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概览.pdf
1 leadleo 2020年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概览 概览标签 :城市发展、新兴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政策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 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 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 、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 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 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 ,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 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报告主要作者:雷介民 2020/042 2020 LeadLeo leadleo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 根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指示,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将成为改革开放领导者、产业 升级引领者、科技创新先行者,世界级城市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显示出高级化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加深,各市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显现,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会吸引国际资本 流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地位提升,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粤港澳大湾区展望 区域制度进一步融合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仍存在法律法规、社会文化、地区习惯等方面差异,区域发展复杂程度远超其他湾区。未来随着区域沟通协调合 作能力加强,粤港澳三地行政壁垒被消除,并逐步开始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同时民众交流活动增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深度融合。 产业协同优势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生产制造中心,在各市产业协同发展,叠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逐步渗透的背景下,湾区内制造业 将会逐步转型升级,并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与此同时,得益于区域要素流动更为顺畅,金融业及服务业发展也会更为迅速。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世界一流城市群雏形,作为中国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窗口,粤港澳三地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对外开放程度 会进一步提高,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力量。 国际竞争力显著加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流动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加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金融开放程度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力量。与此同时,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提升,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概览摘要3 2020 LeadLeo leadleo 名词解释 - 05 粤港澳大湾区简介 - 06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介绍 - 06 产业及城市定位介绍 - 0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 - 08 政策环境 - 08 发展历程 - 09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比 - 10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现状 - 10 东京湾区 - 11 纽约湾区 - 12 旧金山湾区 - 1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 14 人口及面积 - 14 经济总量 - 15 产业结构 - 17 外商投资 - 18 交通运输 - 19 产业现状 - 20 粤港澳大湾区展望 - 24 目录4 2020 LeadLeo leadleo 方法论 - 25 法律声明 - 26 目录5 2020 LeadLeo leadleo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描述地区性生产时的本地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 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第一产业: 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也是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一般包括 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为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指一件产品在生产加工中的的中层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原料加工的工作,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中间阶段。在中国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中,第二产业通常包括属于第一产业的采矿业和制盐业,并可分为B、C、D、E四个门类,共计45个大类。其中B类为采矿业,有6个大类;C类属于传统制造 业,有31个大类;D类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大类;E类为建筑业,有4个大类。 第三产业:指服务业,位处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最上层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 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最后阶段。 贸易依存度: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名词解释6 2020 LeadLeo leadleo7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简介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九个广东省城市组成,目前大湾区发展 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未来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根据2019年粤 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指示,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将成为改革开放领导着、产业升级引领者、科技创新先行者,世 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 两 大 目 标 五 大 定 位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更为深入,湾区实力显著提升,区域发展动力进一步 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 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 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 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 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目标二: 目标一: 两种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之处 湾区 城市群 四个核心城市 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 三种货币 港币 澳币 人民币 由于粤港澳属于不同关税区,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及行政体系存在差异,各 类要素无法完全自由流动,部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 目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湾区建设协调较好,这有助于聚焦破解体 制障碍,畅通人流、物流。