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高附加值氟化物多点开花、三代制冷剂拐点已至氟化工崛起进行时.pdf
Table_Right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Table_Title 高附加值氟化物多点开花、三代制冷剂拐点 已 至,氟化工崛起进行时 Table_IndustryRank 强于大市 (维持 ) Table_ReportType 氟 化工 行业深度报告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09 月 14 日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近期 二、三代制冷剂价格 涨幅明显。 对此 , 我们认为这一轮氟化工 的周 期区别于过往,氟化工将 开启新一轮的“ 超 景气”周期 , 具体 观点如下: 1.在海外产量大幅削减 导致 出口需求增长、国内空调 /冰箱等终端需求 稳健 等 利好 条件下 , 我国已进入三代制冷剂基线年。从前期制冷剂生产 企业不惜亏损也要压低价格抢占市场的决心, 叠加国内碳中和、碳达峰 等政策对供给端的限制, 未来三代制冷剂或将达到全新的景气及价格高 点,且本轮上行周期有望拉得更长。 2.新能源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PVDF、 LiPF6、 LiFSI等新能源材料在 未来 5-10年都有望维持较高的需求增量 。 传导至产业链上游 , 将引发 萤石、无水氢氟酸的 应用结构出现明显转变,并同步保持可观的需求增 量。 3.我国本在萤石端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前期大量开采和变相出口,萤 石资源优势正在快速流失。在制冷剂及新能源氟化工材料同步保持高景 气的背景下,萤石的稀缺性将在未来逐步凸显。拥有萤石矿产储量及下 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将在本轮氟化工“超景气”周期 中充分获利。 投资要点: 我国氟化工产业 在萤石 资源 端的 优势正在快速流失 : 氟化工下游产品 品类丰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也有“黄金产业”之称 ,其 上游 原材料是火山岩浆残余物萤石 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之一。我国萤 石储量 全球 位列第二 , 本具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但由于 前期国内 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 ,变相造成了萤石资源大量流失 。 随着 我 国持续加大力度鼓励氟化工产业发展, 萤石供需格局已从供大于求转变 为 自给率 不足 90%, 对于萤石的 进口需求则逐年 快速 增长 。 未来随着我 国氟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上游萤石资源的紧缺性或将逐渐凸显,甚 至可能出现在萤石环节受制于海外的窘迫现象。 新能源 发展提速 , 高附加值 氟化 物 需求 强势 增长: 含氟高分子材料 PVDF (聚偏氟乙烯) 和 氟化盐六氟磷酸锂 分别可以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粘 结剂和电解质材料,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的背景下,两类材料的 需求端正呈现高成长性,预计到 2025年我国对于 PVDF(中性估计)和 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将分别达到 12.47 和 10.22 万吨。届时两类产品在 整个氟化工领域的应用占比也将明显提升。预计到 2025 年,两类产品 对萤石和无水氢氟酸的需求将分别达到 53万吨和 24.09万吨, 以 2020 年我国萤石 产量和无水氢氟酸产量为基准,占比分别为 12.33%和 19.57%, 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 28%。 目前 需求端 正 加速放量,但供 给端新增产 能 要 在 2022-2023 年才进入投产高峰期, 因此 导致两类 产 Table_Chart 行业相对沪深 300 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 聚源,万联证券研究所 Table_ReportList 相关研究 万华拟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长 鸿高科 PBAT 一期投产 四氯乙烯价格大幅跳涨, PVDF继续坚挺上行 Q2 高盈利水平持续,上半年化工行业业绩大 涨 Table_Authors 分析师 : 黄侃 执业证书编号: S0270520070001 电话: 02036653064 邮箱: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化工 沪深 300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行 业 深 度 报 告 行 业 研 究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2 页 共 26 页 品 的供需结构在 2021 年至 2022 年中将逐步从紧平衡转为供不应求, 产品及原材料价格由此 宽幅上涨 。