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pdf
2014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白皮书(公共版)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承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南京慧龙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wisuspwisuspwisusp2014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白皮书(公共版)主 编:陈志龙 执行主编:刘 宏 编 辑:张智峰 编撰组成员:张智峰 季燕福 陈家运 苏小超 张 帆 王 月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 csueus承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 ust南京慧龙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wisuspwisuspwisuspwisusp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壹 报告综述贰 法制与政策叁 建设回顾肆 行业与市场伍 技术与装备陆 科研与交流2014年中国地下空间之最 . 11.1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纵览 . 31.2 地下空间对城市发展作用 . 31.3 2014年发展概况 . 42.1 地下空间政策法规动态 . 62.2 2014年地方政策法规解读 . 63.1 样本城市的选取 . 103.2 一线城市比较分析 . 123.3 省会、地级市、县级市(除一线城市)比较分析 . 133.4 区域样本城市比较分析 . 193.5 地下空间未来发展方向 . 213.6 地下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 224.1 智力行业发展 . 264.2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 354.3 技术装备行业发展 . 395.1 工程技术进展 . 425.2 装备技术水平 . 446.1 科研项目 . 466.2 学术交流 . 506.3 专业教育 . 516.4 公众认知 . 52附表 . 54wisuspwisuspwisusp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2014 年中国地下空间之最最大的地下立交南京青奥轴地下交通枢纽图1 T形地下立交“青奥轴线”区位图图片来源:慧龙规划网图3 青奥轴线地下空间剖面图图片来源:慧龙规划网图2 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示意图图4 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站剖面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项目简介这个“藏”在青奥文化体育公园下方的国内最复杂的地下立交系统,向地下深挖28.3米约七八层居民楼高度,是由各种地下隧道及立交叠落交错的三层地下交通枢纽。1在这座地下立交的上方,是一片占地50万平方米的青奥文化体育公园。地下车流滚滚,上方绿草茵茵,呈现地面游人在花丛漫步,地下车流分多层有条不紊穿行的独特风景。青奥轴线地下交通枢纽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其中,负一层为扬子江大道地下隧道(河西大街与友谊路间),负二层为交错复杂的匝道系统,负三层则是梅子洲过江通道部分。1全国最大地下立交“青奥轴线”月底试运营.中国南京nanjing.gov,2014-05-19.2全国最大地下立交 “青奥轴线”完工 明年6月通车.中国南京nanjing.gov,2013-12-26.3黄尚斐.成绵乐客专双流机场站:飞机高铁地铁零换乘.成都晚报, 2014-11-05. 工程施工难度2工程总开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开挖土方176万立方米。临近江滩,地下立交工程更加复杂,开挖面积大,工法转换频繁;建设者们将基坑分作多个施工区域,分步骤有序进行开挖,同时大规模开展降水排水工作。开挖期间每天的涌水量最高达25万立方,整个工程算下来,一共抽出6000万方水。其中,负三层立交深基坑所在位置,距离长江岸边最近的地方,仅有90米,施工者必须采用自凝灰浆的新型墙体进行分区隔水。截至目前,这种工艺只在三峡大坝等少数工程上使用过。2014年6月,全国最大的地下立交枢纽南京青奥轴通车运行。在立交的三层空间中共贯穿了11条匝道。其中,6条在主线隧道上,另5条匝道在“T”字交汇点附近。一横一竖两条主隧道,均为双向六车道设计,匝道全部为双车道。最大的地下高铁站成绵乐客专双流机场站3伴随着成绵乐客专开通和未来地铁10号线的开通,成都将成为继上海以后,全国第二个实现飞机、高铁、地铁三种交通方式“零换乘”的城市。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站是国内最大的地下高铁车站,位于双流空港T2航站楼地面停车场下层,建筑面积约为8万多平方米,采用两层结构设计。地下一层为多功能候车大厅,其集有售取车票、旅客候车、快速进站等功能为一体。与候车大厅同层的还建有可容纳560余台机动车停放的大型室内停车场,并且在航站楼、地面停车站、公交站台、地铁站等区域设有17个进出站通道。不久后的将来,旅客可以在双流机场高铁站真正实现航空、铁路、城轨、公交化等多元一体的“零换乘”。地下二层为乘车区域,设有两个站台,分别办理上行至成都、绵阳,下行至眉山、乐山的高铁列车乘降。wisuspwisuspwisusp2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报告综述壹 国内发展纵览 2014 年发展概况wisuspwisuspwisusp3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1.1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纵览1.2 地下空间对城市发展作用(1)节约土地资源城市在进行地面建设的同时,容易忽视地下空间的建设,造成了城市地下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地上空间”综合开发和利用,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数发展中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甚至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水平不断提高,体系越来越完善,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地下空间规模和开发量与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城市将进入了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阶段。地下空间Underground space人口Human环境Environment资源Resource(2)改善城市交通发展高效率的地下交通,能有效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改善地面环境。地下车库有容量大、用地少和布局接近服务对象的优点,因而,修建地下车库,也能有效改善路面状况、加快车流速度、改善城市交通。(3)增强防灾能力地下空间处于一定的土层或岩层覆盖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隔离性和防护性。建立完善的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和战略物资的地下储备系统,可以降低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和造成的损失。图5 地下市政工程剖面示意图片来源:隧道网图6 在建王家墩CBD地下剖面示意图片来源:武汉晚报(4)保护城市生态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领域进行探索并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其中,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把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空间的设施转入地下,成为扩大地面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空间发展、改善景观环境的有效措施。(5)促进产业发展地下空间建设能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上游产业土地开发产业、建筑业、水泥、钢铁产业,下游轨道交通产业、地下装备产业、地下商业等,同时地下空间的建设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把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wisuspwisuspwisusp4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通过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数据信息库中 2014 年我国 200 多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地下空间发展指标(指标包括地下空间规模、停车地下化率、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人均 GDP、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化率、汽车保有量等)综合评价分析,归纳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和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同构层级的发展态势,根据这一特征,将我国的地下空间发展划定为三个层级区域的基础上,综合汇总数据,梳理形成当前(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发展的结构性趋势。