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云端2021_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_52页_3mb.pdf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环保组织, 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积极的改变, 保护地球环境。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亮点文创园A座201室 邮编:100007 电话:86(10)65546931 传真:86(10)64087851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2 主要作者:吕歆 、叶睿琪 数据支持:刘敏、吴维凡、黄若宁 编辑:王赫、Erin Newport 鸣谢以下人员给与本报告的帮助(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程小丹| LEED数据中心顾问(中国)委员会 田梦、袁瑛、袁媛、张文佺| 绿色和平 吴迪| K2 Management 徐洪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赵晨光| 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1年4月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 一、执行摘要 前言 整体表现 能源信息披露 节能减碳表现 可再生能源表现 影响力 建议 二、企业排名表总览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 数据中心企业 三、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 能源信息披露 必要性 能源信息披露现状 建议 节能减碳表现 必要性 节能减碳表现现状 建议 可再生能源表现 必要性 可再生能源表现现状 建议 影响力 必要性 影响力表现现状 建议 四、方法论 五、附录 01.企业得分卡 02.基本定义与边界 03.参考文献 11 11 12 16 17 17 17 19 23 23 23 23 24 25 25 47 47 07 12 12 17 07 09 09 10 10 11 13 18 19 20 22 23 02 02 03 03 04 04 04 04 05 05 05 06 06 06 07 08 目录 图表目录 图1. 企业能源信息披露情况(绿色云端2020 vs绿色云端2021) 图2. 科技企业碳目标时间图 图3. 部分互联网科技企业数据中心PUE水平分布(样本数:224) 图4. 可再生能源表现进展(绿色云端2020 vs绿色云端2021) 表1.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能源信息与公司治理披露现状(空白处代表未披露) 表2.百度2020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3. 苹果公司 2019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4. Google 2019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5. Digital Realty 2019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6.部分省市数据中心规划与能效指引 表7.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节能减碳行动及案例 表8.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现状 表9. 国际互联网企业气候目标及行动进展 表10. 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方式总结 表11. 不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减排量与零碳电力比例指标 表12.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影响力表现现状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2 前言 气候变化是 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0显示, 2019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1.1,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加剧 1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既需要各国政府出台全面减排计划, 也需要各行业加速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 2020年 9月 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 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2021 年 3月,“碳达峰、碳中和” 被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 3 。中国正积极从国家与地方层面、产业规划层面制定路线图,履行碳中和这一气候承诺。 在中国 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均积极开启响应减排工作的研究规划。其中,以钢铁、石油、 化工、电力等传统高耗能国有企业响应尤为迅速。其中,中国宝武集团 4 与三峡集团 5 近日相继提出具体的碳中和时间线。 与此同时,互联网科技行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碳排放问题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报告显示, 2018年中国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 1,609亿千瓦时,约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 2%,碳排放达到 9,855万吨。照此趋势预计到 2023年,中国数 据中心总用电量将增长 66%,碳排放将达到 1.63亿吨 6 。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互联网科技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 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互联网科技行业既有赋能各行业的重要使命,其自身的低碳发展与碳中和进程同样至关重要。