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科学研究设计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厦项目建设单位: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盖章)编制日期:二零一四年四月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国环评证乙字第2130号23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5一.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建设名称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厦建设单位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法人代表 项炳泉 联系人 陈总通讯地址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联系电话 13966686138 传真 / 邮政编码 230000建设地点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立项审批部门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发改备【2013】270号文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M7450质检技术服务占地面积(平方米) 4737 绿化面积(平方米) 1184总投资(万元) 105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5.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24%评价经费(万元) / 投产日期 2014.8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在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园区投资兴建基地项目,占地约11911.32平方米,现已建成玻璃幕墙试验车间、保温板厂房、综合科研楼,本次拟在基地内东南角投资1栋地上23F,地下2F的建筑检测大厦。本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7859.64(约2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实验室、材料构件质量检测与研究实验室等。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2013】270号文对本项目进行备案,详见附件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特委托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我公司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收集,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厦环境影响报告表,提请审查。62、项目概况(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检测大厦建设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地理位置: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科技研发基地内,具体如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所示。项目区现状:本项目所在的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科技研发基地内地势较平坦,高差起伏较小,基地内除东南部为闲置空地外,其余均已建建筑。基地内部东北角为主要道路出入口,内部有一座五层综合科研楼与二层附属用房、一栋一层玻璃幕墙实验车间和一栋一层保温板生产厂房。基地内部大体建设格局已经形成,已建建筑主要为矩形的方形几何体块,本次拟建的建筑检测大厦位于基地内东南部。周边概况:项目东侧为山湖路、南侧为空地、西侧为保温板厂房、北侧为玻璃幕墙实验车间,具体见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图所示。(2)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占地约4373平方米,主要建设1栋地上23F地下2F的建筑检测大厦。具体见下表。 表1-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序号 类别 工程内容 工程规模1 主体工程 检测大厦(地上) 1、2、46F为建筑材料检测3F为展示中心711F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检测1216F为建筑节能检测1720F为建筑工程检测21F为桥梁工程检测22F为室内环境监测23F为管理中心2 配套工程 检测大厦(地下) -1-2F为地下车库和设备房,设置机动车停车位104辆3 辅助工程 配电房 新建1个配电房,位于地下室设备房内7水泵房 项目5层以上采用无负压供水,水泵房位于地下室设备房内地下机动车库 位于地下室12层,总停车位104个,机动车库出入口位于检测大厦的西侧和南侧的绿化带,详见平面布置图所示地下车库排风口 位于地下车库出入口附近的绿化带4 环保工程 垃圾收集 每层楼设置小型垃圾桶污水处理 项目区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入望塘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量为6864t/a5 公用工程 供水 最大用水量8580t/d,由市政自来水厂提供,从山湖路引一路管网供电 由市政供电管网供给,从山湖路引一路管网,项目区设置配电房 1座电信及通讯系统 依托当地通讯设施,从山湖路引入消防 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通风 卫生间设置排风换气、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6 景观工程 绿化 绿化率达25.0%表1-2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1 规划用地面积 m2 47372 总建筑面积 m2 27859.64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m2 22265.47地下建筑面积 m2 5594.173 容积率 5.884 绿地率 % 25.05 机动车位数 个 1043、项目规划布局本次拟建的建筑检测大厦与基地内现有的建筑相呼应,位于基地内东南角,基地内设置一个出入口,位于检测大厦和玻璃幕墙实验车间之间,为满足建筑检测大厦建成后的交通需求,在保温板厂房和建筑检测大厦之间以及建筑检测大厦南侧新增道8路,并与围绕玻璃幕墙实验车间、综合科研楼和保温板厂房的现有道路形成环形的基地内道路系统。基地内停车分为地上和地下,地下停车位于本次拟建的建筑检测大厦的-1-2F,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建筑检测大厦的南侧和西侧,地上停车分布在基地内北侧和南侧的路边。绿地与景观设计不仅体现规划区内绿化环境空间的丰富多样和鲜明的层次感,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相协调,突出绿色建筑理念。本项目区绿化根据建筑分布特点主要布置在基地内中部,从而为整个规划区内建筑创造了视觉上开敞和通透的效果,结合基地内现有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在中部布置了方形的广场,强调了场地的中心景观,联系各个建筑单体。