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1 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广州市市政园林工程管理中心 评价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 一四年三月 前 言 广州市城市中心区,东西向道路发达,环市西 路、东风路标准较高;受铁路站场和流花湖公园的限制,区域内南北向道路严 重不足,由此造成的交通阻塞压力已影响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打通广园西路至西 华路这段卡脖子道路。康王路延伸段下穿隧道南面连接康王路,北面通往广园西路 ,连通了两条较高等级的道路,是广州市有计划有步骤实现广州市路网规划的重要 基础工程项目,对改善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是非常必要的。康王路延伸段下穿隧道工程不仅打通两条“T ”型的断头道路,还在城市中心区的西部提供了一条贯 穿南北的通道,对改善城市路网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工程建设是改善荔湾区南北向 交通状况的迫切需要、是荔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机场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国际 机场的建成,广园西放射线的建设非常迫切,而广园西放射线的建设必须与隧道的 规划建设同步进行,因此隧道的建设也同样迫切。隧道修通后,高峰小时双向交通量就已超过 2500 辆标准车,显示出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强大的交通吸引力。 为了打通广园西路至西华路这段卡脖子道路, 以理顺交通流向,充分发挥网络功能,为白云机场的使用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并缓解南北向压力,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建设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该隧 道南端是康王路与西华路交叉口,沿线向北穿过东风西路、流花湖公园、流花路、 站前路、铁路车辆段及广园西立交后与广园西路相接。 一、项目建设特点 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建设项目(下简称康王路隧道)的位置处于荔湾区,整体呈南北走向,南端是康 王路与西华路交叉口,沿线向北穿过东风西路、流花湖公园、流花路、站前路、铁 路车辆段及广园西立交后与广园西路相接。 康王路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起点为康王路与西华路交叉口,止点为广园西路,右线全长为 2000 米,左线全长为 1991.435 米。主线为双向四车道,隧道全长 1585m(双管长度) 。 隧道规划控制宽度为 53.5m;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一级;机动车道数:双向四车道;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荷载等级:城 A 级;设计车速: 50km/h;隧道单洞净 宽: 9.5;隧道最大纵坡:根据城镇道路设计技术标准隧道内一般不超过 4%;抗震烈度:按 7 度设防;排水设计重现期: 2 年;防水标准:达到二级防水标准;设计净高:5m;最小曲线半径:主线 200m;隧道设计最大通风量为 600m3/s;隧道设计的最大通风风速为 10m/s。 二、环评报告编制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核制度。 2007 年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拟选址进行了现场踏勘,对拟选线路周围环境进行详尽的调查、监 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隧道工程分析,于 2009 年 2 月完成了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环境保护投资发展公司于 2009 年 3 月形成了关于 技术评估意见(穗环咨字(评书) 2008029 号), 2009 年 4 月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2009 年 9 月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工程环评文件报批有关问题的函(穗环管2009180 号),由于该项目未取得立项文件而暂缓审批。 2011 年 11月关于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穗发改2011226 号) ,该项目取得了立项文件。但由 于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许多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原有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不 符合审批要求。现按照新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 广园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修订更新。 2013年 11月 29日在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网站主 页上进行了第一次信息补充公示(公示时间为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2013 年 12 月份完成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以及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 修订后的环评报告书初步完成后, 于 2013 年 12 月 12 日在在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网站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外部 网站上进行了报告书简本公告,以及还通过实地张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 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公示内容包括建 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环境风险、预 防措施及对策、环评结论要点、公众查阅环评报告书简本及补充信息方式的途径、 咨询可采用的方式和咨询时间、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此后, 采取了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并进行公众意见回访。 