绿色和平认为, 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应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力与影响力,成为中国全面迈向碳中和的引领者。 100%可再生能源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实现负责任碳中和的必经之路。绿色云端 2021旨在推进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向 100%可 再生能源转型,加速行业碳中和战略布局,助力全行业迈向更加低碳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绿色云端 2020榜单基础上,新榜单基于行业领导力、市场竞争力、公众影响力原则,共选取 22家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 心企业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论基于行业专家、学者、行业从业人员的多方讨论,分为能源信息披露、节能减碳表现、可再生能源 表现、影响力四大板块,综合梳理了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业务主体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与绿色云端 2020相比,为呼 应中国政府提出的气候目标,新榜单增加了企业碳中和承诺与实施路径、公司环境治理等指标,并对各板块给分比重做出调整, 具体细节可见第四章:方法论内容。 一、执行摘要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3 整体表现 互联网科技行业可再生能源表现同比有所提升 1. 相较于去年榜单,互联网科技企业整体平均得分上升 11%。调研发现,企业在能源信息披露、节能减碳行动、可再生能源使用 以及影响力层面均有所进步。互联网科技企业对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采购必要性的意识有所提升。 2. 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能源信息披露上的进步尤为突出,该维度平均得分从 5.76分上升至 10.01分,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 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开始披露用电量信息与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发布 ESG报告。 3. 互联网科技企业采购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和行动也小幅提升。尽管使用规模仍未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自建分布 式项目、绿证交易、市场化采购和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等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始使用和采购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数量从 8家 上升至 13家。 4. 相较于去年榜单,秦淮数据以“ 2030年 100%可再生能源目标”以及大规模的可再生采购实践稳居数据中心企业首位。腾讯在 能源信息披露维度保持领先地位,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影响力方面均有所进展,总得分跃升为互联网云服务企业第 一名。百度、数据港、世纪互联的表现同比均有所提升。 互联网科技行业碳中和行动速度仍显滞后 1. 虽然目前有多家企业初步表达了对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意向,但并未制定具体的碳中和目标时间线以及行动计划。互联网科 技行业对于国家碳中和规划的响应速度及落实程度不足,整体落后于电力、钢铁等传统行业。 2. 目前,互联网科技企业中仅秦淮数据提出在 2030年实现集团范围一与范围二的净零排放,以及 100%可再生能源目标 7 。腾讯 仅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8 ,并未明确时间线与实施路径。阿里巴巴、百度、万国数据在内的 20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尚未公开提出 以 100%可再生能源为抓手的碳中和目标。 3. 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规模尚未得到实质性突破。 2020年,除秦淮数据实现 5.05亿度可再生能源消纳外,大部分企业的可再生 能源使用仍以较小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市场化采购为主。 2020年,仅有两家企业披露可再生能源用电比例超过 3%, 分别 是秦淮数据 51%, 百度 8.6%。 4. 阿里巴巴与万国数据分别作为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心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比排名大幅下滑,与迎头赶上的其他企业相比,可 再生能源表现亮点不足、尤其在能源信息披露表现上停滞不前,未能在行业内体现引领作用。 能源信息披露 进展: 行业整体在能源信息披露方面有所提升。绿色云端 2020统计数据中,仅 20%企业披露用电总量与碳排放总量信息。 2021统计结果显示,在去年入选的 15家企业中,已有近五成企业进行上述信息披露。 企业信息披露规范化。 2020年起迎来了百度、京东、秦淮数据等企业的首份 ESG报告, 详细披露了近年来的能源使用与碳 排放信息。 差距: 仍有 50%的企业的能源信息披露落后,尚未披露用电量与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万国数据等。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4 节能减碳表现 进展: 中国迎来首批设立碳中和目标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秦淮数据提出将在 2030年实现以“100% 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为核心的 集团运营范围净零排放(范围一与范围二),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互联网科技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行节能减排,并探索余热回收再利用模式。 差距: 互联网科技企业设立碳中和目标的行动步伐缓慢。除秦淮数据以外,包括腾讯在内的其余 21家企业并未提出带有具体时间 线的碳中和目标及科学路径规划。 