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pdf
中国金 融科技 生态白 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1 年10 月 No.202115版 权 声 明 本 白 皮 书 版 权 属 于 中 国 信 息 通 信 研 究 院 , 并 受 法 律 保 护 。 转 载 、 摘 编 或 利 用 其 它 方 式 使 用 本 白 皮 书 文 字 或 者 观 点 的 , 应 注明 “来源: 中 国 信 息通 信 研 究 院 ” 。 违反 上 述 声 明者,本院 将 追究 其 相 关 法 律 责任 。前 言 近一年来,在应对疫情影响的过程中,金融行业对于信息科技的 应用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在疫情影响下呈现 出不断加速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 下,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全球金融 科技市 场 从疫情中 加快恢 复 , 产业发展 呈现新 动向。区 域方面,北美地区仍稳居首位,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占全球近 30%;东 南亚及拉美地区的发展速度最快,近五年来,外国投资者对东南亚金 融科技公司的投资增长了近 7倍。业务趋势方面,数字货币、绿色金 融、普惠金融等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大型科技公司在数字支付、 数字投资等领域持续强化布局。同时,金融数据安全成为全球监管关 注重点,金融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趋势下,全球金融监管与 协同合作持续强化。 中国金融 科技市 场 在审慎稳 妥的监 管 环境下, 市场格 局正 在发生 深刻变化。 一方面, 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020 年国有大型银行科技投入增长了 34.54%,远高于其整体收入 4.44%的增速,且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战略定位上正在从“科技 赋能”逐步向“科技引领”转型。另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金 融科技业务在监管政策环境下, 更加注重科技服务与类金融业务的隔 离,类金融业务加快获取金融牌照步伐,并不断强化自身科技属性。 ICT 核心技术 持续 演进, 推 进金融 科 技关键技 术与热 点 应用的规 模和范围 不断扩 展 。 一是从金融科技关键技术来看,金融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向绿色与智能化方向升级,云原生、分布式架构和开源技术等 在金融业的应用,为金融业底层技术自主创新打下基础,5G+物联网 发展显著提升金融感知能力;同时,数据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 密码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加快金融业数据价值的释放。 二是从金融 科技热点应用来看,数字人民币是最为热点的应用领域,相关试点不 断扩展;同时,移动支付也在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升级,跨境支付成 为典型场景;监管提出更加高质量合规的风控要求,推动智能化风控 能力的加速升级;此外,保险科技、财富管理等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 发展热度,也是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的重要领域。 金融科技 在赋能 金 融服务实 体经济 中 的作用开 始凸显 , 助 力社会 经济高质 量发展。随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开始嵌 入农业生产经营、 民生系统, 实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 “精准滴灌” 。 在当前强调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 金融科技在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对象、 提升绿色融资规模、助力绿色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 数字经济发展中, 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为各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创新 金融服务;同时,产业数字化规模落地也为金融科技注入创新要素, 实现金融科技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目 录 一、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总体发展态势. 1 (一)疫情影响下全球市场稳中有变,金融科技加快发展并出现新导向. 1 (二)强化数字货币、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跨地区协同更加明显. 6 (三)投融资活动再度活跃,重点区域和方向增长趋势持续. 9 二、中国金融科技生态总体发展态势. 12 (一)金融科技监管趋向审慎稳妥,更加强调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12 (二)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格局深刻变化,开放与生态合作成为主流趋势. 17 (三)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逐步恢复,区域布局和投资水平在不断升级. 21 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演进情况. 24 (一)技术驱动金融中后台基础设施升级,夯实金融业“数字底座” . 24 (二)分布式改造与开源技术应用,助力金融科技自主创新生态发展. 27 (三)5G完善万物互联体系,有效提升金融感知能力 . 29 (四)数据智能技术加速演进,推动金融业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 32 (五)区块链促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发挥信任价值. 34 (六)“零信任”需求日益强烈,全栈金融安全技术加速落地 . 37 四、金融科技热点应用发展情况. 40 (一)数字人民币发展进一步加快,试点范围不断扩展. 40 (二)移动支付向智能化升级,跨境支付成为热点场景. 43 (三)监管强化高质量风控合规要求,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加速升级. 45 (四)保险科技应用持续深化,多种因素推动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47 (五)财富管理市场竞争出现新变化,科技应用价值更加凸显. 50 五、金融科技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52 (一)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重点领域“精准滴灌” . 