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研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市场格局日渐明晰.pdf
1 报告编号19RI0219 消费研究团队 头豹研究院 | 食品饮料系列概览 400-072-5588 食品饮料行业 食用油研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市场格局日渐明晰 报告摘要 食用油,即人体可食用的油,一般指制作加工食品 过程中使用到的植物油脂或动物油脂,常见的食用 油多为植物油脂。 按照标准等级分, 可分为一级油、 二级油、三级油和四级油,精炼程度越高,等级越 高。受益于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 平提高等因素,中国食用油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中 国食用油市场产量规模从 2014 年的 3,158.3 万吨上 升至 2018 年的 3,656.8 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为 3.7%。 2017 年以来,国家加大食用油市场规范整治力度, 展开全产业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食用油的安全监 管,行业逐渐规范化发展,食用油行业逐渐进入平 稳发展期。 leadleo 2020 LeadLeo 3,158.3 3,272.7 3,403.5 3,519.9 3,656.8 3,814.0 3,985.7 4,150.7 4,325.0 4,515.3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预测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2023预测 万吨 中国食用油行业规模(按产量计),2014-2023年预测 中国 食用油行业规模 ( 按产量计), 2014-2023年预 测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年 3.7% 2018-2023年预测 4.3%严玉蓉 邮箱: csleadleo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食品饮料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酵素行业概览 食品饮料系列概览2019 年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概览 休闲服务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素食餐厅行业 概览 由于各类油品有其各自特色,食用油市场产品品类呈现 多样化发展。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耐热性差, 以炖煮为主;花生油、米糠油等耐热性好,适用于炒菜; 橄榄油、芝麻油、茶籽油、亚麻籽油等由于其特有香味, 主要用于凉拌菜。 热点二:食用油产品品种多样化 热点一:选购营养健康食用油成为主流趋势 选材方面,食用油健康程度排序依次是橄榄油、葵花籽 油、玉米油和豆油。加工工艺方面,可以较好保存毛油 中的营养成分的冷榨油较为健康。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不断提升, 从 2014 年的 20,167.1 元上升至 2018 年 的 28,228.0 元,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促使消费者对于健 康食用油产品的消费意愿增强,富含高亚油酸、亚麻酸 与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食用油将成为未来食用油消 费市场的主流趋势。 食用油作为烹饪必须的调味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缺乏 和消费者的沟通,品牌在销售过程中通常通过抢占更多 陈列提升购买机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必 须通过重新塑造产品营销场景,结合市场热点,推出亮 点营销,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完成和竞品的差异化竞争。 热点三:企业差异化营销 2 报告编号19RI0219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食用油的定义与分类 . 7 2.2 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市场规模 . 9 2.3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 . 10 2.4 食用油产业链分析 . 11 2.4.2 中游分析 . 12 2.4.2 中游分析 . 13 2.4.3 下游分析 . 13 3 中国食用油驱动及制约因素 . 14 3.1 驱动因素 . 1 4 3.1.1 人口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促进食用油消费需求增加 . 14 3.1.2 食用油是生活必需调味品 . 15 3.1.3 餐饮行业高速发展 . 16 3.2 制约因素 . 1 7 3.2.1 城市化进程及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散装油市场萎缩 . 17 3.2.2 食用油脂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 17 3.2.3 转基因油发展受限 . 18 4 中国食用油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19 3 报告编号19RI0219 5 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趋势 . 21 5.1 选购营养健康食用油 . 21 5.2 产品品种多样化 . 24 5.3 差异化营销 . 25 6 中国食用油行业竞争格局 . 26 6.1 竞争格局分析 . 26 6.2 食用油企业分析 . 28 6.2.1 上海融氏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28 6.2.2 武汉福达食用油调料有限公司 . 29 6.2.3 广东鹰唛食品有限公司 . 30 4 报告编号19RI0219 图表目录 图 2-1 食用油分类 . 8 图 2-2 食用油行业规模(按产量计) ,2014-2023 年预测 . 9 图 2-3 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 . 11 图 2-4 食用油产业链(以豆油为例) . 11 图 3-1 中国总人口数量,2014-2018 年 . 15 图 3-2 中国餐饮行业规模(按总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 16 图 4-1 中国食用油行业政策 . 21 图 6-1 2018 年食用油区域消费市场比例 . 