沿基地内环形道路网形成环状绿化带,绿化以草坪绿化为主,适当点缀不同树种的搭配,形成了优良典雅的景观环境。图1-1 功能结构分区图9图1-2 道路交通系统图图1-3 景观分析图4、公用工程(1)给排水10供水系统:水源为市政给水管,从山湖路引入给水干管DN200,基地内部采用DN150给水管布置成枝状网,将水源引入各个建筑单体,给水管道沿道路西、北侧敷设,埋深0.60.8米。排水系统: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基地内雨水排放沿着基地内部主要道路排入基地东侧的山湖路市政雨水管网。项目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东侧的山湖路市政污水管网,经望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南淝河。(2)电力、电信电力设计由区域供电部门引入10kV电源,经项目区内配电房变压器降压后,配电至各用电区域。电信等弱电弱电管线包括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路线、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24V以内,由山湖路道路管网接入管线。4、项目选址可行性根据本项目土地证,项目区为工业用地,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建筑检测大厦,建成后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和设备检测,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用地要求。项目区周边均为城市道路和生产厂房,因此本项目与周围的环境是相容的。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可行。5、产业政策符合性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可视为允许类;对照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可视为允许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本项目属于服务行业,故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经相关资料,本项目建设前,项目所在地块为空地,因此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12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及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合肥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本项目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科技研发基地内,具体如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所示。2、地质、地貌合肥市地形为岗冲起伏的丘陵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工程抗震设计按基本烈度7度设防。3、气候、气象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合肥市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就各季而言,春季主导风向为SE,夏季主导风向为S,秋季主导风向为NE,冬季主导风向为ENE。年平均风速2.8m/s,静风频率3.68%。4、水文水系合肥市位于江淮丘陵中部,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将全省分成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项目区主要地表水体为巢湖和南淝河,本项目所涉及的地表水体为南淝河。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其支流众多,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占90%,圩区占10%。芜湖路桥以上为丘陵河道,比降较陡,约1/6000;芜湖路桥以下进入平原圩区,比降平缓,约1/150001/30000。亳州路桥至施口河段长33.3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65米,洪水深约8米,两岸堤防高程16.213.0米。南淝河北门站1954年7月11日洪水位16.19米,为历史最高,实测相应最大流量为1040立方米每秒。巢湖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巢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13湖面积达700余平方公里,来水面积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7735平方公里(占84.7%),圩区612平方公里(占6.7%),湖区783平方公里(占8.6%)。入湖主要河流有:南淝河、上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这些河流都源于山丘区,一般集水面积都大,河道流程较短,比降陡,汇流快,穿过湖周圩区后,进入巢湖,经湖泊调节容蓄后,出巢湖闸经裕溪河于裕溪闸下注入长江。汛期若长江水位过高,裕溪河受顶托倒灌时,裕溪闸、巢湖闸将关闭,拒江倒灌。巢湖四周诸河来水,仰赖巢湖容蓄,防洪压力很大,为了缓解巢湖及裕溪河的防洪问题,1986年冬开始进行牛屯河分洪道建设,分洪流量460615立方米每秒,入江口水位可比裕溪河口的江水位低0.40.5米。5、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合肥市市区,开发程度较高,以人工生态环境为主,该区无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湿地,无珍稀或濒危物种,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野生动物较少,仅有鸟类、蛙类、蛇类、黄鼬等。家畜家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野生鱼类资源很少,主要是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如鲢、草、青、鲤、鲫等。社会环境概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项目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蜀山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十五里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区属8个街道、2个镇 、1个产业园区,总面积246.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37万,其中农业人口3.65万。根据2012年蜀山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5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增长10.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8元,增长15.