52 (二)金融科技提升绿色金融供给,形成低碳经济“绿色共识” . 54 (三)金融科技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完善数字经济内生动力. 57 六、金融与科技生态融合发展趋势展望. 59 (一)产业“内驱”动向更加突出,市场格局呈现全新态势 . 59 (二)更加强调客户导向,推动服务能力向“千人千面”迈进 . 60(三)科技应用逐步驱动组织变革,纵横多向推动组织架构转型. 61 (四)多种因素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转型认识和布局更加系统化. 62 (五)监管试点持续扩大,监管框架与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63 (六)金融科技融入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64图 目 录 图 1东南亚数字支付普及率. 2 图 2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总体规模. 10 图 3各地区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亿美元). 11 图 4全国金融科技投融资总体规模. 22 图 5 2020年全国金融科技投融资事件数分布占比. 23 图 6 5G在金融领域应用场景分析 . 31 图 7 DataOps 数据管理流程图. 33 图 8 2015-2020年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及占比情况 . 53 图 9 绿色信贷行业投放分布多元化. 55 图 10绿色贷款余额及同比增速. 56 表 目 录 表 1 2021年以来部分国家针对新技术风险的最新监管政策. 6 表 2部分金融与跨境数据安全相关政策. 7 表 3 2014-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表述对比 . 13 表 4部分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监管政策. 15 表 5部分金融业数据治理相关政策及规范. 16 表 6 2020年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投入及收入增长率. 18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一 、全球 金融科技 生态总 体发展态 势 过去一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从疫情中逐步恢复,重新进入平稳 增长态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区域发展来看,北美地区仍保 持发展优势,东南亚及拉美地区的发展速度最快。从业务领域来看, 数字货币、绿色普惠、数据安全等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金融 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也要求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 升。从市场主体来看,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持续强化金融科技业务布 局,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同时,全球金融科技投 融资的活跃度不断恢复,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一)疫情影响下全球市场稳中有变,金融科技加快发 展并出现新导向 1.北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优势仍较为突出,东南亚及拉 美地区的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基于成熟 发达的 金 融体系和 技术创 新 能力, 北 美地区 在全 球金融 科技市场 的优势 地 位仍较为 明显 。 Fintech Times数据显示,北美地区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占全球近 30%,居全球首位;截至 2020 年底,北 美地区共有 46家金融科技独角兽,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 1 。其中包括 大量高估值的金融科技公司, 如 Stripe (估值 950亿美元) 、 Chime (估 值 250 亿美元)等。2021 年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资中,美国以 421 亿 美元的总投资额占全球投资近一半,表现亮眼 2 。 1 资料来源:Fintech News :All 96 Fintech Unicorns: Worth a Combined US$404B 2 毕马威:2021 上半年金融科 技报告 1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以东南亚 、 拉美 为代 表的发展 中经济 体 在金融科 技领域 的 发展特 点明显, 尤其是 在 数字支付 、 数字 银 行等方面 发展迅 速 。以东南亚地 区为例,其传统金融服务一直较为落后,截止目前仍有 50%的消费者 没有银行账户,70%的消费者没有银行授信服务 3 。在此情况下,相 关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得益于东南亚 地区较高的互联网覆盖率(互联网用户约占总人口的 2/3), 以 数字支 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普及率逐年提升。2015 年至今,外国投资者对 东南亚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增长了 7 倍 4 ,该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潜 力得到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可。拉美地区和东南亚类似,国际清 算银行数据显示,拉美地区 15 岁以上的人口中只有 50%拥有银行账 户, 银行业务渗透率较低, 拉美金融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数字银行业务,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如成立于 2013年的巴西 Nubank, 提供数字银行、 个性化信贷等服务,2021 年 6 月获得了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 韦的投资,估值 300亿美元,超过巴西最大传统银行市值的一半。 来源:ID_SEA Expansion 图 1东南亚数字支付普及率 3 资料来源:Dealroom 、Finch Capital 、MDI Ventures : 东南亚金融科技的未来 4 资料来源:Dealroom 、Finch Capital 、MDI Ventures : 东南亚金融科技的未来 0% 25% 50% 75% 10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普及率100% 美国(基准)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越南 菲律宾 泰国 缅甸 2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2.Bigtechs 持续强化金融科技业务布局,传统金融机构 加快数字化进程 从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以 Amazon 、 Facebook 、 Google 、 Apple 等为代表 的大 型互联网 科技公 司 (Bigtechs) 仍然在持 续加强 金 融科技领 域的资 源 投入和业 务布局 , 尤 其是以支 付 领域为重 点方向。