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维生素行业概览.pdf
1 报告编码19RI0693 头豹研究院 |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维生素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而从食物中 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运用于饲料、医 药及食品生产与加工领域。维生素行业经历了激烈 的市场竞争,已形成龙头企业垄断维生素市场的竞 争格局,头部企业通常以联合控量保价的方式维持 较高的行业利润。维生素属于刚性需求产品,应用 场景广泛,下游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有助于维生素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到 2023 年, 中国维生素产 量将达到 46.0 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 44.5 亿美元。 热点一:下游需求量平稳增长 热点二:环保政策影响增大 热点三:生产企业向下游延伸 维生素广泛地应用于饲料、医药、化妆品及食品加工生 产领域,下游需求行业与经济形势及居民消费能力紧密 相关。在经济与消费增长背景下,下游行业发展必将带 动维生素需求增长。 维生素属于大宗原料药行业,长期存在高消耗、高污染 特点, 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行业。 自 2015 年新 环保法 实施,环保监管全面趋严,许多维生素生产企业被迫减 产或停产, 导致维生素整体供应萎缩, 此外工业“三废”处 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中小生产企业生存压力上升,甚 至逐渐退出维生素行业。 维生素生产企业依托成本与品牌优势,通过自主研发或 收购兼并的方式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寻求业绩增长与生产转型。 赵玉玲 分析师 黄婉儀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维生素定义和分类 . 8 2.2 维生素行业发展历程 . 9 2.3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 . 11 2.4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分析 . 14 2.4.1 产业链上游 . 14 2.4.2 产业链中游 . 15 2.4.3 产业链下游 . 18 3 中国维生素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9 3.1 下游需求量平稳增长 . 19 3.2 生产标准化与技术积累 . 22 4 中国维生素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3 4.1 环保问题严重 . 23 4.2 出口依赖度高 . 24 5 中国维生素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 26 6 中国维生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8 6.1 行业整合:资源集中化,持续垄断格局 . 28 6.2 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规模 . 29 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7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31 7.1 中国维生素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31 7.2 中国维生素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 32 7.2.1 富朗特 . 32 7.2.2 新发药业 . 34 7.2.3 福乐维 . 35 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图表目录 图 2-1 常用维生素种类(根据分子结构与性质不同) . 8 图 2-2 维生素行业发展历程 . 9 图 2-3 中国维生素产量,2014-2023 年预测 . 11 图 2-4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按工业产值) . 12 图 2-5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 . 14 图 2-6 维生素生产关键技术 . 16 图 2-7 单品种维生素下游市场应用情况 . 19 图 3-1 中国饲料总产量,2014-2018 年 . 20 图 3-2 饲料添加剂品类 . 20 图 4-1 中国维生素出口量,2014-2018 年 . 24 图 5-1 中国维生素行业相关政策 . 26 图 6-1 帝斯曼与能源科技组建合资公司 . 28 图 6-2 金达威投资事件(2016-2018 年) . 30 图 7-1 维生素行业竞争格局 . 31 图 7-2 富朗特主要产品 . 33 图 7-3 新发药业主要产品 . 34 图 7-4 福乐维主要产品 . 36 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原料药、营养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着手,研 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 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 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9 月完成。 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1.2 名词解释 脂溶性维生素:能在脂肪与有机溶剂中溶解的维生素,主要贮存于肝脏部位。 水溶性维生素:能在水中溶解的维生素,常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中间体:以煤焦油或石油产品为原料,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医药、树脂、助剂、增塑 剂等的中间产物。 原料药: 通过化学合成、 植物提取及生物技术制备, 用于药品制造的一种物质或物质混 合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出于加工工艺的需要 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包括营养强化剂、 食品用香料、 食品工业用加 工助剂等。 氨基酸: 羧酸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 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 基本物质,具有合成组织蛋白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作用。 矿物元素:即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 酶制剂: 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生物体细胞或组织中产生的酶提取出来, 经加工后制 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化学品。 微生物发酵: 在适宜的条件下, 利用微生物, 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 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发酵工程广泛运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等领域。 