可再生能源表现 进展: 秦淮数据作为中国首家做出 100%可再生能源承诺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进一步将其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的时间线明确在 2030年,并提出不少于 2GW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目标 9 。 行业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意识有所增强。 59%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采购等多种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 73%企业的数据中心选址在 张北等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区。 差距: 行业仍未意识到 100%可再生能源在碳中和路径中的重要性。除秦淮数据以外,其余 21家企业均未设立 100%可再生能源目标。 行业尚未突破可再生能源市场化采购的瓶颈。 2020年,除秦淮数据实现 5.05亿度可再生能源消纳外,尚未看到企业在大规 模采购可再生能源层面有所进展。企业多通过自建分布式光伏、小规模市场化采购绿电、购买绿证消纳一定可再生能源。 影响力 进展: 互联网科技企业积极发挥其社会影响力,推动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转型。如腾讯、华为、秦淮数据均加强与政府电网部门的 沟通与合作,推动数据中心使用可再生能源。 超八成入选企业通过参与行业会议、分享实践经验等形式积极提升行业内外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减碳的意识,展现其行业引导 力,相较于绿色云端 2020约有 15%的小幅上涨。 差距: 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通过自身影响力,引领行业应用可再生能源,赋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步伐仍需加大。调研范围内仅 1/3企业对外分享数据中心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经验与实践。 建议 报告对中国 22家领先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心企业进行评估,其中入选互联网云服务企业 2019年 IaaS公有云市场占比超 74% 10 ,入选数据中心企业 2019年 IDC市场份额占比共 78% 11 。由此可见,龙头互联网科技企业对行业影响力深远。为积极应 对气候变化,发挥行业领先作用,企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实现负责任碳中和与 100%可再生能源发力: 设立 2030年前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并进一步提出 2030年前实现全范围(范围 1、2、3)的碳中和目标。 鼓励企业参与和支持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但不建议企业依赖购买碳汇的方式进行碳抵消。 扩大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规模,积极与关键利益相关方沟通,助力市场化可再生能源采购机制的进一步突破。 进一步提升能源信息披露,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与用能信息。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5 二、企业排名表总览 企业总分 (100) 能源信息 披露(25) 节能减碳 表现(25) 可再生能 源表现(40) 影响力 (10) 秦淮数据 85 19.18 17.29 40.00 8.75 中国移动 45 11.82 10.14 19.47 3.75 数据港 44 16.24 10.14 14.76 2.50 世纪互联 37 13.29 6.57 14.76 2.50 中国联通 37 10.35 10.14 12.41 3.75 万国数据 36 5.94 8.36 17.12 5.00 中国电信 29 10.35 8.36 7.71 2.50 鹏博士 26 4.47 6.57 10.06 5.00 中金数据 18 4.47 4.79 7.71 1.25 奥飞数据 15 4.47 3.00 7.71 0.00 光环新网 15 5.94 4.79 3.00 1.25 科华数据 15 4.47 4.79 3.00 2.50 宝信软件 12 4.47 4.79 3.00 0.00 企业总分 (100) 能源信息 披露(25) 节能减碳 表现(25) 可再生能 源表现(40) 影响力 (10) 腾讯 61 17.71 15.50 19.47 8.75 华为 53 13.29 12.82 17.12 10.00 百度 52 16.24 10.14 21.82 3.75 阿里巴巴 39 7.41 7.46 19.47 5.00 京东 35 13.29 6.57 10.06 5.00 金山 30 17.71 4.79 7.71 0.00 浪潮集团 28 10.35 7.46 7.71 2.50 优刻得 22 4.47 6.57 10.06 1.25 网宿科技 15 4.47 4.79 3.00 2.50 数据中心企业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6 三、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 能源信息披露 必要性 伴随着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与企业气候行动的共识进一步加深, 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责任投资持续高速发展。 依照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 GSIA)的趋势报告,在 2018年初,全球在投资中纳入 ESG因素的资产总量为 30.7万亿美元,与 2016年相比实现了 34%的增长 12 。 与此同时,政府与证券交易所对企业 ESG表现及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监管方面, 2021年 3月 10日,欧盟可 持续金融披露条例( 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SFDR)正式生效,该条例要求欧盟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披露 ESG问题,并对具有可持续投资特征的金融产品提出了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气候变化相关指标 13 。 在中国,香港联交所在 2019年新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相关内容、披露碳排放 信息和设立相关减排目标等,不披露则需要提供解释 14 。