具体来看,近一年来全球 Bigtechs通过收购支付公 司、推出新产品、突围海外市场等策略,不断强化其在支付领域的业 务布局。如 2020 年 8 月,Facebook 成立新部门 Facebook Financial, 在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门户网站间建立统一的支付战 略; Apple通过收购支付初创公司 Mobeewave,将 iphone变成移动非 接触式支付终端;2021 年 1 月,Google 改版 Google Pay,推出一个 整合到 Google Pay的手机银行账户 Google Plex; 2021年 3月, Amazon 收购了可提供支付服务和线下零售自助结账的印度金融科技公司 Perpule,并计划使 Amazon支付成为印度的首选支付方式。 另一方面, 传统金 融机构更 加积极 拥 抱金融科 技, 加速 自身数字 化 转型进 程。近一年来疫情仍然在持续影响着线下金融业务的开展, 再叠加 Bigtechs的竞争和冲击, 传统金融机构也更加重视数字技术的 投入和应用,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的共识。如德意 志银行将亚太地区的数字化建设作为金融科技试验田重点项目, 并计 划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欧洲、 非洲及拉美地区; 瑞银集团宣布推出 UBS Next 计划,寻求与早期金融科技及其他泛科技生态系统企业进行战 略合作,帮助瑞银加快投资布局和数字化交易流程;渣打银行制定 5 3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年计划,用于打造一个微服务运行环境,集成新兴技术与先进的数据 化功能,推动数字银行业务的发展。 3.数字货币发展成为全球热点,疫情持续影响下的数字 金融服务加速发展 从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热点应用领域来看, 一 是数字 货币 发展热 度不减, 全球数 字货 币的研究 与实践 不 断深入。 据国际清算银行 2020 年 10月调研报告显示,全球 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已开展数字货币 研究的中央银行占比约为 86%, 正在进行相应研究或测试实验的央行 从 2019 年的 42%增加到 2020 年的 60%,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与 应用加速。同时,私人数字货币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如 Facebook 将 其推出的数字货币 Libra改名为“Diem” ,并计划在 2021年开展与美 元挂钩的单一稳定币试点。除此之外,渣打银行、友利银行等机构都 推出了以数字货币为核心的加密资产托管服务;而亚马逊、特斯拉等 在内的企业,也在持续探索数字货币的应用落地,已经开始尝试允许 用户直接通过比特币购买商品服务。 二是在疫 情持续 影 响下, 以数 字银行、 数字支付 和数字 投 资为代 表的数字 金融服 务 正在加速 发展。 疫情加深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 赖,也让线上化和数字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更加普及。德勤公司发布的 报告显示 5 ,全球 35%的用户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对数字银行服务的使 用,一些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推出数字银行服务,成立数字金融部门等 措施,加速其数字化进程。此外,用户线上使用习惯的形成,使得数 5 数据来源:德勤制胜数字化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转型之路 4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字支付和数字投资平台得以快速渗透。 尤其是疫情带来跨境电商的快 速发展,使得一批数字支付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硅谷最大数字支 付平台 Stripe估值已达到 950亿美金,一年内估值翻了 3倍,成为美 国最有价值的初创企业之一;以 Icapital 为代表的数字投资平台,凭 借着界面简单易用、零佣金等特点,降低了金融投资门槛,实现了用 户量、交易活跃度等关键数据的显著增长。 4.绿色发展与普惠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成为全球金融 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疫情等冲击下, 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 识更加深刻,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和落实绿色、普惠等可持续发展核心 原则,也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一方面 , 从绿色金 融科技 应用来看:当 前, 国际化组织和多国政府已开始建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机 制。如联合国环境署组织成立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英国建立了金融 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国家战略, 瑞士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科 技网络等。同时,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 等技术在 ESG( 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数据与评价、环境效益测算及风险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积 极试点,未来还将在绿色资产识别与溯源、环境气候金融风险量化评 估等领域,进一步开展绿色金融科技实践应用。 另一方面, 从数字 普惠金融 发展来 看 :利用数字技术为更多贫困 地区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增强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实现 普惠金融发展,正在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重点应用方向。如由世界银 5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行和国际电联联合开展的普惠金融全球倡议项目(FIGI) ,以数字金 融普惠服务为目标,选取了中国、埃及和墨西哥进行试点,形成了一 批优秀可推广的案例, 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参 考。