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docx
2019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2019 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 2019 年,全县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总体部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以 “深化提高、创新发展 ”为突破口,坚持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方针,全面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深化 “1143”工作,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深入开展 “志愿者十大援助行动 ”和生育关怀行动,搞好群众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计生协会工作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围绕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 以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深化基本国情教育和基本国策教育,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科学文明婚育观,以普及新型婚育文化知识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世界人口纪念日、协会会员纪念日、基本国策确立 30 周年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加强 “会员之家 ”建设,在有条件的乡、村组建起以会员为主的文化宣传队伍,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继续加强新闻 、信息宣传工作,加强与有关主流2019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媒体的联系,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搭建起上下贯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 结合开展的 “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 ”活动,进一步深化 “1143”工作法,达到阵地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效果真正明显。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把重点放在抓好落实上,在增强村级自治能力和实效上下功夫。突出抓好 “村(居)民自治 ”、 “晚婚晚育 ”、 “避孕节育 ”、 “流动人口管理 ”四个协议的签订、监督和履行工作,对违反四个协议的,由村委会按照村 (居)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追究违约责任,使会员群众遵守村(居)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成为自觉行动,努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上层次、上水平。继续开展基层群众自治 “村(居)示范活动 ”,各乡镇(街道)要培植不少于 3 个新示范村(居), 7月底前完成示范点的推荐、筛选工作, 8 月份组织验收,争取有更多的村(居)跨入国家和省级、市级示范村(居)行列。 深入开展 “志愿者十大援助行动 ”,在去年组建县、乡、村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结对帮扶、开展服务上,力争在全县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力,吸 收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重视和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充实和完善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充分发2019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挥志愿者的作用,为计生家庭提供生产、生育、生活服务。重视发挥理事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协会工作社会化水平。 三、围绕促进计生家庭幸福,深化生育关怀行动 以 “生育关怀行动 ”为平台,深入贯彻落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使用试行办法,建立并完善资金募集机制,县级协会 “计划生育公益金 ”每年投入不低于 20万元,乡镇(街道)每年投入不低于 5万元,保障生育关怀行动的组织实施。完善 计划生育公益金和人口关爱基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健全一般帮扶、重点救助、应急救助、长效帮扶、走访慰问等相关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规范救助标准和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救助及时到位。 落实好 “三保两助两扶 ”工作。继续为符合条件的特困计生家庭父亲、母亲和独生子女,以及村(居)计生专职主任办理救助式保险;继续对部分特困计生家庭和特困独生子女大学生实施救助;拓宽服务领域,对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进行生产、生活帮扶,对遭受意外的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精神慰抚。按照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和 “大平台、小项目、一 乡一品 ”的要求,适时开辟生育关怀新的项目,侧重围绕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脱贫致富,在农业技术、致富项2019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目、低息贷款、技术培训、享受低保、帮收帮种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四、围绕提高协会整体能力和水平,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按照建设 “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有作为 ”群团组织的要求,着力抓好各级计生协机构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采取专题培训、观摩调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各级计生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乡、村(居)两级计生协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乡级调整充实协会会长、常务副会 长,配齐配强专职秘书长;全面实行村级计生专干与计生协秘书长 “一肩挑 ”模式,构建起 “乡聘村用县备案 ”管理机制;抓好会员队伍,继续充实 “五种新人 ”加入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增强基层协会组织的活力。抓好协会组织的 “两个延伸 ”,要在百名育龄群众以上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计生协会,基本达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协会组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