0.01 0.05 2000013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LAeq:dB类别 昼间 夜间1 55 45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扬尘等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 1.0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 夜间70 553、施工期生活污水接入宿迁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接管标准如下。城南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污染因子 CODCr SS BOD5 NH3-N TP进水指标 400 250 200 35 35.3污染物控制指标 /14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6.1工程施工流程 图6.1-1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6.2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物道路建设的环境问题,有建设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利影响,其主要是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机械噪声、汽车尾气、施工场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道路施工期的不利影响较多,营运期的有利影响较多。道路建设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多,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较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分述如下:6.2.1施工期1、大气项目施工期间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车辆装卸、运输拌和产生的大量扬尘以及车辆的燃油废气。施工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场地附近,按建筑工地起尘量计算公式测算,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以0.32计,表面粉矿成分百分比以12%计;在施工场地行驶速度为15km/h的情况下,单辆车起尘量测算约0.026kg/km,整个项目内施工车辆按10辆计,每辆车在项目周边500米内平均行驶距离按150km计,则施工期扬尘产生量约0.75t;根据同类建筑施工情况类比,TSP下风向50米处的扬尘浓度为11.625mg/m3。运输汽车燃油废气主要是怠速运转时发动机产生的燃烧汽油或柴油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成分为NO2和CO,产生量很小,影响可不计。2、噪声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作业机械产生,施工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打桩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根据常用机械的实测资料,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分别见表6.2-1。雨污管网敷设 路面工程施工机械作业、材料运输 取弃土、土石方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15表6.2-1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值 单位:dB(A)序号 施工设备 测点距施工设备的距离/m 最大噪声级/dB1 装载机 5 902 平地机 5 903 推土机 5 864 振动式压路机 5 865 轮胎式压路机 5 766 挖掘机 5 847 摊铺机 5 878 冲击式钻井机 1 879 重型载重汽车 5 8210 振捣棒 5 803、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工程道路长 620m,施工队伍按50人估计,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2),生活用水量标准按120L/人日计算,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施工期按7个月计(约154天),则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4.8t/d,总计739.2t,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CODcr:350mg/L,NH3-N:25mg/L,SS:250mg/L。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接入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混凝土拌和产生少量的碱性废水,如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根据实际调查和类比分析,施工废水日排放量约为20 t,此类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一般为SS:300 mg/L,石油类:25 mg/L,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中。4、固废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土石方挖掘、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开挖和修路土石方全部利用,工程无弃方,其它废混凝土、碎砖建筑垃圾约500t。施工期现场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期按7个月计(约154天),生活垃圾产生量50kg/d,总计7.7t,由环卫部分集中清运。6.2.3 营运期1、大气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大部分碳氢化16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2、噪声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营运期交通量的增大会提高道路沿线昼夜的交通噪声级。各种类型车辆噪声A声级的统计结果见表6-3。表6-3各种类型的车辆噪声A声级的统计结果 单位:dB(A)车型 加速噪声 匀速(50公里/小时)噪声L50 L10 L50 L10重型载重车 88.2 92.3 86.5 89.3中型载重车 86.7 90.1 81.8 84.6轻型载重车 85.8 89.8 80.1 84.3公共汽车 85.2 87.9 81.7 84.1中客车 84.1 86.9 76.5 80.5小客车 80.8 83.4 71.5 73.83、废水本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程本身不会产生污水,废水主要为路面雨水,路面污染物因雨水径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和石油类。4、固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沿途道路行人产生的垃圾,道路两侧设垃圾桶,并实行分类收集,由环卫部分集中清运,优先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垃圾集中运往小岭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17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种类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kg/h 排放量t/a 排放去向大气污染物 / / / / / / / /无组织排放 产生量t/a 排放量t/a扬尘 0.75 0.75水污染物 污染物名称 废水量t/a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L 排放量t/a 排放去向施工生活污水 CODcr 844.8 350 0.29 350 0.29 城南污水处理厂SS 250 0.21 250 0.21NH3-N 25 0.021 25 0.021固体废物 产生量t/a 处理处置量t/a 综合利用量t/a 外排量t/a 备注生活垃圾 8.8 8.8 0 0噪声 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为装载机、平地机、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钻井机、重型载重汽车、振捣棒等,噪声源强值在76-90 dB(A),随距离衰减后,200m外已基本达到1类区昼间标准限值。主要生态影响 无187环境影响分析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粉尘主要来源于开放或封闭不严的沥青混凝土拌合及拌合工艺过程中。扬尘来源于施工车辆运输中的丢撒、临时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筑路机械不断运行等。