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工控行业研究报告.pptx
,2019-2020工控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12月10日,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对标安川:受益经济高速成长+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进口替代,产品路径从单一电机到 综合电气工程解决方案。日本自动化巨头安川的成长历程深度受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19551973)与人口红利消失后自动化需求激增(1973)两个阶段,安川从单一电 机产品切入,产品结构不断迭代更新,从单一产品到综合电气解决方案,进口替代不 断加速,始终保持快于日本GDP的增速,并有一定的抗周期性,到2018财年营收规模 已达到43亿美元(运动控制+机器人+系统),约是汇川自动化板块的6-7倍。中国工控行业面临类似的历史机遇,龙头汇川有望加快进口替代的步伐成为工控领域 的王者。类似与日本,中国抚养比拐点出现后国内自动化产品需求高增,目前低压变 频200亿、通用伺服110亿,成长空间尤其是伺服有翻倍的潜力。龙头汇川03年从矢量 变频切入行业,目前在变频和伺服行业市场地位遥遥领先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同处 于第一梯队,总体国产化率不足70%,进口替代空间很大。19年受宏观经济和贸易战 影响工控总体有所回落,但20年有望复苏,公司在组织变革后,平台产品+解决方案 能力并重,变频、伺服、PLC也将恢复高增长,进一步扩大份额,假以时日,必将赶 超欧美品牌,成为中国工控行业的王者。,核心观点,总股本总市值(亿股)(亿元),2018,2020E,2018,2020E,16.62,418,25.14,0.70,0.64,0.85,35.81,39.28,29.58,买入,投资评级,代码公司300124.SZ汇川技术,收盘价(元),EPS2019E,PE2019E,核心观点:复盘联电发展历程,汽车零部件企业机会来自市场、客户的双轮驱动。联电(博世在华合资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其成长过程中的机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增量市场(合资建厂大 潮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由无到有);2)优质客户、爆款车型(上海大众桑塔纳); 同时联电坚持面向客户需求的研发模式,深度绑定核心车型共享成长。电动化浪潮下增量市场机遇已具备,汇川厚积薄发锚定大未来。根据2035年电动车发展规划,2035年国内电动化率超过50%,欧洲碳排放也对电动化提出要求,2016年底所有传统车企转向重点 发展电动车。汇川2016年开始大举布局新能源乘用车,拟投入20亿元,打造了超800人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是国内乘用车电控领域实力最强的公司,一线车企广汽、长城等18年开始定点,海外车 企有两家定点过程中今年底有望突破,互联网车企威马等今年开始放量。新能源汽车2025年全球 有望到1300万辆以上,电控市场规模超1000亿,汇川厚积爆发抓住历史机遇,有望创造上百亿的 收入体量。投资建议:重点推荐汇川技术,工控业务潜力大继续体现强阿尔法、电动车电控先发布局锚定大未来,打造智能制造+电动车电控“双王”。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制造业景气度超预期下行、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销 不及预期图表 重点推荐标的估值,目录从百年安川看自动化龙头的成长路径(P4)工业自动化行业概览(P5)他山之石:日本自动化发展的启示(P6)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P10)中国自动化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P21)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P24)机器人是汇川的战略重点(P29)综合比较:仍有较大大增长空间(P31)从联电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量市场的破局(P39)投资建议:智能制造+电动车电控“双王”汇川技术(P57)风险提示(P63),1.1. 工业自动化行业概览,工控指的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 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 现。即是工业控制,或者是工厂自 动化控制。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 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 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 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 可视性。工控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 层、驱动层和执行层。其中,控制 层包括PLC、HMI、DCS、工控机等; 驱动层包括变频器、伺服驱动器、 步进驱动等;执行层包括伺服电机、直驱电机、阀门、气动或液压元 件等。工控下游行业可分为OEM型和项目型。OEM型市场是批量化供应,主要针 对设备制造;项目型市场指工厂整 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1.2. 