另外由于两产品在锂电池生产成本中 所占比重较小,价格 宽 幅上涨向下传导至终端时影响 较为细微 ,且短期 内不具备可替代性 ,多重利好下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了在货源紧张期间 持续抬高产品价格的动力和底气。 环保条例驱使下二、三代制冷剂供应逐级收紧,行业迎来拐点景气上 行,生产企业扭亏为盈 : 基于 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 我国目前正处于二代制冷剂向三代制冷剂过渡的阶段。二代制冷剂配额 销售已成定局,三代制冷剂也 已进入 2020-2022年基线年。从 2024年 开始,我国企业制冷剂 年 产销量将受制于基线年期间的销售量 均值 ,因 此各企业为抢占未来三代制冷剂市场 , 从 2020年开始 大规模生产三代 制冷剂的同时大 打 “价格战” ,导致三代制冷剂价格 下 跌、产能 出现了 明显 过剩 、行业整体开工率低位运行 ,企业 制冷剂业务 持续亏损。 2021 年 , 受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价格回升, 同时 下游空调、冰箱对制冷剂需求 向好、出口需求旺盛,综合后续 即将 结束基线年 正式 进入配额管理 、 缩量供应等因素考虑,我们认为三代制 冷剂 或 将就此迎来 发展 拐点,进入景气上行 通道 。 风险因素: 受化工安全及环保政策限制,氟化工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受限 风险;制冷剂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对氟化盐需求不及预期风 险; 氟化工产品及其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在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 预期风险。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3 页 共 26 页 $start$ 正文目录 氟化工产业概述 . 5 制冷剂终端需求稳健,氟化盐、含氟高分子材料强势崛起 . 7 制冷剂的更新迭代 . 8 从制冷剂到含氟高分子材料 . 12 主流含氟高分子产品 PTFE 是 5G 时代理想 CCL 基材 . 13 PVDF 下游需求高增长,短期供应紧缺难改善,价格宽幅走高 . 15 新能源催生氟化盐市场需求 . 18 电解液主要成分六氟磷酸锂需求爆发 . 18 LiFSI 成新晋理想电解质材料 . 22 氟化工企业产能梳理与总结 . 23 风险提示 . 25 图表 1:氟化工产业链 . 5 图表 2:全球萤石储量分布( %) . 6 图表 3: 2020 年全球萤石产量分布(万吨) . 6 图表 4:我国主要支持氟化工发展的相关政策 /文件及产业发展规划 . 6 图表 5:我国历年萤石产销量(万吨)及自给率( %) . 7 图表 6:我国历年萤石进出口量(万吨) . 7 图表 7:我国萤石消费结构 . 7 图表 8:我国无水氢氟酸消费结构 . 7 图表 9:制冷剂迭代历程 . 8 图表 10:历代制冷剂介绍 . 9 图表 11:二、三制冷剂削减时间表 . 9 图表 12:制冷剂价格走势(元 /吨) . 10 图表 13:制冷剂生产企业综合毛利率走势 . 10 图表 14:制 冷剂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元 /吨) . 11 图表 15:氟碳化学品成本结构 . 11 图表 16:我国空调累计产量(万台)及同比( %) . 11 图表 17:我国汽车累计产量(万辆)及同比( %) . 11 图表 18:我国家用冰箱累计产量(万台)及同比( %) . 11 图表 19:制冷剂产业链 . 12 图表 20: PTFE 消费结构 . 13 图表 21:不同材料介电性能对比 . 13 图表 22:我国 PTFE 产销量(万吨) . 14 图表 23:我国 PTFE 进出口量(吨) . 14 图表 24: PTFE-R22 价差走势(元 /吨) . 14 图表 25: PVDF 下游应用分布 . 15 图表 26:我国及全球电池级 PVDF 需求预测(万吨) . 15 图表 27: PVDF 产能及规划产能情况 . 16 图表 28: PVDF 价格及价差走势(万元 /吨) . 17 图表 29: R142b、 R152a 价格及价差走势(元 /吨) . 17 图表 30: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预测(万吨) . 18 图表 31:我国六氟磷酸锂需求预测(万吨) . 18 图表 32:我国六氟磷酸锂主要产能及主要产能规划(吨) . 19 图表 33: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吨)及开工率( %) . 19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4 页 共 26 页 图表 34:六氟磷酸锂周度库存量(吨) . 