沥青烟产生于融化沥青系统的熬制过程、搅拌器拌合工艺及铺装时的热油蒸发。、粉尘拌合场粉尘排放量大,本项目施工中不设拌合站,所用的三合土及沥青混凝土全部从大型拌合站中购买成品。不会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运输车辆扬尘施工中施工材料的运输,尤其是灰土运输将给沿线带来很大的扬尘污染。类比以往施工期运输车辆在施工路段上行驶产生道路扬尘的现场监测结果可知,在施工路段下风向150 m处,TSP日平均浓度值大大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0.30mg/m3。因此施工期道路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将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污染影响。、经三路周边原有居民区已拆迁,西侧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陵中学新校区正在建设,预计2014年10月投入使用,建议项目缩短施工期,避免道路施工对上述两敏感点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免途经宿城区实验高中级宿迁福利院,以减轻施工扬尘对其影响。、用车辆运输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时,应保养好车辆,定时检修汽车挡板,且装载不宜过满,防止建筑材料的抛洒泄露。、对汽车运输的主要交通道路要定时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因汽车行使引起的道路扬尘。、砂石堆场、施工场地和装卸运输的材料,应采取定时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含水率),降低二次扬尘的可能性污染。、沥青烟沥青主要有石油沥青和煤焦油沥青。本工程所用沥青为石油沥青,沥青中含26.1%1940.7%的游离碳,其余为烃类及其衍生物。沥青的熬制、搅拌过程中将会有沥青烟产生,其中主要是沥青的熬制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气,而搅拌过程中沥青烟气产生量很小。本项目各施工场地只进行沥青混凝土热拌,不使用未熬炼的生沥青。以往沥青拌合设备以煤炭为热源,煤炭燃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含烟尘、SO2的废气,从而对拌合场周围空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污染。为减轻沥青拌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本项目拟选择对环境污染较轻以电为热源的沥青拌合设备,以循环的热底油加热沥青,进行物料混拌,沥青加热为封闭设备,且沥青加热温度较低,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沥青烟气,因此,本项目沥青拌合过程中不产生沥青烟,也不会产生燃料废气污染物。2、废水影响分析、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由施工人员的数量决定,施工队伍按50人估计。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2),生活用水量标准按120L/人日计算,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4.8t/d,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CODcr:350mg/L,NH3-N:25mg/L,SS:250mg/L。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其冲水量与天气状况有极大的关系,主要污染因子为SS,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城南污水处理厂,不直接排入周围水体。采取以上措施,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的产生于施工机械,在每个施工阶段使用不同的设备而源强不同,从噪声源的运动来分类,施工噪声源包括固定源和移动式噪声源。从辐射噪声的时间特性可分为稳定噪声和非稳定噪声。从本项目所用设备及工作时间来看必须认定需要控制的主要噪声源如下:(1)路基填方阶段主要噪声源: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最大声级:8090dB。(2)结构阶段主要噪声源: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最大声级:8090dB。(3)预测模式施工噪声可以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20 srLL PP /lg200式中: PL 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0PL 距声源5米处的参考声级,dB。式中未考虑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等的影响。(4)施工噪声标准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预测结果在不考虑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等的影响的情况下,各施工阶段各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7-1。表7-1 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施工阶段 噪声源 距离(m) 5 10 20 30 50 80 100 150土石方 装载机 噪声预测值dB(A) 90 84.0 78.0 74.4 70.0 65.9 64.0 60.6推土机 86 80.1 74.0 70.4 66.0 61.9 60.0 56.5挖掘机 84 78.0 72.0 68.4 64.0 59.9 58.0 54.5结构 搅拌机 88 82.0 76.0 72.4 68.0 63.9 62.0 58.5摊铺机 82 76.0 70.0 56.4 62.0 57.9 56.0 52.6压路机 86 80.0 74.0 70.4 66.0 61.9 60.0 56.5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半径超150m,为了减轻施工噪声对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陵中学新校区、特别是对宿城区实验高中及宿迁市福利院的影响,施工单位拟采取如下降噪措施: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可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维护不良的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噪声级,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另外,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作出合理规划。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土石方挖掘、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开挖和修路土石方全部利用,工程无弃方,其它废混凝土、碎砖建筑垃圾约600t。施工期现场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期按7个月计(约154天),生活垃圾产生量50kg/d,总计7.7t,由环卫部分集中清运。施工期废弃建筑垃圾主要为废混凝土、碎砖等,产生量约500t,按宿迁市城市渣土管理部门要求弃土,废弃建筑垃圾主要用于临近道路、施工工地作垫层用。施工期施工21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7t,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卫生填埋处置。因此,在公路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可以减少和防止这类影响,对于建筑材料等可利用废弃物优先综合再利用,施工期固废经合理处置后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7.2营运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突出表现为交通噪声及路面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而影响。7.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道路运营期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来自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THC、CO、NOX)。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与路面清洁和路面干燥度有关,应加强路面清扫和早晚洒水,保持路面一定的湿度。汽车尾气是道路运营期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正比,且和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道路车流量见下表7-2。