深 15 、沪 16 交易所也均在 2020 年出台文件,加大鼓励企业环境信息披 露力度。2021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首次要求将 ESG信息纳入上市公司投资 者关系管理内容范围 17 。 同时,在项目组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海外投资人对企业 ESG表现十分关注。本次调研的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主要的投 资方当中,已有近 20家投资公司从自身运营和投资资产的角度展现了对气候议题的关注,包括领航投资、贝莱德,摩根士丹利、 高瓴资本等。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BlackRock)的行政总裁芬克于 2020 年初曾指出“气候风险就是投资风险”,并要求旗下所投 资企业积极披露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并制定适应策略 18 。2021 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兼 CEO张磊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1年会 经济峰会上表示,高瓴资本已经向投资的企业伙伴发出了业内首份“碳中和倡议书”,希望企业拥抱变化,率先行动起来,着 手推进自身的“碳中和”规划 19 。 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增强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心,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溢价和资本成本 20 。特别对 于高科技新兴产业,企业信息的专有性更强,财务机制更为复杂,投资人对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依赖度越强 21 。 绿色云端 2021调研的 22家企业多在上海、深圳、香港、纽约以及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完善的能源信息披露既是企 业对外展现其气候治理水平的手段,也体现其公司长期发展规划与规避气候风险的能力,是金融监管机构、投资人对企业的共 同期待。 评估公司是否向公众或利益相关方披露能源使用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渠道包括企业官方渠道(如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第三方信息披露平台(如 CDP)、通过媒体披露等。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7 企业类型企业名用电量用电结构数据中心 年均PUE 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司治理 互联网 云服务 企业 阿里巴巴Y 腾讯Y 企业总用电量;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 Y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 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百度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Y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 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华为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京东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Y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金山Y 企业总用电量;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 Y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 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网宿科技 优刻得 浪潮集团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能源信息披露现状 在绿色云端 2020调研中的十五家中国主流互联网科技企业当中,仅有 33%的企业披露了用电量与数据中心平均 PUE值, 仅有 20%的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绿色云端 2021新增七家企业,包括浪潮集团、奥飞数据、科华数据、中金数据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 共统计 22家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小幅提升,其中 55%的企业披露了用电总量, 50%的企业披露了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 41%的企业披露数据中心 PUE信息。同时,新榜单增加的公司治理指标中, 55%的企业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 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图 1. 企业能源信息披露情况 ( 绿色云端 2020 vs 绿色云端 2021) 注:绿色云端 2020统计企业 15家, 绿色云端 2021统计企业 22家。 表 1. 22 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能源信息与公司治理披露现状(空白处代表未披露) 用电量(总量) 33% 20% 33% 55% 50% 55% 41% PUE(总平均比例)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公司环境治理 绿色云端 2020 绿色云端 2021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8 企业类型企业名用电量用电结构数据中心 年均PUE 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司治理 数据中心 企业 万国数据Y 世纪互联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光环新网Y 数据港Y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 Y Y 数据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秦淮数据Y 