19 图表 35:六氟磷酸锂年度进出口情况(吨) . 20 图表 36:六氟磷酸锂周度库存量(吨) . 20 图表 37: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价格走势(元 /吨) . 21 图表 38:六氟磷酸锂、 PVDF 对萤石及无水氢氟酸需求量(万吨)及占比( %)预测 . 21 图表 39:双氟磺酰亚胺锂与六氟磷酸锂 技术指标对比 . 22 图表 40:国内外 LiFSi 主要产能及主要产能规划(吨) . 22 图表 41:上市氟化工企业产能分布及在建产能规划(万吨 /年) . 23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5 页 共 26 页 氟化工产 业 概述 氟化工泛指所有含氟元素的产品及其衍生品,其下游产品品类众多、性能优异,被广 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氟化工也被称为“黄金产业”。 根据产品分子构成的不同, 氟化工产品可划分为有机氟化工和无机氟化工两大类。有机氟化物包括含氟高分子 材料、含氟制冷剂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应用领域涵盖国防军工、家用电器、建筑、 农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无机氟化物则是氟化盐占据了较大比重,主要应用于电 解铝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图表 1: 氟化工产业链 资料来源: 永和股份招股说明书、 万联证券研究所 萤石,也称为氟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 CaF2)。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均主要由萤 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无水氢氟酸制得 。 也就是说, 萤石是氟化工产品的主要前端原材 料。 萤石形成自火山岩浆的残余物,是不可再生的 稀缺性资源 之一。 从储量来看,萤 石在全球分布较为分散, 2020年全球萤石储量约 3.2亿吨,其中 我国萤石储量 在 4000 万吨左右,约 占全球 萤石储量的 13.55%,仅次于墨西哥位列第二 。 因此 于我国而言 , 本具有 发展氟化工产业 具有 得天独厚的 资源优势 。 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氟化工产业 , 但由于 我国氟化工产业起步较海外 发达国家晚了数十年,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 端氟化工产品早期专利权主要掌握 在国外,我国主要产出产业链前端及中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至海外进行精加工 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再流回国内,造成了我国萤石资源变相流失、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 的现象。为摆脱这一局面,我国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开始加速发展氟化工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6 页 共 26 页 产业,如今 氟化工已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于萤石的需求也 逐年增长 。 从产量来看, 目前 全球超半数的萤石产自我国 , 2020年我国萤石产量为 430 万吨 ,约占全球萤石产量的 56.58%。 但结合储量来看, 我国目前萤石储量甚至不足年 产量的 10倍, 随着氟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萤石端的资源优势正在快速流失, 近年我国萤石开采量甚至已无法满足自用需求,萤石进口量 则相应地 高速增长 。 2020 年我国萤石自给率 跌破 90%降至了 87.76%,萤石进口量为 77.81万吨 ,同比增长 11.54%。 未来随着我国氟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上游萤石资源的紧缺性或将逐渐凸显,甚至 可能 出现在萤石环节受制于海外的 窘迫现象 。 图表 2: 全球萤石储量分布( %) 图表 3: 2020年全球 萤石 产量分布(万吨) 资料来源: USGS、 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USGS、 万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4: 我国主要支持氟化工发展的相关政策 /文件及产业发展规划 政策 /文件 /发展规划 名称 发布部门 /时间 相关内容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 二 五” 发展规划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2011.11 到“十二五”末,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将达到 450万吨,中高端产品比例提高到 20%,总产值预计将达 1500亿元。