生物酶: 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分子由氨基酸长链组成, 广泛地运用在医药、 食品、 纺织、造纸及石油等多个生产领域。 虾青素: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性、提高免疫力、预防 肿瘤的作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及植物中。 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柠檬醛: 一种淡黄色的油状易挥发液体, 可用于制造柑橘香味的食品及香料, 也可用于 合成紫罗兰酮(生产维生素 A 的原料)。 蛋氨酸: 含硫必需氨基酸, 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 必须通过外部 获得,主要应用于家禽类饲料中。 团体标准:由团体(一般为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 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NMPA: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隶属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 包括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 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等功能 模块。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协调 企业与顾客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提升其管理方式,提供创新的、个性化的服 务。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一套面 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运用现代数据仓库、线上分析处理、数据挖掘 和数据可视化等多项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 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2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综述 2.1 维生素定义和分类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而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 质不是构成细胞组织的原料, 也不为身体提供能量, 而是作为一种调节物质, 辅助体内物质 新陈代谢。 虽然人和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 明确 18- 49 岁成年每日需摄入维生素 A 700-800g,维生素 B9 400g,维生素 C 100g,维生素 E 14mg),但不可或缺。 常见的维生素共有 13 种,依据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不同,维生素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 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维生素 D3、维生素 E、维生素 K3,水溶 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 族中的 B1、B2、B3、B5、B6、B7、B9 及维生素 C(见图 2-1)。 图 2-1 常用维生素种类(根据分子结构与性质不同) 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维生素行业发展历程 公元前 1150 年,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坏血病、夜盲症等疾病引起广泛关注,在生活中 人们发现柠檬、面包等食物中存在人体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某类物质,直到 1911 年,波兰化 学家丰克将此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在维生素行业的 100 多年发展历程中,多个单品种维 生素先后被发现并逐步应用到饲料、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多个领域。整体来看,维生素行 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见图 2-2): 图 2-2 维生素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全球维生素探索发现期:20 世纪上半叶 20 世纪上半叶,全球维生素行业处于探索发现期,美国、英国及荷兰等国家的科学家 深入研究维生素领域,多个单品种维生素先后被发现。1913 年,美国化学家麦科勒姆和戴 1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维斯在黄油和蛋黄中发现了一种肌体所需的脂溶性微量因子,将其命名为“脂溶性物 A”, 英国生化学家德拉蒙德于 1920 年将其改称为“维生素 A”。1926 年,英国生物化学家罗 森海姆发现阳光能将麦角甾醇转变为维生素 D。1929 年,荷兰生理学家艾克曼和英国生物 化学家霍普金斯凭借在维生素领域的研究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932 年,美 国科学家凯恩和沃从柠檬中成功分离出维生素 C。1933 年,瑞士科学家里克斯特研制出人 工合成维生素 C。1936 年,美国科学家伊万斯从麦胚油中成功分离出维生素 E。1938 年, 美国科学家莱普科夫斯基获得了维生素 B6 结晶。1948 年,美国学者瑞切尔、英国学者史 密斯与帕克等人从肝浓缩物中分离出维生素 B12 晶体。维生素是生物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发 现, 真正的 “维生素探索之旅”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蓬勃发展, 此后逐渐进入维生素工业时代。 (2)中国维生素工业化发展初期:1959-2005 年 中国维生素工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生产医药原料为主,维生素生产体系逐步 建立完善。1958 年,东北制药厂建成中国第一个维生素 C 生产车间并投产。1975 年,中 科院微生物所和北京制药厂联合研发出维生素 C 两步发酵技术, 在国际市场引起广泛关注, 该技术成果在 1986 年以 550 万美元转让给瑞士罗氏集团。1994 年,瑞士罗氏集团在上海 投资建立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在中国开展维生素 A、C、E 及维生素混合物等多种产品生产 与销售业务。 2003 年, 荷兰帝斯曼公司以 19.5 亿欧元收购罗氏维生素业务后, 帝斯曼占有 全球维生素 4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后,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新和成” ) 分别于 1996 年、1998 年先后实现维生素 E 中间体三甲基氢和异植物醇工业化生产,并于 1999 年运用自主创新生产工艺实现维生素 A 规模化生产。同期,浙江医药、金达威、东北 制药和兄弟科技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陆续进入维生素生产领域, 全面推进中国维生素行业发 展进程。 (3)中国维生素发展成熟期:2006 年至今 1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2006 年后,中国维生素行业经历多起收购、重组整合后,逐渐形成大企业垄断单品种 维生素市场的竞争格局。