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形势展望_46页_1mb.pdf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1年12月 No.202119 形势展望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 版权属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并受法律保 护 。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 点的,应 注明 “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违反上述声 明者,本院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2021 年是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2021 年,面对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供给紧张、芯片供给短缺等)、 形势不确定性较强,国内疫情零散多发、自然灾害多发等复杂形势, 我国工业发展继续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和韧性,呈现 “稳定恢复向好、 发展韧性增强、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对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 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工业稳定恢复的 基础尚不牢固,中长期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们判断 2022 年,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持续,外部黑天鹅事件多发,市 场需求仍然疲软,工业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小企业经营 也面临不少挑战,要防止短期冲击触发一些结构性问题。建议下一步 继续保证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持续优化结构性政策,大力稳定 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同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 构建大市场、强市场主体、优产业布局、破技术瓶颈、促绿色低碳等 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每年定期发布中国工业经济形势展望, 旨在全面、深入刻画我国工业运行特征,并对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新趋势进行预研预判。 2021 年我院进一步研究完善中国工业经济监 测预测预警体系,以数据为基础,对疫情常态化下我国 2021 年工业 发展全景进行了分析,对 2022 年工业发展形势进行了预判,希望为 政府、行业、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目 录 一、2021 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全景. 1 (一)面对外部多重复杂因素,工业实现稳定恢复 . 1 (二)受大宗商品价格攀高影响,利润水平有所分化 . 5 (三)工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增长引擎加速转化 . 12 (四)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 14 (五)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因地布局 . 15 (六)外需替代效应持续明显,对外出口形势较好 . 19 (七)重点行业加速升级,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22 二、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23 (一)成本压力叠加,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重 . 23 (二)安全风险犹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韧性需稳固 . 24 (三)创新支撑不足,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力待加强 . 25 (四)区域联动欠佳,产业协作发展水平需提高 . 26 三、2022 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28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28 (二)2022 年工业发展趋势预判 . 32 四、对策建议. 36 (一)畅循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 . 36 (二)优布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37 (三)强创新,稳步构建工业竞争新优势 . 38 (四)稳主体,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发展 . 38 (五)促转型,加快新技术赋能工业步伐 . 39 图 目 录 图 1 2018-2021 年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 2 图 2 2019 年与 2021 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累计增速复合增速对比图. 2 图 3 2019-2021 年各月工业重点工业品增长面 . 3 图 4 2019-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状况 . 4 图 5 2020-2021 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情况 . 4 图 6 2013-2021 年工业企业利润月度增速变化 . 6 图 7 2020-2021 年不同规模企采购经理指数变化 . 7 图 8 2018-2021 年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变化 . 7 图 9 2014-2021 年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 8 图 10 2019-2021 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累计增速对比图 . 9 图 11 2014-2021 年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 9 图 12 2016-2021 年三大类工业行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 10 图 13 2008-2021 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同比增速 . 11 图 14 2008-2021 年分行业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 11 图 15 2016-2021 年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 15 图 16 2017-2020 年四大板块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 16 图 17 2019-2021 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 . 19 图 18 2002-2021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 22 表 目 录 表 1 2020 年分行业 R&D 经费及经费投入强度 . 13 表 2 我国各省市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任务. 17 表 3 2021 年 1-9 月工业分行业出口交货值 . 