表7-2 拟建道路交通量预测结果 辆/d预测年度 小车 中车 大车 合计2015 3108 1218 308 46342025 5937 2174 587 8698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g/km辆)平均车速(km/h)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小型车 CO 31.34 23.68 17.90 14.76 10.24 7.72THC 8.14 6.70 6.06 5.30 4.66 4.02NOX 1.77 2.37 2.96 3.71 3.85 3.99中型车 CO 30.18 26.19 24.76 25.47 28.55 34.78THC 15.21 12.42 11.02 10.10 9.42 9.10NOX 5.40 6.30 7.20 8.30 8.80 9.30大型车 CO 5.25 4.48 4.10 4.01 4.23 4.77THC 2.08 1.79 1.58 1.45 1.38 1.35NOX 10.44 10.48 11.10 14.71 15.64 18.38本项目交通量最大为8698辆/d,根据类比同规模的汽车尾气的预测结果可知,营运期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沿线环境空气中的NOx和CO的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THC(以非甲烷总烃计)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7.2.2 声环境影响分析1、预测模型本次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公路(道路)交22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第i 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总车流等效声级为:Leq(T) =10lg(100.1Leq(h)大+100.1Leq(h)中+100.1Leq(h)小)2、预测结果预测时需将各种车辆按其噪声大小分为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分别预测某一类车辆的等效声级,然后把三类车辆的等效声级叠加得到总声级,拟建道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7-2,营运后1年(2015年)及第10年(2025年)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7-3。 表7-3 道路营运期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表预测时段 预测值dB(A) 距路肩距离(m)10 20 30 40 60 80 100 120 150 200近期2015年 昼间 61.6 59.4 58.6 56.1 52.5 50.3 48.3 46.2 44.9 42.3夜间 51.5 48.6 47.3 45.6 43.2 40.8 38.1 36.1 34.2 32.9远期2025年 昼间 75.3 63.2 60.9 58.8 56.4 54.6 52.7 50.9 49.6 47.8夜间 54.9 53.7 49.9 48.8 46.0 43.7 42.5 40.2 39.3 36.5表7-4 预测的交通噪声达标距离(距路肩距离)营运期 近期2015年 远期2025年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达1类区标准距离(m) 60 60 80 803、影响分析道路建成后,营运近期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的距离为60m外,远期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的距离为80m外。由此可以看出,与道路临近的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陵高中新校区及市福利院均将一定程度上受到经二路交通噪声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拟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高大树木,以减轻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环境的23影响和干扰。7.2.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沿途道路行人产生的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营运期固体废物道路行人产生垃圾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道路两侧设垃圾桶,并实行分类收集,不能利用的垃圾集中运往小岭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7.2.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规划地块上路段进行改造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过程所进行的土壤平整、土地开挖、取土、建筑材料堆放等活动,对土地做临时性或永久性侵占,改变土层结构,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施工期降低或改变了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可能造成短期、局部的水土流失,间接又影响水环境。针对上述影响其主要防治或减小影响的对策有: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应从设计、施工过程中到工程竣工后都给予充分的重视,设计时尽量使挖填方平衡,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减少弃渣量;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减少区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取土坑恢复利用时有裸露边坡的,需要通过种植植物或修建护坡来防止水土流失。植被保护措施。施工时应尽量减少破坏地貌及植被;施工结束后,应搞好护坡造林和种草,使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4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扬尘 1、洒水抑尘2、限制车速3、保持施工场地里面清洁4、避免大风天气作业 尽量减轻因施工对大气造成的不利影响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CODcrSSNH3-N 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 达标排放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处置率100噪声 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噪声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可恢复正常。应尽量选用较先进的低噪声设备;组织好施工按排,高声级的施工设备尽可能不同时使用,夜间不施工;必要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适当设置屏障体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其它 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应充分注意文明施工,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植被保护和绿化工作,尽最大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将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259结论与建议经三路位于宿迁市市区古黄河水景公园北侧,北起双庄大道,南至八一西路。全长620m,宽24m,计划总投资1891万元,工期7个月,预计2014年9月建成。1、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及部分修改条目,本项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已列入鼓励类,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产业政策。2、与当地规划相符对照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消防、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交通安全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建设项目为市政道路改造,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规划刚要要求。经三路为城市支道,该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