未来大湾区基础设施连通将更为通畅,世界级港 口群、机场群和轨道交通网的建成有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影响力的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8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德勤,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简介产业及城市定位介绍 受益于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港澳特区政府多项政策支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 展已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开始迈入发展建设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介绍及各城市定位 广州市 肇庆市 惠州市 佛山市 东莞市 深圳市 中山市 珠海市 江门市 香港 澳门 20世纪80年代,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产业为家电、电子零部件组装等低端制造业、纺织服装产业和食品业。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产业开始转向高端制造业,2008年以后在广东省政府政策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 结构(如制造业)显示出高级化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优势产业 城市 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 城市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 战略定位 香港 全球金融中心 定位为中心城市,国际金融、航运、 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全球离岸 人民币业务枢纽 澳门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定位为中心城市,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深圳 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定位为中心城市,全国性经济中心城 市和国家创新城市 广州 国家产业服务中心 定位为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 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珠海 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心 定位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区域特色 优势产业竞争力突出,与其他城市功 能互补 江门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佛山 国际产业制造中心 中山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莞 国际产业制造中心 惠州 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肇庆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重 大装备制造配套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定位 金融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 旅游业、博彩业、建筑业、地产业 通讯设备业、电子信息业 石油化工业 通用及专用设备业 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 现代农业产业 纺织、家具产业 航空产业、机械制造业 生物医药业、装备制造业 电力设备产业、 海洋装备产业 重要节点城市 中心城市9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政策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历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过程,随着中央与地方的高度重视,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再次加速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之一 民间概念 地方政府重视 中央政府重视并颁布政策 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出台 市场重视度增加 政策及事件名称 颁布/发生日期 颁布/参与主体 主要内容及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 国务院 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度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定位及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有效的区 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2018 国务院 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以香港、 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2018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等 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各要素流动便利化,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等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 协议 2017 发改委、粤、港、澳 政府 推动湾区合作,如构建科技、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 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 国务院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 大湾区 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 2010 粤、港、澳政府 落实湾区城市的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纲要 (20082020) 2008 广东省政府 将珠三角9市与港澳的紧密合作纳入规划,目标到2020年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 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纲要 (20042020) 2005 广东省政府 将珠江口地区作为区域核心,实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策略,努力建成珠江三角洲重要新兴产业基 地、专业化服务中心和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10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要受到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港澳特区政府多项政策推动, 目前已进入政策颁布密集期,表明中国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程度再次上升 2005年,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明确划分“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将发展“湾区”列 入发展规划。