该项目在中国的试点,通过打造数字农业平台和农业电商平台, 提高了当地数字服务的可获得性、普惠性和便利性,获得了 2021 年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项目最高奖。 (二)强化数字货币、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跨地 区协同更加明显 1.强化以金融数据安全为核心的新技术风险防控,成为 全球共识和协同监管重要方向 随着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算法缺陷、技术失控、 信息篡改泄露等新技术风险及其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 已经得到越来 越多的重视和关注。2021 年以来,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金融 领域新技术应用风险防控的监管政策,从技术、业务和主体等多个方 面细化监管政策,明确各方责任。 表 1 2021年以来部分国家针对新技术风险的最新监管政策 发布方 时间 内容简要 美国 2021 年 3 月 美联储等五部门宣布金融领域 AI技术应用意见征询, 覆 盖欺诈预防、个性化服务、信贷承销等多个方面。 英国 2021 年 4 月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新建数字市场部门,加 大对大型数字企业的监管力度,目标直指科技巨头。 德国 2021 年 6 月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发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监管原 则”,形成监管底线要求。 韩国 2021 年 7 月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发布人工智能金融服务指 南,建立风险监控和管理体系来预防隐私泄露风险。 新加坡 2021 年 1 月 新加坡金管局发布技术风险管理指南 ,要求金融机构 对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开展的合作进行严格监督。 来源: 根据 公开 资料 整理 6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在新技术 风险的 监 管中, 尤 以金融 数据 安全保护 方面的 监 管政策 最具代表 性。一方面,各国持续加强国内金融数据安全顶层设计与立 法工作,推动金融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并设立第三方数据安全服务机 构,强化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能力的第三方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如 韩国发布“MyData”相关立法和数据服务指南,强化数据保护,并 对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发布牌照许可, 推动金融数据在可信安全前提下 的开放共享。 另一方面, 金融数据保护也成为国际协同监管重点方向。 以跨境金融业务数据流通监管为例,美国在金融数据监管方面采取 “宽进严出”政策,限制国内公民个人金融信息跨境流出。欧盟制定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GDPR), 对 金 融 数据跨境传输进行严格管控。 表 2部分金融与跨境数据安全相关政策 发布方 时间 内容简要 德国 2021年 6月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发布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监管 原则” ,形成监管底线要求。 欧盟 2020年 6月 欧盟发布欧洲数据保护监管局战略计划 (2020-2024) ,从前瞻性、行动性和协调性三个方 面继续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障个人隐私权。 韩国 2021年 8月 韩国金管部门发布 MyData 数据服务指南,发放 28 家 MyData 运营商牌照,授权企业通过标准化 API在 金融领域开展数据服务沙盒测试。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以非主权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领域,正在成为 全球各国金融监管重点 全球各国对私人或企业发行的非主权类数字货币监管更加审慎 严格。由于私人加密货币交易匿名、资金易跨国流动特点,更有可能 7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产生洗钱、恐怖主义融资、欺诈等风险,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以比特币为例,全球近 40% 6 的经济体认为其不具有货币属性,不可 作为支付手段。以美国为例,其对于非主权类数字货币监管采取严格 的许可制度,美国国税局(IRS)在税务系统中,将比特币等非主权 类数字货币明确界定为“财产” ,而不是可以用于直接支付交易和流 通的“货币” ,并规定从事非主权类数字货币相关经营活动的市场主 体必须获得特许经营牌照。 虽然非主权类数字货币监管是当前加密资产监管的核心领域, 但 全球各国对于加密资产的监管已不仅仅只限于数字货币领域。 随着 加 密资产在 内涵、 形 态、 技术 和应用 场 景等多方 面的不 断 演进发展 , 针 对 加密 资产进 行全方 面的 研究和 监管, 正在 成为全 球共识 。在 2021 年 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主题分论坛上,多国 央行代表表示数字货币不等同于加密资产, 在加强数字货币研发的同 时,要进一步强化对加密资产的研究,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在鼓 励创新的同时,做好风险与合规监管。从各国监管实践来看,美国证 券交易委员会将加密资产监管列为创新监管的优先事项, 欧盟委员会 正在加速制定加密资产立法工作,防范洗钱、资助恐怖主义等行为, 强化对加密数字资产作为投资工具的监管。 3.金融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趋势下,全球金融 监管与协同合作持续强化 随着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支付清算、证券 6 数据来源:Coin dance 8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结算、网络系统等金融业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也在持续加速。 在此背景下, 国 际金 融监管更 加关注 数 字化带来 的金融 业 基础设施 发 展变革, 相 关合作 成为全球 金融监 管 协同的重 点领域。以支付清算为 例,随着数字货币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广泛应用, G20集团金融稳定委 员会将“制定全球稳定币国际标准和监管框架”列为 2021 年的重点 工作; 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以跨境央行数字货币为主要对象的创新中心, 积极规划数字货币支付、交易及结算系统的全球合作模式。在跨境支 付方面,多国积极开展相关探索,以提高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BIS 7 调查显示,全球超过一半的央行认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是 CBDC 8 研 发的关键动力之一。