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能源行业热门报考专业、院校及前景.pptx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能源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目 录CONTENT,热门专业开设情况,热门专业就业现状,行业代表企业分析,01020304,专业背后行业前景,01,热门专业开设情况,能源行业热门专业全国开设电气类专业院校分布情况全国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院校分布情况,1.1 能源行业:能源动力类、电气类,据前瞻2019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对应行业名单,“电气类”和“能源动力类” 热门专业纳入能源行业进行具 体分析。能源行业热门专业,能源行业,能源动力类,电气类,1.2.1 能源动力专业类,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能源动力专业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 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其中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特设专业。能源动力专业类细分专业,行业,专业类,专业,能源,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2.2 能源动力专业类三大专业,能源动力专业类专业介绍,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名称,、,毕业生能够在现代电力企业、研究设计单位 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系统设 计、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能够从事清洁能源生产、能源转换利 用和环境保护、制冷与空调、新能源开发等 领域的研究、设计与管理。,毕业生能够在现代电力企业和研究设计单位、 新能源设备制造、变频器制造、电气设备制 造等相关单位,从事产品研发、系统设计、 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水能、 生物质能等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电能、 机械能等能量,同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专业集能源的开 发、利用、转化、系统控制、节能与减排于一体,与我国的能源、 动力、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就业方向,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空调制冷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本专业集合了热学、力学、材料、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 与自动控制等高新科学技术,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等多学科 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 知识,能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电源、变频器、电动 车驱动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1.2.3 全国34所高校开设能源动力专业类,黑龙江数量第一,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生直接进入细分专业授课模式,部分高校实行学生先进入大类专业授课后再细分专业的模式,因此开设专业类和 专业的高校统计数量有所不同,前瞻分别对此进行统计整理。从开设的专业类来看,全国共有34所本科高校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其中,黑龙江 省有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类,在全国数量排名第一;此外,江苏省、湖北省和上海市开设该专业类的本科高校均为3所。全国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学校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单位:所,%),111111111111,2222,333,5,黑龙江江苏 湖北 上海 陕西 山东 北京 浙江 湖南 辽宁 云南 贵州 四川 重庆 山西 福建 河北 安徽 天津 吉林,浙江6%,北京6%,山东6%,陕西6%,上海9%,湖北9%,江苏9%,黑龙江14%,其他35%,1.2.4 全国能源动力类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数量最多,从能源动力类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全国共有212所本科高校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7所本科高校开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专业,97所高校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国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学校数量分布情况(单位:所)212,97,17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注: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生直接进入细分专业授课模式,部分高校实行学生先进入大类专业授课后再细分专业的模式,因此统计数据中开 设细分专业的高校数量与大类有所不同。,1.2.5 能源动力类院校代表性院校,前瞻结合全国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高校的办学质量及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对开设了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高校进行 如下评判排名:全国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高校代表(排名不分先后),1.3.1 电气专业类,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气专业类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 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4个专业。