20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 一、2021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全景 1 2021 年,面对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供给紧张、芯片供给短缺 等),国际抗疫形势分化,国内疫情零散多发、自然灾害多发等复杂 形势,我国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发展继续表现出较强的弹性 和韧性,呈现 “稳定恢复向好、发展韧性增强、结构调整优化 ”的态势, 对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一)面对外部多重复杂因素,工业实现稳定恢复 工业生产高位起步,逐渐趋稳。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 全球,对我国经济总体造成较大冲击,前 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累计增速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直到去年 8 月实现回正(0.4% ), 而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恢复。进入 2021 年,我国工业生产总体 保持恢复性增长的发展态势。 2021 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累计增长 11.8%,两年平均增长 6.4%,增速与疫情之前水平相 当。从月度增速看,受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带来的低基数效应影 响,叠加主动调控、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芯片持续短缺,工业增加 值同比增速呈现出 “前高后低” 的走势特征,由 1-2 月的 35.1%逐步回 落至 9 月的 3.1%,重点工业产品增长面由 1-2 月的最高点 92.3%,下 探至 9 月的 41.7%。 1 本章数据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 2018-2021 年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2 2019 年与 2021 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累计增速复合增速对比图 -20% -10% 0% 10% 20% 30% 40%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0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2021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2019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0% 1% 2% 3% 4% 5% 6% 7% 8% 9%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当月同比 工业增加值增速当月同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 2019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3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3 2019-2021 年各月工业重点工业品增长面 工业投资增长势头稳定。2021 年以来,随着纾困解难、减税降 费等系列举措的落实落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表现出 稳步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7.3%,两年平均增长 3.8%。工业 投资持续发力,自 3 月两年平均增速回正以来,前三季度两年平均增 速达到 12.2%,高于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 4.9 个百分点。尤其是制造 业投资增长势头迅猛,前三季度同比增长速度达 14.8%,高于全部投 资 7.5 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结构持续调整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和 上游原材料行业投资景气度较高,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 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为 18.7%,高于全 社会投资 11.4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5.4%,高于全 部制造业投资 10.6 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 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 业投资增速表现亮眼。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等上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度相对较高,分别累计增长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19 年5 月 20 19 年6 月 20 19 年7 月 20 19 年8 月 20 19 年9 月 20 19 年10 月 20 19 年11 月 20 19 年12 月 20 20 年1 - 2 月 20 20 年3 月 20 20 年4 月 20 20 年5 月 20 20 年6 月 20 20 年7 月 20 20 年8 月 20 20 年9 月 20 20 年10 月 20 20 年11 月 20 20 年12 月 20 21 年1 - 2 月 20 21 年3 月 20 21 年4 月 20 21 年5 月 20 21 年6 月 20 21 年7 月 20 21 年8 月 20 21 年9 月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4 14%。相较而言,汽车制造业投资动力仍偏弱,从今年 3 月以来持续 为负,投资景气度明显不足。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4 2019-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状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5 2020-2021 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情况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11 12 20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 21 ,1 - 2 3 4 5 6 7 8 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汽车制造业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5 (二)受大宗商品价格攀高影响,利润水平有所分化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保持历史高位。今年以来,随着工业生产销售 加快恢复、市场需求改善的恢复带动,工业企业盈利整体向好,利润 平稳复苏。 1-9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44.7%, 比 2019 年 1-9 月份增长 41.2%,两年平均增长 18.8%。三季度,工业 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14.3%,两年平均增长 15.1%,增速较二季度有所 回落,但总体保持良好增势。从成本端看,国际海运成本偏高、大宗 商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芯片短缺等问题持续推高企业成本,出口、 投资均受到一定抑制,利润增速回落态势在所难免。分行业看,1-9 月 ,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35 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三季度, 上游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盈利规模明显扩大,对整体利润的拉动作 用明显,二者三季度利润均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平均水平, 对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受需求端偏弱和成本挤 压影响,偏下游的消费品制造类行业增速持续在低位徘徊,恢复仍然 偏慢。