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2016.3 “十三五”是我国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冲刺阶段 , 力 争到 2020年成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后劲和风险应 对能力大幅增强的氟化工强国。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 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16.4 发展高端氟、硅聚合物、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化学品。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16- 2020年)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 等 六部门 2016.12 萤石确定为战略性矿产之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 2018) 国家统计局 2018.11 将合成氟树脂制造、氟制冷剂制造、其他含氟烷烃制造 和氟硅合成材料制造等含氟材料列为“十三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 鼓励发展聚全氟乙丙烯( FEP)、聚偏氟乙烯( PVDF)、 21.94% 13.55% 13.23% 7.10% 3.23% 1.29% 1.61% 1.10% 36.95% 墨西哥 中国 南非 蒙古 西班牙 英国 越南 伊朗 其他 430 120 72 8.8 32 14 24 59.2 中国 墨西哥 蒙古 摩洛哥 南非 西班牙 越南 其他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7 页 共 26 页 ( 2019 年本) 2019.10 聚三氟氯乙烯( PC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 ECTFE)等高品质氟树脂,鼓励发展消耗臭氧潜能值 ( 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 GWP)低的消耗臭氧层 物质( ODS)替代品。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2020 年版)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2020.12 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包括氟橡胶 、 高纯电子级氢氟酸( 9N 以上)、高性能氟树脂、氟膜材料 、 医用含氟中 间体 、 环境友好型含氟制冷剂、清洁剂、发泡剂 、 聚四氟乙烯 纤维( PTFE) 等 。 资料来源: 各部门官网、公开资料整理、 万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我国历年萤石产销量(万吨) 及自给率( %) 图表 6: 我国历年萤石进出口量(万吨) 资料来源: USGS、 智研咨询、 万联证券研究所 注:自给率 =( 产量 /表观需求量 ) 100%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 、 万联证券研究所 制冷剂终端需求稳健,氟化盐、含氟高分子材料强势崛起 从萤石及氢氟酸的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氟化工是萤石的主要应用领域,而 氟化工中占 比重 较高 的产品品类是制冷剂 和含氟高分子材料 。 据 中国氟化工发展白皮书( 2020) 显示, 2019年我国氢氟酸下游应用中制冷剂占比为 55%、含氟高分子材料占比为 24%。 图表 7: 我国萤石消费结构 图表 8: 我国无水氢氟酸消费结构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萤石产量 萤石表观需求量 自给率( %,右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进口量 出口量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8 页 共 26 页 资料来源: 中国氟化工发展白皮书 ( 2020)、 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中国氟化工发展白皮书 ( 2020)、 万联证券研究所 制冷剂的 更新迭代 制冷剂,也称冷媒、雪种, 主要通过在系统中进行相变来实现制冷, 用于家用空调、 冰箱(柜)、汽车空调等 领域 。