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西医结合医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北北 京京 长长 安安 中中 西西 医医 结结 合合 医医 院院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报报告告书书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 1028 号 2014 年 03 月北京 I 目 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1 1.3 指导思想、评价原则与目的 3 1.4 评价工作等级 4 1.5 评价范围 6 1.6 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 7 1.7 环境保护目标 8 1.8 评价标准 11 2 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15 2.1 原有工程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15 2.2 拟建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19 2.3 项目建成前后污染物排放变化 28 3 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30 3.1 自然环境现状 30 3.2 社会环境现状 32 3.3 环境质量现状 33 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7 4.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37 4.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7 4.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38 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39 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40 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0 5.2 水环境影响分析 44 II 5.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45 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0 5.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51 6 环境风险评价 54 6.1 环境风险识别 54 6.2 环境风险分析 57 6.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58 6.4 环境风险应急计划 59 7 污染防治对策及其可行性分析 60 7.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其可行性分析 60 7.2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62 7.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65 7.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66 7.5 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66 8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68 8.1 区域总体布置 68 8.2 基础设施条件 68 8.3 用地地址条件 69 8.4 平面布局结构 69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 9.1 社会效益分析 70 9.2 环保投资和环境效益分析 70 10 总量控制 72 10.1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72 1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72 III 11 公众参与 73 11.1 公众参与的目的及作用 73 11.2 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 内容及结果分析 73 11.3 小结 86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88 12.1 环境管理 88 12.2 环境监测计划 90 13 结论与建议 93 13.1 结论 93 13.2 建议 100 附 件 ( 1)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京中医政字 2013185 号) (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京西) 名称预核 (内) 字 2013第 0102917号) ( 3) 医疗废物运输协议 ( YYHT-2013-1175( YL) ) ( 4)危险废物处置合同 ( 5) 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技术方案 ( 6)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 2013第 38 号中型检验报告 ( ( 2005) 量认 (京)字( U0330)号) ( 7)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京房权证宣国字第 00671 号) ( 8)噪声现状检测报告 ( 9)公众参与调查表 ( 10)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为解决康复病人住院难问题, 北京伟天康业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拟选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 19 号,利用原北京二商集团办公楼及其附属用房(锅炉房、厨房及食堂、办公用房等)投资建设一家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即本项目“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要为康复病人提供以中医为主的康复医疗服务。 项目建成后,占地面积 2067.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7749.5 平方米,其中医院主楼( 5 层)建筑面积约 6602 平方米,设住院床位 100 张,牙椅 4 张,配有工作人员约 60 人,年工作天数 365 天,每日 8:0020:00 营业,预计日就诊量约100 人次。项目总投资约 3000 万元,主要设有病房、中医门诊、灸疗室、针刺室、罐疗室、各类诊室(牙科治疗室、内科、眼科、耳鼻喉专科、皮肤科、儿科、妇产科、病理科等) 、检验科、心电图室、 B 超室、中药库、西药库、输液区、抢救室、急诊室、放射科等。项目建有医疗垃圾暂存间、污水处理间等附属设施,拟利用原北京二商集团院内燃气锅炉房供暖, 利用原北京二商集团院内厨房及食堂为住院患者及员工提供用餐。 项目建设单位北京伟天康业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是以医疗投资、 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主导产业的新兴投资管理公司。