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中国体育公益报告.docx
2018-2019中国体育公益报告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 分 研究背景 、 意义和方 法 一 、 研究背景 二 、 研究意义 三 、 研究方法 ( 一 ) 纵向分析 ( 二 ) 横向分析 ( 三 ) 案例研究 ( 四 ) 对比研究 第二部 分 基本概念和文献综 述 一 、 基本概念 ( 一 ) 公益的定义 ( 二 ) 体育公益的定 义 ( 三 ) 公益与慈善的区别 ( 四 ) 体育公益活动分类 ( 五 ) 影响体育公益发展的因素 二 、 文献综述 ( 一 ) 专著 ( 二 ) 期刊论文 第三部 分 国外体育公益发展的现状分 析 一 、 欧洲国家 : 英 国 ( 一 ) 英国体育公益开展的情况 ( 二 ) 英国体育基金会简介 ( 三 ) 英国体育公益的特点 ( 四 ) 英国体育公益的新趋势 ( 五 ) 典型案例分析 : 联盟 、 俱乐部体育活动进社区 二 、 北美国家 : 美 国 ( 一 ) 美国体育公益开展的情况 ( 二 ) 美国体育基金会简介 ( 三 ) 美国体育公益的特点 ( 四 ) 美国体育公益的新趋势 ( 五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四部 分 中国体育公益发展的现 状 一 、 发展历程二 、 发展现状 ( 一 ) 体育设施建设 ( 二 ) 体育文化宣传 ( 三 ) 体育人才培养 ( 四 ) 运动员支持 ( 五 ) 特殊群体支持 ( 六 ) 转移捐赠 第五部 分 分析与思 考 一 、 中国体育公益的现状和特点 ( 一 ) 体育公益活动迅速兴起 ( 二 ) 媒体传播力度不够 体育公益公众认知度低 ( 三 ) 体育公益慈善化 ( 四 ) 缺乏力量强大的体育公益组织 ( 五 ) 缺乏立法规范 二 、 中国体育公益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一 ) 外部 ( 二 ) 内部 三 、 对策与建议 ( 一 ) 政府层面 ( 二 ) 公益组织层面 ( 三 ) 项目层面 四 、 趋势与展望 ( 一 ) 规模不断扩大 人数持续增加 ( 二 ) 形式多样化 内容多元化 ( 三 ) 影响力不断扩大 逐步走向国际化 第六部 分 附 件 一 、 中基透明指数 的介绍 二 、 年度体育基金会净资产 三 、 年度体育基金会捐赠收入 四 、 年度体育基金会公益支出 参考文献 第一部 分 研究背景 、 意义和方 法 一 、 研究背景 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蓬勃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教授曾指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公益活动就能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 体育 ( 包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 能够传递健康正确的理念 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而且能通过体育赛事活动的整合 将各类高价值资源运用到改善社会环境 、 解决社会问题中去 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 中国的体育公益活动日渐兴起 本报告通过对体育公益活动进行分类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梳理了中国体育公益的发展状况 并总结体育公益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 困难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体育公益这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公益分支 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呈现体育公益的价值 另一方面挖掘体育公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建议 推动体育公益事业进步 对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 研究意义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 速发展 、 公民公共利益意识和体育意识的不断提升 推动了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新发展 公益作为一个学术概念 具有浓厚的社会学色彩 在其自愿性 、 利他性 、 社会性的内涵下 具有丰富的外延 目前 虽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 “ 公益学 ”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在公益的独特基础上 探索着公益与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发展 例如 : 公益 法律 公益 传媒 公益 旅游 公益 医疗等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各种体育公益活动 体育公益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不断被放大 公益主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学者们的眼球 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但现阶段 公众对公益事业 、 体育公益的认识和参与还不够 企业和媒体参与力度不足 、 切入方向也在不断探索 现代体育公益的理念和新模式缺失 公益组织内部管理能力不足 人才 、 资金 、 资源较为匮乏 行业内外的连接 、 互动和资源支持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等 上述因素制约了我国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依托于国家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发展 其发展速度与公益组织的发展速度 、 规模和国家法律制度密切相关 新中国公益活动发展从无到有 已经断续走过了一个甲子 在国内体育公益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有必要对体育公益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 提炼重要观点 开展体育公益的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 有利于数据积累 推进体育公益理论研究 体育公益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本身的发展 大 量的体育公益活动为体育公益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 及早对体育公益的现状进行梳理 抽取并总结其发展规律 有助于体育公益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而相关理论的积累和发展也能够 为体育公益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 有利于树立标杆 引 导体育公益健康发展 本研究选取国内体育公益的最新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 甄选出其中的典型案例加以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研究总结其做法和先进经验 为国内其它体育公益活动提供良好示范 继而推动和引导国内体育公益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三 有利于扩大宣传 增强体育公益的影响力 体育公益传播的目的之一在于扩大体育公益的受众范围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公益现状及案例的深入研究 借助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 不仅为国内体育公益的发展提供借鉴 同时也为扩大体育公益的影响力起到推动作用 三 、 研究方法 ( 一 ) 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是按照时间维度 