26 5 报告编号19RI0219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消费品,信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着手,研究 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 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 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5 月完成。 6 报告编号19RI0219 1.2 名词解释 脂肪酸: 指一类羧酸化合物, 为脂肪的主要组成成分。 脂肪酸是维持人体代谢不可缺少 的一种脂,需通过膳食补充,人体无法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无法满足身体需求。 单不饱和脂肪酸: 指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 为膳食脂肪酸中的一类。 成分包括肉豆蔻 油酸、棕榈油酸、反式油酸、蓖麻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其 外观、味道及烹调形状与食用油脂相同。 多不饱和脂肪酸: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可分为 -3 和 -6 多不饱和 脂肪酸,是维持人体机能必需品,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磷脂: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几乎存于所有生物细胞体内,可分解血脂及胆固醇。食品 工业中,也可作为抗氧化剂和乳化剂等。 黄曲霉毒素:指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易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中,对粮油产品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乳糜微粒: 为人血浆中最大的脂蛋白颗粒, 是食物脂肪消化后由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和胆固醇。 中国品牌力指数:中国品牌力指数(China Brand Power Index,简称:C-BPI)是中国 品牌评级与品牌顾问机构 Chnbrand 实施的从消费者认知结构出发,进行以品牌认知 和品牌关系为中心的调查。 对品牌认知加权 50% (心理占有率 25%、 头脑占有率 15%、 认知覆盖率 10%) ,对品牌关系加权 50%(品牌忠诚 20%,品牌偏好 15%,品牌联想 15%) ,以 1000 分为满分,计算出品牌力指数。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hina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简称 C-CSI)是由中国品牌评级与品牌顾问机构 Chnbrand 实施的中国首个全品类顾 7 报告编号19RI0219 客满意度评价体系,2015 年首次推出并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政策专项资金的扶 持。 C-CSI 是在全国范围内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 表征中国消费者对使用或拥有过的产 品或服务的整体满意程度。 2 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综述 2.1 食用油的定义与分类 食用油, 又名食油, 即人体可食用的油, 一般指制作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到的植物油脂 或动物油脂。常温状态下,食物油呈液态。受油脂原料及加工工艺等影响,常见的食用油多 为植物油脂, 包括花生油、 菜籽油、 玉米油、 大豆油、 橄榄油、 棕榈油、 葵花籽油、 芝麻油、 核桃油等。食用油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能量、脂肪酸、磷脂等,有益于人体健康,不同食用油 有不同营养特点。 食用油可按照油脂品种、包装形式、标准等级和脂肪酸类分类(见图 2-1) 。按照油脂 品种分,可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包括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棕榈油、橄 8 报告编号19RI0219 榄油等。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等。 按照包装形式分, 可分为散装油、 小包装油和中包装油。 行业对于散装油暂未形成明确 统一的定义。无监管及无标识、标志的大桶油,可统称为散装油。散装油是食品安全问题的 高发区域。小包装油为居民日常可在超市购买的容积 5L 以下的食用油,由品牌企业生产, 拥有产品标签、名称,受国家食品企业标准严格监管。中包装油为餐饮专用食用油,以 10L 至 20L 为主,油脂品质较小包装油稍差。 按照标准等级分, 可分为一级油、 二级油、 三级油和四级油, 精炼程度越高, 等级越高。 一级油和二级油精炼程度较高,具有色浅、无味、烹调时油烟小等特点。经过脱胶、脱酸、 脱色、脱臭等过程,精炼后有害物成分含量较低,但同时流失部分营养。三级油和四级油精 炼程度较低, 具有色深和烹调时油烟大等特点, 只经过简单的脱胶和脱酸的过程, 精炼后仍 残留部分杂质,但同时保留部分营养。按照脂肪酸类分,可分为饱和脂肪酸类油、单不饱和 脂肪酸类油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油。 此外,根据风味,植物油可分为风味油和无风味油。风味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和芝 麻油等。无风味油包括玉米油、葵花油和橄榄油等。因中国人烹饪习惯及饮食偏好风味食 品,风味油在中国具有一定市场。 图 2-1 食用油分类 9 报告编号19RI0219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市场规模 近五年,受益于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中国食用油市场 规模稳定增长。中国食用油市场产量规模从 2014 年的 3,158.3 万吨上升至 2018 年的 3,656.8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3.7%。2017 年以来,国家加大食用油市场规范整治力度, 展开全产业集中整治, 进一步加强食用油的安全监管, 行业逐渐规范化发展, 食用油行业逐 渐进入平稳发展期。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人口持续增加, 中国消费者总食油量不断 增大,食用油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的增长。