制冷剂最早出现于 19世纪 30年代, 早期应用的乙醚等 产品多是可燃、有毒且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其应用主要限制在工业领域。二十世纪 20- 30年代 开始以 不可燃 且 无毒 的氟氯烃作为制冷剂,方才开启了制冷剂商业生产 以及 家用的历程,也是一代制冷剂(即俗称的“氟利昂”)的开端。 如今制冷剂已更新迭 代到第四代,期间在环保政策驱使下,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等国 际公约的约束,一、二代制冷剂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三代制冷剂是当下 的 主流应用, 但基于其高 GWP值的特性也已陆续进入生产消费管控 /削减阶段。 而新兴的 ODP为 0、 GWP值较低的 R1234ze、 R1234yf等四代制冷剂由于目前专利权主要掌握在国外 企业手 中 , 目前仅在 欧美 等地的 发达国家 应用, 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 ,其 研发、生 产及下游转换成本仍较高,尚未开始规模化应用。 图表 9: 制冷剂迭代历程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氟化工 冶金 建材 其他 含氟制冷 剂含氟高分 子材料 含氟精细 化工 无机氟 其他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9 页 共 26 页 图表 10: 历代制冷剂介绍 优 /缺点 主流品类 细分产品 生产 /使用情况 一代制冷剂 ODP 高; GWP 高; 化学性能不稳定 CFCs (氯氟烃) R11、 R12、 R13、 R113、 R114、 R115 等 现已全面停止使用 二代制冷剂 ODP 低; GWP 略高 HCFCs (氢氯氟烃) R22、 R123、 R124、R141b、 R142b 等 发达国家已基本淘汰, 2030 年削减 100%;我国正处于二、三代制冷剂过渡 期,到 2025 年将削减 67.5%, 2030-2040 年除保留少量维修用途外将全面淘汰。 三代制冷剂 ODP 为 0; 大气停留时间长, GWP 高 HFCs (氢氟烃) R134a、 R125、 R32、 R152a、 R227ea R410a、 R404a 等 发达国家 2018-2019 年开始削减三代制冷 剂消费和生产, 2036 年后使用量将削减 至其基准值 15%以内;我国 2020-2022 年 为配额基线年, 2024 年将冻结三代制冷 剂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值, 2028-2029 年 开始削减。 四代制冷剂 ODP=0; 大气停留时间短, GWP 低; 化学性能稳定 HFOs (碳氢氟类) R1234ze、 R1234yf 等 目前主要专利权掌握在国外,主要应用于 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而言研发、生产及下游转换成本仍较高, 尚未开始规模化应用。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注: ODP值为消耗臭氧潜能值、 GWP值为全球变暖潜能值,两数值越小说明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我国 正 处于二代制冷剂向三代制冷剂过渡阶段, 目前 二代制冷剂应用仍较为广泛 ,各 企业积极扩产抢占三代制冷剂 。 2013年,我国制定了以 R22为代表的二代制冷剂的削 减目标,预计到 2020年削减 35%。 因此 企业需要根据配额生产、销售二代制冷剂。 在 削减二代制冷剂的同时,我国基于 蒙特利尔议定书 基加利修正案 规定,已进入三 代制冷剂的基线年 。 2024年开始, 我国 将以 ( 100% HFCs2020-2022年 三年基线年 均值 +65%HCFCs基线年值 ) 对二、三代制冷剂同时进行配额管理。 图表 11: 二、三制冷剂削减时间表 年份 二代制冷剂 三 代制冷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 发达国家 我国等大部分 发展中国家 2010 削减 75% 2009-2010 基线年 2013 配额冻结在 2009-2010 基准水平 2011-2013 基线年 2015 削减 10% 2019 削减 10% 2020 削减 99.5%,0.5%供维修 削减 35%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0 页 共 26 页 2022 2020-2022 基线年 2024 削减 40% 开始配额管理 消费与生产 2025 削减 67.5% 2029 削减 70% 削减 10% 2030 削减 100% 削减 97.5%, 2.5%供维修 2034 削减 80% 2035 削减 30% 2036 削减 85% 2040 削减 100% 削减 50% 2045 削减 80% 资料来源: 蒙特利尔议定书 、 基加利修正案、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既然二代制冷剂配额已成定局,为在三代制冷剂开始配额管理前把握先机、抢占市场, 国内主流制冷剂生产企业已在此前 具备 了 大规模生产 三代制冷剂 能力 ,并压低三代 制冷剂价格,以期在 2020-2022年基线年期间增加三代制冷剂销量,从而在 2024年及 以后配额管理阶段获取可观的生产和销售配额。