对体育公益整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阐释 本文以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为基础 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的时间为跨度 对中国体育基金会的发展数目 、 基金会的净资产 、 总收入 、 公益支出 、 地域分布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从而呈现中国体育公益活动的整体发展情况 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体育基金会的官方网站和各级民营机构 其统计数据作为体育公益的一部分 具有代表性 借此可以一窥体育公益活动的全貌并进行相应的 活动观察 但是体育公益的完整统计数据仍需不断收集 、 整理 、 探索 ( 二 ) 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按照体育公益的各分类 对一段时间内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报告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的时间维度 通过抓取体育公益相关的关键词 检索全网新闻 对这一时间范围的体育公益活动进行搜集整理 ( 三 ) 案例研究 在检索全网新闻后 选择各种类型活动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案例活动的发起单位 、 主办单位 、 配捐单位 、 活动名称 、 活动对象 、 公益对象 、 活动内容与形式 、 参与规模 、 持续时间 、 媒体报道 、 影响力 、 公益成果 、 活动效果及评价等进行综合研究 具体了解中国体育公益活动的发展情况 ( 四 ) 对比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国外 ( 英国 、 美国 ) 体育公益活动的发展情况 、 特点 、 趋势 、 典型案例 与中国体育公益活动的发展予以对比分析 第二部 分 基本概念和文献综 述 一 、 基本概念 ( 一 ) 公益的定义 古汉语词典中对 “ 公益 ” 的解释为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 多指卫生 、 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 ) 现代汉语词典对 “ 公益 ” 的解释为公共的利益 百度百科的解释为 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 、 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 在这里 做好事 、 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 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公益产品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 实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有效利用 公益的本意是公共的福祉和利益 它源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 又能够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软性力量帮助有需要的集体和个人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中规定 公益的范畴包括救助灾害 、 救济贫困 、 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教育事业 、 文化事业 、 体育事业 公共设施建设 、 环境保护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它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等领域 当经济形势好转 、 人民的道德素质和公益意识不断提高 社会的公益队伍也不断壮大 各类民间的社会团体 、 企业单位 、 相关的公益基金会竞相出现 本报告将公益活动定义为由个人或组织主动发起 连同有能力与主动意愿的个人或组织参与其中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帮助社会公共建设和道德进步或帮助弱势群体快速成长 具有利他性导向的社会活动 包括实地活动与媒体活动 ( 二 ) 体育公益的定义 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体育公益的统一完整的定义 本报告将 “ 体育公益 ” 定义为为促进社会中各项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再利用 、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进行的公益行为 ( 三 ) 公益与慈善的区别 在词意上讲 慈善更加接近人们对英文 “ ” 一词的特定理解 即 : 公开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支持的富人 公益可英译为 “ ” 或 “ ” 公益可以涵盖慈善 但 公益暗示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之间更加平等的关系 耿珊珊 郑军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探索 . 品牌 ( 下半月 ) ( ): 王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公益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 科技经济导刊 ( ): 如下中国谚语准确地表达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 “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 授人以鱼即慈善 授人以渔即公益 尽管这些概念在中国同步发展 但我们认为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公益而非慈善 下表总结了这两个概念的其它区别 表 : 慈善与公益的区别对比 慈善 公益 重点 当前问题的解决 社会事业和长期影响 目标 扶贫 促进整体社会福利 实践者 富裕的慈善家或基金 所有人 捐受双方的关系 不平等 平等 价值观 人道主义 人权和公民社会 ( 四 ) 体育公益活动分类 体育公益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分别列示如下 : 按照主办 ( 承办 ) 主体性质 、 目的偏好不同 ) 政府 : 政府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举办公益活动是从是否能服务到相应群体的角度出发 其目的包括是想服务到贫困地区 、 特定人群 还是想为大众普及某类体育知识 ) 企业 : 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公益活动的目的不同 、 能够提供的支持方式也不同 例如体育企业更多提供的是体育相关的培训 、 技术 、 教员或者体育设施等 而非体育企业可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资金 、 场地等 为践行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知名度 企业也会选择公益 如今 很多企业都在做体育公益 促进了体育产业与公益的融合 ) 公益机构 : 公益机构的目的即是公益大众 各公益机构 ( 如公益基金会 ) 可以联合个人 、企业 、 政府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公益活动 ) 个人 : 个人以提高知名度 或以个人形象提高某一组织知名度 或以满足个人道德心需求为目的 例如支付宝蚂蚁森林 通过运动产生 “ 能量 ” 进而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 按照公益对象 ( 需求 ) 不同 ) 需要硬件设施 : 需要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或完善相关体育环境 如操场 、 球类等 ) 需要教学资源 : 需要招募具备相关体育专业知识 、 技能的教学人员 ) 需要财务支持 : 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募集资金 