随后”湾区”发展概念被多次提出,并写入了多个地方发展的文件,如2008 年国家发改委珠三角地区 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 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参与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0 年粤 港合作框架协议等 2009年起,粤港澳政府开始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促进三地协同发展 2005 2006 2007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探索阶段(2005-2014年) 发展建设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倡议中首次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 随后,国务院及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中国“十三五” 规划 2017年3月,中国总理在“两会”上提出要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发挥港澳独 特优势,提升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及功能,标志着“粤港澳大 湾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2018年5月,中央政府官员在对广东调研时明确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 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 单级 城市 都市区 都市圈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11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比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现状 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较其他三大湾区存在人 口和土地面积的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湾区 所属 国家 GDP (万亿美元) 人均GDP (万美元) 常住 人口 (万人) 陆地 面积 (万平方公里) 第三 产业 比重 优势产业 湾区 定位 粤港澳 大湾区 中国 1.64 2.3 6,765 5.65 62.2% 科技、金融服 务、高端制造 较为 均衡 纽约 湾区 美国 1.72 8.4 2,370 2.15 89.4% 金融、房地产、 医疗 金融 湾区 旧金山 湾区 美国 0.84 10.8 768 1.8 82.8% 科技、 各类专业服务 科技 湾区 东京 湾区 日本 1.99 4.2 4,383 1.36 82.3% 汽车、石化 工业 湾区 主要数据及湾区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旧金山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发展 根据世界各国城市群发展程度来看,由沿海湾区组成的城市群发展条件较好,竞争力较内陆城市群发展更强。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 约60%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区及相邻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首个国家明确战略意义的湾区,并于2017年被中国正式命名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 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经济实力位于中国城市群前列,但与国际湾区相比,未 来发展水平将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大湾区位置分布 通过对部分基础指标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在GDP、第三产业占比上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但相较于其他湾区, 粤港澳大湾产业结构更为均衡,基本囊括其他湾区的优势产业,人口及土地面积更多,未来发展空间更大。12 2020 LeadLeo leadleo 包含城镇 由“一都三县”组成,包括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 县 人口 常住人口4,383万,约占日本总人口30% 面积 陆地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日本陆地面积的3.6%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约89%,远高于日本平均67.3% GDP 东京湾区GDP约1.99万亿美元,约是日本GDP的38.6% 东京湾区人均GDP4.2万美元,远超日本平均3.9万美元 第三产业比重 东京湾区第三产业比重82.3%,高于日本第三产业比重74% 优势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制造业 交通运输能力 拥有2个国际机场,6个港口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比东京湾区 东京湾大湾区城市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已形成多圈层城市功能体系。目前东京 湾区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产业,以增加国际竞争力 东京湾区介绍 东京湾区是依托东京湾建成的,主要依靠人工规划和填海造路组成。东京湾区包括“一都三县”,分别是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拥有 东京港、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木更津港六大港口,并与新干线、机场和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完善、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此 外,东京湾区拥有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优势产业如钢铁、冶金、石化等产业助力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知名的工业湾区。 19世纪中-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已形成东京为核心的区域 体系,工业分工合作体系 日益完善,具有强大的全 球竞争力,与此同时,开 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及 高端制造产业 东京带动周边城市如琦玉、 千叶等县,区域协同发展为 都市圈经济提供多个增长点, 并形成以东京港口群产业为 主的分工体系,如横滨港专 攻对外贸易,东京港主营内 贸,千叶港为原料输入港, 川崎港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 制成品,在对外竞争中成为 一个整体,提升了东京湾港 口群的整体竞争力,形成城 市群整体效应 伴随日本工业发展迅 速,逐渐形成以东京 为核心城市的大都市 区空间布局 依托湾区港口优势,贸 易快速发展,周边资源 往东京都聚集 东京湾区发展历程 东京湾区发展现状,2018年13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比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自1 9世纪8 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美国最发达的地区。纽约湾区第三产业十 分发达,以极少的土地面积创造美国约8%的GDP 。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31个县共同组成。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纽约湾区开始逐步发展,并随着美国工业化、现代化推进, 纽约湾区的优势产业也显露。纽约湾区发达的金融业、高端制造业以及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囊括2,900余家商业服务机 构、证券机构等,近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约60所世界知名高校汇聚此地。