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城镇化总体规划设计方案.doc
XX 地区城镇化 总体规划 设计方案 ( 2015 年 2030 年) 江西省南丰县人民政府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二 一五 年七月 江西省南丰县总体规划( 2015-2030) 院 长:陈明远 (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审 定 人:梁 燕 (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审 核 人:付 刚 (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刘 鹏 (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 程师 注册规划师) 魏 星 (主任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校 核 人:樊 琪 (工程师) 黄富强 (工程师) 邓 锟 (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高 霞 (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钱天乐 (主任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 专业负责人:钱天乐 (主任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 刘 玮 (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徐云辉 (工程师) 项目设计人:高 霞 (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钱天乐 (主任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 刘 玮 (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徐云辉 (工程师) 廖锦欢 (助理工程师) 李毅超 (助理工程师 城市规划硕士 ) 设计证号:规划甲级 081071 南 昌 市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二 0 一一年七月 江西省南丰县总体规划 ( 2015 年 2030 年) 说 明 书 江西省南丰县人民政府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二一一年七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论 . 1 1. 规划背景 . 1 1.1. 城乡统筹的发展背景,需要以新的视野来编制规划 . 1 1.2. 一系列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使南丰机遇与挑战并存 . 1 1.3. 上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自身发展指导的不适应性 . 1 2. 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回顾及评价 . 3 2.1. 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县城聚集大量的暂住人口 . 3 2.2. 城镇化水平偏低 . 3 2.3. 城区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 3 2.4. 建设用地规模偏小,结构失调 . 3 2.5. 外部交通与用地布局的改变 . 3 2.6. 工业用地快速增长,工业园区布局脱离了原规划布局 . 3 2.7. 产业结构制约了经济发展 . 4 3. 规划依据 . 5 4. 城市范围、层次及规划期限 . 6 4.1. 规划范围与层次 . 6 4.2. 规划期限 . 6 5. 本轮规划编制重点 . 7 6. 规划编制原则 . 8 6.1. 县域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做到城乡统筹发展 . 8 6.2. 可持续发展原则 . 8 6.3. 以人为本原则 . 8 6.4. 科学前瞻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 8 第二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9 7. 县域发展条件分析 . 9 7.1. 发展优势 . 9 7.2. 制约因素 . 9 7.3. 发展机遇 . 10 8. 县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 12 8.1. 县域发展前景分析和预测 . 12 8.2. 县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 . 13 8.3. 县域发展目标 . 14 9. 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 15 9.1. 县域人口预测 . 15 9.2. 城镇化水平预测 . 15 10. 县域发展战略 . 16 10.1.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16 10.2. 县域城镇化战略 . 17 10.3.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17 10.4. 县域空间拓展战略 . 18 1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19 11.1. 县域城镇 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19 11.2. 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 21 11.3. 县域城镇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规划 . 23 12.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 24 12.1. 发展目标 . 24 12.2. 发展原则 . 24 12.3. 发展战略 . 24 12.4.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 25 12.4.1. 优先发展区域范围划定 . 25 12.4.2. 引导发展区域范围划定 . 25 12.4.3. 控制开发区域范围划定 . 25 12.5. 新农村建设 . 26 12.6. 农田调整规划 . 27 13. 城市规划区 . 28 13.1. 城市规划区范围 . 28 13.2. 城市规划区发展策略 . 28 13.3. 城市规 划区布局 . 28 14. 县域交通体系规划 . 29 14.1. 总体目标 . 29 14.2. 公路运输 . 29 14.3. 铁路运输 . 30 15. 环境体系 . 32 15.1. 总体发展目标 . 32 15.2. 环境保护对象 . 32 16. 市政设施体系 . 33 16.1. 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 33 16.2. 县域排水规划 . 33 16.3. 县域防洪工程规划 . 33 16.4. 县域供电规划 . 34 16.5. 县域燃气工程规划 . 34 16.6. 县域通信工程规划 . 34 17. 公共设施体系 . 35 17.1. 教育设施 . 35 17.2. 医疗设施 . 36 17.3. 文化设施 . 36 17.4. 体育设施 . 36 18. 人文环境体系 . 37 18.1. 总体目标 . 37 18.2. 区域人文资源保护 . 37 18.3. 区域人文环境建设 . 37 18.4. 区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 37 18.5. 区域城市形象建设 . 37 第三部分 县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 38 19. 县城区城市性质与职能 . 38 19.1. 城市性质 . 38 19.2. 性质分析 . 38 20. 城市规模与发展目标 . 39 20.1. 人口与用地规模 . 39 20.2. 发展目标 . 39 21. 发展方向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 40 21.1. 发展方向 . 40 21.1.1. 工程地质条件 . 40 21.1.2. 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 . 40 21.1.3. 现状发展趋势 . 40 21.1.4. 跨江发展分析 . 40 21.1.5. 跨 206国道向西发展分析 . 40 21.1.6. 综合评价 . 41 21.2.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 41 22. 城市空间布局 . 42 22.1. 用地布局原则 . 42 22.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2 22.1.2. 尊重现状原则 . 42 22.1.3. 功能优先原则 . 42 22.1.4. 发展优先原则 . 42 22.1.5. 建设时序原则 . 42 22.2. 用地布局结构 . 42 22.3. 规划要点 . 44 22.3.1. 以经济发展为规划重点 . 44 22.3.2. 合理解决对外交通和 城区交通瓶颈问题 . 44 22.3.3. 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生活氛围的形成 . 44 22.3.4. 注重城市时序性 . 44 23. 交通发展战略 . 46 23.1. 对外交通 . 46 23.2. 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47 2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50 24.1. 总体原则 . 50 24.2. 行政办公 . 50 24.2.1. 规划目标 . 50 24.2.2. 规划布局 . 50 24.3. 商业金融 . 50 24.3.1. 规划目标 . 50 24.3.2. 规划布局 . 51 24.4. 文化娱乐 . 51 24.4.1. 规划目标 . 51 24.4.2. 规划布局 . 51 24.5. 体育设施 . 52 24.5.1. 规划目标 . 52 24.5.2. 规划布局 . 52 24.6. 医疗卫生 . 52 24.6.1. 规划目标 . 52 24.6.2. 规划布局 . 52 24.7. 教育科研 . 52 24.7.1. 规划目标 . 52 24.7.2. 规划布局 . 52 24.8. 文物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