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docx
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 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环境最好的时期。但在从赶超型国家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时期,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必将影响甚至制约科技创新和发展。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他们的科研目的不是为国家解决重大发展问题,而是为了写论文、发表文章。现在的科技界,太强调论文了,有了能被 SCI 或工程索引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就可以申请 “杰青 ”、评教授,甚至参与院士评选。还有在各种评审中,出现了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浮夸,比如有的评审项目距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却要写上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的项目明明没有取得什么重要进展也要写上有 “重大进展 ”等等,目的就是忽悠国家,忽悠自然科学基金委,忽悠 863、 973。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评审制度不严格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 因。一些人把是否能获得国家级大奖作为参评院士的条件,拼命甚至不择手段争取获奖,导致国家级奖励质量下降,有些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名不副实。其次,惩罚力度不够。当发现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时,事后追究、惩罚不够。有些科研人员多途径申请项目,争取到很多经费,但实际的研究内容只有一个,应该说这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制止。问题还是出在评审制度不严。 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现在的科技项目立项,很多是各级管理人员有实质性的决定权,专家评审机制越来越流于形式。评审太过频繁,以至于评审质量下降,甚至科技界也出现 了 “评审专业户 ”的现象;科技评价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现行的奖励制度已成为一些官员追求政绩和一些科技人员获取名利的渠道。 再有,邓小平同志领导科教工作时,表示要当好科学家的 “后勤部长 ”。而现在,我们一些科技部门不是为科学家服务,而是把自己变成了 “指挥员 ”领导科学家工作。 科学问题还是要由科学家做主,要征求科学家的意见。比如一些科研专项、课题,搞 “时间节点 ”,把它弄成了一条 “生产线 ”,用指挥生产的方法来指挥科研项目,原因就是行政指挥过度。 在一些目标明确,如 “两弹一星 ”、 “载人航天工程 ”等大科学工程上,我们可以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大规模的人财物进行攻关。但真正要产生创新的、原创性成果,还是要靠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才是原创性的主体。只有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才能找到他所在领域的切入点在哪里,哪些方面是可以做出创新成果的。 目前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一些科研人员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跑项目、跑经费上面,花在各种评审方面,真正在一线工作的时间过少,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进展和质量。 由于很多科研决策是由管理干部制定的,很多重大项目的执行也是在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管理干部的干预下做的。因此,目前存在一个不正 常的现象,就是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怕管理人员,专家评审变成管理人员手中的工具。由于院士群体的顾虑比较少,敢于直言,因此很多场合,管理干部就排斥院士们参与项目的制定和决策。 以 863 计划中人工晶体专题为例。在 2019年以前,人工晶体专题由科学家为主来制定五年计划,也是由专家组管理和执行的。因此就非常强调创新和晶体生长的探索研究,执行的结果非常有效。目前在人工晶体领域的几项重大成果和创新,例如大尺寸 KTP、 LBO 晶体生长及产业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 KBBF 等晶体的发现及其光学性能的确定等一大批具有重 大国际影响的成果,就是从 “七五 ”到 “九五 ”一直得到 863计划支持的。自进入新世纪以来, 863计划改由管理人员任命所谓的年轻人工晶体 “专家 ”(实际上也是管理人员 )来制定计划,结果人工晶体专题被取消,稍微长远的晶体材料研究计划,例如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生长及器件研究也被取消。于是,自新世纪以来连续 10 年, 863 计划没有支持人工晶体领域中好的研究课题,自然也没有得到任何有影响的成绩。公务员之家 : 反观其他计划,例如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反而纷纷支持人工晶体项目。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作 的报告中,提到的在基础研究方面 “量子通讯实验取得成功,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中材料和器件的实验应用上取得突破 ”,其中,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项目,就从 973 计划基金委重大项目得到了强有力的支国家不能只收获论文宣传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持。 为了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一定要强调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才是我国创新型群体的主流,是创新的源泉。必须依靠、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让他们参与重大项目的制定和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赶超型国家变成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