电气专业类细分专业,行业,专业类,专业,能源,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1.3.2 电气专业类四大专业,电气专业类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1,专业2,专业名称,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 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良好光源与照明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照明用光源尤其是半导体照明材料、装备、工 艺及照明控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智能化控制、 工程设计与施工、产品检测、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半导体照明行业及其相关的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公司、光电子整机企业等单位胜任微光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应 用和性能测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3,专业4,培养能够在工业企业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供电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 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的 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够在工业企业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供电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 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 工程技术人才。,1.3.3 全国154所高校开设电气专业类,河北与浙江数量第一,从开设的专业类来看,全国共有154所高校开设电气类专业,其中,河北省和浙江省均有17所高校开设了该专 业,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15所、河南省13所位居其后。全国开设电气类专业学校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单位:所,%),浙江15%,河北15%,江苏13%,河南12%,北京8%,湖北8%,上海6%,山东6%安徽6%,辽宁6%,黑龙江5%,77776,99,13,15,1717,154,合计 河北浙 江江苏 河南湖 北北京 辽宁山 东安徽 上海黑 龙江湖南5陕西4重庆4吉林4四川3宁夏2内蒙古2江西2福建2天津2云南2贵州2广西2广东2青海1山西1,1.3.4 全国电气类院校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多,达591所,从开设电气类细分专业情况来看,全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细分 专业的高校数量分别为591所、23所、13所、25所。全国开设电气类专业学校数量情况(单位:所)591,23,13,2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注: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生直接进入细分专业授课模式,部分高校实行学生先进入大类专业授课后再细分专业的模式,因此统计数据中开 设细分专业的高校数量与大类有所不同。,1.3.5 电气类院校代表性院校,前瞻结合全国开设电气类专业高校的办学质量及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对开设了电气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评判排名如下:全国电气类专业高校代表(排名不分先后),02,热门专业就业现状,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及薪酬情况电气类专业就业及薪酬情况两类专业期望从业方向情况,2.1.1 能源动力类:本科生就业率连年升高,94.9%,2015-2017届全国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连年升高,就业率从2015届的94.9%上升至2017届的95.4%,位居全国第二。全国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变化趋势(单位:%)95.4%95.2%,2015届,2016届,2017届,2.1.2 能源动力类:201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2017届全国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稳步上升,2017届月收入为4665元,低于全国平均值4774元2.3%。全国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4234,4322,4665,4042,4376,4774,2015届2016届能源动力类本科月收入(元),2017届全部专业类平均月收入(元),2.1.3 能源动力类:集中在新能源行业,就业区域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从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来看,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占比超过20%。就业 区域则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城市均超过1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区域分布情况(单位:%),新能源23%,建筑/建材/工 程16%,机械/设备/重 工15%,石油/化工/矿产/地质9%,房地产8%,电气/电气/电 力/水利7%,环保7%,汽车及零配件6%,采掘业/冶炼5%,中介服务4%,北京19%,2.2.1 电气类: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最高,2015-2017届全国电气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在经历了2016届的下降后2017届有所回升,2017届就业率提升至95.6%,超过全国平均值91.6%,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全国电气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变化趋势(单位:%)96.4%,95.5%,95.6%,2015届,2016届,2017届,2.2.2 电气类: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尽管2015-2017届全国电气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有所上升,2015届、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均高于全国平 均,但2017届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值4774元的2.4%,为4662元。全国电气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4310,4401,4662,4042,4376,4774,2016届,2017届,2015届电气类本科月收入(元),全部专业类平均月收入(元),2.2.3 电气类:就业集中在建筑/建材/工程和机械/设备/重工行业,电气类专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从电气类专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工程和机械/设备/重工行业的电气 类岗位就业。就业区域则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城市均超过15%,合计占比超过50%。,电气类专业就业区域分布情况(单位:%),建筑/建材/工 程14%,计算机服务9%电子技术/半 导体/集成电 路9%新能源9%,互联网/电子 商务 6%,电气/电气/电力/ 水利5%,16%,17%,19%,上海,北京,2.3 期望从业方向:电力、核力、软硬件类工程师是主流,全国电气类本科生毕业期望从业方向,电气 类,硬件 工程师,电力 工程师,通信技 术工程 师,软件 工程师,对比能源行业本科生毕业期望从业方向,两个大类专业的应届生主要期望从事能源行业的电力、核力、硬件类 工程师岗位。