他山之石:日本自动化发展的启示,关键时期(一):经济快速增长,电气化迅速推进19551973 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能力恢复后,内需回暖、劳动力充沛,经济 高速增长,技术方面以引进、模仿、改良为主,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高速 增长终结。1955-1973年日本实际GDP复合增速高达8.9%。设备投资迅速增长,电气化迅速导入。这一阶段日本将美国作为样板,技术以引 进和模仿为主,由于竞相引进技术带来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电气自动化设备迅 速导入,需求快速增长,这为安川伺服电机的发展带来第一次契机。图表 日本经济增速与人口增长,-0.50,0.00,0.50,1.00,1.50,0.00,2.00,4.00,6.00,12.003.503.0010.002.508.002.00,经济增速(%),人口增速(右轴,%),1.2. 他山之石:日本自动化发展的启示,100908070605040302010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日本韩国中国,关键时期(二):人口红利消失,自动化需求增长人口红利的消失拉动了日本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日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出现了人口 抚养比低点,“刘易斯拐点”出现,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工人工资开始快速上涨,这成为推 动企业开始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直接因素。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贯穿整个1980年代,日本的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应用迅速发展: 1980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总量只有14000台,到了1990年,该数值增长到了275000台,期间CAGR是34.7%; 截至1993年底,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存量(不含手动控制和固定程序控制的操作器)是368054,位居世界第一位,占比为60.27%; 1980年,日本当年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只有19900台,到了1989年,该数值已经增长到67100台,期间CAGR为14.46%(日本机器人协会)。图表 日本70年代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图 70-80年代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总数(1000台)细分台数(1000台),*细分台数 指手动控制和固定程序控制的操作器除外的工业机器人台7数,抚养比,关键时期(三):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日本自动化开始全球化进程1986年起,地价、股价等资产暴涨,物价攀升,1989、1992年股价、地价相继转跌,泡沫破灭,1993年后日本经济走出谷底,但增长乏力,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增速继续下移,但制造业仍处于稳步升级阶段,此外中国等发展 中国家制造业高度繁荣,持续拉动海外需求,安川等自动化巨头逐渐走上全球化的 道路。,1.2. 他山之石:日本自动化发展的启示,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01980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意大利,英国,图:日本自动化产品出口金额仅次于德国(百万美元)日本美国法国德国,8,1.2. 他山之石:日本自动化发展的启示,1955-80年日本自动化行业体现出强进口替代逻辑,从依赖进口到几乎完全国产化战后初期-1970s ,经过10年战后重建,日本第二产业迅速崛起,其中以重化工业等资本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自动化产业进入“引进-学习-仿制-替代”的初期发展阶段1970s-1980s,日本经济繁荣,各项生产要素价格迅速提高,以机械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升,并在世界市场开始拥有一定地位,自动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80s-至今,经历泡沫后的日本自动化产业仍未停滞,持续不断的产业升级和不断涌现的 新兴市场带来了新一轮拓展的机会,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亚太地区的蓬勃发展为日本自动 化产业注入了较大活力。