预计到 2023 年,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500 万吨(见图 2-2) 。 图 2-2 食用油行业规模(按产量计) ,2014-2023 年预测 10 报告编号19RI0219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3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食用油行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初期,食用油供不应求,行业发展缓慢。1949 年至今,中国食用油行业经历了定量供应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产能过剩与去产能阶段、健 康消费与重新整顿阶段(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49 年至 1993 年,国家油量产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国家实行油脂定量供 应政策以解决油量不足问题, 油料加工业处于国家严格监管状态。 同时, 中国居民人均收入 低,购买能力低下,因此 1993 年前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受限,发展缓慢。 1994 年至 2010 年,中国食用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逐渐市场化,市场规模 日益扩大。20 世纪 90 年代,小包装油经历了十年黄金时期。小包装油以每年 25%左右的 速度稳定增长直至二十一世纪初, 增长速度开始缓慢下降。 同时受经济发展影响, 国民消费 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居民在外就餐频率增加,中包装油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1 年至 2016 年,随着中国食用油行业的高速发展,油脂加工业规模日益壮大,行 11 报告编号19RI0219 业产能逐渐过剩, 中国食用油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与去产能的阶段。 头豹数据显示, 食用油产 量逐年提高, 2016 年中国食用油产量已超过 3,400 万吨。 总体而言, 食用油市场供过于求, 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各地食用油市场价格战异常激烈。 2017 年至今,中国食用油行业逐渐出现市场混乱的现象,国家加强油料政策调控,食 用油行业进入健康消费与重新整顿阶段。 食用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有利于食用油行业长 期稳定发展。 图 2-3 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4 食用油产业链分析 食用油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原料种植业、 采购业; 中游市场参与者为生产加工 业;下游市场参与者为包装运输业、销售渠道和消费终端。以食用油中的豆油为例,其产业 链上游环节为大豆种植业、 采购业; 中游环节为大豆生产加工业; 下游环节为豆油包装运输 工业、销售渠道和消费终端(见图 2-4)。 图 2-4 食用油产业链(以豆油为例) 12 报告编号19RI0219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4.2 上游分析 豆油产业链上游环节主体为大豆种植业及大豆采购业。 大豆种植区遍布中国各地区, 种 植面积较大的省份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河北等。黑龙江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产 地,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0%。大豆的种植成本涉及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收割和 地租等, 受化肥和地租成本升高影响, 大豆种植成本逐年增加。 国产大豆种植业上游市场竞 争企业较多,例如北大荒、哈高科、东凌国际、丰乐种业等,无市场价格垄断现象。大豆作 为豆油产业链所需主要原料,对中游大豆生产加工业经营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 年度国产大豆产量为 1,620 万吨,大豆进口量为 8,400 万吨。中国大豆主要由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区提供,但因大豆需求量庞大,大豆进口 量居高不下。 上游大豆采购企业可通过进口采购或国内采购方式采购大豆, 进行粗加工生产食用油和 豆粕。 采购进口大豆的上游企业议价能力较弱, 企业采购进口大豆后仅赚取部分加工费, 利 润空间与进口大豆价格相关。 国产大豆种植地区相对分散, 大豆种植业参与者众多, 市场竞 争激烈,因此采购国产大豆的企业议价能力较强。 13 报告编号19RI0219 2.4.2 中游分析 豆油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为豆油加工企业, 其在产业链主要负责对上游大豆原料粗加工 油进行加工制成精炼油,而后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下游的居民和餐饮店。 豆油加工企业加工食用油有两种方法: 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 通过物理压力将油从油料中分离。 压榨法未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能将榨出油的营养成分及风 味保存完整, 缺点是出油效率低。 浸出法是通过萃取的原理, 使用有机溶剂对油料进行浸泡 或喷淋,使油脂从油料中溶解出来。浸出法制油工艺出油效率高、生产线完整、成本低,缺 点是浸出毛油质量稍差。两种榨油方法都需经过大豆油精炼设备精炼后才可食用。 大豆属于大宗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主要取决于市场供需状况,且易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此中游豆油加工企业议价能力较弱。 中国食用油中游市场已被益海嘉里、 中粮、 九三和山 东渤海等龙头企业垄断,此类大型企业同时为食用油上游市场及中游市场参与主体。其中, 益海嘉里的议价权较大。 2.4.3 下游分析 豆油产业链下游环节主体为豆油包装运输企业、销售渠道和消费终端,中游企业通过 流通渠道将精炼油销售至下游超市、电商平台、食品加工企业、传统粮油店、农贸市场 等。豆油包装运输企业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竞争激烈。相对于上游种植业及中游的加工 业而言,豆油下游环节包装运输企业的利润相对稳定,豆油价格与采购精炼油价格相关。 因此精炼油价格越低,下游环节利润越高。 大豆下游包装运输企业采购中游企业加工而成的精炼油后进行包装并运输至其销售渠 道。