企业总用电量;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数据中心用电结构 Y Y 鹏博士 宝信软件 奥飞数据 科华数据 中金数据 中国联通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中国移动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用电结构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中国电信Y 企业总用电量 Y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Y 建议 根据报告分析结果,目前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整体能源信息披露情况与国际同行业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企业: - 规范信息披露标准:参照国际相关披露指引(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准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CDP气候变化 问卷),通过企业年报、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渠道向公众和投资人披露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与风险管理制度。 - 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力度,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披露按照所在地细分的单栋数据中心用电量、用电结构及 PUE水平。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9 优秀案例 : 1. 百度在 2020年低碳发展专项报告的环境关键绩效指标中,披露了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到范围三)、直接 能源消耗总量、间接能源消耗总量、可再生电力用电量及占比、数据中心能源效率(PUE)等 22 。 2. 苹果公司 环境责任报告 2020附录 B 的“数据中心电能来源”章节披露了每一个苹果公司运行的数据中心、以及所使 用的第三方主机托管设施的相关信息,披露指标包括电力消耗总量、电力消耗结构、数据中心所在地、温室气体排放、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可再生能源占比 23 。 表 3. 苹果公司 2019 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 2. 百度 2020 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百度2020年环境关键绩效 单位2019年2020年 温室气体 范围一 tCO2e 5,390.5 5,974.1 范围二 tCO2e 300,588.9 468,245.5 范围三 tCO2e 19,810.2 16,621.8 总排放(范围一、二) tCO2e 305,979.4 474,219.6 总排放(范围一、二、三) tCO2e 325,789.7 498,841.4 人均排放密度 tCO2e/人 / 15.1 能源 综合能源消耗量 tce 64,067.3 72,249.6 电力总消耗量 tce 60,298.2 65,031.0 可再生电力 tce 3,720.8 5,566.5 可再生电力占比 % 6.2 8.6 加州纽瓦克:区域电网 VS 苹果自产可再生能源 2019财年电力消耗量:108 百万千瓦时 区域电网结构组成苹果实际可再生能源使用 天然气 15% 太阳能(直接使用) 97% 核能 34% 太阳能项目 3% 大型水电 13% 可再生能源 39% 2019 年温室气体排放 (MtCO2e/ 年) 10,314 2019 年实际温室气体排放 (MtCO2e/ 年) 0 注:由于四舍五入,上述数据加总不一定为 100% 表 百度 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百度年环境关键绩效 单位年年 温室气体 范围一 范围二 范围三 总排放(范围一、二) 总排放(范围一、二、三) 人均排放密度 人 能源 综合能源消耗量 电力总消耗量 可再生电力 可再生电力占比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0 3. 谷歌2020 年环境责任报告的环境关键绩效指标中,详细披露了近 5年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情况、可再 生能源占比、以及可再生能源来源(购电协议、自建项目、电网) 24 。 4. Digital Realty2019 环境社会责任管治报告碳排放信息披露中,详细披露了企业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碳排放量, 以及范围三不同来源的碳排放信息 25 。 表 4. Google 2019 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表 5. Digital Realty 2019 年环境信息披露(部分) 能源 单位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能源使用 能源消费 MWh 5,533,433 6,513,719 8,029,409 10,572,485 12,749,458 电力消费总量 MWh 5,221,476 6,209,191 7,609,089 10,104,295 12,237,198 电力消费(美国) MWh 3,779,280 4,522,314 5,533,783 7,085,620 8,489,242 电力消费(全球) MWh 1,442,196 1,686,877 2,075,306 3,018,675 3,747,956 能源效率 Google 数据中心能效 PUE 1.12 1.12 1.11 1.11 1.10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合同(累计) MW 2,121 2,611 2,960 3,837 5,401 可再生电力采购总量 MWh 2,531,157 3,770,571 7,609,089 10,104,295 12,237,198 可再生电力(购电合同 与分布式电站) MWh 2,083,474 2,817,913 6,244,788 8,246,508 9,721,283 可再生电力(电网) MWh 447,683 952,658 1,364,301 1,857,787 2,515,915 可再生能源占比 % 48 61 100 100 100 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一 25,980 MtCO2e 范围二(基于区域) 2,481,150 MtCO2e 范围二(基于市场) 1,603,160 MtCO2e 范围三 1,777,790 MtCO2e 范围三(基于来源) 购买的商品与服务 645,310 MtCO2e 下游租赁资产 596,330 MtCO2e 燃料及能源相关活动 327,130 MtCO2e 资本品 197,790 MtCO2e 废品 5,340 MtCO2e 员工通勤勤 2,980 MtCO2e 差旅 1,900 MtCO2e 上游租赁资产 1,030 MtCO2e 碳排放强度(范围 1-2) 基于地区 2.13 MtCO2e/occupied kW 基于市场 1.38 MtCO2e/occupied kW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1 节能减碳表现 必要性 互联网数据中心作为电力消费大户,节能降耗不仅是企业控制运营成本的重要指标,同时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 将受到各级政府对产业的能效与碳排放的双重管控。