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四川).doc
2017年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内容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地勘单位装备水平,省财政厅安排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冶金地勘局、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等5家地勘单位省级专项资金9000万元,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全省地勘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总体来看,该项目绩效目标较明确、资金分配科学合理、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较规范、单位管理制度较健全、专项资金采购基本执行了政府采购程序,但部分项目点的调整备案手续还不够完善、个别项目点资金配套率较低,绩效评价得分87.65分。主要问题:部分单位实施内容调整未经报批和备案、配套资金占比未达要求、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用于找矿设备资金未达比例、2016年度项目存在用已完成投资冲抵项目的情况、能力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预算编制不准确等。主要建议:加快建设进度、适度扩大资金支持范围、突出重点优先导向、释放财政拉动效应等。一、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一)评价步骤及方法。根据“川财绩20183号”有关要求,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组成评价小组,按照前期准备、自评、现场评价、报告撰写四个阶段,以现场评价为主、非现场评价为辅,组织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收集项目资料、细化评价指标及量化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到部分项目点,实地查看项目申报、实施及运行情况,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汇总整理,结合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报告,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评价结论,经过复核和交换意见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二)现场评价抽样选点情况。本项目共选取5家地勘单位的下属15家单位开展现场评价,选取点位数量占总数的33.33%;抽查补助资金4932.79万元占省级专项资金总额的54.81%。具体选点为:省核工业地质局下属的二八一大队、二八三大队;省煤田地质局下属的地质测量队、省煤田测绘工程院;省冶金地质勘查局下属的冶金地质勘察局机关、测绘工程大队、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省地矿局下属的测绘队、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一六地质队以及攀西地质队。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一)项目总体评价。总体来看,该项目绩效目标较明确、资金分配科学合理、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较规范、单位管理制度较健全、专项资金采购基本执行了政府采购程序。但部分项目点的调整备案手续还不够完善、个别项目点资金配套率较低。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7.65分,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表1. 2017年地勘单位发展能力专项资金项目得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项目决策科学决策必要性55可行性55绩效目标明确性55合理性55项目管理资金管理 资金分配11资金配套32.84资金使用32.98项目执行执行规范32.4项目绩效目标完成完成数量54.33完成质量55完成时效55完成成本55项目效益达到计划能力31.8运行状况33后续维护33固定资产成新率75.65固定资产周转率74.76经费自给率75.49资产负债率75.75非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率75.41非财政补助结余32.19人均非财政补助结余32.05合计10087.65(二)绩效分析。1.项目决策。(1)科学决策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地勘单位装备水平,促进全省地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部分解决地勘单位设备、装备老化的问题,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于公益事业的能力,提升单位产值和社会价值,根据财政厅关于支持省级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的请示(川财投函201619号)和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投2016199号)的有关要求安排本次专项资金。该专项于2016年开始实施,2017年为第二个年度。(2)绩效目标情况。该项目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和单位自筹资金按不低于1:1的配套投入,着力解决当前地勘单位设备装备急缺的问题和对“高精尖”设备装备的需求问题。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各实施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对于设备采购计划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研究,明确了更新设备装备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设备购置计划均报财政厅备案。绩效目标较明确。2.项目管理。(1)项目分配过程。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6家地勘单位结合单位设备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目标,上报了项目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核工业地质局印发了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购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煤田地质局出台了地勘单位发展能力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财务处理规定(暂行)、设备管理办法(暂行)、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内部控制规定等制度,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2)资金分配结果。2017年四川省省级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共计9000万元,于2017年8月通过因素测算法分配给5家地勘单位的下属45家二级单位。其中,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15家单位专项资金预算4932.79万元,计划引导自筹资金投入4957.23万元。(3)资金到位情况。2017年四川省省级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共安排预算9000万元,已全部到位。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项目单位需按照自有资金占财政资金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抽查的15家项目单位实际总投资为9686.1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为4932.79万元、自筹资金为4753.38万元,资金配套率为96.36%。部分单位由于招标结余导致配套资金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匹配,也有个别单位由于采购计划、资金紧张等问题,自筹比例未达要求。具体到位及配套情况详见下表2:表2. 