豆油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超市、传统粮油店和电商平台等。超市和传统粮油店为食用 油市场主要销售渠道,主要提供居民日常所需小包装油;电商平台提供居民及餐饮店所需 14 报告编号19RI0219 不同包装食用油,相较传统渠道,更加便利。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农贸市场 不断减少,超市将作为豆油未来的主要销售渠道。 豆油的消费终端为居民和餐饮店。大豆油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包含少量棕桐酸、硬脂酸 等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豆类磷脂及维生素 D 成分等。少量 食用大豆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体血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促进大脑发 育及美容养颜。中国小包装豆油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为有小孩的家庭,家庭做饭频率及用油 量相对高。中国中包装豆油市场主要为餐饮店,中包装豆油市场发展速度与餐饮行业发展 速度密切相关。大豆终端市场价格易受市场供需关系、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国家相关农业 和食品政策等因素影响。 3 中国食用油驱动及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人口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促进食用油消费需求增加 近年来, 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平稳增长, 总食用油消费量稳定增加, 促使食用油的消费量 增长。 根据中共全会公报二胎政策, 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两个孩子的政策, 以应对中 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等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总人口 数量从 136,782.5 万人增长至 139,538.1 万人 (见图 3-1) 。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居民总食用油消费需求提高,2018 年食用油消费市场规模高达 3,656.8 万吨。中国人口数 量稳定上升刺激食用油消费量的上升,促使中国食用油行业持续发展。 15 报告编号19RI0219 图 3-1 中国总人口数量,2014-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得益于经济的发展, 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能力上升, 高端食用油市场需求平稳 增长,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8,228 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 8.7%。 改革开放初期, 居民消费能力低, 可支配收入有限, 购买食用油优先考虑价格问题。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居民选购食用油价格敏感 度降低。 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 促使其对食用油品质要求提升, 从而选购高端食用 油,例如高品质橄榄油等一级油。随着居民收入逐年攀升,加之居民健康意识提高,高端食 用油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为高端食用油市场提供发展契机,带动食用油行业的发展。 3.1.2 食用油是生活必需调味品 食用油所含油脂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 食用油中所含饱和脂肪酸易于 人体消化吸收, 可将人体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 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 食 用油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从而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食用油 中所含脑磷脂、卵磷脂等可有效改善记忆力、促进大脑发育。 食用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日常制作食品过程中,均需食用油作为烹饪原料。 无论餐饮市场或者大众口味如何变化, 食用油都是烹饪的必需品。 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调味 16 报告编号19RI0219 品, 具有稳定的消费者市场需求及极高的重复购买率特性, 将促进食用油行业的持续、 稳定 发展。 3.1.3 餐饮行业高速发展 目前中国餐饮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餐饮行业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社会经济繁荣,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以及人口不断增长等因素促进了餐饮行业的高速发展。 2018 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已高达 43,908 亿元,目前仍在高速发展中,预计未来 5 年将持 续高速增长(见图 3-2)。 食用油作为餐饮行业必不可少的烹饪原料, 餐饮店主要采购中包装食用油用于烹饪食物。 餐饮行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包装油市场的增长速度, 食用油行业市场份额将随之增大。 餐饮行 业的高速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用油行业未 来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图 3-2 中国餐饮行业规模(按总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7 报告编号19RI0219 3.2 制约因素 3.2.1 城市化进程及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散装油市场萎缩 散装油的受众人群主要是农村人口和食品加工企业。 食用油行业从业经验超过十七年的 专家表示,目前散油市场中,食品加工企业的消费量占比近 1/3,农村地区的散装油消费逐 渐减少, 未来散装油的主要消费主体将为食品加工企业。 食品加工企业采购散装油后进行包 装再销售,例如食品加工企业,方便面企业、罐头企业等。