,全国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毕业期望从业方向,能源 动力 类,核力/火 力工程 师,硬件 工程师,电力 工程师,空调/热 能工程 师,水利/水 电工程 师,03,行业代表企业分析,国家电网中广核比亚迪,3.1.1 国家电网:对电工类专业需求居首位,2019年国家电网高校毕业生主要招聘专业,2019年国家电网招聘的专业主要包括:电工类、电 子信息类、人力资源类、机械动力类、财务会计类、 计算机类、环化材料类、土木建筑类、自动控制类、 法学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管理学及工程类。其 中,国家电网对电工类专业的需求居首位,电工类专 业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 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继电保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等;电 子信息类专业包含物联网、智能科学与技术、通信工 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还包括其他工 学类专业,如消防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物流工程等。,人力资 源类,电工类,环化材 料类,计算机 类,财务会 计类,土木建 筑类,自动控 制类,电子信 息类,机械动 力类,法学类,经济学 类,金融学 类,管理学 及工程 类,3.1.2 国家电网:全国平均月薪5000元,月薪超8千人数占比高达28%,全国国家电网平均薪酬情况(单位:%),国家电网员工的薪资构成中主要包含六大项。基本工资:电网基本工资并不高,有地区差异。绩效工资:和企业效益挂钩,通 过打分得到。各项补助:医疗保险补助、纳凉费、取暖补助、高温补贴。五险一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福利:医疗补助和节 假日。年终奖:一般转正后有。,4%,16%,15%,12%8%,16%,28%,0-2k,2-3k,3-4k,4-5k,5-6k,6-8k,8k,上海国家电网平均薪酬情况(单位:元/月),平均薪酬:5000元/月,3.1.3 国家电网:最偏爱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两大校区,国家电网每年的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国家电网通过校园招聘的渠道面向应届生开展纳新工作,校园招聘分为秋招和春招,秋招为一批,春 招为二批,一批招聘考试中更青睐于电气、通信、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应届生。二批更趋向于财会、经济、金融、人力、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 从2017-2018年的国家电网第一批的各校录取人数情况来看,国家电网最偏爱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两大校区,两分校区的录取人数合计超过1000人。排名前十的高校中非985、211院校占据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电网并非一味倾向名校毕业生。2017-2018年国家电网校园招聘第一批各校录取人数(单位:人),3.1.4 国家电网:河南、内蒙、河北上岸难度位居前三,从17、18届一批报录比上可以看出来,各省2018年报录比基本上是2017年的两倍,有的省份甚至达到了三倍 多。其中,河南、内蒙、河北难度位居前三,报录比分别高达97:1、76:1、66:1。2017-2018年国家电网校园招聘第一批各地区报录比,3.2.1 中广核:能源与电气类专业是需求重点,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核电事业发展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央企业,由核心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及40 多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以“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以“成为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为愿景。截至2019年1月底,中国广核集团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2台,装机容量243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743万千瓦;拥有风电在 运控股装机达1239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运控股装机容量422万千瓦,海外新能源在运在建控股装机1338万千瓦。此外,在分布式 能源、核技术应用、节能技术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良好发展。中广核校园招聘主要需求专业,3.2.2 中广核:平均薪酬为8000元/月,高出同城工资水平12%,中广核有完善的薪酬体系,根据看准网数据,中广核的平均薪资高出同城工资水平的12%,平均薪酬达8000 元/月,薪资水平处于5-8k的员工居多,达31%,8-10k位居第二,占员工数量的18%。,中广核平均薪酬情况(单位:%),11%,31%,18%,13%,10%,10%,7%,0-5k,5-8k,8-10k,10-12k,12-15k,15-20k,20k,平均薪酬:8000元/月,12%与深圳地区 平均工资比,中广核薪酬体系,3.2.3 中广核:本科生数量超半数,研究生达13%,从中广核人才的学历来看,本科生数量超半数,占比达53%,研究生数量超过了专科生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 数,占比达13%。从人才的年龄来看,29岁以下的员工占比最高,达53%,其次是30-39岁的员工,占比为29%。人才的学历与年龄结构,说明了中广核是一家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年轻企业。截至目前中广核人才结构(单位:%),3.2.4 中广核:与多所高校签订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04年,在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新形势下,我国核电迎来一轮大发展的契机。为有效解决核电后备人才短缺问题,从2005年3月开始,中广核决定依托苏州院成立核电学院,并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 电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05年9月10日,中广核核电学 院(现“中广核大学(党校)”)成立暨首届联合培养班开学典礼在苏州院举行。十三年来,中广核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了1103名核电人才。与中广核开展联合培养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院校(排名不分先后),3.3.1 比亚迪: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和轨道交通四大绿色梦想,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从二次充电电池制造起步,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同时布局新能源产业,并于2016年3月进入轨道交通产业。至2016年11月,比亚迪在全球共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达22万人。比亚迪有四大绿色梦想,通过太阳能电站、 储能电站、电动车和轨道交通,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约17万,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在85万人左右,将面临68万人左右的缺口。