高技术制造业门类中,受防疫抗疫产品需求持续旺盛与企业产 销两旺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三季度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提振 效应明显。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6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6 2013-2021 年工业企业利润月度增速变化 工业企业效益与景气程度持续分化。分企业类型看,不同类型企 业间利润增速分化有所加剧。1-9 月,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 77.9%、 50.5%、 31.7%和 30.7%,外商企业与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远低于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分企业规模看,中小企业经营承压。 9 月大型 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 50.4%,比上月微升 0.1 个百分 点,继续高于临界点,生产景气度相对平稳;中型企业 PMI 为 49.7%, 比上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 PMI 为 47.5%,比上月下降 0.7 个百分点,二者均低于临界点。总体来看,面对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处于收缩区间,订单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承压更高。 -50 0 50 100 150 2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 0 1 3 年 1 0 月 2 0 1 3 年 1 2 月 2 0 1 4 年 3 月 2 0 1 4 年 5 月 2 0 1 4 年 7 月 2 0 1 4 年 9 月 2 0 1 4 年 1 1 月 2 0 1 5 年 2 月 2 0 1 5 年 4 月 2 0 1 5 年 6 月 2 0 1 5 年 8 月 2 0 1 5 年 1 0 月 2 0 1 5 年 1 2 月 2 0 1 6 年 3 月 2 0 1 6 年 5 月 2 0 1 6 年 7 月 2 0 1 6 年 9 月 2 0 1 6 年 1 1 月 2 0 1 7 年 2 月 2 0 1 7 年 4 月 2 0 1 7 年 6 月 2 0 1 7 年 8 月 2 0 1 7 年 1 0 月 2 0 1 7 年 1 2 月 2 0 1 8 年 3 月 2 0 1 8 年 5 月 2 0 1 8 年 7 月 2 0 1 8 年 9 月 2 0 1 8 年 1 1 月 2 0 1 9 年 2 月 2 0 1 9 年 4 月 2 0 1 9 年 6 月 2 0 1 9 年 8 月 2 0 1 9 年 1 0 月 2 0 1 9 年 1 2 月 2 0 2 0 年 3 月 2 0 2 0 年 5 月 2 0 2 0 年 7 月 2 0 2 0 年 9 月 2 0 2 0 年 1 1 月 2 0 2 1 年 2 月 2 0 2 1 年 4 月 2 0 2 1 年 6 月 2 0 2 1 年 8 月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值)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7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7 2020-2021 年不同规模企采购经理指数变化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8 2018-2021 年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变化 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有所显现。今年以来,尽管大宗商品价格 30% 35% 40% 45% 50% 55% 20 20 年1 月 20 20 年2 月 20 20 年3 月 20 20 年4 月 20 20 年5 月 20 20 年6 月 20 20 年7 月 20 20 年8 月 20 20 年9 月 20 20 年10 月 20 20 年11 月 20 20 年12 月 20 21 年1 月 20 21 年2 月 20 21 年3 月 20 21 年4 月 20 21 年5 月 20 21 年6 月 20 21 年7 月 20 21 年8 月 PMI:大型企业 PMI:中型企业 PMI:小型企业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20 18 年2 月 20 18 年4 月 20 18 年6 月 20 18 年8 月 20 18 年10 月 20 18 年12 月 20 19 年2 月 20 19 年4 月 20 19 年6 月 20 19 年8 月 20 19 年10 月 20 19 年12 月 20 20 年2 月 20 20 年4 月 20 20 年6 月 20 20 年8 月 20 20 年10 月 20 20 年12 月 20 21 年2 月 20 21 年4 月 20 21 年6 月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 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 股份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 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8 总体高位运行、国际物流成本较高、芯片短缺等问题导致企业生产经 营承压,但后疫情时代一系列减税降费、降本增效,助力企业纾困突 围政策的落地已初见成效。从月度增速看,2021 年 2 月,工业企业 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 1.15 元,至 2021 年 8 月持续 保持在 84 元以下,然而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供应链产业链不 够畅通等因素影响,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从三大门类 看,采矿业成本下降最快,2021 年 1-8 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相较于 2020 年同期分别下降 7.22 元、0.51 元和增加 1.73 元。分企业类型看,国 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成本与上年 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成本明显下降,但外 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有制企业成本下降幅度较小,且私有制企业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最高。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9 2014-2021 年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81 82 83 84 85 86 87 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累计值)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9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0 2019-2021 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累计增速对比图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1 2014-2021 年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营业收入累计增长(%) 营业成本累计增长(%)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20 14 年3 月 20 14 年6 月 20 14 年9 月 20 14 年12 月 20 15 年3 月 20 15 年6 月 20 15 年9 月 20 15 年12 月 20 16 年3 月 20 16 年6 月 20 16 年9 月 20 16 年12 月 20 17 年3 月 20 17 年6 月 20 17 年9 月 20 17 年12 月 20 18 年3 月 20 18 年6 月 20 18 年9 月 20 18 年12 月 20 19 年3 月 20 19 年6 月 20 19 年9 月 20 19 年12 月 20 20 年3 月 20 20 年6 月 20 20 年9 月 20 20 年12 月 20 21 年 3 月 20 21 年6 月 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值) 集体企业(累计值) 股份制企业(累计值)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累计值) 私营企业(累计值)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0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2 2016-2021 年三大类工业行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生产领域市场价格持续上涨。