专项资金到位情况表单位:万元序号抽查单位名称专项资金到位情况计划到位实际到位小计省级资金配套资金小计省级资金配套资金一省核工业地质局1二八一大队401.90200.95200.95401.50200.95200.552二八三大队456.00228.00228.00440.88228.00212.883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576.00288.00288.00574.10288.00286.10二省煤田地质局4地质测量队1,240.00620.00620.001,240.00620.00620.005省煤田测绘工程院539.71268.00271.71539.71268.00271.71三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冶金地质勘察局机关597.37294.00303.37597.37294.00303.377测绘工程大队547.80273.00274.80531.70273.00258.708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876.00438.00438.00876.00438.00438.00四盐业地质钻井大队9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487.14243.00244.14322.66243.0079.66五省地矿局10测绘队343.60171.80171.80342.90171.80171.1011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682.90341.45341.45681.75341.45340.301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071.00531.29539.711,069.50531.29538.2113省地质调查院843.00421.50421.50842.60421.50421.1014一六地质队527.60263.80263.80527.00263.80263.2015攀西地质队700.00350.00350.00698.50350.00348.5016合计9,890.024,932.794,957.239,686.174,932.794,753.38(4)资金使用情况。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截至评价日,抽查的15家项目单位共计使用资金 7245.11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932.79万元,自筹资金2312.32万元;专项资金结转2441.06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资金的具体明细情况详见下表3:表3. 专项使用及结转情况表单位:万元序号抽查单位名称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资金结转小计 其中:小计 其中:省级资金配套资金省级资金配套资金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1二八一大队240.90200.9539.95160.60-160.602二八三大队228.00228.00-212.88-212.883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290.00288.002.00284.10-284.10二四川省煤田地质局4地质测量队621.00620.001.00619.00-619.005省煤田测绘工程院539.71268.00271.71-三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冶金地质勘察局机关597.37294.00303.37-7测绘工程大队509.37273.00236.3722.33-22.338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438.00438.00-438.00-438.00四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9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287.25243.0044.2535.41-35.41五四川省地矿局10测绘队342.90171.80171.10-11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538.66341.45197.21143.09-143.091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754.50531.29223.21315.00-315.0013四川省地质调查院631.95421.50210.45210.65-210.6514一六地质队527.00263.80263.20-15攀西地质队698.50350.00348.50-16合计7,245.114,932.792,312.322,441.06-2,441.06(5)财务管理情况。从现场抽查情况看,各单位均建立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执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按照要求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支付依据较合规,会计核算较规范。如核工业地质局印发了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展能力提升专项资金购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煤田地质局出台了地勘单位发展能力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财务处理规定(暂行)、设备管理办法(暂行)、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内部控制规定等制度,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6)组织实施情况。按照有关要求,5家地勘主管单位结合下属单位的基础数据信息、设备需求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编制了设备购置五年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并报财政厅备案。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大部分项目点严格按照备案计划表进行设备采购,专项资金采购基本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但也有部分项目点存在项目实施内容调整未严格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的问题。3.项目绩效。(1)目标完成。A.完成数量及质量。从5家地勘主管单位自评资料情况看,该项目计划投资15367.23万元,计划采购设备784台(套),实际投资15132.48万元,实际采购设备747台(套)。截至评价日,已验收入库544台(套),其中:已投入使用361台(套)。尚有203台(套)未交付。根据现场评价情况,15个项目点计划投资9890.02万元,计划采购设备283台(套),根据合同签订情况,实际投资9686.17万元,实际采购设备279台(套)。通过对该项目设备的初步查看,该项目符合绩效目标设定的验收标准,达到行业基准水平。具体完成情况详见下表4:表4-1. 项目完成情况表序号单位名称设备(软件)购置计划 (台、套)计划投资额(万元)实际 (台、套)实际采购额(万元)小计其中:用于找矿设备一省核工业地质局1二八一大队18401.918401.5179.82二八三大队1245612440.88440.883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2257622574.1462.6二省煤田地质局4地质测量队441,2404412401,1925省煤田测绘工程院28539.7128539.71539.71三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冶金地质勘察局机关15597.3710597.37597.377测绘工程大队36547.836531.7531.78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58768876876四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9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11487.149322.66309.45五四川省地矿局10测绘队31343.631342.9342.911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23682.923681.75510.451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21071121069.51,069.513四川省地质调查院1084310842.6842.614一六地质队5527.6552752715攀西地质队1170011698.5698.516合计2839,890.022799686.179,120.46表4-2. 投资完成情况表序号单位名称购入设备状态统计(台、套)小计设备在途已到货未验收已验收入库未使用投入使用故障、维修、其他情况一省核工业地质局1二八一大队182882二八三大队12933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228113二省煤田地质局4地质测量队442931025省煤田测绘工程院2828三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冶金地质勘察局机关10107测绘工程大队361358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88四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9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9423五四川省地矿局10测绘队313111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2321651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221913四川省地质调查院101014一六地质队5515攀西地质队1125416合计279785430117B.