目前纽约湾区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知名的金融中心、 商业中心和航运中心。 0 1 0 2 0 3 0 4 19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1811年政府颁布了委员计划,这个文件被称为 纽约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规划文件,开启了曼哈顿地 区乃至纽约大都市区规划建设道路。依托港口优势, 形成以曼哈顿为中心的贸易集聚地,并在一战后受 益于美国城镇化加速,纽约的世界地位初步形成, 纽约的制造业产值在19世纪中期成为全美第一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 在区域规划协会的规划下,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向 周边城市辐射,形成卫星城都市圈,各城市功能 分化,产业差异化发展 20世纪末至今 伴随美国经济发展,纽约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 并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世界级湾区地 位确立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末 由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巴尔 的摩五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开启了区域 协同发展 纽约湾区发展历程 纽约湾区发展现状,2018年 包含城镇 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县、783个城镇联 合组成 人口 常住人口2,37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7% 面积 陆地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0.25%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在90%以上,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GDP 湾区GDP约1.72万亿美元,约是美国GDP的8%,纽约湾区 GDP规模相当于巴西和加拿大的经济体量 纽约湾区人均GDP8.4万美元,远超美国平均6.3万美元 第三产业比重 纽约湾区第三产业比重89.4%,高于美国第三产业比重81% 优势产业 金融保险业、地产租赁业相当发达,这两大行业约占湾区行 业总产值的30% 交通运输能力 拥有2个国际机场、1个国际港口14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比旧金山湾区 在美国政府发展基建及淘金潮的背景下,旧金山湾区逐步发展。随后由于湾区对科技 创新重视提升,实现了从“黄金湾区”向“科技湾区”的转变,成为世界知名国际创新中心 旧金山湾区介绍 旧金山湾区主要由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组成,是仅次于洛杉矶地区和加州的第二大都会区。自19世纪40年代起,淘金热潮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发 展。随后美国基础建设实现了旧金山湾区的联通,依托硅谷强劲的科研能力、科教文化在湾区的盛行、丰富的科技人才储备,目前旧金山都会区是 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创新中心,包括苹果、谷歌在内的多家世界500强科技公司总部汇聚于此,人均GDP位列四大湾区首位。 19世纪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末 20世纪2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末至今 淘金潮吸引世界各地移民 涌入,聚集于此,采金冶 炼、港口运输业快速发展, 旧金山逐渐成为核心城市 由于人才、资金的大量聚 集,世界级科技中心硅谷 影响力不断扩大,湾区形 成了多中心化分散发展格 局,产业功能分区,城市 间定位逐渐差异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旧金山湾区海陆空交 通网布局开始形成。大量 制造、研究需求带动制造 业迅速发展,硅谷出现, 湾区核心城市旧金山将各 产业向周边城市扩散 湾区从区域分工迈向全球 化分工,科教风气盛行促 使各世界知名企业汇聚于 此,截至2018年,共有 33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设立于此(总部数量全美 第三,仅次于纽约、芝加 哥)。头部科技企业相互 合作交流,在科技行业形 成强大的技术领头羊作用, 湾区知名度再次提升 旧金山湾区发展历程 旧金山湾区发展现状,2018年 包含城镇 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等101个城市,9个县 人口 常住人口768万,约占美国总人口2.3% 面积 陆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0.2% 城市化水平 / GDP 湾区GDP约0.84万亿美元,约是美国GDP的5%, 旧金山湾区人均GDP10.8万美元,远超美国平均6.3万美元, 处于世界四大湾区首位 第三产业比重 旧金山湾区第三产业比重82.8%,与美国第三产业比重81%相 当 优势产业 计算机、电子、生物等高科技产业,专业科技服务业 交通运输能力 拥有3个机场、7个港口15 2020 LeadLeo leadleo 20,984 6,646 5,964 3,351 1,964 1,889 1,812 970 478 421 273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澳门 香港 深圳 东莞 佛山 广州 中山 珠海 江门 惠州 肇庆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人口及面积 大湾区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中国其他地区大量人才。目前澳门、香港、深圳、 广州人口密度过高,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存在资源错配的局面 14,891 11,346 9,505 7,434 3,798 2,465 1,997 1,783 1,732 1,106 31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肇庆 惠州 江门 广州 佛山 东莞 深圳 中山 珠海 香港 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及面积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土地面积,2016年 单位:平方公里 1,404 1,191 826 746 735 478 454 406 323 168 64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香港 惠州 江门 肇庆 中山 珠海 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口,2016年 世界上GDP排名前列的地区集中在沿海城市群,经济发达程度排名前列的城市大多位于湾区中心,而影响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人口及土地面积,由于粤港澳大 湾区以人口6,765万人、5.65万平方公里位列四大湾区之首,未来发展潜力较其他湾区更大。 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核心城市除广州土地面积较多,剩余三个城市深圳、香港、澳门的土地面积较小。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吸引了中国其他地区 许多人才,导致澳门、香港、深圳、广州人口密度过高。目前土地面积较少已导致部分城市高房价、基础民生资源严重错配,制约各城市发展速度。 广东九市, 31% 广东省其他市, 69% 广东九市, 62% 广东省其他市, 38% 广东九市土地 面积在全省占比 ,2016年 广东九市人口 在全省占比, 2016年 单位: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口密度,2016年 单位:人/平方公里16 2020 LeadLeo leadleo 广东九市, 83.3% 广东省其他 市, 16.7%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经济总量(1/2)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增速超过中国平均水平。