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融 管理局、泰国央行等联合开展 m-CBDC Bridge 项目,探讨分布式账 本技术(DLT)在跨境支付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潜力。 SWIFT开展全 球支付创新(GPI) ,推动其在近 4000家金融机构和 80个市场基础设 施应用,通过 UETR 9 、全新服务公约等创新实现跨境支付的快速、 透明和可追踪。 (三)投融资活动再度活跃,重点区域和方向增长趋势 持续 1.投融资市场加速回暖,融资笔数和金额实现快速增长 受疫情影响,2020 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整体规模出现下滑。 不过,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及对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 金融科 技 7 BIS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国际清算银行 8 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9 UETR :Unique End-to-end Transaction Reference, 汇款业务唯 一识别号, 可实现全程跟踪, 客户可随 时了解汇款的节点和进程 9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投融资市 场加速 回 暖趋势明 显,从 2020 年第四季度开始,大量金融 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到 2021 上半年,金融科技 投融资规模较同期增幅明显, 全球范围内公开披露的金融科技融资数 量 1271笔, 融资额度 536亿美元 10 , 同比 分别增长了 27.2% 和 154%。 过去几年中,全球多个国家的线上信贷、智能财富管理、跨境贸易数 字结算等业务普及率不断提升,在疫情的驱动下,用户逐渐习惯数字 化业务,新业态明显激活了大量金融科技公司的扩张需求,投资机构 对其关注度大幅提升,投融资规模迎来快速增长。 来源:CB Insights 图 2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总体规模 2.北美和欧洲投融资市场依然保持领先,南美市场增长 明显 从区域来 看, 不论 是金融科 技投融 资 笔数还是 金额, 北 美和欧洲 依 然是 全球最 活跃的 地区 。2021 年前半年,北美地区金融科技投融 资笔数和总额占全球的比例均接近 50%;欧洲紧随其后,且对亚洲的 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南美增长显著,2021 年二季度投融资总额实 10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521 478 470 552 614 657 103 108 105 105 228 308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交易笔数 交易规模(亿美元) 10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现 150%以上的增长 11 。 来源:CB Insights 图 3各地区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亿美元) 从重大投融资事件来看,2020 年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最大前十 笔交易中,有 5笔发生在美国,2笔发生在英国。其中美国支付公司 Stripe F轮融资达 6亿美元,保险科技公司Bright Health、电商分期 公司 Affirm融资超过 5亿美元;英国保险科技公司 Ki Insurance得到 5 亿美元战略投资,支付公司 Revolut 获得 5 亿美元 D轮融资。2021 年 6月,巴西金融科技公司 Nubank完成 7.5亿美元 G+轮融资,成为 南美融资额度最高的一笔交易。 3.投融资重点方向保持稳定,支付、保险科技等领域持 续增长 从细分领 域来看, 金融科技 投融资 重 点方向依 然以支 付 科技、 保 险 科技 等领域 为主。支付科技获得的关注度仍最高,2020 年全年投 融资总额达 120亿美元,占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的 28.6%, 2021年上 半年投融资总额已达到 140亿美元, 占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的 26.1%; 11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0 50 100 150 200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北美 欧洲 亚洲 南美 大洋洲 11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保险科技 2020年投融资总额达到 67.4亿美元,占金融科技投融资总 额 16%,2021 年上半年也保持迅速增长态势,投融资金额达到 69.1 亿美元,已超 2020 年全年规模,主要集中在保险平台、汽车保险等 产品创新上 12 。此外,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在金融业应用方 向的融资创历史新高,2021年第二季度达到 40亿美元。 二 、中国 金融科技 生态总 体发展态 势 近一年来,国内金融科技生态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先在 监管导向方面,审慎创新和风险防控的监管要求进一步强化,尤其是 针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监管,从反垄断、数据安全、持牌经营等 多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重 视程度不断提升,发展战略从“科技赋能”向“科技引领”升级。金 融科技跨界合作持续深化,金融业务场景化发展成为趋势。国内金融 科技投融资规模也逐步恢复,核心技术创新成为资本关注重点。 (一)金融科技监管趋向审慎稳妥,更加强调对社会经 济的促进作用 1.强调金融科技稳妥发展,明确金融业务要持牌经营 强化 监管 和 稳妥 发展 的态 度更 加明 确。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 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探 索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 转型。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 12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公开 资料整理 12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偏和暂停机制。 ”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表述的转变以及 “十四五” 规划纲要的部署中可以看到,规范、审慎,稳妥发展将成为金融科技 的监管共识。 