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多管齐下.docx
红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多管齐下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红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多管齐下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在 10 月 17 日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强不强,作风好不好,实绩突出不突出,群众自有公论。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实际上是广大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公认程度。( 10 月 18 日中国青年报) “公信度 ”三个字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之中,受到了十七大代表的好评,无疑值得喝彩。多年来,党中央一直在致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被普遍运用,不少地方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都亮给了群众。来自中组部的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地方党委换届考察中,仅市一级参加推荐的人数就达到了 9.4 万人,个别谈话的人数达到了 5.6万人,进一步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因此走上了领导岗位。 然 而现实生活中,因 “提名权 ”不透明,群众参与程度不高,选拔人才的视野不宽,一些地方还没有走出在 “少数人中选人 ”和 “少数人选人 ”红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多管齐下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的怪圈。这样的 “潜规则 ”,给那些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而是挖空心思造假政绩,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热衷于拉关系找靠山的干部提供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 “劣质品驱逐优质品 ”的逆向选择和 “带病上岗 ”、 “带病提拔 ”|“边腐边升 ”的咄咄怪事。甚至连一些正常提拔的干部也受到非议,不是传他为此花了多少钱,就是说他 “上面有人 ”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在选人 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 ”而实现群众公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让群众来握住官员升迁的命脉。因为干部生活、工作在群众当中,公仆当得好不好,服务水平高不高,升降去留咋安排,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民间有句顺口溜说得好, “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 ”这样一审再审,通过层层 “过滤 ”,那些巧言令色的所谓 “能人 ”,就会现出其丑陋的本质,没有了藏身之处;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干部就会胜出,走上为民服务的 “前台 ”。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须创新干部选拔形式。通过 “自我荐才、赛场比才 、群众举才、伯乐相才 ”这个平台,大力引导干部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人才选拔环境,实现由 “伯乐相马 ”的 “相马 ”机制向 “赛场选马 ”的 “赛马 ”机制转变;由 “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 ”向 “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 ”转变;由封闭式、神秘化的组织 “内部操作 ”模式向透明化、公开化的 “阳光操作 ”模式转变,让那些真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找到施展才红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多管齐下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华、为民服务的舞台。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还必须推行考察失误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对拟提拔干部的考察要认真全面,不要流于形式。不仅要考察其工作 圈,也要考察其生活圈、社会圈;不仅要考察其八小时以内,也要考察其八小时以外。对未能按考察程序考察,搞 “临时动议 ”或 “书记组阁 ”而造成用人失误者,要视情况追究责任。对收受被考察人钱物,有意向组织隐瞒情况、知情不报或搞权钱交易、批发或零售官帽的,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期待各级组织部门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建立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工作机制,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改进群众参与方式,努力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真正体现到党 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