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技术研究报告.pptx
2019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技术研究报告,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现状技术研究,目 录,C O N T E N T S,1,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概述,2,智慧城市技术支撑服务研究 3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目 录,C O N T E N T S,1,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概述,2智慧城市技术支撑服务研究 3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概述,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网络等为基础,广泛深入推进各类信息系 统开发建设与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泛在互联、全面感知、综合 应用的智能化城市,是一种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 模式。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 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的新征程加速 开启。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 协调发展的新生态。,智慧城市(社会)发展阶段,数字城 市,“数字地球”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 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 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互联城 市,智慧城 市,新型智 慧城市,智慧社 会,城市数据联网应用联网: 重点针对解决城市数据匮 乏陈旧、实时性差、传输 缓慢等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 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 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 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 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以智能 化为标志的新变革,国际 产业链布局和分工体系受 智能化引导形成新格局,新型智慧城市理解,新型智慧城市要求以人为本、务求实效、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效。,务求实效,摒弃唯技术至上;以成效倒逼建设。,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强化多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注重块的整合打通。,智慧城市(社会)的国际经验,德国:“数字经济与社会”2014年8月,政府出台数字议程(2014-2017)。2014年10月,政府发布新高科技战略。2016年3月,正式发布数字战略2025。新加坡:“智慧国”2006年,启动10年的“智慧国2015”发展蓝图。2013年,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2014年,“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2017年,成立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2015年2月,英国2015-2018年数字经济战略2017年3月,英国数字英国战略。2018年5月前施行通用数据保护法。韩国:“智慧韩国”2012年9月,智慧社会和智慧韩国的未来战略2016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战略会议,发掘国家经济 增长动力的5个方向与居民生活质量的4个方向。,【注:本页内容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中国特色小镇联盟秘书长冯奎“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的九个超越”的精彩演讲,部分内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特点,政府长期投入 行业发展态势持 续向好,围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出台相应政策及优惠条件, 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 和发展路径,实现智慧城 市和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 有机统一,推动相关产业 蓬勃发展。,巨头竞相布局 新业态新模式 不断涌现,在百度、阿里、腾讯等为 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带动下, 我国以格力、长安等为代 表的传统制造厂商,以小 米、科沃斯等为代表的创 业创新企业不断加快在智 慧城市行业的布局。,产业纵深拓展 产业融合趋势 愈发明显,纵向由上游的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延伸到下游最终 的消费者和用户,横向由 电子政务、智慧教育等热 点领域向智慧园区、智慧 农业等应用领域拓展,产 业链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政策倾向和趋势,2012,2014,我国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2012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该通知从推进物联网应用的角度,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4,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2016,2017,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时相关部门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2016年10月,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 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017年10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时,着重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为建设科技 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各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智慧城市行业 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已成为化解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交通堵塞等“城市 病”的主要方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慧城市将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推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巨头业务布局概况近年来,在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带动下,我国以格力、长安 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厂商,以小米、科沃斯等为代表的创业创新企业不断加快在智 慧城市行业的布局,成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动力;未来随着各类企业持续发力, 智慧城市服务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行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产业纵深拓展融合,为满足各类主体和不同业务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城市 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和延伸,纵向由上游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延伸到下游最终的消费者和用户, 横向由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热点领域向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领域拓展,产业链向 纵深方向发展。