将金融科 技中 涉及 的金融业务 活动 全 面纳入监 管, 持 牌经 营要求 进一步 强化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充实反垄断监管力 量,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中国银保监会表示,要“将金 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监管政策表明,金 融科技将进入“双重回归”时代,即金融机构坚守金融服务定位,金融 科技公司回归科技服务本源, 金融科技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 营。 表 3 2014-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表述对比 时间 关键事件 详细描述 2014年 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 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2015年 互联网金融新业务得到高 度重视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促进互联网 金融健康发展”。 2016年 提出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 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整顿规范金 融秩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 风险的底线”列为工作重点。 2017年 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关注 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2018年 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常态 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 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2019年 未提及互联网金融 - 2020年 未提及互联网金融 - 2021年 强化金融科技监管 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 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3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2.强化互联网平台类金融科技企业监管,反垄断力度进 一步加强 金控监管 要求出 台, 约束平台 类金融 科 技企业无 序扩张 。 近年来, 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 但其混业经营模式 也带来了垄断风险、 信用风险、 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 引发监管关注。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央行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 规定 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明确了金控公司 的准入管理、股东和股本管理规范、股权结构要求等,将所有金融业 务纳入监管,对上述平台类金融科技公司形成了有力的监管约束。 密集 出台 系列 政策 ,强 化金 融科 技领 域的 反垄 断监 管。2020 年 11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 南(征求意见稿) ,对不公平价格行为、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不 合理搭售等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 在金融科技细分领域, 央行发布 非 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 ,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而在 信贷、保险、理财等细分领域也均出台监管细则,以牌照管理、限制 并购等预防式手段为主。随着反垄断监管的趋严,头部平台类金融科 技企业的无序扩张行为得到规范和遏制, 金融科技市场环境得到进一 步优化。 3.金融科技业务监管要求更加细化,金融数据治理成为 关注重点 围绕“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这一政策基调,2020 年以来监 管部门在各个细分领域不断补位。在信贷领域, 网络小贷暂行办法 14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细则先后落地,厘清了网 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定义和监管体制,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注册地、 注册资本、业务经营规则等方面要求。在保险领域,银保监发布互 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 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等要求,明确非保 险机构不得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并对保险各业务提出规范流程。在 资管领域,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 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叫停第三方平台存款业务。在支付 领域, 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出台, 明确各方职责, 强化备付金管理。在征信领域,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对机构运营资质、 采集行为等作出严格要求, 加强信息主体权益监管。 表 4部分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监管政策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细分领域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信贷 2020/11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0/5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1/2 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保险 2020/12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0/11 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 资管 2021/1 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 关事项的通知 2020/8 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 理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支付 2021/1 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 2021/1 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征信 2021/1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15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数据保护 体系初 见 框架, 金融 业数据 治理成为 监管重 点 。