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0%以上,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0.2:40:59.8。区域内座落着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14化新区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合肥)科学城。是一个以科技文化教育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效社会服务为引导,极具发展活力、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新兴城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区”、“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三连冠等17项国家级桂冠。蜀山区地处全国交通规划的枢纽位置,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基础设施完备。国家一级大型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紧邻东南;京九、合九、宁西铁路,合宁、合安、合铜、合芜、合徐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六、合淮阜高速公路均在此交会。市内的长江西路、黄山路、潜山路、一环路、二环路等8条主干道纵横蜀山区。华东第二电信枢纽、安徽移动通讯枢纽均座落在区域中央,交通便利,通联快捷。15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科技研发基地内。根据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空气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区2012年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监测项目 SO2 NO2 PM10日均浓度范围mg/m3 0.023-0.026 0.020-0.025 0.074-0.080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均值ug/m3 150 80 150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指标中PM10不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其余各监测指标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2、水环境项目涉及主要地表水体为南淝河,南淝河常规监测断面2012年水质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监测项目 pH COD TP 氨氮 石油类长江东大街与南淝河交口 7.28 43.4 0.785 10.5 0.405GB3838-2002中类标准 69 40 0.4 2.0 1.0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南淝河水体水质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COD、NH3-N和TP,主要超标原因是河流沿途部分工业企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污)水未处理达标直接排入河道中所致。3、声环境本项目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范围为昼间:54.456.3dB(A),夜间:44.246.3dB(A)。项目区昼夜声环境质量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1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所示: 表3-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类别 保护目标 规模 与项目相对位置 最近距离 执行标准大气环境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000人 SW 150m GB30951996二级标准水环境 南淝河 中型河流 E 11.8km GB38382002类声环境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000人 SW 150m GB3096-20082类标准17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ug/m3项 目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PM10 年平均 7024小时平均 150SO2 年平均 6024小时平均 1501小时平均 500NO2 年平均 4024小时平均 801小时平均 2002、地表水区域地表水南淝河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标准值如下表: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指 标 类标准值 依 据pH 6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水域标准COD 40石油类 1.0氨氮 2.0TP 0.43、声环境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值(Leq:dB(A) 范围昼间 夜间60 50 建设地块其他区域18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和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后进入望塘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望塘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表4-4 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标准污染物名称 接管标准(mg/L,pH除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mg/L,pH除外)pH 69 69COD 380 50BOD5 180 10SS 200 10NH3-N 30 53、噪声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表4-5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标 准 名 称 昼 间 夜 间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 60 5019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水污染物控制因子为COD和氨氮,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为SO2和NOX,本项目为建筑检测大厦项目,涉及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COD、NH3-N,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最终接入望塘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入南淝河;COD排放量为0.34t/a,NH3-N排放量为0.03t/a(排入环境量核算);该部分COD、NH3-N排放量已纳入望塘污水处理厂统计结果之中,因此本项目不另申请总量控制指标。