图:战后日本工作母机进口依存度与进出口比率情况,9,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5,0,5,10,15,20,0,2,4,6,8,10,12,经济增速(%),安川电机收入增速(%,右轴),1986 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地价、股价等资产暴涨,物 价攀升,1989、1992年股价、 地价相继转跌,泡沫破灭,1993年后日本经济走出谷底, 但增长乏力,一直持续到现在,时 代 背 景,19141946 结构转型到危 机:一战后日从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重工业快速 发展, 同时社会矛盾升 级,1923年关东大地震、1929全球经济恐慌对日本 经济打击较大,二战爆发 后日本经济陷入崩溃边缘GDP CAGR2.8%,19461955战后经济复 兴:扶植煤 炭、钢铁发 展,朝鲜战 争爆发战备 需求刺激日 本经济CAGR5.0%,19551973 经济高 速增长:日本经济 能力恢复后,经济 高速增长,技术方 面以引进、模仿、 改良为主,1973年 石油危机后日本经 济高速增长终结CAGR8.9%,19731986 稳定增长时期:日本 经济受到石油危 机冲击,增速回 落,80年提出“ 技术立国”方针 后,日本经济维 持低速稳定增长CAGR3.7%,CAGR1.3%,CAGR2.2% CAGR2.5%,业务探索阶段,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解决方案&全球化阶段,1915创业期,净销售额 CAGR8.3%1950电机应用与工业电气,CAGR6.3%1970工业自动化,1990机电一体化,2005,整体解决方案,10,1915创业期,聚焦于电机及其应用业务研制出首款三相感应电机等,1950电机应用与工业电气,目标是提升控制技术,以实现 电气自动化在自动化的帮助下实现“无人 工厂”的愿景,图:初代三相感应电机,图:初代DC伺服电机,图:东京工厂,1970工业自动化,提出“机电一体化”推出新产品,抢占快 速崛起的机电一体化 市场,亿日元,2000,1000,图:初代MOTOMAN,及真空机器人,1990,机电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新产品开拓海外市场,1915年安川成立,成立,图:矢量控制通用变频,2005整体解决方案,提出全新概念“i3- Mechatronics”,1958:发明DC伺服,2006:AC伺服出货500万 3000,2012:AC伺服出货1000万,1978:矢量变频投产,2007:变频出货1000万,1978:MOTOMAN面试,1983:AC伺服投产1993:AC伺服出货100万1988:MOTOMAN出货1万,1988:MOTOMAN出货5万1998:AC伺服出货200万,2003:MOTOMAN出货10万,40002008:MOTOMAN出货20万,1.3. 百年安川:从电机到工业解决方案,2013:变频出货2000万,时间 事件2005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投产2006 机器人工作站成立小型通用变频器“V1000”发售2007 驱动中心成立2008 安川电机(沈阳)有限公司成立2009 电机驱动系统“QMET DRIVE”2010 风电电机“Enewin”系列 光伏电源调节器“PV1000” 印度公司成立2011 高效电机驱动“SiC-QMET” 关东机器人中心成立2013 AC伺服驱动“-7系列”发售2016 高性能多功能变频器GA700发售2017 提出概念“i3-Mechatronics”2018 新一代生产工厂正式启1动1,1.3. 百年安川:超越周期成长,403020100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10-20-30-40,日本:GDP:不变价:同比,安川营收增速同比,相对于日本经济,安川的营收增速体现出较强的阿尔法,在大多数历史阶段营收增速超越日本名义GDP,尤其是在经济上行周期阿尔法最强。从1961年2017年日本GDP复合增长率3.65%,而安川营收增速达4.94%。,12,*安川2018财年指2018.3-2019.2,自动化综合供应商,其中运动控制、机器人是公司的两个核心盈利板块。2018财年安川电机实现净收入43.0亿美元,营业利润4.5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10.49%其中,运动控制版块收入18.6亿美元,营业利润3.0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16.50%机器人版块收入16.1亿美元,营业利润1.5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9.72%其余两个版块盈利相对一般。,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图 安川电机净收入拆分(亿美元)图 安川电机营业利润拆分(亿美元),5,10,15,20,25,30,35,40,45,5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其他(亿美元),系统工程(亿美元),机器人(亿美元),运动控制(亿美元),43.0,-2,-1,0,1,2,3,4,5,6,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其他(亿美元) 系统工程(亿美元) 机器人(亿美元),运动控制(亿美元),4.51,13,*数据截至2018财年,机器人板块16.1亿美元销售占比:37%,协作机器人,新型小型机器人MOTOMAN-GP8,工业机器人半导体晶圆 搬运机器人医疗机器人 电弧焊机器人MOTOMAN-AR1730,协作机器人MOTOMAN-HC10,系统工程5.4亿美元占比:13%,炼钢设备水处理设备风机变频器光伏变频器,其他2.9亿美元 占比:7%,电动车变频器,新能源车电驱动IT服务物流等,AC伺服电机-7系列,安川新系列AC变频器,矩阵式变频器U1000,运动控制板块18.6亿美元 销售占比:43%,AC伺服电机及控制器线性伺服电机AC变频器,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运动控制(亿 美元), 43%,机器人(亿美 元), 37%,系统工程(亿 美元), 13%,自动化综合供应商,其中运动控制、机器人是公司的两个核心板块。