2021 年 1 月,我国 PPI(工业生产 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在连续下跌 11 个月后由降转涨。此后,受到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涨幅持续上行, 5 月 PPI 当月同 比增速攀至 9%,进入历史高位期,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 涨幅已明显偏离基本面,中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利润空间 受到挤压。 6 月,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化学 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同比价格涨幅均回落,带动 PPI 涨幅较 5 月 回落 0.2 个百分点。9 月份,受需求旺盛叠加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煤 炭加工业价格上涨 18.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 12.1%;部分 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 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受能耗双 控政策影响生产受限,价格上涨较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上涨 14.2%,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20 16 年12 月 20 17 年3 月 20 17 年6 月 20 17 年9 月 20 17 年12 月 20 18 年3 月 20 18 年6 月 20 18 年9 月 20 18 年12 月 20 19 年3 月 20 19 年6 月 20 19 年9 月 20 19 年12 月 20 20 年3 月 20 20 年6 月 20 20 年9 月 20 20 年12 月 20 21 年3 月 20 21 年6 月 采矿业(累计值) 制造业(累计值)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值)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1 比 8 月扩大 1.5 个百分点,PPI 涨幅达到年内峰值水平, PPI 与 CPI 剪刀差再次扩大达到 10%,上游向下游成本继续传递,保价稳供政策 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3 2008-2021 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4 2008-2021 年分行业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20 08 年1 月 20 08 年7 月 20 09 年1 月 20 09 年7 月 20 10 年1 月 20 10 年7 月 20 11 年1 月 20 11 年7 月 20 12 年1 月 20 12 年7 月 20 13 年1 月 20 13 年7 月 20 14 年1 月 20 14 年7 月 20 15 年1 月 20 15 年7 月 20 16 年1 月 20 16 年7 月 20 17 年1 月 20 17 年7 月 20 18 年1 月 20 18 年7 月 20 19 年1 月 20 19 年7 月 20 20 年1 月 20 20 年7 月 20 21 年1 月 20 21 年7 月 全部工业品PPI(当月同比) 生产资料PPI(当月同比) 生活资料PPI(当月同比) 50 100 150 200 冶金工业PPI -当月同比 电力工业PPI -当月同比 煤炭及炼焦工业PPI -当月同比 石油工业PPI -当月同比 化工工业PPI -当月同比 机械工业PPI -当月同比 建筑材料工业PPI -当月同比 森林工业PPI -当月同比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2 (三)工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增长引擎加速转化 我国创新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 R&D 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成为拉动全球 R&D 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R&D 投入强度水平已从 2016 年的第 16 位提升至第 12 位,接近 OECD 主要国家水平。根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发布的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我国排名第 12 名,较 2020 年提升 2 名,连续 9 年稳步上升,上升势 头强劲。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持续提高。2020 年,全国研究与试 验发展( R&D)经费支出总量突破 2.4 万亿元,增速为 10.2%,占 GDP 比重达 2.4%,比 2019 年提高 0.16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创造近 11 年来新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 15271.3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9.3 个百分点;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达 1.41%,较 2019 年提高 0.09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强势增长, 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 R&D 经费为 4649.1 亿 元,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达 2.67%,比上年提高 0.26 个百分点;装备 制造业 R&D 经费为 9130.3 亿元,投入强度为 2.22%,比 2019 年提 高 0.15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板块投入最高,中西部地区增势 良好。东、中、西部地区 R&D 经费分别为 16517.3 亿元、4662.9 亿 元和 3212.9 亿元,增速分别为 9.2%、 12.0%和 12.4%。广东( 3479.9 亿元)、江苏(3005.9 亿元)、北京( 2326.6 亿元)、浙江( 1859.9 亿元)、山东(1681.9 亿元)、上海( 1615.7 亿元)、四川( 1055.3 亿元)、湖北(1005.3 亿元)等 8 个省市 R&D 经费超过千亿元,比 上年增加 2 个省市。