此类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食用油作 为基本烹饪原料加工食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农村人口逐渐往城市转移。 农村人 口数量从 2014 年的 61,853.2 万人减少至 2018 年的 55,792.4 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 2.55%。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散装油市场需求随之降低,销售额减少,导致市场日渐 萎缩。 近年来,散装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广东省为例,2017 年省疾控中心卫生化验所抽 检的 700 份花生油样品中,定型包装食用油 100%合格安全,但散装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污染率高达 20%,而黄曲霉毒素是致命毒物,散装食用油质量问题堪忧。2018 年, 北京农业副部长带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督查组对北京食品安全进行检查, 期间严厉打击 了未获资质的非法废弃油脂处理单位。 散装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导致散装油销量不断下降, 成为行业制约因素之一。 3.2.2 食用油脂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加强,选油健康标准也不断提升。食用 油可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但长期大量使用难以被人体消化,营养过剩易导致肥胖及一 系列疾病问题。油脂热量极高,一克即可产生九千卡的热量。人体摄入过多油脂后,身体 18 报告编号19RI0219 胆固醇含量增加;胆固醇在血液中将转化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过多在血液中将难以分 解,沉积于血管内膜上,导致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肝脏中脂肪颗粒应为 3%-5%,若身体 摄入油脂过多,脂肪颗粒超过 5%,就易造成脂肪肝。油脂摄入过多除了易造成人体过度 肥胖,还易引发心脑血管及脂肪肝疾病。 中国居民人均油脂摄入量已经超标,营养专家推荐每日人均油脂健康摄入量应为 25g,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油脂摄入量约为 40g,食用油量严重超标。大量油脂摄入是导致 居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 高,中国居民将逐渐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食油用量。未来,中国居民人均食油量的减少将 制约食用油行业的发展。 3.2.3 转基因油发展受限 转基因油市场长期存在大量负面新闻报导, 例如转基因油中的缺陷基因会给身体带来基 因突变, 将不同程度导致人体基因突变及引发疾病; 转基因油中存在微量有毒物质, 长期食 用下, 易造成食物过敏现象; 转基因油中含强烈致癌物质提高癌症发病率。 转基因油负面新 闻导致消费者对转基因油的信心大打折扣, 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转基因油市场销售份额 下降,制约了转基因油的市场发展。 2018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 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 ,以规范食用植物油标签标识管理,保障食用油行业健 康发展。 公告中明确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对中 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 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 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公告对食用油标签 标识提出具体规范要求,对转基因油进行严格标签化分类,杜绝虚假标识误导消费者行为, 19 报告编号19RI0219 且提倡公众及媒体举报食用油生产企业标识的违法行为。中国颁布转基因油标签规范政策, 规范转基因油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将有望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油的信心, 转基因油发展受限 情况或将有所改善。 4 中国食用油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中国政府近年来更新了一系列食用油行业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并在 “十三五” 规划中 提出了食用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见图 4-1) 。 2015 年 11 月,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 油脂GB10146-2015,明确了猪油、牛油、羊油、鸡油和鸭油等食用动物油脂的定义、原 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等相关规定。 2015 年 11 月,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 油料 GB19641-2015, 明确了食用植物油料霉变粒的定义, 规范了植物油料霉变粒的感官 要求与检验方法, 有毒、 有害菌类及植物种子的限量, 污染物、 真菌毒素与农药残留的限量, 规范了市场中食用植物油料的安全界定。 2016 年 12 月, 中国国家粮食局颁布 粮油加工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 规 划 ” ) ,对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提出坚持多油并举,增加和改善国产 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食用油供应。 规划提出积极 开发米糠油、玉米油等,大力发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牡丹籽油、文冠果油、梾木 果油等新型健康木本食用油,增加胡麻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等特色小品种油供应,积 极开发起酥、煎炸等专用油脂。 规划提出鼓励东北地区利用国产大豆生产大豆油、蛋白 等产品;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油菜籽主产区,升级改造特色双低油菜籽加工技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