因此造成了近年三代制冷剂价格逐 年走低、 制冷剂生产 企业毛利 率全面下滑的 局面。 2021年 , 我国经济回暖,化工品下 游需求扩张 , 原材料 萤石、氢氟酸受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 价格 一路 上涨,制冷剂价格 开始从底部回升。进入 9月,一方面三代制冷剂受部分原材料供应不足、产业链上游 硫酸价格宽幅上涨影响 , 进入价格加速上行区间;另一方面,二代制冷剂在配额已大 量消耗、四季度可生产 /外销 的 配额余量吃紧支撑下 , 价格坚挺上行 。 目前在下游空 调需求向好、出口 需求扩张的情况下, 制冷剂 行业开工情况已开始提升, 后市制冷剂 有望 延续景气上行趋势 ,并就此 迎来 行业 发展 拐点 , 相关企业 制冷剂环节的盈利情况 也将逐步改善 。 图表 12: 制冷剂价格走势 (元 /吨) 图表 13: 制冷剂生产企业综合毛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万联证券研究所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高端市场价格 :制冷剂 R125:浙江 高端市场价格 :制冷剂 R32:江苏 高端市场价格 :制冷剂 R410a:江苏 低端市场价格 :制冷剂 R22:浙江地区 低端市场价格 :制冷剂 R134a:浙江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18 2019 2020 2021H1 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东岳集团 永和股份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1 页 共 26 页 图表 14:制冷剂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元 /吨) 图表 15: 氟碳化学品成本结构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巨化股份 2020年年报、 万联证券研究所 从下游需求来看, 制冷剂下游应用中 家用空调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冰箱(柜)和车 用空调。 家用空调主要采用 R22、 R32和 R410a,冰箱和汽车主要采用 R134a,另有少量 高端车型已开始采用四代 R1234yf。 剔除 2020年疫情影响 来看,近年我国家用空调产 量持续上涨,汽车和冰箱产量则维持在小范围区间内波动,新增设备对于制冷剂的需 求 有望维持稳中有增的趋势。 截至 2021年 7月,我国空调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17.30%; 汽车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18.90%;家用电冰箱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11.30%。 除此之外, 现 有的存量空调、冰箱、汽车制冷设备的维修需求,以及随着海外 三代制冷剂 削减而带 来的出口需求也均将成为未来制冷剂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 图表 16: 我国 空调累计产量(万台)及同比( %) 图表 17: 我国汽车累计产量(万 辆 )及同比( %) 资料来源: WIND、 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万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18: 我国 家用冰箱 累计产量(万 台 )及同比(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 20 /9 /3 20 20 /1 0/ 3 20 20 /1 1/ 3 20 20 /1 2/ 3 20 21 /1 /3 20 21 /2 /3 20 21 /3 /3 20 21 /4 /3 20 21 /5 /3 20 21 /6 /3 20 21 /7 /3 20 21 /8 /3 萤石 CaF297% 湿粉 ,SiO2含量 1.5华北市场 (元 / 吨 )氢氟酸华东地区 (元 /吨 ) 硫酸 0.98西北地区(高端) (元 /吨,右轴 ) 81.93% 2.06% 10.86% 5.16% 原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能源成本 -60.00% -40.00% -20.0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 12 -0 1 20 12 -1 0 20 13 -0 7 20 14 -0 4 20 15 -0 1 20 15 -1 0 20 16 -0 7 20 17 -0 4 20 18 -0 1 20 18 -1 0 20 19 -0 7 20 20 -0 4 20 21 -0 1 产量 :空调 :累计值 (万台) 产量 :空调 :累计同比 -60.00% -40.00% -20.0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20 12 -0 1 20 12 -1 0 20 13 -0 7 20 14 -0 4 20 15 -0 1 20 15 -1 0 20 16 -0 7 20 17 -0 4 20 18 -0 1 20 18 -1 0 20 19 -0 7 20 20 -0 4 20 21 -0 1 产量 :汽车 :累计值 (万辆) 产量 :汽车 :累计同比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2 页 共 26 页 资料来源: WIND、 万联证券研究所 从制冷剂到含氟高分子材料 主流的 R22、 R32、 R134a、 R125等二、三代制冷剂均为氟碳化学品单质,这些单质还 可以通过混配生产 R410a等混合制冷剂 。除此之外, 氟碳化学品单质 还可以用于生产 氟单体,进而聚合成为含氟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由 R22制成的氟单体四 氟乙烯( TFE)可聚合成为聚四氟乙烯( PTFE)和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ETFE),还 可以生成六氟丙烯( HFP)进而和 HFP共聚生成聚全氟乙丙烯( FEP)。以 R142b为主要 原材料的 偏氟乙烯( VDF)则可以聚合成 为 聚偏氟乙烯( PVDF)。 图表 19: 制冷剂产业链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万联证券研究所 -60.00% -40.00% -20.0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20 12 -0 1 20 12 -0 6 20 12 -1 1 20 13 -0 4 20 13 -0 9 20 14 -0 2 20 14 -0 7 20 14 -1 2 20 15 -0 5 20 15 -1 0 20 16 -0 3 20 16 -0 8 20 17 -0 1 20 17 -0 6 20 17 -1 1 20 18 -0 4 20 18 -0 9 20 19 -0 2 20 19 -0 7 20 19 -1 2 20 20 -0 5 20 20 -1 0 20 21 -0 3 产量 :家用电冰箱 :累计值(万台) 产量 :家用电冰箱 :累计同比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3 页 共 26 页 主流含氟高分子产品 PTFE 是 5G 时代理想 CCL 基材 聚四氟乙烯树脂( PTFE)是一种类似于 聚乙烯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蜡状物 ,其化学稳定 性好、摩擦系数极低,且具有耐高低温、不粘性、润滑性、电绝缘性、耐老化性、抗 辐射性等优异性质,因此也被称为“塑料王” , 目前 PTFE已 在含氟高分子材料市场中 占据 50%以上的份额。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起, PTFE已开始应用在军工、机械、航空 航天等领域,沿用至今已渗透到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轻工、纺织等各行各业。 主要 用作涂覆材料、润滑剂、粘结剂、填充剂等,下游需求 整体 保持稳健。 图表 20: PTFE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氟化工发展白皮书( 2020)、 万联证券研究所 PTFE是 5G时代 CCL理想基材。 基于 5G信息技术 海量、高频、高速的传输需求,对 基站 等场景使用的 覆铜板( CCL)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介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G时 代主流应用的环氧树脂材料介电性能已难以满足 5G的诉求,介电常数( Dk)和介电损 耗因子( Df)水平更低的 PTFE被认为是 5G时代 覆铜板的理想基材,同时也是 5G建设期 间射频电缆、天线滤波器等各环节连接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图表 21: 不同材料介电性能对比 介电常数( Dk) 介电损耗因子( Df) PTFE 2.1 0.0004 热固性塑料 2.2-2.6 0.005-0.01 APPE 2.5 0.001 PPO 2.4 0.0007 氰酸酯 2.7-3 0.003-0.005 环氧树脂 3.6 0.025 资料来源: 有机氟工业、 万联证券研究所 由于 PTFE应用历史较长,企业 经过长时间 的扩产 ,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据百川数据显 示,目前我国 PTFE有效产能为 13.7万吨,但每年表观消费量不足 8万吨,即使加上每 33% 24% 12% 10% 9% 6% 4% 2% 石油化工 机械 电子电器 轻工 纺织 建筑 航空航天 其他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4 页 共 26 页 年 2-3万吨的出口量,产能依旧显著高于需求量,也就是说目前我国 PTFE存在产能过 剩的问题,进而导致了产品 价格 下滑。