其他(亿美,元), 7%,2018FY 销售额,14,*2018年年报,数据截至2017财年,(一)运动控制:公司最重要的现金流板块,日本27%,美洲21%,欧洲11%,中国24%,除中国外亚洲16%,其他1%,机械相关(包括机 床、金属 加工、压 延机械 等), 30%,装、纺 织、注塑 等), 30%,空压机, 15%,起重, 10%,通用设备(纺织、 金属加 工、包 装、运输 等 ), 60%,AC伺服及控制器电子相关(包括半 导体、屏 幕和电子 元器件), 40%,变频器,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图表 运动控制板块销售分布:按地区(2017FY),图表 运动控制板块销售分布:按行业(2017FY)其他(包,18.6,0,5,10,15,2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图表 运动控制板块收入及利润运动控制净收入(亿美元),3.07,16.50%,-5%,0%,5%,10%,15%,20%,25%,伺服电机:公司1958年推出的Minertia电 机目前伺服电机的雏形,目前是全球伺服 电机一线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 机械等领域,伺服全球市占率第一、中国 市占率约15%。4变频器:1978年公司推出首款矢量变频器 3.5,到2013年累计出货2000万台。32.52营业利润率16.5%(2018FY),是公司目1.51前盈利能力最好的板块0.50-0.5-1,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运动控制营业利润(亿美元),营业利润率,泵&风扇,5%石化, 5%电梯, 5%15,*2017年年报,(二)机器人:四大家族,13%全球份额,起步于MOTOMAN系列,全球工业机器人四 大家族之一。公司1977年推出首款全电 动工业机器人MOTOMAN-L10,成为全球工 业机器人行业领军品牌,2016年全年市 占率达到12.9%。应用行业包括汽车、LCD、半导体等18年利润率9.7%,低于运动控制板块。,日本, 22%,美洲, 19%,欧洲, 19%,中国, 24%,除中国外 亚洲, 15%,其他, 1%,汽车行 业, 60%,半导体/LCD, 10%,其他行 业, 30%,FANUC, 17%,ABB, 16%,YASKAWA, 13%,KUKA, 12%,OTC, 5%Epson, 8%,KAWASAKI, 5%,COYMAAMUA, H2%A, 3%Nachi, 3%Pansonic, 4%,Staubli, 2%,DENSO, 2%,其他, 8%,2016A,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图表 机器人板块销售分布:按地区,图表 机器人板块销售分布:按行业,16.1,0,5,10,15,20,图表 机器人板块收入及利润机器人净收入(亿美元),1.57,9.72%,15%10%5%0%-5%-10%-15%-20%,21.510.50-0.5-1-1.5,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机器人营业利润(亿美元)营业利润率,16,(三)产能遍布全球,贴近用户端,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截至2017年,公司在12个国家分布有28个生产基地,海外生产占比达44%。,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17,*2017年年报,(四)研发结构完善、实力突出完善的研发结构。研发部门分工明确,科 技部设定研发规划,研发中心进行通用技 术、尖端技术的研发工作、各个事业部具 体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长期稳定研发支出,促进产品迭代与新品研发。公司18年研发支出占净收入4.4%, 高质量的研发支出一方面推进既有产品的 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推动新品的研发。,公司科技部,电动车动力系统部,公司研发中心,Tsukuba实验室,公司销售不市场部,运动控制事业部,驱动事业部,机器人事业部,系统工程事业部,董 事 会,制定研发计划,提升产品的应用商业策划与技术研发研发新技术与通用性的技术 研发尖端技术市场及销售活动,设计和研发产品,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图表 公司研发支出及占比,21.81.61.41.210.80.60.40.2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0.50%0.00%2008A 2009A 2010A 2011A 2012A 2013A 2014A 2015A 2016A 2017A 2018A,R&D费用(亿美元),R&D费用/营收,18,可视化,高效率,高质量,不间断,数据可视化,提升首次质量,缩短时间,产线一体化,一致性,提升精度,质量检查,失效预测,维修支持,可替代性,(五)战略:i3-Mechatronics,Integrated(集成化)Intelligent(智能化)Innovation(创新),软件、硬件相结合,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19,应 用 i3- Mechatronics概 念的项目案例,1.3. 百年安川的巨头之路,20,(一)工控成长性:自动化需求提升+进口替代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体量在1800亿以上(产品+服务,2018)工控成长性:人口红利后的必然选择。类似于日本七八十年代人口拐点后自动化需求的迅速增长,随着中国 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转型,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工成本上涨助推我国制造业自动 化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体量在1800亿以上,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现代制造业要求提升,装备升级正当其时。