随着产业链环节上的各类硬件设备制造、 网络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之 间的边界不断模糊、融合,产业链环节主导企业通过调 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推动多行业、多技 术、多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 能同时,有效带动了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及典型案例,智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自开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和关键举措,先后确立了数百个智慧 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 “智慧公安”等多项具体应用纷纷落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发展涵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迈过第二 阶段,少部分城市已开始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迈进,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重视软硬件投入更重视软硬件投入,市民沟通参与程度不够,民众对智慧应用、智慧服务的获得感不强;,规划界限不明部分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边界划分不明,关联性不强的项目归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等现象仍较为突 出,建设秩序仍待进一步理顺;缺乏创新意识跨界融合与创新能力有所欠缺,成效导向不够充分,智慧应用的适用性有待提升;四是少数城市 存在“规划大、成效小”、模式多样性不强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仍需加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资料来源:中国安防行业网,从以信息为主导逐步转 向以人、服务、管理为 主导,AI和绿色低碳将成为新型 智慧城市的显著标签,“定制服务”、“柔性 服务”、“大规模协同” 商业模式的智慧产业新时 代将全面开启,城乡一体智慧化建设发 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群格局逐步清 晰化,城市群协同发展 模式将逐步提上日程,共享经济理论将与各垂 直产业领域加速融合, 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商业 模式重构,04,05,06,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发展趋势将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得以体现。宏 观方面,智慧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将成为主角;微观方面,细分领域与AI、绿色化 发展、共享经济的深入融合将成为突破点,有望打造出创新性亮点和单点爆品。010203,目 录,C O N T E N T S,1,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概述,2,智慧城市技术支撑服务研究,3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4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展望,智慧城市技术支撑服务研究智慧城市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解决城 市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过程,是一项新颖、长期而又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研 究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支撑服务,应从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入手,以需求为导 向,以总体设计为指引,以取得成效为目标,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各环节进行全流程、 闭环的服务设计。,服务主体需求分析,智慧城市的主体是组织和人,其最终服务的 对象也是组织和人,人或组织的需求决定了 智 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在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需 求 时应以组织和人为核心,重点围绕政府、企 业 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进行展开,以解决服务 主 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确保基于此需求分析 拟 定的规划方案具备良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用需求分析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最终体现的是城乡居民的应用需求,其基本分析方法应遵循从分析服务 主体需求到对需求的开发形成产品,再到满足用户阶段性需求的过程。应用需求分析本身带有马 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烙印,在分析智慧城市应用需求时可按照基础性应用需求、发展性应用需求、 个性化应用需求三个层次进行展开。同时,各城市应基于该分析方法确定近期、中期及远期上线 的具体应用,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建设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效。,主要技术支撑服务设计着重从概念设计、顶层设计、技术支撑、监督管理、能力评估5个方面入手,打造符合我国 发展特色的智慧城市闭环产品线。,概念设计,深入把握当地城市 发展痛点,准确定 位智慧城市发展方 向。,结合当前新型智慧 城市发展的基本趋 势,积极协助当地 政府完成顶层设计。,全过程跟踪智慧城 市方案制定与技术 设计,确保智慧城 市平稳落地与顺利 实施。,全方位参与智慧城 市建设实施过程, 协助当地政府把好 工程“质量关”。,0102030405,按照国家有关指标 体系,协助政府部 门对智慧城市建设 成效进行全方位评 估。,顶层设计,技术支撑,监督管理,能力评估,目 录,C O N T E N T S,1,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概述,2智慧城市技术支撑服务研究,3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分类设计建设规划,1,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 需求与定位, 重点围绕 建设创新型智慧城市、 产业型智慧城市、民生 型智慧城市、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型智慧城市四 个方面展开总体规划编 制,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 问题, 打造具有特色的 智慧城市,分级拟定推进策略,从城市发展战略全局出 发, 突出城市自然禀赋 及自身特色, 区分轻重 缓急, 有针对性地制定 发展策略, 让每个城市 的智慧程度逐级跃迁、 有序推进, 渐进达到更 高的智慧化水平。,23,分阶段推进项目实施,分为启动实施、持续推 进、应用拓展三个阶段 进行建设, 每个阶段具 体项目安排应根据项目 已有基础、重要程度、 建设周期、资金投入以 及人员保障等多个因素 进行科学评估, 合理安 排,4,分层次建立 成熟度 评价体系,F分为统筹建设规划初期, 业务、应用融合发展期, 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期,,以及持续改进、自我提 升期,以持续提升城市智 慧化水平、提高人民群 众的满意度为出发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