从重点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地 区 R&D 经费分别为 3446.0 亿元、7364.7 亿元和 11689.2 亿元,分别 比 2019 年增长 5.6%、 9.5%和 10.7%,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3 表 1 2020 年分行业 R&D 经费及经费投入强度 行业 R&D 经费 (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 %) 合 计 15271.3 1.41 采矿业 294.8 0.7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0.1 0.5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0.1 1.2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8.3 0.4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2.6 0.82 非金属矿采选业 20.3 0.55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33.4 1.58 制造业 14783.8 1.54 农副食品加工业 276.6 0.57 食品制造业 157.3 0.8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89.7 0.61 烟草制品业 28 0.25 纺织业 231.4 0.99 纺织服装、服饰业 105.8 0.7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90.3 0.89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67.3 0.78 家具制造业 90.7 1.28 造纸和纸制品业 136.6 1.0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93.6 1.41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01.5 0.8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89.6 0.4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97.2 1.25 医药制造业 784.6 3.13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2.4 1.6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44.8 1.7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13.1 0.8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99.3 1.0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18.8 0.77 金属制品业 561.9 1.44 通用设备制造业 977.9 2.38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4 专用设备制造业 966.0 2.85 汽车制造业 1363.4 1.6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485.2 3.1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567.1 2.2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915.2 2.35 仪器仪表制造业 293.7 3.59 其他制造业 48.1 1.98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8.4 0.6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8.7 1.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2.7 0.2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51.8 0.2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3.6 0.2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2 0.48 来源: 2020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四)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从三大门类看, 2021 年前三季度,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 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 4.7%、12.5% 、12.0%,总体呈 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制造业累计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0.7 个 百分点,成为工业生产恢复稳中加固的压舱石。 9 月份,受主动调控、 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 “缺芯” 问题延续和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三大 门类累计增速均有小幅回落,但总体恢复态势延续。 新动能发展引领增长。2020 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1.7%,较 2019 年上升 0.2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7.1%和 6.6%,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速 4.3、3.8 个百分点。2021 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 制造业强劲增长、表现活跃,成为引领经济稳定向好的主要动力。 2021 年 1-9 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同比增速达 20.1%,高于规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5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3 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受工业数字化转型、 自动化率提升、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工业机器 人、太阳能电池、智能手表等体现新动能的产品同比增速均在 50% 以上;受抗疫物资需求影响,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1-9 月同比增速达 29.2%,增势强劲。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态势较好, 1-9 月同比增加 16.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4 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5 2016-2021 年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五)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因地布局 四大板块整体复苏,各省增速有所分化。2021 年以来,各地区 工业生产恢复延续复苏,与 2019 年同期相比,31 个省市中 1-9 月工 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均已回正,东部地区中北京、江苏、浙江三省 1-9 月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已超过 9%,增速全国领先,而广东、 天津、河北和海南两年平均增速不到 6%。中部地区江西、安徽、山 西、湖南等 4 个省份的两年平均增速超过 6%,河南、湖北则略显逊 -4% -2% 0% 2% 4% 6% 8% 10% 12% 14%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1-9月 工业增加值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6 色,两年平均增速均不足 4%,地区内增长分化势头显现。西部地区 工业发展整体较好,除广西、青海、陕西、内蒙外,其它省市两年平 均增速均超过 5%;相比来看,东北地区中黑龙江、辽宁 1-9 月两年 平均增速均不足 5%。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6 2017-2020 年四大板块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能够加速创新要素聚集,提升科技创新各个要素对各产业的乘数效应, 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成果的扩散,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自 2019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工作以来,地方 愈发重视培育发展同当地优势相结合的制造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优 势。