比亚迪作为发展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未来势必会对相关岗位有更多需求。比亚迪四大绿色梦想,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汽车工业的未来,轨道交通,便捷出行新型交通工具,3.3.2 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有四类校园招聘岗位,比亚迪针对海内外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招生,在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均有校园招聘 岗位,主要招聘岗位有技术研发类、生产制造类、供应链质量类、技术支持类、汽车技术研发类、研发支持类、运营管理类、 系统开发类、研发设计类、工程建设类、项目运营类、品质测试类、职能类、销售类等。比亚迪新能源产业招聘岗位,3.3.3 比亚迪:平均月薪为5364元/月,比亚迪平均薪酬为5364元/月,月薪位于6-8k区间的员工数量最多,占比达到26%,其次是月薪8k以上的员工数 量最多,占比为23%。比亚迪平均薪酬情况(单位:%),18%16%11%6%,26%,23%,2-3k,3-4k,4-5k,5-6k,6-8k,8k,平均薪酬:5364元/月,3.3.4 比亚迪:2019年春季校招走进21个省/市,259个校园,比亚迪2019年春季校招共走进21个省/市,259个校园。比亚迪陕西校园招聘的学校数量最多,达到25个,青海 数量最少,仅为青海大学1个。从学校水平来看,比亚迪进入很多重点高校进行宣讲,如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 通大学等。2019年比亚迪春季校园招聘覆盖范围,04,专业背后行业前景分析,能源行业介绍能源行业发展现状能源行业发展趋势,4.1 我国正在努力建立能源多元供应体系,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根据对中国能源行业分析了解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首列。但是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 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当前,能源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我国正在努 力建立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将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必定会成为国家能源发展 的重点,新能源的其他相关产业也必将成为能源行业的新宠。能源分类,能源,传统能源,新能源,天然气,煤炭,石油,木材,水,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化工能,核能,海洋能,氢能,地热能,4.2 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整体下滑,而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则在不断增长之中。具体来看,2018年全年 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7.7%,电力消费量增长8.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上升1.3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0.5%,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3%,单位 冶炼综合能耗下降4.7%,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2014-2018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单位:%),17.0%,18.0%,19.5%,20.8%,22.1%,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4.2 新能源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人才缺乏,1.84,1.74,2.50%,12.40%,34.00%,20.70%,水电,风电,装机(亿千瓦),0.18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 同比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主要新能源中,水电装机3.52亿千瓦,同比增长2.5%;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同比增长12.4%;光伏发电装 机1.74亿千瓦,同比增长34.0%;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同比增长20.7%。核能方面,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 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台,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Mwe(额定装机容量)。从发电量来看,2018年,我国主要新能源中,水电发电量达12329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3%;风电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核电28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在人才结构上,新能源人才缺乏。新能源专业是多专业交叉学科,由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科内容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 能源相关人才培育难度大,难以稳定持续大量地向新能源领域输送人才。2018年中国主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增长(单位:亿千瓦,%)2018年中国主要新能源发电量及增长(单位:亿千瓦时,%)3.5212329,3660,1775,906,3.0%,20.0%,50.0%,14.0%,286516.0%,水电,生物质发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新能源的利用趋势,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未来我国新能源利用仍然以发电为主要发展方向,对于风电、 核电、太阳能发电均作了具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氢能利用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研,发力度也将持续加大。,中国新能源的利用趋势,4.3 能源行业十大趋势,中国能源行业十大发展趋势,2,3,4,5,1电力体制改革加快、跨省电力交易扩大,6,10,油气体制改革加速、管网独立取得突破,新能源车逆势上行、氢能源是大势所趋8,光伏步入平价时代、光储一体渐成趋势,风电产业全年回暖、海上装机稳步向前,7配额制艰难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国网混改再提速、特高压迎建设高峰,天然气产供创新高、供需仍处“紧平衡” 9 “三弃”问题有缓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煤化工市场发力、促关联产业发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