三、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1)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属于噪声污染型的项目,因此,本报告 按照导则要求开展了一期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现状监测,以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拟建项目经济净现值为 106514 万元/ 年,环境经济损失合计达 235 万/ 年,效益远大于损失,同时打分法分析表明,效益/ 损失 1.1,项目工程产生的效益大于其带来的损失,从环境经济的角度分析,该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3)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控制、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降低路面尘粒、保证机动车行驶快捷方便及利用植被净化空气等措施。 2)声环境:为了降低噪声污染,本项目将安装通风隔声窗、在隧道北洞口( YK1+840)至敞口段终点(YK1+950 )建密封隔声罩、绿化、修建和加高围墙等为主的降噪措施。3)水环境:废水主要为洞内冲洗、消防及渗漏水,无有害物质。在隧道两端及隧道最低点设排水泵房,将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4)事故应急:因隧道属封闭空间,若发生火灾事故,后果较严重,因此建议本项目禁止易燃易爆车辆通行。 四、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本项目路线布设从环境角度而言基本合理,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只要建设单位在建设中严格执行 “三同时 ”规定,确保各项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环保措施正常实施、合理采纳和落实本环评报告中所提出 的有关环保措施后,将使项目建设中及运行后对环境特别是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 响减少到较低程度。所以,本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拟建的康王路下 穿流花湖隧道新建工程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i ii iii iv i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2 1.2.1 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2 1.2.2 地方有 关法规和环境保护文件 .4 1.2.3 国家有 关技术规范 .6 1.2.4 其它有 关依据 .6 1.3 评价目的 .7 1.4 评价的原则和技术方法 .7 1.4.1 评价的 原则 .7 1.4.2 评价技 术方法 .7 1.5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8 1.5.1 污染控 制目标 .8 1.5.2 区域环 境功能属性及项目周边敏感点 .8 1.5.3 环境保 护目标 .16 1.6 评价工作重点、等级和范围 .16 1.6.1 评价内 容 .16 1.6.2 评价工 作重点 .17 1.6.3 评价工 作等级及范围 .17 1.7 评价标准 .19 1.7.1 环境质 量标准 .19 1.7.2 隧道内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建议值 .21 1.7.3 污染物 排放标准 .22 1.8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 .24 1.8.1 环境影 响识别 .24 1.8.2 评价因 子 .25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7 2.1 基本情况 .27 2.2 位置和走向与建设规模 .27 2.3 主要技术指标 .29 2.4 土石方平衡及工期安排 .30 2.4.1 土石方 平衡 .30 2.4.2 工期安 排 .30 2.4.3 施工场 地的布置 .31 2.5 占地拆迁 .32 2.5.1 用地条 件及建筑物分布情况 .32 2.5.2 征地、 拆迁情况分析 .33 2.6 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34 2.7 营运期交通量预测 .36 2.8 隧道方案设计 .37 2.8.1 隧道建 筑限界 .37 2.8.2 隧道内 轮廓设计 .38 2.8.3 隧道平 面设计 .39 ii2.8.4 纵断面设计 .40 2.8.5 隧道横 断面设计 .41 2.8.6 匝道平 面设计及服务水平 .43 2.9 路基、路面工程设计 .44 2.9.1 路基工 程 .44 2.9.2 路面工 程 .45 2.10 绿化、景观工程设计 .48 2.11 机电系统及附属工程 .48 2.11.1 通风 系统 .48 2.11.2 照明 及供电系统 .50 2.11.3 监控 系统 .51 2.11.4 给排 水及消防系统 .53 2.11.5 交通 工程 .54 2.12 隧道养护及管理设施 .54 2.12.1 隧道 养护 .54 2.12.2 隧道 管理设施 .56 2.13 隧道防水设计原则及等级标准 .56 2.13.1 防水 设计原则 .56 2.13.2 防水 等级标准 .56 2.14 隧道工程施工 .56 2.14.1 隧道 施工工法 .56 2.14.2 湖内 围堰形式的选择 .59 2.14.3 施工 方法分段选择 .60 2.14.4 弃碴 处理 .61 2.15 工程建设情况及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61 2.15.1 流花 湖公园内工程段工程概况 .62 2.15.2 流花 湖公园内工程段工程施工方式 .63 2.15.3 流花 湖公园内工程段已实施的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情况 .64 2.15.4 流花 湖围湖恢复 .65 2.15.5 项目 施工对鹭岛生态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65 2.15.6 存在 的不足及需补充改进的环保措施 .66 2.16 工程建设与现有路网的相关关系 .67 2.17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69 2.17.1 康王 路段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69 2.17.2 广园 西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71 第三章 工程分析 .73 3.1 工程的环境污染分析 .73 3.2 施工期的污染源分析 .73 3.2.1 施工期 工艺流程 .73 3.2.2 施工期 污染源分析 .73 3.3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75 3.3.1 汽车尾 气污染物 .77 3.3.2 交通噪 声 .78 3.3.3 水污染 源分析 .80 3.3.4 固体废 物 .80 3.3.5 生态环 境影响 .81 第四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82 4.1 自然环境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