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住宅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 前 言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XX 市 “十二五 ”期间要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为重点,以建设新城、新区和发展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促进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建设中心城市。按照 XX 市总体规划, 为推进城市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XX 安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 78050.0 万元建设 XX 项目。 项目选址于 XX 市 XX 朝阳大街以西,九河路 以南,滨河公园以北,规划支路以东区域内,规划占地面积 122.22 亩。该地块属于 XX 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居住、商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 XX 安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业主委托后,我单位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 料,对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 市环境保护局于 2014 年 1 月 24 在 XX 市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技术评估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 XX 市环境保护局、 XX 环保局、建设单位及监测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颁布并实施)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 实施)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9.1 实施) ;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实施)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3.20 发布并实施)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 实施)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3.1 实施) ;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能源法( 2008.4.1 施行);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7 月 1 日修订 ) ;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1991.6.29.实施);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3.8.1.实施);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007.8.30 修订 );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修正);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1.实施) ; ( 1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29 实施) ; ( 16) 城市绿化条例( 1992.8.1 实施 ) ; ( 17) XX 省环境保护条例 ( 2005.5.1 实施); ( 18) XX 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6.12.17 通过,公布之日起实施); ( 19) XX 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1996.11.3 通过 ,公布之日起实施); ( 20) XX 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 ( 2009.7.1 实施 ) ; ( 21) XX 省实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 2002.3.30 实施 ); ( 22) XX 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 1997.10.25 实施); ( 23)国务院关于发布 的决定国发200540 号; ( 2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0036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3 号; ( 25)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环发200156 号; ( 2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 200539 号; ( 2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98 号; ( 2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77 号; ( 29)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144 号; ( 30)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 201337号; ( 31)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3104 号。 1.1.2 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产业政策及指导性文件 ( 1) 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发改委令 2013 年 第 21 号 ,2013 年 5 月 1 日实施 ); ( 2) 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 296 号);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8.20.20); ( 4)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冀政( 2008) 101 号, 2008.11.12 实施); ( 5)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 2006 37 号) 1.1.3 国家、地方颁布的其它相关政策及政策性行政规章依据 (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2004.12.1 施行); (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实施); ( 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3.18 实施); ( 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006 年 1 月 1 日实施); ( 5)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环办 200895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4 号); ( 6) XX 省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 XX 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试行)的通 知 ”(冀环管 2003526 号); ( 7)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管( 2002) 148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2.05.16); ( 8) “关于印发 XX 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 ”(冀环管 200733 号); (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发 200765 号); ( 10) 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划分的通知(办字 200936 号, 2009.3.9 实施)。 ( 11) XX 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 2010238 号); ( 12) XX 省建设厅关于加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防止噪声油烟污染的通知(冀建规( 2008) 149 号, 2008.3.18 实施) ; ( 13)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X 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冀政 2010 158 号 ; ( 1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的通知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 200823 号 ; ( 15)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 号; ( 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冀环办发 2010250号; ( 17)关于实施环境治理攻坚行动的意见(冀发 201322 号); ( 18) XX 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冀发 201323 号); ( 19) XX 市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沧字 201322 号); ( 20) XX 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沧政字 201363 号); ( 21)关于印发 XX 市建筑工程扬尘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沧建 2013212 号);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5 ( 22) XX 市市区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方案(沧政字 201362 号)。 1.1.4 相关技术规范及其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下 水环境( HJ610-2011);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 7)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393-2007); (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6-96) ; ( 9)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 2001.5.27) ; ( 10) XX 项目 申请报告 ; ( 11)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书。 1.2 评价目的及工作重点 1.2.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 1)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 相关环境质量现状 数据的收集 、 监测,了解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 2)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建设内容的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周 边 污染源调 查,预测 外环境 对 建设 项目的影响; ( 3)根据项目的建设特点,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对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 4)对当地公众进行调查,以了解公众对项目的支持程度,从而从公众参与的角度为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管理依据; ( 5)综合相关政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选址 可行性等的分析结论,从环保角度明确说明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建设审批、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 6)在满足环评要求的基础上,本次环评工作应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 的资料和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力求节省资金并提高工作效率。 1.2.2 工作重点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6 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是:施工期环境大气和噪声影响分析;营运期所排废气、废水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外环境 对 本 项目的影响分析。 1.3 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污染物的排放种类、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将 施工期和 建成使用 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对环境的影响列于表 1.3-1。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筛选项目污染源评价因子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 1.3-1。 表 1.3-1 环境影响因子分析表 环境因素 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生活环境 环境 空气 水环 境 声环境 植被 景观 劳动 就业 交通 运输 公众 健康 生活 水平 施 工 期 土地整平 -1 -1 +1 -1 地基处理 -1 -1 -1 -1 -1 +1 基建施工 -1 -1 -1 -1 +1 装修阶段 -1 -1 -1 +1 材料运输 -1 -1 -1 +1 -1 -1 建筑材料堆存 -1 -1 +1 营 运 期 废气 -2 废 水 -1 -1 噪声 2 -1 固废 -1 -1 -1 绿化 +1 +1 +1 +1 +1 +1 +1 注: “+”为有利影响; “-”为不利影响; “1”为轻度影响; “2”为一般影响; “3”为严重影响。 表 1.3-2 评价因子一览表 项目 因子 污染源评价因子 废气 油烟、 CO、 NO2、 非甲烷总烃 废 水 COD、 BOD5、 SS、 氨氮 、动植物油 噪声 等效连续 A 声级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 空气 SO2、 PM10、 NO2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 空气 CO、 NO2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1.4 评价工作等级 1.4.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本 项目废气主要包括住户厨房所排油烟、地下车库所排汽车尾气 、垃圾收集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7 点及公厕产生的恶臭气体等 ,主要 污染 因子为 CO、 NO2 和非甲烷总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2 2008)推荐的估算模式进行计算 ,其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Pi =Ci/C0i100% 式中: Pi 第 i 个污染物的最 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mg/m3; C0i 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为 CO、 NO2、非甲烷总烃 , 均为无组织排放。本项目污染源参数见表 1.4-1,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见表 1.4-2, 分级判据见 表 1.4-3。 