现代制造业对产品一致性、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替代人工 的进程加速,制造装备升级正当其时,制造业工控需求持续提升。工控市场外资主导,但优势不断缩小,进口替代空间大。外资企业占据国内工控市场份额60%以上,但国内 外产品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内资品牌份额从09年的25%提升至18年的36%,替代进程仍在加速。,1.4.中国自动化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图表 中国本土品牌市占率尚低,图表 工控行业市场体量在1800亿以上,-6%,27%,14%,-8%,2%,4%,-8%,2%,17%,-15%,-10%,-5%,0%,6%5%,10%,15%,20%,25%,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自动化产品规模自动化服务规模自动化产品YOY,自动化服务YOY,25%,27%,30%,33% 33% 33%,34%,35% 35%,0%,5%,10%,15%,20%,25%,30%,36%35%,4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本土品牌规模(亿元)份额,1830,21,(二)工控周期性:19Q1弱复苏,Q2受贸易战影响,1.4.中国自动化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30%25%20%15%10%5%0%-5%-10%-15%,45%40%35%30%25%20%15%10%5%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9H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房地产,工控产品同比(右轴),08年以来3轮上行周期,工控行业增长与制 造业景气度、固投的关 系明确,行业业绩的波 动性高于股价的弹性。,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100%2008-09 2009-07 2010-05 2011-03 2012-01 2012-11 2013-09 2014-07 2015-05 2016-03 2017-01 2017-11 2018-09,上证综指涨幅,201320142015工业自动化指数涨幅(申万),201620172018工业4.0指数涨幅(Wind),第一轮四万亿大刺激:08年四万亿+PMI自08 年历史低位后连续反 弹,10年工控行业增速 创新,09年、10年超额 收益分别达93%、72%。,第二轮房地产三年小周期反 弹:13-14年持续超额收益,房 地产投资13年初有一定反弹+ 轻工业用电量增长+PMI持续 位于荣枯线之上,行业略有增 速,股价略有超额收益。,第三轮供给侧改革:16H2开始 反弹,制造业和房地产都是触 底反弹,17年行业弹性甚至接 近10年,说明行业弹性仍然很 高,指数反弹不明显,个股龙 头业绩和股价表现优异。,第四轮 贸易战扰动:18H2 开始贸易战影响下游投资信 心,工控行业增速开始快速 下行,股价整体有所回落。,22,1.4.中国自动化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从季度数据来看,19Q1工控需求超,表2018-19Q3 OEM市场增速,表2018-19Q3 项目型市场增速,23,(二)工控周期性:19Q1弱复苏,Q2受贸易战影响表2017-2019Q2各类自动化市场增速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季度自动化市场营收(亿元)310.1322.7331.2300.3324.6328.9331.5季度自动化市场增速12.0%9.0%4.1%0.0%1.7%-1.0%-2.9%,(一)汇川技术的成长路径与安川电机相似:单一产品切入,目标是供应工业解决方案16年成长路径紧扣行业发展,从单一产品到工业解决方案:2008年布局伺服+PLC、2013年布局 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2015年布局乘用车、2017年布局智能制造,契合制造业发展路径,1.5.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24,(二)强基因+三轮驱动成就国内工控王者,拥有华为-艾默生基因的创始团队。汇川技术创始团队 30余人中超10人拥有“华为-艾默生”背景,为公司带 来矢量变频技术、专家营销体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技术力:高水平研发投入,平台产品+行业解决方案, 产品不断迭代聚焦用户痛点;营销力:专家营销体系,技术营销-行业营销-产业 链营销不断迭代,持续寻找灯塔客户;战略力:并购眼光精准,注重与公司的协同效应,产 生“1+12”的效果,图表 公司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图表 公司营销模式演进过程,图表 公司在并购标的的选择上注重发挥协同效应,1.5.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12.1%,14.0%12.0%10.0%8.0%6.0%4.0%2.0%0.0%,8765432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研发费用(亿元)研发费用占比(%),(三)替代逻辑下体现极强阿尔法,跨越周期真成长国内自动化市场目前本土品牌市占率不高,而汇川作为内资龙头,工控产品性价比更高、服务质量更好、响应速度更快,国内市占率迅速提升,体现出极强的阿尔法组织架构深度调整后,2016-18通用复合增速超50%,远超行业个位数增长:2014-15年进行 组织架构调整,16年以来现成效,同样的队伍2014-15年收入CAGR仅16%复合增长;而深化行 业营销、大力推行行长片长等制度、提供大量深度解决方案后,2016-18年复合增速超50%。