一是强 化金融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近年来,一行两会相继发布银行 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 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等各类政策 文件,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应用与治理水平。二是强调 科技赋能金融数据治理。例如,2021 年人民银行启动金融数据综合 应用试点, 探索人工智能、 物联网、 隐私计算等技术在金融数据治理、 数据安全共享等方面融合应用, 促进数据安全与数据价值增值之间的 平衡。 表 5部分金融业数据治理相关政策及规范 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2021/4 人民银行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 2021/3 人民银行 金融业数据能力指引 2021/1 银保监会 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2020/5 银保监会 关于开展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数据治理工作的通知 2020/4 人民银行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送审稿) 2020/2 人民银行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 2019/10 人民银行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试行办法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顶层设计聚焦金融科技赋能,引导其更好服务社会经 济发展 “ 十四 五”规 划提出 要构 建金融 有效支 持实 体经济 的体制 机制, 提升金融 科技水 平 , 这为金融 业创新 发展指明 了方向。 在金融科 技助 力绿色金 融方面 ,我国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等 重要文件中,均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人民银 行、 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均把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 2021年重点工作, 其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绿色金融的融合应用 16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成为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 金 融科技 将持续服 务我国 乡 村振兴。 2021 年 4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 东、河南、重庆、四川、陕西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金 融科技 助力我 国普 惠金融 提质增 效。随着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 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等方面价值凸显,相关鼓励政策密集出 台。例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 融普惠性。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广随借随还贷款”,适 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 2020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证监会多部委发布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提出 “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推动科技赋能产融合作” 。 (二)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格局深刻变化,开放与生态合 作成为主流趋势 1.传统金融机构发展主动性增强,由“科技赋能”向“科 技引领”转变 随着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不断成熟,在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技术 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传统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科技市场的角色不 断强化,在产业竞争中更加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是在 金融科技投入方面,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率远超其收入增长率,例 如 2020 年国有六大行 IT 投入同比增长 34.54%,远高于其收入增长 率 4.44%。二是在业务发展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强 化对外输出科技服务能力, 其在金融科技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得到 17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显著提升。 表 6 2020年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投入及收入增长率 行业 银行 13 证券 保险 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 34.54% 28.22% 9.86% 收入增长率 4.44% 24.93% 6.12% 来源:银保监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官网,六大行年报,中国信通院整理 同时, 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主动性也体现在其对金融科技的战略 定位上。 随着对 金 融科技认 识的深 化 , 传统金 融机构 正 在从 “科 技赋 能” 逐步向 “科技 引领” 转型 , 进行 新的理念 升级和 实 践创新。例如 平安银行提出“科技引领” ,推进数据治理、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