1. 地下空间发展分区依据2014年各城市地下空间指标数据,按照政区将全国划分为3个地下空间发展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台湾为地下空间发展一类区,该区域地下空间人均指标较高,建成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年增长量稳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下空间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良好。地下空间发展二类区包括辽宁、山东、湖北、福建等,此类地区地下空间建设起步较一类区晚,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地下空间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增长量成倍增加,并陆续出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地下空间发展三类区包括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中西部政区,此类地区受地形、地质、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等影响,2014年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建设水平不高,地下空间开发多集中在区域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城市。2. 地下空间发展结构性趋势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呈现“三心三轴”结构性趋势:“三心”地下空间发展核心,即北京市、上海江浙地区、广东省。“三轴”地下空间发展轴,即东部沿海发展轴、沿长江发展轴和京广线发展轴;沿海、沿江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轴外,随着京广高铁干线的开通和沿线交通建设的逐步完善,大大弱化我国中部城市的时空距离,从而直接推动了京广沿线城市以地下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第三轴。图7 地下空间发展分区图8 现状地下空间发展结构地下空间发展一类区地下空间发展二类区地下空间发展三类区京广线发展轴东部沿海发展轴沿长江发展轴1.3 2014 年发展概况wisuspwisuspwisusp5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法制与政策贰 法制建设 公共政策wisuspwisuspwisusp6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2.1 地下空间政策法规动态2012年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立体、综合利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地下停车场、地下道路、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多种利用设施均已具备一定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开发量的不断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逐步凸显,资源供需、使用与管理等矛盾激化。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全国范围内新一轮以地下管线普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13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17个城市出台了多个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关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本报告在梳理北京、江苏、福建厦门、浙江温州等省市的23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侧重整理了有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文件。并根据其代表性和借鉴性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详见附表。名称 发布机构 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总体目标:2015 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 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关键词在23份地下空间政策、规定中,大部分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为关键词;上海和福建省以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命名;深圳、江苏省着重解决“地下管线管理”;福建省、福建厦门以建设用地使用(或审批)及登记为核心;山东青岛、潍坊、济宁强调地下空间“使用权管理”;福建省,唯一一个明确提出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地下空间相关管理要求,其他省、市政策法规均仅限于国有土地。国办发201427号概要2.2 2014 年地方政策法规解读开发利用管理图9 2014年各个地方地下空间政策法规统计注:统计对象为2014年起实施或2014年发布并于2015年实施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关键词规划管理地下管线审批与登记使用权国有、集体土地wisuspwisuspwisusp72014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白皮书(2)分布与数量2014年地方性地下空间政策法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省份也有部分仅出台1件,这与2014年全国整体地下空间水平基本正相关。其中,北京、江浙沪、广东的发布数量并不算多,主要由于2014年以前,上述区域已经累计发布多项地下空间建设管理政策文件,2014年这些区域的主要重心放在了完善制度和改进之前政策法规操作管理存疑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1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挑选4处全港最具地下空间发展潜力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继续增加城市空间,增强各区域连接性。(3)主要关注内容1)用地管理除符合法律法规关于划拨供地的条件外,地下空间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此外,多数参照常规地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模式对地下空间的具体供地方式进行了明确。绝大部分均规定单建经营性用途地下空间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用协议方式供地的地下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地下交通项目、附着地下交通建设项目开发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单建地下社会公共停车场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项目的;与城市地下公共交通设施配套同步建设、不能分割实施的经营性地下空间等几种类型。2)规划管理各城市提出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且部分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如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和人民防空、地下管线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等。3)土地出让金多数规定经营性地下空间出让金参照地面价格,“分层、分用途”,按一定比例确定,随地下深度增加而逐层递减;非经营性使用的地下空间,一般规定免收地价款。4)产权管理从现有文件来看,地下空间产权的性质,各有不同规定,未有明确说法。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实行分层、分用途登记原则。结建地下空间,初始登记时与地表建(构)筑物、附着物共同登记;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建(构)筑物、附着物,初始登记时独立登记。登记范围以地上宗地投影坐标、竖向高程和水平投影最大面积确定其权属范围。土地使用证书上注明“地下空间”,并在宗地图上注明每一层的层次和标高范围。对连同地表建筑物一并建设的地下车库(位),其地下空间土地用途按该地表建筑物的主要用途确认,并在土地使用证书上注明“地下车库(位)”。兼顾人防空城的地下空间,应注明“人防工程”。其中,福建省地下空间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登记暂行规定中规定地铁工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地铁工程配套开发的经营性场所按出让方式供地,并对集体土地地下空间做出了规定。wisuspwisuspwisu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