完成时效。根据现场抽查情况,大部分到货设备已通过验收入库,并与采购合同和备案表设备清单一致,目标质量情况良好。但部分项目点设备采购尚未实施完毕,部分设备尚未到货,项目进度较为滞后。主要是由于涉及购置进口设备,各单位前期调研及进口设备认证工作耗时较长,政府采购程序启动时间较晚,加之部分项目招投标流标,耗时较长,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间基本为2017年底,大部分单位仅按照合同条款支付了预付款,部分设备尚未到货。C.完成成本。根据现场评价情况,15个项目点单位总体的实际完成成本与总体计划完成成本之间存在差异较小。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招标结余;二是个别项目由于资金紧张等问题造成的实际实施方案与计划实施方案不同。(2)项目效益。A.功能实现情况。从现场抽查情况看,部分验收入库的机器设备已被使用部门领用,投入了生产运营。该部分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安全系数,提升了项目单位的探矿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经抽查,项目单位均制定了相关的设备后续维护保养制度,规定了机器设备的日常检验、检修和操作规程,后续维护制度设立情况良好。该项目各单位计划实施时间均截止到2017年12月,主要是指完成设备采购时间,由于部分设备系定制装备,制造需一定周期,部分进口设备采购周期较长,加之适逢圣诞假期,故存在交货时间跨年的情况。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截至评价日,抽取15家单位购置设备总台(套)数为279台,其中设备投入使用的为117台,仅占购置总量的41.49%,其余设备尚未投入使用。B.能力提升情况。从现场评价情况看,大部分项目单位近两年设备成新率偏低,设备老化现象较为严重,预计该项目实施完毕,新设备投入运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项目单位专业设备配套陈旧、功能单一落后的状况,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和单位的生产经营能力。由于部分单位的设备尚未到货或投入使用,项目的相关经济和社会效益未能体现。但从本年已投运设备和2016年度完成的设备投入运营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项目单位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地勘单位经营状况,并为承担更多公益性地勘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C.相关财务效益指标情况。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抽查的地勘单位自2016年实施该项目以来,2017年年末在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经费自给率、非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率、非财政补助结余、人均非财政补助结余5个指标上较2015年年末均有一定提升。(a)2017年较2015年资产比率趋势分析。一是资产负债率。抽查的地勘单位2017年较2016年和2015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79.31%下降到59.66%。二是固定资产成新率。该指标反映了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抽取的15家地勘单位2017年平均固定资产成新率较2015年均有所上升,由55.74%上升到58.38%,综合上升2.64个百分点。(b)2017年较2015年收入类比率趋势分析。一是经费自给率。抽查的地勘单位2015年经费自给率平均值为87.96%,2017年经费自给率平均值为91.27%,综合上升3.31个百分点。二是非财政补助结余。2015年非财政补助结余平均值为413.82万元,2017年平均值为798.76万元,提高93.02%。三是人均非财政补助结余。2015年人均非财政补助结余平均值为1.38万元,2017年平均值为3.52万元,提高155.07%。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自提升项目实施以来,2017年五项指标平均数比较2015年均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呈现持续向好势态。三、存在问题(一)部分单位实施内容调整未经报批和备案。从现场评价情况看,部分单位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变更了采购内容,但未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主要有:某单位计划采购50根“18加重钻杆”等机器设备零部件但未采购,某单位计划采购设备15台套,实际采购10台。以上变更均未向财政厅备案。(二)个别单位配套资金占比未达要求。根据现场评价情况,个别单位未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自筹资金占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的要求进行配套。某单位计划投资额为487.14万元,实际投资额为322.66万元,自筹资金为79.66万元,自筹资金占计划配套资金的32.71%。(三)个别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某单位部分设备未进行政府采购,由项目单位直接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本次设备采购实际投资额为322.66万元,其中273.7万元设备通过政府采购,另外48.96万元设备未实施政府采购。(四)个别单位用于找矿设备资金未达比例。某单位购置设备投资额共计401.5万元,其中用于找矿设备179.8万元,用于找矿专用装备更新资金占比为44.78%。不符合资金管理办法中“用于找矿专用装备更新资金不低于总额的80%的要求。(五)个别单位2016年度项目存在购买车辆和用已完成投资冲抵项目的情况。现场评价时发现,某单位2016年度项目购置设备包括2014年和2015年已完成的无人机及摄影测量软件、航摂系统、运输车辆等投资102.8万元。(六)部分单位能力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根据2017年设备购置的分析, 部分地勘单位设备类型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情况。抽查的15家地勘单位中有5家地勘单位均在色谱仪和质谱仪设备有较大投入,涉及投资927万元。上述仪器主要用于环保、农业方面的空气、土壤、水质等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复。(七)个别单位预算编制不准确。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某单位个别设备采购金额与预算编制金额差异较大,如液质联用仪预算价为336万元与实际采购价格226.82万元差异为109.18万元,差异率为32.50% ;离子色谱仪预算价为48万元与实际采购的采购价143.08万元差异为95.08万元,差异率为198.08%。四、相关建议(一)强化组织管理,加快建设进度。一是督促项目单位完善项目调整的报批备案手续,确保项目调整符合单位实际需求且有据可依。二是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支付规范、有序。三是提前资金下达,并积极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尤其是针对政府采购项目应提前准备、提前介入,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做好预案,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二)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突出效率优先导向。以2016年和2017年省级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提升资金支持项目为例,2017年共有45家地勘单位分配资金,其中2016和2017年连续两年支持的有42家,占93%。省级地勘单位根据编制的 “十三五”装备更新规划,连续两年实施装备更新。近一段时间,传统地质服务市场呈现萎缩势态,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地质勘查市场已经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议地勘单位改变普惠支持模式,按照重点突出效率优先原则,精准投放资金,突出结果导向,做大做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优势的地勘单位,重点支持研发能力强、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及符合国土资源发展趋势的地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