表 1.4-1 污染源参数 污染源(面源) 污染物 排放速率 g/s 排放高度 m 长度 m 宽度 m 西区住宅 地下车库 总烃 0.00436 2.5 1.4 1.4 CO 0.01036 NO2 0.00061 西区商业 地下车库 总烃 0.00125 2.5 1.4 1.4 CO 0.00297 NO2 0.00024 东区 地下车库 总烃 0.00522 2.5 1.4 1.4 CO 0.01239 NO2 0.00059 表 1.4-2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污染源 污染物 标准( mg/m3) Pmax 浓度( mg/m3) 占标率( %) 西区住宅 地下车库 总烃 2.0 0.1405 7.03 CO 10.0 0.3339 3.34 NO2 0.2 0.0197 9.86 西区商业 地下车库 总烃 2.0 0.0403 2.01 CO 10.0 0.0934 0.93 NO2 0.2 0.0076 3.80 东区 地下车库 总烃 2.0 0.1681 8.41 CO 10.0 0.3992 3.99 NO2 0.2 0.0190 9.50 表 1.4-3 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级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 80%,且 D10% 5km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8 二级 其它 三级 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根据 以上计算结果判别 ,对照表 1.4-3, Pmax=9.86%10%,故 本次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4.2 水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 ( HJ/T2.3-93) 中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表中规定进行工作级别的划分,小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93.9m3/d,污染物类型简单,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并最终进入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 ,因此仅对水环境进行简要分析。 1.4.3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 境( HJ610-2011)规定,拟建工程不直接开采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变化,不会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拟建工程属于类建设项目。产生的 生活 污 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 污水管网,最终进入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处理。按照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次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表 1.4-4。 表 1.4-4 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一览表 评价依据 单项分级依据 单项分级 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 岩土层单层厚度 0.5 mMb 1.0m,渗透系数 10-7cm/s 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弱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项目所在地不属于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的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不属于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 不易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项目所在地不属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也不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以及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和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 源区 不敏感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项目污水排放量为 593.9m3/d, 1000m3/d 小 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 污染物类型数 =2,主要为 pH 和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预测的水质指标 6 中等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表 6(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中划分依据可知,本 项目 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1.4.4 声环境评价等级 建设 项目 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1 类、 4a 类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等级划分规定 “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3096 规定的 1 类、 2 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dB( A) 5dB( A)(含 5dB( 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 。 项目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二级。 1.4.5 固体废物环境评价等级 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区域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 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后送 XX 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妥善 处置 ,不会对 周围 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仅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4.6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中的相关规定,项目占地属于一般区域,占地面积小于 2km2,因此评价等级为三级。 项目的建设将使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发生改变,项目建成后将对该区域进行绿化美化。项目的建设以及区域绿化将有利于该区域保持连贯的城区绿地系统,因此只做简要分析。 1.5 评价范围 根据各环境要素受影响程度及评价工作等级、保护目标的敏感程度,可将评价范围适当缩小或延伸的原则,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 1.5-1。 表 1.5-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级别 评 价 范 围 环境空气 三级 以 本项目选址中 为中心 ,半径 2.5km 的 圆形区域 水环境 达标排放分析 本项目总排污口 声环境 二 级 项目占地区域及界外 200m 范围 生态和景观环境 三级 项目选址区域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0 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6.1 污染控制目标 ( 1)水环境控制目标:运营期 产生的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 排入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 进行处理。