项目于 2013 年 7 月 16 日获得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京西)名称预核(内)字 2013第 0102917 号) ,于2013 年 10 月 24 日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京中医政字2013185 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论证其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为此,北京伟天康业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委托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开展 “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和项目所在地的特点,开展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公众意见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北京市西城区环境保护局进行审批。 1.2 编制依据 2 1.2.1 法律、法规性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4 月 29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2 月 28 日修订)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6 年 10 月 29 日)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订)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2002 年 10 月 28 日) ( 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53 号令,1998 年 11 月 29 日) (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2008年 9 月 2 日) ( 9)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2014 年 1 月 22 日) ( 1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2002 年 5 月 15日) ( 11) 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 2011 年 3 月 1 日) ( 12) 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 2007 年 1 月 1 日) ( 13) 北京市执行国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的补充规定 ( 2002年 12 月 17 日) ( 1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京政发 201011 号, 2010 年 4 月 13 日) ( 1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 200172 号, 2001年 4 月 5 日) ( 16) 关于颁发 的通知 (京建施20033 号, 2003 年 1 月 14 日) ( 17)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2003380 号) ( 2003 年 6 月 4 日) ( 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2002344 号, 2002 年 2 月 19日) ( 19)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2008 年 6 月 6 日) ( 20)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 2003 年 10 月 10 日) 3 ( 21)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 2000 年 11 月 20 日) 1.2.2 技术依据 ( 1) 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2)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3)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4) 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5)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 号 ) 1.2.3 其他相关文件 ( 1)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京中医政字 2013185 号) (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京西) 名称预核 (内) 字 2013第 0102917号) ( 3) 医疗废物运输协议 ( YYHT-2013-1175( YL) ) ( 4)危险废物处置合同 ( 5) 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技术方案 ( 6)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 2013第 38 号中型检验报告 ( ( 2005) 量认 (京)字( U0330)号) ( 7)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京房权证宣国字第 00671 号) ( 8)噪声现状检测报告 ( 9)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3 指导思想、评价原则与目的 1.3.1 指导思想 ( 1)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条例。 ( 2)加强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明确污 染程度和范围,科学论证污染防治措施。 1.3.2 评价原则 ( 1)以工程分析为基础,突出工程分析、医疗垃圾 /污水环境评价、风险评价、工程污染防治对策评述,充分关注公参意见。 ( 2)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缩短评价周期。 1.3.3 评价目的 4 ( 1)根据项目及区域位置特点,通过环境现 状调查与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搜集,提供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背景资料和环境质量现状。 ( 2)通过工程分析,掌握污染源、污染物种 类和排放途径,并结合区域环境和社会特征,论证项目的建设方案在环境方面是否可行。 ( 3)根据相关法规、科学原则及排放标准的 要求,并结合预测结果,评价污染控制措施和环境风险预防 /应急措施的可行性。 1.4 评价工作级别 1.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项目完成后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燃气锅炉废气、厨房炊事油烟废气。其中厨房炊事油烟废气排放量较小,主要以燃气锅炉废气判定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燃气锅炉房配有两台供暖用燃气锅炉( 1t/h、 0.5t/h) ,一用一备,采暖季使用,分别对应的两根排气筒高度均为 8m(现状为 4m,为使氮氧化物达标排放建议加高后的高度) ,出口内径均为 0.2m,出口烟气温度约 140。以污染负荷较大的 1t/h 锅炉计算,其天然气消耗量 77Nm3/h,烟气量约 693Nm3/h,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分别为氮氧化物 84mg/Nm3、 0.058kg/h,二氧化硫2.1mg/Nm3、 0.0015kg/h,烟尘 3.5mg/Nm3、 0.0024kg/h。 采用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推荐的估算模式对 NO2(排放速率取相应 NOX的 90%,下同) 、 SO2、 PM10进行计算,得出 NO2最大地面浓度 Ci为 0.01153mg/Nm3,其占标率 Pi为 5.765%; SO2最大地面浓度 Ci为0.00033mg/Nm3, 其占标率 Pi为 0.066%; PM10最大地面浓度 Ci为 0.00053mg/Nm3,其占标率 Pi为 0.118%。