20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主要污染源:污染影响时段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其基本工序及产污环节见下图:图5-1 施工期产污工艺流程图图5-2 运营期产污工艺流程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主要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检测,但大部分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均在建筑现场进行检测,不在本大厦内,本项目检测大厦多为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整理用,仅有少量建筑材料检测,且均为物理检测,不涉及化学试剂。运行期主要为检测设备噪声、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建筑材料固废。送检单位委托 现场检测 数据整理 提交检测报告噪声、固废、粉尘21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计划在2014年8月投入使用。由于本项目位于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园区山湖路西侧,本项目施工期施工现场不提供施工人员食宿。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施工废水、废气、施工机械噪声、固废等,由于施工工期短,且随着施工结束,污染影响会慢慢消失。1、大气污染: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风蚀扬尘,其产生量与风力、表土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等。由于项目建设中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此无混凝土搅拌粉尘污染。2、废水污染:施工队均来自当地,建设期间不提供食宿,故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机具及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3、噪声污染:主要为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以及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4、固废污染: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废弃的包装材料等。5、水土流失:项目所在地现状为空地,本项目为检测大厦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间的土地平整和基坑开挖,必然扰动现有地貌,破坏原有的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使得表土裸露且呈松散状态,抗蚀能力减弱,致使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加剧区域内水土流失趋势。二、运营期1、水污染源强分析1)用水量分析项目用水主要是检测用水和办公人员用水,由于项目运营期仅在大厦内进行少量建筑材料检测,具体检测量暂无法准确确定,因此检测用水量根据建筑大厦建筑面积进行估算,具体用水量如下表:表5-1 拟建项目用水量分析序号 项目 用水量标准 数量 用水量(t/d) 排水量(t/d)221 检测及大厦保洁用水 0.001m3/m2d 28000m2 28 22.42 办公用水 0.02m3/人d 30人 0.6 0.485 合计 28.6 22.882)水平衡从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日平均用水量为28.6t,年用水量为8580t。排水系数以0.8计,则项目日排水量为22.88t,年排水量为6864t。项目水量平衡情况见图5-2。图5-2 项目水量平衡图(单位:t/d)3)污染物产生情况项目区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望塘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望塘污水处理厂。具体见下表。表5-2 污废水中污染物产生量废水量(t/a) 污染物 COD BOD NH3-N SS6864 产生浓度mg/L 300 150 20 180产生量t/a 2.06 1.03 0.14 1.24化粪池处理后浓度mg/L 250 120 20 100污水处理厂接管浓度mg/L 380 180 30 200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mg/L 50 10 5 10污染物排放量t/a 0.34 0.07 0.03 0.072、大气污染源分析建设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G1和汽车尾气G2。1)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G12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主要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检测,但大部分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均在建筑现场进行检测,不在本大厦内,本项目检测大厦多为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整理用,仅有少量建筑材料检测,且均为物理检测,不涉及化学试剂。由于本项目仅在大厦内进行少量的砖砌墙、混凝土瓦、木材等建筑材料的检测,由于检测用不同于生产用,使用量极小,因此粉尘产生量很小,且项目大厦实验室均安装了通风机,因此检测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2)、汽车尾气(G2)根据项目设计,本项目设置2层地下车库,停车位共计104辆。汽车尾气主要是指汽车进出车库及在车库内行驶时,汽车怠速及慢速(5km/hr)状态下的尾气排放,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的泄漏等。汽车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HC、NOX等。汽车废气的排放量与车型、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排出物的测定结果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5-3。表5-3 机动车消耗单位燃料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CO HC NOX SO2轿车(用汽油) 191 24.1 22.3 0.291停车场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与汽车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和车流量有关。一般汽车出入停车场的行驶速度要求不大于5km/h,出入口到泊位的平均距离如按照50m计算,汽车从出入口到泊位的运行时间约为36s;从汽车停在泊位至关闭发动机一般在1s-3s;而汽车从泊位启动至出车一般在3s-3min,平均约1min,故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约为100s。