截止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胜出的 25 个集群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生 物医药制造等领域,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四川、上海、山东、 湖南、山西和安徽等 9 个省市,其中制造业实力在全国难分伯仲的广 -20% -15% -10% -5% 0% 5% 10% 15%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7 东与江苏各有 6 个集群在决赛中胜出,并列全国第一;浙江紧随其后, 共有 3 个产业集群胜出;上海、湖南、四川、山东各有 2 个集群胜出; 安徽和陕西则在决赛优胜名单中各占一席。各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培 育。在公开发布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 31 个省市中,有 29 个省市 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作任务,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化、规模化、 数字化、创新、开放发展。特别是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 浙江省等省市均出台了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聚焦 “强产业链” 、 “协 同创新 ”、 “提质升级 ”等关键点,打造具有省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 工作机制。 表 2 我国各省市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任务 省份 培育重点 举例 四川,广西, 天津,江苏, 浙江,广东, 湖北 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 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 业集群。 重庆,陕西, 山西,安徽, 湖北,福建, 广东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 广东: 10 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 10 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河南 新兴业态集群发 展 河南:推动中原科技城、郑开科创走廊等 创新功能区综合开发,促进新兴业态集群 发展。 甘肃,广西, 新疆,河南, 湖北,河北, 广东 百亿/ 千亿/ 万亿 级产业集群 广西: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两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8 黑龙江,安徽, 河北,山东 县域/ 区域特色产 业集群/ 成长型产 业集群 黑龙江:加快提升 107 个省级县域特色产 业集群竞争力。 湖北:支持 112 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扩 规提质,带动形成“ 一县一品”“一业一 品” 。 四川,河南, 北京,天津, 陕西,广东 协同创新/ 创新平 台企业产业集群/ 科学装置等创新 基础设施集群 河南:高端轴承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级创 新平台,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平台集群。 陕西:布局建设空间分布上集聚、功能方 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重庆,新疆 开放型产业集群/ 沿边经济带产业 集群 重庆:壮大开放型产业集群,拓展“ 一带 一路” 沿线市场。 甘肃,吉林, 安徽,辽宁, 上海,浙江, 山东,贵州, 湖北 数字产业集群/ 互 联网产业集群/ 大 型数据中心集群/ 大数据集群 贵州:建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 新体系枢纽节点,形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 群。 吉林: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十四五”期间各地竞相布局数字产业等新兴领域。目前,各省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 下简称 “十四五 ”规划)已全部发布,对本地工业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 方向做出全面布局。基于地区自然禀赋、产业基础、要素禀赋等方面 的差异,各省市强化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 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攻克新兴产业领域,竞相布局新兴产业领域,数 字产业、新能源、生物产业成为了各地区争相发展的热点,全国 31 个省市均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生 物医药等产业;全国有 30 个省市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 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仅西藏未提及;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重点发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9 展行业的省市有 29 个,仅青海和甘肃两省未明确提及;将新材料列 为重点发展行业的省市有 28 个,仅内蒙古、贵州和西藏 3 个省份未 明确提及。 (六)外需替代效应持续明显,对外出口形势较好 工业出口快速增长。2020 年,受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影响,全年 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较 2019 年下降 0.3%,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2.8 个百分点。 2021 年以来,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态势持续向好, 1-9 月规 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19.4%,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分行 业看,抗疫相关物资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延续 2020 年下 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出口交货值增长强劲,同时带动用于海外运输 的金属集装箱材料的金属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大幅增长。其他行业中, 化工、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行业等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17 2019-2021 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 -10% -5% 0% 5% 10% 15% 2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019 年1- 2 月 2019 年3 月 2019 年4 月 2019 年5 月 2019 年6 月 2019 年7 月 2019 年8 月 2019 年9 月 2019 年10 月 2019 年11 月 2019 年12 月 2020 年3 月 2020 年4 月 2020 年5 月 2020 年6 月 2020 年7 月 2020 年8 月 2020 年9 月 2020 年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