但各城市发展较不均衡,其中 香港、广州、深圳贡献绝大部分经济总量 注:香港、澳门GDP采用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 24,222.0 23,917.2 22,859.3 9,935.9 8,278.6 4,103.1 3,642.0 3,632.7 2,914.7 2,900.4 2,201.8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深圳 香港 广州 佛山 东莞 惠州 澳门 中山 珠海 江门 肇庆 24.9% 23.5% 10.2% 8.5% 4.2% 3.7% 3.0% 3.0% 2.3% 深圳 广州 佛山 东莞 惠州 中山 珠海 江门 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GDP,2018年 单位: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9+2”的11个城市, 这11个城市按GDP规模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 层级为深圳、香港、广州,GDP总量均超过2万 亿元,与中国排名中间的省份GDP总量相当。第 二层级为佛山、东莞,GDP总量接近1万亿元, 相当于中国经济规模较小的省份。第三层级为 剩下的六个城市,GDP总量在2,000亿元到4,000 亿元之间。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制造 业、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根据广东省统计 局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的九座城市 占据广东省经济总量的83.3%,占据中国经济总 量的8.8%。粤港澳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 济体加拿大。 根据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预测,到2030年,粤港 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62万亿美元,成为 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且多年来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近3年来,广东 九市区域发展差异较大,香港、澳门经济增长 乏力,深圳发展迅速。从2015年起,中国GDP 增速逐年走低的背景下,广东9市的GDP总量却 逐步上升,但6成的经济总量均由广州、深圳创 造,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同时缺乏发 展特色。 广东各市GDP占全省比重,2018年 广东九市, 8.8% 全国其他地区, 91.2% 广东九市GDP占中国比重,2018年 头豹洞察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水平17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经济总量(2/2)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发展较不平均,因此人均G D P存在较大差距。收入水平差 异过大不利于湾区协同发展,会影响湾区内社会稳定、人才流动、消费投资等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水平 576,605 321,833 189,568 159,428 155,491 127,691 110,585 98,939 85,418 63,328 53,267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澳门 香港 深圳 珠海 广州 佛山 中山 东莞 惠州 江门 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均GDP,2018年 单位:元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广东九市人均 中国人均 广东九市及中国人均GDP,2009-2018年 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地区因素及政策等因素,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人均GDP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发展较不平均,例如人均排名第一位的澳门约是最后一名肇庆的10倍。 单以城市而言,香港、澳门、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早已迈入发达国家的水平,肇庆、江门等地人均GDP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并与 粤港澳大湾区头部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收入水平差异过大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并会影响湾区内社会稳定、人才流动、消费投资等。从另一方面来看,伴随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江门、惠州等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及发展潜力,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会更为迅速。 单位:元18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WIND,澳门统计局,香港特区政府,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产业结构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结构不均衡,与国际性湾区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需要进 一步协调规划,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作用,实现整体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产业结构的62.2%,远超中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其他三大湾区有较大差距(纽约湾区为89.4%,旧金山湾区为82.8%,东京湾区为 82.3%)。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产业结构也参差不齐。例如香港、澳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90%,几乎没有第一产业,但广东九市中除深圳、广州外,其余城 市第三产业占比均低于广东省和中国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产业种类较多,但目前产业划分仍缺乏协调性,分工较为模糊,各城市间产业发展存在恶性竞争、资源争抢、错配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 规划,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作用,实现整体经济结构优化目标。 0.0 0.1 1.0 0.1 0.3 1.7 1.7 15.8 7.0 4.3 1.5 4.2 7.5 27.3 41.1 48.7 49.0 49.2 35.2 48.6 52.7 56.5 95.8 92.4 71.8 58.8 51.1 49.3 49.1 49.0 44.5 43.0 42.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澳门 香港 广州 深圳 东莞 中山 珠海 肇庆 江门 惠州 佛山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产业结构,2018年 4 41.8 54.2 7.2 40.7 52.2 01 02 03 04 05 06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广东省 广东省及中国产业结构,2018年 单位:%19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WIND,澳门统计局,香港特区政府,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外商投资 头部城市如香港、深圳、广州吸收外资较多,但中山、肇庆、江门等地发展速度较为 缓慢及制造业转移影响外商投资偏好,吸收外资大幅下降 粤港澳大湾区外商投资 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实际利用外资占中国总体比例较高。其中广东九市利用外资规模占中国总体比例超过15%。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外商投资额也存在较大差距。如香港是全球知名金融中心以及连接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通道,因此外商投资额处于各城市之首。 近10年来深圳、广州、珠海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程度上升,吸收外资额也逐渐增加,深圳2018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较2009年上涨97%,广州2018年实际利用外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