根据调查,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为0.20L/km,则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量可由下式计算:g= fM其中:M=mt式中:f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汽油),具体见表5-3;M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耗油量(L);t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总和,由上述分析可知,约为100s;24m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约为0.20L/km,按照车速5km/h计算,可得2.7810-4L/s由上式计算可知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一次耗油量为0.0278L(出入口到泊位的平均距离以50m计),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CO、HC、NOx与SO2的量分别为5.310g、0.670g、0.620g与0.00809g。停车库对环境的影响与其运行工况(车流量)直接相关。本次评价取最不利条件,即泊车满负荷状况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时停车场内进出车流量相当大,此类状况出现概率极小,而且时间极短。车辆进出具有随机性,亦即单位时间内进出车辆数是不定的。根据类比调查,每天进、出车库的车辆数,可按平均早、晚一日出入2次,早晚高峰期每个周期进出时间按2小时/次计算。根据停车场的泊位,计算出废气排放源强。 表5-4运营期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污染源 CO NOx SO2 总烃地下车库 排放速率kg/h 0.28 0.03 0.0004 0.03排放量t/a 0.4 0.047 0.006 0.05由于本项目地下车库机动车位较少,废气产生量很小,各项污染物排放速率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且车库内实行机械通风,因此本项目地下车库机动车位汽车尾气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3、运营期噪声源强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检测设备噪声和汽车行驶噪声。表5-5 主要噪声源及噪声源强一览表序号 污染源 设备名称 噪声声压级(dB)1 实验室 检测设备 60-652 汽车行驶噪声 汽车 55604、运营期固体废物源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送检单位送检的建筑材料和办公人员产生的垃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送检单位送检的建筑材料检测后剩余的建筑材料由送检单位回收。办公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0.5kg/人d估算,则办公人员生活办公垃圾产生量为15kg/d,年产量4.5t(以300天计)。25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 检测 粉尘 少量 少量地下车库 CO 0.4t/a 0.4t/aNOX 0.047t/a 0.047t/aSO2 0.006t/a 0.006t/a总烃 0.05t/a 0.05t/a水污染物 污废水 水量 产生量:6864t/a 排放量:6864t/aCOD 300mg/l 2.06t/a 50mg/l 0.34t/aBOD5 150mg/l 1.03t/a 10mg/l 0.07t/aSS 180mg/l 1.2t/a 10mg/l 0.07t/aNH3-N 20mg/l 0.14t/a 5mg/l 0.03t/a固体废弃物 办公 办公、生活垃圾 4.5t/a /检测 建筑材料 少量 /噪 声 建设项目噪声主要为检测设备噪声和汽车行驶噪声,噪声声压级约为55-65dB(A)。其 他 无主要生态影响:项目建设区域规划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科技研发基地,现状为空地,基本无植被等生物,属于脆弱生态系统。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植被生物量减少,由于项目建设占地面积小,项目区现状植被量极少,因此本项目建设对植被等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项目建设期间,土地平整和基坑开挖,使得表土裸露且呈松散状态,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26七.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水污染问题及对策分析施工队均来自当地,建设期间不提供食宿,故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等。因无混凝土搅拌工程,施工期冲洗废水主要为施工建材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因此,施工中往往用水无节制、废水排放量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施工期的冲洗废水,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二、环境空气污染及控制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区裸露的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风蚀扬尘,其产生量与风力、表土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等。但影响程度及范围有限,而且是短期的局部影响。建设阶段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流程的三个方面表土的清除;建筑材料及废弃物的运输起尘;露天堆场的风力扬尘;A、首先是表土的清除,铲土机等机械在装运土石碎渣的过程中由于铲、装、翻等机械动作伴随扬尘的出现。B、建筑材料和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扬尘。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风力等作用将使运输土被风力剥离产生扬尘,另一方面汽车轮在运转过程中与地面土接触从而粘满土壤,通过离心作用产生扬尘。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75.085.0 5.08.65123.0 PWVQ 27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如下表所示。表7-1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粉尘量车速 0.1(kg/m2) 0.2(kg/m2) 0.3(kg/m2) 0.4(kg/m2) 0.5(kg/m2) 1.0(kg/m2)5(km/h) 0.0511 0.0859 0.1164 0.1444 0.1707 0.287110(km/h) 0.1021 0.1717 0.2328 0.2888 0.3414 0.574215(km/h) 0.1532 0.2576 0.3491 0.4332 0.5121 0.861325(km/h) 0.2553 0.4293 0.5819 0.7220 0.8536 1.4355C、露天堆场也将产生少量的扬尘,这部分扬尘主要与施工机械运动幅度大小以及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施工扬尘主要表现在工地附近,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更为明显,使该区块及周围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大。