2006 年,中国蓝星(集团)宣布以 4 亿欧元全资收购法国安迪苏 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维生素供应商。伴随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格局产 生剧烈变化, 维生素行业发展受到环保、 贸易等政策因素与技术、 原料等生产因素的双重影 响,展开新一轮整合。2014 年 8 月,冠福集团宣布收购能特科技,并于次年 3 月投入 1 亿 元资金用于能特科技“年产 4 万吨三甲酚(是生产维生素 E 的关键原料)”的生产项目。 2014 年 9 月, 鑫富药业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提升其在维生素 B5 领域的优势地位。 2015 年 3 月,帝斯曼收购了江山制药,进一步巩固其在维生素 C 生产领域的地位。2019 年 8 月, 帝斯曼完成收购能特科技, 世界维生素 E 行业重回巴斯夫、 帝斯曼、 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四大 巨头垄断的格局。 随着区域经济周期性波动, 并购、 重组成为维生素生产企业获得战略性扩 张的重要手段, 产能和资金逐渐向少数大企业集中, 少数企业垄断单品种维生素市场局面愈 加明显,中国维生素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2.3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 从产量来看,2014-2018 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由 24.8 万吨增长至 32.8 万吨,年复合增 长率 7.2%。 未来五年, 中国维生素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年复合增长率为 6.5%, 预计 2023 年中国维生素产量将达到 44.9 万吨(见图 2-3)。 图 2-3 中国维生素产量,2014-2023 年预测 1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在中国维生素产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 维生素市场规模受价格因素影响大, 2014-2018 年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受 2015 年新环保法等一系列环保政策影响,中 国维生素生产企业迫于环保压力纷纷停产、 减产整顿, 市场供应紧缺, 导致市场规模出现小 幅萎缩,2015 年下降至 24.9 亿美元。受 2016 年 10 月全球维生素巨头巴斯夫德国化工厂 爆炸事件影响,多个维生素品种价格集体大涨,2016-2017 年维生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7 年达到最高点 34.4 亿美元。由于价格上涨,维生素行业高利润吸引新进入者加入竞 争,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降,2018 年市场规模回落至 32.5 亿美元。假设市场价格保 持稳定发展, 在产量持续增长、 头部企业控量保价策略的影响下, 维生素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到 2023 年中国维生素市场规模将达到 44.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5%(见图 2- 4)。 图 2-4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按工业产值) 1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需求增长:维生素作为刚性需求原料,广泛地运用于饲料、医药、化妆品和食品 生产制造中,替代性低,下游养殖、医药与食品行业均呈现增长趋势,将带动维生素需求量 持续增加,从而促进中国维生素市场规模扩大。 (2)产能集中:现阶段中国维生素行业呈现少数企业垄断的竞争格局,维生素产能向 少数头部企业集中,生产企业议价能力强,有助于维生素行业稳定发展,促进市场增长。 (3) 进入壁垒高: 维生素行业的进入壁垒高, 有助行业内企业做大做强。 具体表现为: 在技术方面,维生素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原料供应方面,维生素生产所需的 关键原料供应紧张, 寻求稳定的原料获取路径是新进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环保方面, 由于维生素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三废” 处理技术与成本是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之一。 1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2.4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维生素工业化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 而今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 目前, 中国维生素行业已经形成集原料供应、 维生素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完善的产业链, 表 现为: 上游参与主体是原料供应商, 包括化工原料供应商和农产品供应商, 产业链中游参与 主体是维生素生产企业, 产业链下游是维生素行业的销售终端, 参与主体包括饲料生产企业、 医药及化妆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见图 2-5)。 图 2-5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产业链上游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是原料供应商, 可分为化工原料供应企业和农产品 供应企业。从产品供应来看,化工原料包括葡萄糖、柠檬醛、异植物醇等,供应商有中国蓝 1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星、东华能源、巴斯夫和广聚能源等。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等,供应商有中储粮与各地粮 食经营机构。从产品价格来看,化工原料产品以柠檬醛(维生素 A 关键中间体)、葡萄糖 (维生素 C 生产重要原料)、异植物醇(维生素 E 关键中间体)为例,中国市场柠檬醛价 格约 800-820 元/千克, 葡萄糖价格约 340-350 元/千克, 异植物醇价格约 2,000-2,200 元 /千克,维生素关键中间体技术壁垒较高,多个品种市场供应分散,加之环保压力,市场供 应紧缺。农产品以大豆和玉米为例,豆粕价格约 2,900-3,000 元/吨,玉米价格约 1,900- 2,000 元/吨,大宗农产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2.4.2 产业链中游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维生素生产企业。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维生素生产已经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产能向少数企业集中,下 游市场基本由少数维生素生产头部企业垄断。由于维生素行业受到技术和原料等因素限制, 进入壁垒较高, 现有头部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能、 拓展市场, 逐渐形成单品种维生素市场由 3-4 家企业占据超过 65%的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 以需求量较大的维生素 A、 维生素 C、 维 生素 E 为例,新和成浙江医药与荷兰帝斯曼、德国巴斯夫四家企业垄断超过 80%的维生素 A 市场,约 70%的维生素 C 市场帝斯曼(江山)、石药集团、东北制药三家企业垄断,帝 斯曼(益曼特)、巴斯夫、新和成与浙江医药四家企业垄断 85%的维生素 E 市场,“强者 恒强”的市场集中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生产工艺与技术来看, 维生素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 动植物提取和微生物发酵法三 种, 不同种类维生素生产运用工艺于技术差距较大。 