未来,“能耗指标”及“碳排放指标”将会成为互联网科技行业发展的重 要资源。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出台数据中心相关布局规划文件并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对数据中心能耗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例如北京市 明确提出年均 PUE高于 2.0的备份存储类数据中心逐步关闭,新建云数据中心 PUE值不高于 1.3 26 。 与此同时,互联网科技企业将被纳入碳交易市场进行管理。以北京为例,目前世纪互联、光环新网、百度等市区内二氧化碳直 接及间接排放量超过 5000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已经被北京市作为重点碳排放单位纳入管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 27 。另外, 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东碳市场将会考虑纳入数据中心行业 28 。伴随全国碳市场在今年二月正式投入运 行,对企业碳排放问题带来成本、政策合规,投融资表现的多重约束。 表 6. 部分省市数据中心规划与能效指引 评估公司是否设立负责任碳中和及碳减排目标,以及采取降低碳排放、节能等措施。 日期地区文件相关内容 2019 年 1 月 上海 关于加强上海互联网数据中心统筹建设的 指导意见 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值严格控制在 1.3以下,改建 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值严格控制在 1.4以下;严格禁止 在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2019 年 4 月 深圳 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PUE1.4以上的数据中心不享有能源消费的支持;而 PUE 低于 1.25的数据中心则可享有能源消费量 40%以上的 支持。 2020 年 6 月、11 月 广东 广东省 5G 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 (2021-2025 年)的通知与广东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 年) 到 2022年,数据中心设计 PUE值不超过 1.3,到 2025年, PUE值不超过 1.25。到 2022年,上架率超过 65%,到 2025年,上架率超过 75%。 2020 年 11 月 山东 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规范全省数据中心建设,支持 PUE值低于 1.25、上架率 高于 65%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上架率达到 60%以上的 可申请扩建 。 2021 年 1 月 北京 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 2023年)(征求意见稿) 年均 PUE高于 2.0或平均单机架功率低于 2.5千瓦或平均 上架率低于 30%的功能落后的备份存储类数据中心要逐 步关闭;新建云数据中心 PUE不应高于 1.3,单机架功率 不应低于 6千瓦 。 注: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目前主流的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评价指标,即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与 IT设备总用电量的比值, 数据越接近 1代表效率越高。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2 节能减碳表现现状 在碳中和与碳减排目标方面,绿色云端 2021调研期间,秦淮数据提出于 2030年实现集团范围一与范围二净零排放,以 100%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解决方案。腾讯公开宣布启动碳中和路径规划研究。加上旧榜单中华为设定了碳减排目标相比,共有 三家企业设定了该类目标。 借鉴国际同行经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规划集中在 2030年前实现全供应链范围内的净零排放。 在节能降耗方面,报告评估的 22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当中,86% 的企业采取了数据中心相关节能减碳以及能源再利用措施,包括 建筑节能、信息系统节能、空调制冷系统节能、供配电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等,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改善 PUE水平。 根据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20),22 家被评估企业中有 18家企业披露了共计 224个数据中心园区设计 PUE信息。 其中,近 40%的数据中心 PUE值在 1.4以下,部分企业数据中心 PUE值达到 1.2及以下 29 。 图 2. 科技企业碳目标时间图 图 3. 部分互联网科技企业数据中心 PUE 水平分布 (样本数:224) 注:样本数 224;样本来源于本报告调研范围内 22家企业 在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中自主披露的数据中心 信息。 1.6(不包括 1.6) 2007 年 2020 年 2012 年 2030 年 2017 年 2040 年 2020 年 2050 年 谷歌已实现碳中和 微软已实现碳中和 Equinix已实现碳中和 苹果已实现自身运营范围内碳中和;脸书已实现自身运营范围内碳中和 腾讯启动碳中和规划 苹果实现全供应链碳中和; 脸书实现自身供应链范围内净零排放; 微软实现负排放(范围 1-范围 3); Digital Realty范围 1与范围 2的碳排放减少 68%,范围 3碳排放减少 24%; Equinix相较于 2018年,范围 1与范围 2的碳排放减少 50% 秦淮数据实现集团(范围一与二)净零排放 亚马逊实现净零排放(范围 1-范围 3) 微软消除公司历史积累所有碳排放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3 表 7. 