因此项目废水排放执行中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表 4 中三级标准 , 并符合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 求 。 ( 2)大气环境控制目标:地下车库排放的汽车尾气、住户厨房油烟 、公厕、垃圾中转站排放恶臭气体 ,所有废气均达标排放 。 ( 3 ) 施 工 期 场 界 噪 声 执 行 建 筑 施 工 场 界 环 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 GB12523-2011), 并 确保项目营运期 场 界噪声达标 。 ( 4)固体废物控制目标:施工期建筑垃圾和弃土方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 ; 建成后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日产日清,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产生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强绿化工作,美化区域环境。 1.6.2 环境保护目标 ( 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 DB 13/ 1577-2012)二级标准; ( 2)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1 类 、 4a 类 标准; ( 3)地下水 环境保护目标 :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标准; ( 4)固体废建筑垃圾和弃土方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建成后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日产日清,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产生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强绿化工作,使 得小区区域绿地率不低于 30%。 具体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6-1。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1 表 1.6-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敏感目标名称 相对方位 最近距离( m) 功能区划 保护要素 1 运河小区 西 350 居住区 GB3095-2012 二级 GB/T14848-93 III 类 GB3096-2008 1 类、 4a 类 2 学府花园 西北 350 居住区 3 永安家园 西南 355 居住区 4 嘉禾一方小区 西 710 居住区 5 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 北 60 行政办公 6 塞纳左岸小区 北 60 居住区 7 南环中路派出所 北 60 行政办公 8 漳卫南运河 XX 市河务局 北 60 行政办公 9 供排水公司 东北 380 行政办公 10 XX 市十中 东北 630 学校 11 南环小学 东北 710 学校 12 大赵庄改造办公室 东 60 行政办公 13 XX 外经出国人员培训 中心 东南 140 学校 14 XX 市疾控中心 紧邻 行政办公 15 沧兴大饭店 西南 170 商业 1.7 评价标准 1.7.1 环境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车库排放的汽车尾气中非甲烷总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 DB 13/ 1577-2012)二级标准,详 见表 1.7-1。 ( 2)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1 类 、 4a类 标准, 详 见表 1.7-2。 ( 3) 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表 1 中的类标准,详 见表 1.7-3。 1.7.2 污染 物 排放标准 ( 1 ) 住 户 厨 房 油 烟 排放浓度参照 执 行 饮 食 业 油 烟 排 放 标 准 ( GB18483-2001); 汽车库尾气中的 NO2、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CO 执行 固定污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2 染源一氧化碳排放标准( DB13/478-200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生活垃圾收集点及公厕排放恶臭气体 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中的 “新建改扩建 ”的二级厂界标准值, 具体 见表 1.7-4。 ( 2)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表 4 中三级标准并符合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 进水水质要求 ,具体 见表 1.7-5。 ( 3) 项目 边界 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中的 1类 、 4 类 标准,见表 1.7-6。 ( 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中的标准, 详 见表 1.7-7。 ( 5)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参照 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 1.7.3 标准列表 本项目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列表如下: 表 1.7-1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标准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 g/m3) 标准来源 年 平 均 24 小时 平均 1 小时平均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PM10 70 150 NO2 40 80 200 CO 4mg/m3 10mg/m3 非甲烷总烃 2.0 mg/m3 DB 13/ 1577-2012 二级标准 表 1.7-2 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类别 昼间 dB( A) 夜间 dB( A) 标准来源 1 类 55 45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 70 55 表 1.7-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 mg/L 项目 pH 氨氮 挥发酚 氟 化物 氰化物 类 6.5 8.5 0.2 0.002 1.0 0.05 表 1.7-4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单位: mg/m3 污染物 浓度限值 标准 来源 NOX 0.12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PM10 1.0mg/m3 非甲烷总烃 4.0mg/m3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3 CO 10.0mg/m3 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排放标准 ( DB13/478-200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臭气浓度 20(无量纲)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新建改扩建”表 1 中二级标准 油烟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 mg/m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试行) 表 1.7-5 废 水 排放执行 标准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 pH 6-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三级标准 COD 500mg/L BOD 300mg/L SS 400mg/L 氨氮 