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住宅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I目 录第一章前 言. 11.1项目由来.11.2项目所在地环境特点.21.3评价目的与原则.21.4评价工作过程和重点.21.5结论.3第二章总 则. 12.1编制依据.12.1.1 法律法规及国家规范性文件.12.1.2 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2.1.3 导则及技术性文件.22.1.4 项目依据.22.2评价对象.32.3评价标准.32.3.1 环境质量标准.32.3.2 污染物排放标准.42.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52.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52.4.2 评价因子筛选.62.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72.5.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72.5.2地表水环境.72.5.3 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82.5.4 生态环境.82.5环境功能属性及环境保护目标.82.5.1 项目所在环境功能区.82.5.2环境保护目标.9II2.6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112.6.1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12.6.2荥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12.6.3荥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12.7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3第三章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3.1项目概况.13.1.1 项目基本概况.13.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3.1.3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3.1.4 项目区现有情况介绍.33.2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33.2.1 建设内容.33.2.2 建设方案.33.3公用工程.53.3.1 供水.53.3.2排水.53.3.3供电.63.3.4供气.63.3.5 供暖、制冷.73.3.6 消防.73.3.7 节能、节水.73.3.8道路和停车位设置.73.3.9 景观和绿化.73.4 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83.4.1工艺流程.83.4.2 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93.4.3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3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III4.1 自然环境.14.1.1 地理位置.14.1.2 地形地貌.14.1.3 地质.14.1.4 水系及水文地质.14.1.5 地震烈度.24.1.6 气象.24.1.7 生物资源.34.1.8矿产资源.34.2 社会环境.44.2.1 行政区域及基本情况.44.2.2 经济状况.44.2.3 交通运输.44.2.4 文物和风景名胜.54.2.5科教文卫体.54.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4.4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84.4.1 评价因子.84.4.2 评价标准.84.4.3 评价方法.84.4.4监测结果分析.94.5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4.5.1 监测布点.104.5.2监测方法.104.5.3 监测时间及频率.104.5.4 评价标准.104.5.3 监测结果分析.114.6小结.12第五章 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IV5.1.1 施工期环境污染特点.15.1.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25.1.3 废水环境影响分析.75.1.4 声环境影响分析.75.1.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05.1.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5.1.7施工期对道路交通的影响.12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25.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25.2.2 废水环境影响分析.125.2.3 声环境影响分析.135.2.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55.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65.2.6 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165.4.2加油站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165.4.3城市道路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17第六章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6.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16.2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6.3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6.3.1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6.3.2 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3第七章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7.1.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7.1.2 废水处理措施分析.17.1.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27.1.4 固废处置措施分析.37.1.5 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分析.3V7.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37.2.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37.2.2 废水处理措施分析.37.2.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47.2.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47.2.5 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分析.47.3 环保措施汇总.5第八章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分析.18.1 清洁生产分析.18.1.1房地产行业推行清洁生产.18.1.2项目节能措施.28.1.3节水措施.48.1.4绿色装修.48.1.5清洁生产建议与要求.48.2 总量控制分析.5第九章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9.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9.1.1 项目选址与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9.1.2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9.1.3 项目选址与社会需求的吻合性分析.29.1.4 项目选址地质条件的可行性分析.29.1.5 项目选址基础设施条件分析.39.2 小区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49.2.1 设计原则.49.2.2 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49.3小结.4第十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10.1 环境影响效益分析.110.2 经济效益分析.1VI10.3 社会效益分析.210.3.1 加快住宅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210.3.2 项目的建设将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210.3.3 扩大居民住房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310.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3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11.1环境管理.111.1.1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和目标.111.1.2环保机构设置要求及职责.111.1.3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111.2环境监测计划.111.2.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111.2.2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211.3环境监理计划.311.3.1 环境监理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