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登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 ch):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登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 qin kn)日夜(一作 “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 ,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 r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 b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赏析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 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登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 “昔闻 ”为 “今上 ”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 “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 “老 ”且 “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 “昔闻洞庭水 ”的 “昔 ”,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 “关山北 ”拍合。“凭轩 ”与 “今上 ”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 “登岳 阳楼 ”诗,却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 ”与 “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登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 “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 题之者众矣, 然未若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 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 “坼 ”一 “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登岳阳楼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杜甫( 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 ”、 “杜少陵 ”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 “诗圣 ”,其诗被称为 “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 ”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 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