22 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节能减碳行动及案例 分类企业名节能减排措施与案例(部分) 互 联 网 云 服 务 企 业 阿里巴巴 浸没式液冷: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热传导效率比传统的风冷高百倍,节能效果超过 70%。 同时结合市电直供、新风自然冷却等高效节能技术,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年均 PUE达到 1.18,对比同区域数据中 心平均水平节能提升 15%以上。 深层湖水制冷:深层湖水通过完全密闭的管道流经数据中心,降温后经过无害处理,回流至大自然灌溉。河源数据 中心采用万绿湖深层湖水制冷,搭载阿里云自研的智能运维系统,可智能感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设备功率,让其 运行在最佳能耗水平上。 高压直流(HVDC)、供配电分布式冗余等: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通过服务器全浸没液冷、高压直流、 供配电分布式冗余、智能 AI优化算法等多项节能技术进行规划设计与建造,PUE 低至 1.09。 腾讯 T-block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节能技术包括: 高压直流供电与离网光伏供电无缝切换:当太阳光线充足时优先使用电压略高的光伏发电进行设备供电,当太 阳光线变弱时,自动直接切换到电压略低的市电供电。 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间接蒸发冷却利用水蒸发降温,使空气温度逼近湿球,延长自然冷却时间。 全产品建设交付方案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以燃气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并利用发电后产生的余热进行制冷或供热,通过对燃气的梯级利 用向用户输出电能、热(冷)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每年节省标煤 35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2.33万吨。 余热回收:腾讯天津数据中心试点采用余热回收,并重新用于办公楼办公区域冬季供暖,每年减少约 1,600吨标煤。 百度 飞浆 AI控制系统:建立数据中心深度学习模型,实时监控运行数据,持续进行系统调优并给出维护策略,实现智 能供电、智能散热,确保数据中心低能耗高性能运行。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基于百度飞桨研发的 AI控 制系统,设计年均 PUE小于 1.15,基础设施能耗降低 70%,每年节电预计超过 1亿度。 市电 +UPS(不间断电源)、市电 +HVDC offline(高压直流离线)等多种供电方案:整体供电效率达 95%97%, 与传统的双路 UPS供电方案相比,年节电约 200万 kWh。 水平送风 AHU冷却技术:一种集中式空气处理系统。与传统精密空调相比,可节电约 20%。 约 600台机架采用该 技术,PUE 为 1.21。与 PUE为 1.50的数据中心相比,10 万台服务器可实现年节电量约 0.5亿 kWh。 顶置自然对流零功耗冷却技术:顶置冷却单元 OCU采用无风扇冷却设计,无机械运动部件,约 1800个 8.8kW服 务器机柜对比传统精密空调方案,IT 负荷平均约 4,000kW,PUE 降低约 0.1,年节电约 350万 kWh。 基于 ARM64位架构低功耗服务器技术:同性能需求配置下,单节点功耗可节省 40W,实现 TCO收益提升 35%。 应用 100台服务器,服务器年节电约 3.7万 kWh。 基于 GPU 加速的异构计算技术:对比传统 GPU 服务器,功耗可降低 7%以上, TCO优化 5%以上。应用 43个机柜, 年节电约 35.9万 kWh。 绿色云端 2021 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 14 分类企业名节能减排措施与案例(部分) 互 联 网 云 服 务 企 业 华为 iCooling智能算法:中国移动宁夏数据中心,依靠 iCoolingAI能效优化技术,经现场测试,在第一阶段冬季自然 冷却的场景下,数据中心总能耗降低了 3.2%,每年可节电 40多万 kWh。华为云廊坊数据中心,通过 iCooling技术, 智能协同 IT与制冷系统,调节制冷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年均节能超过 5%,每年节省电费近千万元。 不间断模块化电源:不间断电源( UPS)模块化,全生命周期可节省耗电量 500万 kWh(10MW 数据中心,负载 率 40%,温控 COP为 3)。 创新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高效利用自然冷源,让制冷系统能耗下降 40% - 60%。 京东 水冷循环系统: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所使用的水冷循环系统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节约大量的电能,同时也可以实现 数据中心 PUE的大大降低。 金山 离心式水冷方案:金山云亦庄数据中心采用离心式水冷方案,相比传统风冷制冷技术, CDP从 3.2提高到 6.5。同时, 采用自然冷却的板式换热技术,在过度季节采用混合制冷模式,进一步降低能耗。 网宿科技 浸没式液冷技术:浸没式液冷技术,可将散热能耗降低 90%-95%、IT 设备能耗降低 10%-20%。基于浸没式液冷技 术 DLC 的绿色数据中心 PUE低至 1.049。 优刻得 间接蒸发冷却:上海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中,优刻得依托自主研发的露点型间接蒸发冷却专利,深度开发定制机型,并 利用屋面空间,采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为机房降温。 余热回收:乌兰察布数据中心应用水源多联机系统,每年预计回收废热 78,000GJ,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7,380吨。 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通过 DCIM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暖通监控系统等智能化手 段,对各种设备进行管理和自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人员效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