用于公益对象的需求 ) 需要知识技能或精神 : 需要向大众普及体育基本知识 、 宣传体育精神或进行相关体育技能的储备 按照活动性质不同 目前 中国的体育公益活动从捐赠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直输资源类 ( ) 和间接捐赠类 ( ) 直输资源 顾名思义 就是直接输送体育资源 依托体育做体育的公益 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举办的 “ 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 ”、 年宁夏全民健身公益行活动 、 “ 球球你 动出彩 ” 综艺节目等活动 间接捐赠则是指依托体育资源 实现特定的公益目标 即以体育为媒介 通过体育做其它领域的公益 如苏宁体育 “ 蓝色爱星 ” 公益活动 通过举办慈善足球赛 、 亲子跑等活动吸引大家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 、 行走捐等公益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的交互式活动 培养公众的公益习惯 达到公益的目的 ) 直输资源 : 直接输送体育资源 依托体育做体育的公益 体育设施建设 : 体育设施 、 体育器材 、 体育用品等相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和支持 体育文化宣传 : 推广体育文化 弘扬体育精神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人才培养 : 培养运动员 、 裁判员 、 经纪人等 也包括体育后备人才 、 特别是青少年运 动员的培养 运动员支持 : 对生活困难 、 患有重大疾病等情况的运动员进行帮助和支持 ) 间接捐赠 : 依托体育资源 实现特定的公益目标 即通过体育做其它领域的公益 特殊群体支持 : 通过举办体育活动 、 体育赛事等形式 募集资金和物品 实现对需要引起 重视或是患有重大疾病等人群的帮助和支持 转移捐赠 : 通过线下体育活动 实现线上捐赠 包括环保 、 爱心救助等方面的支持 ( 五 ) 影响体育公益发展的因素 影响体育公益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具体来说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体育事业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地方政府的认知差异都会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于体育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贫困地区可能更缺乏相关硬件设施 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能更需要知识普及或者技能培养 不同地 区的政府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能承办或者愿意接受的体育资源也不同 二 、 文献综述 ( 一 ) 专著 经过检索 关于公益的专著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教材类 主要包括 公益广告学概论 公益法学 公益原理 公益慈善品牌管理 等 二是综合论述类 包括 财富的归宿 :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互联网 公益 : 开启全民公益时代 公益之痒 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 企业公益行为 、 竞争互动与社会福利效应 等 三是论文集 例如 国际视野下的公益慈善创新 : 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文集 中国梦视域下的公益传播力 : 首届红棉奖公益新媒体论坛论文集 等 ( 二 ) 期刊论文 公益主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学者们的眼球 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根据知网文献统计 年 仅有的两篇公益文章均关乎劳动 甚至 年的公益研究出现了长达 年的断层 年 年 进入新时期 经济开始恢复增长 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期间 学者关注重点在林业森林公益效能的研究 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公益不甚相似 但也反映出这期间 囿于经济与环境 学者在公益相关研究上 有极大局限 年代初期 我国第一个公益基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 年后 公益相关研究有了新突破 学者开始关注公益与医疗 、 公益与儿童 、 公益与底层群众 、社会与公益基金 、 公益与学校教育 年代 学界更是出现了对公益与广告 、 公益立法 、 公益机构等相关问题的讨论 区域公益现状的研究也开始迈进学术殿堂 年 我国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开启了公益立法先河 至此 多领域的公益讨论研究开始展开 但从数量上来看 整个 世纪后半叶 我国的公益研究进度缓慢 涉足者少 影响力不尽如人意 公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 政治政策 、 国民素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进入 世纪 公益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章才开始呈现突起之势 年度文献突破 篇并逐年攀升 年 年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对公益的关注进一步提升 而在此时间段内 中国成功举办了亚运会 成功申办了北京奥运会 体育蕴含的社会效应尤其是公益价值 吸引了学者们的讨论 年 国内学界首次出现关于体育公益的研究 但仅有的两篇文献所研究内容并非将其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 而仍局限在体育事业和世界杯期间的营销广告之中 世纪的前 年 关于 “ 体育 公益 ” 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体育事业本身的公益性质讨论 例如 “ 体育 公益 ” 的营销研究 公益社会指导员现状 每年文献数目仅在个位数 年起 每年的 月 日被定为 “ 全民健身日 ” 全民健身的风潮开始席卷全国 学者在研究体育公益时终于定位到了体育公益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年以来 公益主题的文献每年突破 篇 内容多样 蔚为大观 学者也开始对体育公益进一步探索 探讨公益场馆的发展 、 体育公益文化 、 体育公益广告传播 、 体育明星公益宣传 、 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公益培训 、 体育非盈利组织建设与发展 、 公益体育与弱势群体 、 网络体育微公益等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 也出现了网络公益 甚至是微博公益的研究 但这些论文的研究论点主要集中在体育公益组织 、 体育公益文化传播 、 体育公益发展等领域 较为局限 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于体育公益本身的概念界定 、 特征 、 本质 、 活动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 总之 我国对体育公益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总体来说 虽然关于公益的相关研究更富广度 但过于零散 缺乏系统性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体育公益发展现状 、 结合国内体育公益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发展经验 将为体育公益进行理论上的定义与分类上的细化 希望为后来的体育公益研究者提供更系统的学科构架和更广泛灵活的研究思路 为体育公益的落地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倡导体育公 益 吸引更多公众和企业参与体育公益 促进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