且我国主要生产低端 PTFE,高端产品仍需依赖 进口。 为扭转中低端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局面,目前 PTFE领先生产企业已陆续在国 家政策支持下开始寻求 PTFE高端化技术升级。 图表 22: 我国 PTFE产销量(万吨) 图表 23: 我国 PTFE进出口量(吨)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从生产路径来看, PVDF上游主要原材料是二代制冷剂 R22,每生产 1吨 PTFE需要消耗约 2吨 R22。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已进入 R22配额管理、产能逐级削减阶段, 随 着 R22的限制生产,未来 PTFE在成本端压力或将逐步加大,进而对 其自身 起到 一定 支 撑作用。 图表 24: PTFE-R22价差走势(元 /吨)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 万联证券研究所 整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万吨) 表观消费量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进口量 出口量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18/7/16 2019/7/16 2020/7/16 2021/7/16 PTFE分散树脂 -R22价差(右轴) 参考价格 :PTFE悬浮中粒 参考价格 :PTFE分散乳液 参考价格 :PTFE分散树脂 参考价格 :R22(右轴)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5 页 共 26 页 PVDF 下游需求高增长,短期供应紧缺难改善 , 价格宽幅走高 聚偏氟乙烯树脂( PVDF) 具备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 耐射线辐射性能 之余 ,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 。主要应用于涂料、 注塑、锂电、水处理膜以及太阳能背板膜等领域。 近来随着锂电池及光伏等新能源产 业的快速发展, PVDF需求快速增长,下游需求结构中锂电和光伏所占的比重也有所提 升。 图表 25: PVDF下游应用分布 资料来源: 百川盈孚、 万联证券研究所 需求端方面, 在涂料等 工业级 领域对 PVDF的需求保持 稳健 , 主要增长需求在 锂电 领域。 预计到 2025年,全球 电池级 PVDF需求在中性和乐观情况下分别可以达到 16.0和 24.0万 吨, 2021-2025年复合增速在 37%左右。 其中我国 2025年 电池级 PVDF需求在中性和乐观 情况下分别可以达到 7.3和 11.0万吨 , 中性估计下 2025年 我国 PVDF总需求量有望达到 12.47万吨, 2021-2025年复合增速在 19%以上 。 从 供给端 来看 , 目前国内共有 7万吨左 右 PVDF产能, 出口需求叠加国内自用需求,基本 处于满产 满销的紧平衡 状态 , 且 目前 我国自主生产的 大多为普通级产品,电池级 PVDF主要被法国阿科玛、美国苏威、日本 吴羽等海外企业垄断,国内少有企业具备 生产 电池级 PVDF的 能力 ,随着电池级 PVDF需 求的快速增长,其紧缺性将愈发凸显。 图表 26: 我国及 全球 电池级 PVDF需求预测(万吨)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全球 锂 电池总产量 ( GWh) 402 595 819 1141 1603 我国锂电池总产量( GWh) 208 302 402 539 730 全球电池级 PVDF 需求量 (乐观估计,万吨) 6.0 8.9 12.3 17.1 24.0 全球电池级 PVDF 需求量 (中性估计,万吨) 4.0 6.0 8.2 11.4 16.0 我国电池级 PVDF 需求量 3.1 4.5 6.0 8.1 11.0 8% 37% 20% 21% 14% 太阳能背板膜 涂料 锂电池 注塑 水处理膜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 |化工 万联证券研究所 第 16 页 共 26 页 (乐观估计,万吨) 我国电池级 PVDF 需求量 (中性估计,万吨) 2.1 3.0 4.0 5.4 7.3 我国光伏级 PVDF 需求量 (中性估计,万吨) 0.45 0.52 0.59 0.68 0.78 我国工业级 PVDF 需求量 (中性估计,万吨) 3.61 3.79 3.98 4.18 4.39 我国 PVDF 合计需求量(中性 估计,万吨) 6.14 7.33 8.60 10.25 12.47 资料来源: GGII、 万联证券研究所 测算 我国现有 PVDF规划 /在建产能约 10万吨,扩产周期通常在 12-18个月,也就意味着在建 产能的投产高峰期在 2022年中至末, 2021年至 2022年末期间 PVDF市场或将维持紧张 的供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