19年组织变革,决策前移+强化平台产品,预计未来自动化产品CAGR中枢仍在30%以上。上 一轮增长后,旧的管理模式难以支撑起体量不断扩张的汇川技术,面临人均效率下降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公司19年推动新一轮组织结构变革,提升决策效率、加强平台产品的投入。凭 借前期赢取的市场口碑,汇川自动化有望重回规模扩张轨道。图表 公司工控业务增速大幅领跑行业,1.5.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0.2,0.80.60.40.20,1,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E,2020E,通用自动化工控行业规模YoY,2014-15CAGR16%跟随周期波动,2016-18CAGR超50%超越周期真成长,26,(四)子版块来看,19H受行业影响有所回落,但工控业务远未到天花板通用变频行业营销收效显著,市占率站二争一:市场空间近200亿,2018年公司市占率14%, 仅次于ABB;19H营收同增11%,仍领跑行业,紧抓纺织等行业机会加速渗透,EU市场不断突破,已在替代西门子、ABB。通用伺服下游承压,但替代空间仍大:3C、锂电、机器人等行业对伺服需求高,受贸易战影 响下游手机、TP、硅晶行业景气度不高,19H版块-7%,目前市场规模105亿,公司市占率约 10%,公司紧抓锂电等行业机会,市占率还在提升。PLC&HMI与伺服相关,公司重点布局解决方案:PLC版块19H1下滑3%。中型PLC推出提升整体解 决方案配套能力,与伺服等打包销售,市占率将快速提升。长期看工控成长性高、行业进口替代空间仍大,汇川工控业务远未到天花板。,图表 2018年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图表 2018年伺服系统市场格局,1.5.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ABB, 15%,汇川, 14%,西门子, 9%,丹佛斯, 7%,施耐德, 6%,英威腾, 5%台达, 6%,三菱, 4%,罗克韦尔, 2%富士, 2%安川, 4%,其他, 26%,松下, 21%,安川, 15%,台达, 13%,汇川, 10%,三菱, 9%,其他, 32%,27,(五)电梯一体机是行业挖掘典型案例,联手贝思特完善布局公司电梯一体机是其行业挖掘典型案例,占国内1/3份额、全球约1/5份额,10年复合增速41%。公司在全球可达市场70%,国内外营收占比约8:2。公司收购默纳克后2007-08年创造性 推出一体化产品,功能不变而成本降低50%以上,调试时间由半天缩短为半小时。默纳克已为 全球提供超100万台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产品。2007-2018年,汇川技术电梯一体机营 收复合增速40%持续正增长。19年公司拟以现金+定增收购国内领先的电梯零部件供应商贝思特100%股权,本次收购属战 略性收购,联手打造全球一流的零部件供应商。(1)顺应电梯行业大配套的趋势,大幅提升公司电梯电气整体解决方案能力。(2)形成世界一流的电梯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符合公司的战略愿景。(3)丰富汇川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图表 电梯市场份额,图表 公司电梯一体机业务规模及增速,1.5.汇川:相似的成长路径,更强的阿尔法,奥的斯21%,迅达15%,蒂森12%,通力10%,三菱9%,富士达2%LG3% 东芝3%日立5%,其他20%,140%120%100%80%60%40%20%0%,6.04.02.00.0,14.012.010.08.0,20.018.016.0,电梯一体机(亿元),增速,28,(一)中国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低,产销有望远超全球增长工业机器人密度仍较低。以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为基数对应的机器人安装数量,2017年全球 平均水平为74台,而中国只为68台,跟国际一线水平相差更远,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历史上外资企业在重型机器人方面优势明显,国产品牌低端渗入占30%份额,未来将持续提 升。中国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1/3销量。 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3.8万台、占全球36%,+58.5%、远高于全球29.6%的增速。中国机器人销量有望长期远超全球增长。IFR 预计 19 年中国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全球市场43%,2021年占比将达到60%。图表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低图表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1.6. 机器人是汇川的战略重点,0,100,200,300,500400,600,700,湾,坡利 时 台 牙大 利文,尼 亚,利牙 利亚,韩 新 德 日 瑞 丹 美 意 比 中 西 荷 加 奥 芬 斯 法 瑞 捷 澳 英 中 葡 匈 挪 国 加 国 本 典 麦 国 大 利 国 班 兰 拿 地 兰 洛 国 士 克 大 国 国 萄 牙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