但粉尘的排放量大小直接与湿度、风力和施工期的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较难估算。对敏感点影响分析由于项目区西南侧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距离项目区较远,最近距离为150m,因此项目施工期对周边敏感点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影响很小。污染防治措施为了减小施工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须采取以下措施防治粉尘污染:1、工地现场周边应当围挡,防止物料渣土外泄;2、施工场地的出入口道路应当硬化,并采取措施防止车辆将泥土带出施工现场;3、在城市市区内进行建设施工,应当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4、装卸和贮存物料应当防止遗撒或者扬尘,物料堆场设置半封闭或用防水布遮盖,尤其在大风天气,物料运输过程中要进行遮盖;5、建筑垃圾应当密封运输;6、加强施工区的洒水,在大风天尽量避免高粉尘污染操作。28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项目施工期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噪声污染趋势及控制1、噪声源噪声污染是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土方阶段噪声源主要有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基本为移动式声源,无明显指向性,另外有各种平地车、推土机和挖掘机等,基本属固定式声源;结构阶段是建筑施工中周期最长的阶段,使用设备较多,是噪声重点控制阶段,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运输设备、振捣棒、吊车等。多属于撞击噪声,无明显指向性;装修阶段一般施工时间较短,声源数量较少。经类比调查,确定本工程施工期的产噪设备噪声级见下表:表7-2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强表序号 噪声源名称 测量距离 测量声级(dB(A))1 装载机 3 85.72 挖掘机 5 843 推土机 3 904 起重机 2 815 吊车 15 71.56 振捣棒 2 877 电锯 1 101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施工阶段作业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3、施工期环境噪声预测(1)预测方法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可处于施工区内任意位置,但在某一时段内其位置相对固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可用半自由声场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进行预测:Lp(r)L(ro)-20lg(r/ro)式中:Lp(r)受声点声压,dB(A);L(ro)参考点ro处声压,dB(A);r受声点至声源距离,m;29ro参考点至声源距离,m。(2)施工噪声影响预测根据上式,各类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距离情况计算结果见下表:表7-3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声功率级(dB)施工机械 传播距离(m) 55 60 65 70 75 85装卸机 103 58 33 18 10 /电锯 200 112 63 36 20 6挖掘机 141 79 45 25 14 /起重机 40 23 13 7 4 /吊车 100 56 32 18 / /振捣棒 80 45 25 14 8 /推土机 169 95 54 30 17 /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在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按相应标准要求,最不利情况下,昼间施工机械最大影响距离为36m,夜间施工机械最大影响距离为200m,为电锯产生的噪声。5、对敏感点影响分析由于项目区西南侧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距离项目区距离为150m,且与项目区之间相隔城市道路,因此项目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对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敏感点影响较小,夜间对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将产生噪声污染,需采取相关降噪措施。6、降噪措施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强噪声设备至敏感点距离至少在100m以外,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30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在靠近安徽工业经济技术学院施工时,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尽量避免在午间12:0014:00和夜间特别是晚上22:006:00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以免影响施工场地附近居民午间和夜间休息。如因建筑工程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而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提前2 日持建管部门的证明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施工日期和时间,并在周围居民点张贴告示,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四、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1、土石方平衡土方:根据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信息,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势较平整,土方开挖量较小,除建筑物回填土方和绿化土方外,其余土方用于项目区道路建设,土方在项目区内实行平衡,无外运弃土。2、建筑物垃圾建筑垃圾:包括砂土、石块、水泥、碎木料、锯木屑、废金属、钢筋、铁丝等杂物。建材损耗产生的垃圾和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其产生量按建材损耗率计算,因设计尚未进行,工程量难以准确计算。根据经验数据,土建施工垃圾按照万分五生产率计,即新建10000平方米建筑,通常建筑材料总用量为10000t,按照百分之五建筑垃圾率,约产生建筑垃圾500t,项目共计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则合计产生建筑垃圾约1400t。其中钢筋头、废木料占20%,全部回收利用,石块、水泥建筑垃圾部分(约占总量的30%)回收利用作项目区内道路建设,剩下部分建筑物垃圾向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