其中维生素 C 生产运用两步发酵法, 生 产工艺成熟,技术水平高;维生素 E、B3 和 K3 关键技术处于中等水平,而维生素 A、B1、 B2、B5、B6、B7 及 D3 等多个种类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中间体等原料依赖进口(见图 2- 1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6)。 图 2-6 维生素生产关键技术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从产品特性来看,维生素是饲料、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加工等下游企业生产必需品,但 单位产品添加量少,成本占比低。以饲料生产企业为例,饲料生产需要玉米做配合料、豆粕 做浓缩料及维生素、 微量矿物质、 氨基酸等预混合料, 1 吨饲料原料成本约 3,500-5,000 元, 其中豆粕成本占比 51%, 玉米成本占比 35%, 预混合料占比 5%, 人力及其他成本占比 10%, 维生素是饲料生产所需的微量元素,成本占比不足 2%,下游企业对维生素的价格变化不敏 感。 1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1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从产品价格来看,维生素价格周期性波动,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维生素属于重污染的精 细化工业, 生产企业的技术与资金门槛高, 且下游需求长期稳定, 产品价格受供给市场影响 大,价格弹性较大。以维生素 A、C、E 等需求量较大的种类为例,2018 年 9 至 2019 年 9 月期间,维生素 A 价格区间为 250-550 元/千克;维生素 C 价格区间为 24-37 元/千克,维 生素 E 价格区间为 35-55 元/千克。 2.4.3 产业链下游 中国维生素行业产业链下游为销售终端,包括饲料生产企业、医药及化妆品生产企业、 食品加工企业。 从应用领域来看,维生素主要应用饲料、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具体表现为:(1) 在饲料生产领域, 维生素作为动物生长、 代谢所必须的物质, 是饲料生产预混合料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用以提升动物免疫能力; (2)在医药及化妆品生产领域, 维生素作为促进人体生长 与代谢的有机物质, 广泛地用于生产保健食品。 由于维生素 C 可以防止细胞膜氧化和受损, 维生素 E 具有抑制黑色素沉积的作用,维生素也是常见的化妆品添加成分;(3)在食品加工 领域,维生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增加食品营养成分、起到抗氧化及作色的作用,应用 于功能饮料、发酵食品、烘焙食品生产中。 从应用结构来看,饲料生产是维生素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市场占比约 68%,其次是医 药及化妆品生产、 食品加工, 分别占比约 22 与 10%。 就单品种维生素下游市场应用结构来 看, 除维生素 B1 与维生素 C 两个品种外, 其他 9 个品种在饲料生产领域应用比例均在 65% 以上,饲料生产企业是维生素行业最主要的销售终端。而维生素 B1 主要运用于医药及化妆 品生产领域,应用比例达 51%,用于治疗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维生素 C 主 要运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主要用作营养增补剂、抗氧化剂、着色剂(见图 2-7)。 1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图 2-7 单品种维生素下游市场应用情况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维生素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下游需求量平稳增长 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饲料、 医药及食品等多个生产领域, 下游行业增长必将带动维生素需 求增长,从而推动维生素行业发展,具体表现: (1)饲料 中国是全球饲料生产大国,饲料产量从 2012 年开始连续 7 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饲 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饲料产量由 2 亿吨增长至 2.3 亿吨,年复合 增长率为 3.6%(见图 3-1);2014-2018 年中国饲料工业总产值由 7,604.7 亿元增长至 8,872.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9%。中国饲料工业产量与产值保持双增长,带动饲料添 2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加剂产品需求上涨。 图 3-1 中国饲料总产量,2014-2018 年 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产量庞大。根据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收录 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13 大类 200 多种,其中包括饲料级氨基酸、饲料级维生素(37 种)、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矿物元素等(见图 3-2)。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饲料添加剂总产量达 1,094 万吨,同比增长 5.8%。 图 3-2 饲料添加剂品类 2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693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维生素作为生命必需的活性物质,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超过 68%的维生素应用于饲 料生产行业,未来中国饲料产量仍可保持 2%-3%的增长率,饲料加工行业的维生素需求保 持增长,将促进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促进维生素行业发展。 (2)保健食品 在保健食品领域,维生素类保健食品种类丰富,社会需求广泛,消费市场广阔。从产品 结构来看,截至 2019 年 6 月,NMPA 共批准了 17,512 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 16,732 个,进口保健食品 780 个,主要包括免疫类、维生素类、抗疲劳类与降血脂类保健 品, 维生素类产品种类丰富。 从市场消费结构来看,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主要以膳食补充 剂为主, 包括维生素、 矿物质等食物成份的保健食品, 占整个行业约 55.2%, 维生素作为重 要的膳食补充类保健食品消费市场广阔。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 30 多 年的发展,生产企业近 3,000 家,2018 年市场销售额达 2,898 亿元,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生 产规模及市场规模庞大。随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