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民间活动.docx
中秋节民间活动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 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中秋节民间活动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 “拜月坛 ”、 “拜月亭 ”、 “望月楼 ”的古迹。北京的 “月坛 ”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 “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 “仲秋 ”。到魏晋时,有 “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公务员之家 : 中秋节民间活动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 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 “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 “仲秋 ”之中,所以称 “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 “八月节 ”、 “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 ”“月夕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 “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 “端正月 ”。关于 “团圆节 ”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 “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 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 “团圆节 ”。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 ,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中秋节民间活动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 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