动植物油 100 pH 6-9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COD 300mg/L BOD 150mg/L SS 200mg/L 氨氮 50mg/L 动植物油 pH 6-9 本项目排水执行标准 COD 300mg/L BOD 150mg/L SS 200mg/L 氨氮 50mg/L 动植物油 100 表 1.7-6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执行标准 单位: dB( 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标准来源 1 类 55 45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4 类 70 55 表 1.7-7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 dB( A) 时段 昼间 夜间 限值 70 55 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4 2 区域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及现状 XX 市位于 XX 省东南部,属华北平原东部黑龙港河流域,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东经 1164532至 1165714,北纬 381300至 382451。东临渤海 80km,北至天津 105km,距 XX240 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 220km,南到德州 120km。全市南北长 165 公里,东西宽 187 公里,总面积 1.4 万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 60 平方公里。 XX 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 XX 省确定 的 “两环 ”(环京津、环渤海 )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 198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城市。 XX 市 XX 位于 XX 市区西半部,北纬 381300至 382451,东经 11647至1165714。东以南北大街为界与新华区毗邻,南、西、北三面皆与沧县接壤。南北长 15km,东西长 13km。总面积 137.7km2,市区约 17.5km2。 拟建项目位于 XX 市 XX 朝阳大街以西,九河路以南,滨河公园以北,规划支路以东区域内 , 被 XX 市疾控中心分为东、西两个地块。东、西两地块北侧 为九河路,南侧隔规划六支路为规划中的滨河公园,其中西区东侧为 XX 市疾控中心,西侧为规划支路;东区西侧为 XX 市疾控中心,东侧为朝阳大街。西区 中心坐标为北纬 381643.54 ,东经 1164938.07; 东区 中心坐标为北纬 381641.34 ,东经 1164948.45。 项目用地为 规划的 居住 、 商业、 道路 用地,根据现场调查 选址处现为闲置空地。 该地块无受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 , 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块出没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啮齿类、爬行类及昆虫等,无大型野生珍稀动物出没 , 项目周围附近无高压线及发 射塔等设施。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 XX 市位于华北冲积平原中下部,由冲积平原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西南较高处高川乡海拨高程 11 米,东北较低处兴济镇海拨高程 4 米,高差 7 米,坡降 1/500,主要地貌单元为缓岗,河间洼地,浅平洼地,二坡地, XX 市大部分是二坡地,由于南运河纵贯南北,将城市自然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运西坡降较大,运东坡度平缓。全县市多种地貌类型,为不同的土地利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5 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2.2.2 水文地质 本地区最大揭露深度 25.20 米内地层除上部填土( Q4ml)外,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积( Q4al)及陆相冲积与沼泽相沉积( Q4h+al)形成的粉土及粉质粘土层,按其成因、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 6 层,场地地层除上部填土外,下部各层分布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第四纪以来,本区无大的构造活动发生,场地构造稳定性较好。 各层土岩性特征、分布规律详见表 2.2-1。 表 2.2-1 工程地质分析 层 号 时代 成因 岩 土 名 称 层 厚( m) 层 底 埋 深( m) 层底高程( m) 岩 性 特 征 Q4ml 素填土 0.30 3.40 0.30 3.40 9.60 6.50 黄褐色,以粘性土为主,混碎砖、白灰,上部为杂填土,见建筑垃圾,稍密,稍湿。 Q4al 粉土 夹粉质 粘土 2.10 6.00 4.70 7.00 5.30 2.90 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具粘性,中密,很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中部夹多层粉质粘土层。 1 粉质 粘土 0.40 2.50 4.00 5.70 6.00 4.30 褐黄 -灰黄色,含氧化铁、腐植质,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场地东部。 粉质 粘土 2.30 4.80 8.30 10.20 0.40 -1.60 褐黄 -灰黄色,含氧化铁、腐植质,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4h+al 粉土 1.30 7.30 12.00 16.60 -0.60 -6.60 灰黄色,含云母、腐植质,中密,很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中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粉质 粘土 1.60 9.10 18.00 19.80 -8.00 -9.80 灰色,含腐植质,粘性弱,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部 夹粉土。 粉土 最大揭露厚度 7.20 米 25.20 米未揭穿 灰色,含云母、腐植质,砂性强,中密 -密实,很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2.3 地表水状况 XX 市中西部区域主要地表水有南运河、黑龙港河和小流津排水渠。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为槽运要道。 XX 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 20 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 , 占总长的七分之一。 XX 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 南运河 。 XX 段运 XX 起青县李又屯村,南至吴桥第六屯,流经青县、沧县、 XX 市区、泊头、南皮、东光、吴桥,全长 253 公 里 。 南运河起自山东省德州XX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6 市四女寺枢纽,由南向北经我省衡水市、 XX 市的十一个县 (市、区 ),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流后经海河入海。 海河流域子牙河支流,流经 XX 平原东部。上源老沙河源于 XX 省 大名县北 部,威县常庄以下名清凉江,于三岔河附近纳入江江河,文庙附近汇入老盐河后始称黑龙港河,至天津市静海县入贾口洼,经子牙河入海河。全长约 370 公里,流域面积约 1.7 万余平方公里,耕地约 133 万公顷。黑龙港河位于子牙河、滏阳河、卫运河、南运河之间,流域为封闭洼地。黑龙港河是平原排水河道,自开挖了子牙新河、北排河、南大 排水河后,将该河分成 3段,沥水分别由上述 3 河入海。 小流津排水渠位于 XX 市西部, XX 市运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小流津排水渠,最后汇入北排河。 2.2.4 气候气象 XX 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