计算公式如下: %100C0=iiiCP式中: Pi 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mg/Nm3C0i 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Nm3依据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要求(见表 1.4.1) ,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5 表 1.4.1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 一级 Pmax 80%,且 D10% 5km 二级 其他 三级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备注 Pmax为 NO2、 SO2、 PM10的 P 值中最大者 (本项目取 NO2的 P 值 5.765%) ;D10%取 NO2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最远距离 (本项目不存在) 。1.4.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拟建项目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日平均污水排放量约为 29.6m3。根据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的级别划分规定,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1.4.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根据 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拟建项目用水采用市政水,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根据导则要求,属类建设项目。依据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赋存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 ( 1)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粘土层 参考项目所在地地勘资料,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粘土层,包括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重粉质粘土、粘土层,砂质粉土层,细砂、中砂层。粘土层渗透系数 k 1.210-6cm/s,故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 ( 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 拟建项目包气带岩性以粘土为主。距离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项目西侧约1.1km 的西护城河,场区潜水(第 1 层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 -迳流、蒸发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大气降水入渗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场区承压水(第 2 层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 -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因此,厂区地下水与周边地表水联系不密切。根据上述分析,项目场区目标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为“不易” 。 ( 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拟建项目区不属于北京城区及近郊区、北京远郊区地下水源保护区,位于地下水源主要补给区内,因此项目场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较敏感”。 6 ( 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 29.6m3/d,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高碑店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因此本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分级为“小”。 ( 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 本项目污水主要污染物包括 COD、 BOD5、 SS、 NH3-N、 LAS、粪大肠菌群、动植物油等,污染物类型数 =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 6,因此本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为“中等”。 综上所述,依据 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详见表 1.4.2。 表 1.4.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指标 分级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中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 不易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较敏感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 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 中等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三级 1.4.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根据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的级别划分规定,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1 类地区, 项目建成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的噪声级增高量在 3dB(A)以下,受项目噪声影响的人口数 量变化不大,因此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1.5 评价范围 1.5.1 大气环境 根据估算模式对拟建项目评价等级的计算结果, 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以项目燃气锅炉( 1t/h)排气筒基底中心点为中心、 5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 1.5.2 地表水环境 项目废水排放口至市政下水管线接口。 1.5.3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各厂界分别向外延 1km,约 1.08km2的范围。 7 1.5.4 声环境 项目厂界外 100m 范围内。 1.6 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 1.6.1 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以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 污染防治对策及其可行性分析 、 公众参与等专题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1.6.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6.2.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施工期已基本结束,未对周围环境带来显著不利影响。 ( 1)废气:施工扬尘、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尾气、装修过程挥发性气体等,主要影响因子为 TSP、 NO2、 SO2、 CO、 VOC; ( 2)噪声:施工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活动噪声等,主要影响因子为昼间等效声级( Ld) 、夜间等效声级( Ln) 、最大 A 声级( Lmax) ; ( 3) 废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活动清洗废水等, 主要影响因子为 COD、BOD5、 SS、 NH3-N、矿物油; ( 4)固废:建筑垃圾、装修废物、生活垃圾等。 1.6.2.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项目设有放射科,涉及的辐射内容包括所有放射源、射线装置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均需要单独进行评价,不包含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 ( 1)废水:病房、诊室等产生的含病原体医 疗废水,检验科等产生的废酸碱试剂、消毒洗涤剂等废化学试剂类医疗废水,医院办公室、卫生间、公共区保洁等环节产生的生活类废水,厨房及食堂产生的含油废水等,主要影响评价因子为 pH 值、 COD、 BOD5、 SS、 NH3-N、粪大肠菌群、 LAS、动植物油; ( 2)废气:燃气锅炉房排放的锅炉烟气、厨 房的炊事油烟等,主要影响评价因子为 NO2、 SO2、 PM10、油烟; ( 3)噪声:锅炉燃烧器、分体空调机组、风 机、水泵及项目周边道路交通噪声等,主要影响评价因子为昼间等效声级( Ld) 、夜间等效声级( Ln) ; ( 4) 固体废物: 各类医疗废物 (包括过期药品 ( HW02) 、 废化学试剂 ( HW03)等危险废物)及废水处理污泥( HW49) 、可回收的废包装物、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等。 8 1.7 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各环境要素最大评价范围(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7.1 和图 1.7.1,项目周边紧邻区域(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7.2 和图 1.7.2。 表 1.7.1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方位距项目最近 距离( m) 备注 1 牛街西里二区 - - 项目在其内部, 住宅2 白广路东里 SW 60 住宅 3 春风小区 E 110 住宅 4 牛街东里二区 NE 200 住宅 5 白广路小区 W 280 住宅 6 牛街西里一区 N 300 住宅 7 牛街东里小区 NE 430 住宅 8 宏建北里 SSE 770 住宅 9 平原里 ESE 920 住宅 10 天泽园小区 NW 1120 住宅 11 四平园小区 W 1230 住宅 12 清芷园 SE 1240 住宅 13 广安苑小区 WNW 1540 住宅 14 开阳里小区 S 1610 住宅 15 椿树园 NE 1690 住宅 16 乐城家园 SW 1730 住宅 17 天伦北里 SW 1770 住宅 18 世纪金色家园 SSE 1810 住宅 19 小马厂南里 WNW 1890 住宅 20 天宁寺小区 NW 1970 住宅 21 白云观小区 NW 2000 住宅 22 玉林里小区 SSW 2070 住宅 23 顺驰蓝调国际 SW 2200 住宅 24 红莲小区 W 2300 住宅 25 丽泽路 2 号院 SW 2330 住宅 26 广电总局家属院 NNW 2370 住宅 27 和平门小区 NE 2380 住宅 28 洋桥北里小区 SE 2490 住宅 29 清真女寺、牛街礼拜寺 NE 320 寺庙 30 法源寺 E 570 寺庙 31 广安中学 WNW 110 学校 32 卫生学校 SE 320 学校 大气 环境 33 六十六中学 W 510 学校 9 环境 要素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方位距项目最近 距离( m) 备注 34 回民学校 NE 720 学校 3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NW 2450 学校 36 万寿公园 SE 1000 公园 37 大观园 SSW 1150 公园 38 宣武艺园 NNW 1180 公园 39 陶然亭公园 SE 1690 公园 1 西护城河 W 1100 类功能区 2 南护城河 S 1500 类功能区 3 陶然亭湖 SE 1700 类功能区 4 莲花河 W 2200 类功能区 水环境 5 凉水河上段 S 2300 类功能区 声环境 1 厂界周围 100m - - 1 类功能区 10 表 1.7.2 项目周边紧邻区域(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层数 方位 距项目最近距离( m) 备注1 牛街西里二区 9 号楼 25 东 23 住宅2 牛街西里二区 10 号楼 20 西 15 住宅3 牛街西里二区 19 号楼 5 北 5 住宅4 枣林前街 12 号楼 6 西南 50 住宅5 牛街西里二区 6 号楼 20 西北 55 住宅6 牛街西里二区 8 号楼 23 东北 45 住宅7 牛街西里二区 5 号楼 21 北 90 住宅1(31) 图 1.7.1 大气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示意图 注: 图中黑框表示项目区, 红框表示环境保护目标 (编号与表 1.7.1 大气环境中内容相对应) 。大气例行监测点234(29) 5(33)6 78912 13 14 15 17 18 20 22 24 26 27 11 16 19 23 25 28 21 35 30 34 32 36 37 38 39 10 N 11 1.8 评价标准 1.8.1 环境质量标准 ( 1)大气环境 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有关参数的标准值见表 1.8.1。 表 1.8.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m3污染物名称 TSP PM10PM2.5SO2NO2CO 1 小时平均 - - - 0.50 0.20 10.00 日平均 0.30 0.15 0.075 0.15 0.08 4.00 年平均 0.20 0.07 0.035 0.06 0.04 - ( 2)地表水环境根据水体功能类别的划分,项目周边地表水体(西侧约 1.1km 的西护城河、南侧约 1.5km 的南护城河、 东南侧约 1.7km 的陶然亭湖、 西侧约 2.2km 的莲花河、南侧约 2.3km 的凉水河上段)均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8.2。 表 1.8.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 pH 值 氨氮 ( mg/L)COD ( mg/L)BOD5 ( mg/L)LAS ( mg/L) 粪大肠菌群(个 /L) 类标准值 6 9 1.5 30 6 0.3 20000 ( 3)地下水环境 项目区地下水环境执行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8.3。 表 1.8.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总大肠菌群:个 /L) 污染物名称 溶解性 总固体 pH 值 总硬度 (以 CaCO3计)高锰酸钾指数 氨氮 总大肠菌群类标准值 1000 6.58.5 450 3.0 0.2 3.0 ( 4)声环境 根据西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实施细则的规定,项目所在区域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 类标准,具体见表 1.8.4。 12 表 1.8.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Leq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1 类 55 45 ( 5)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医院主楼南侧临枣林前街,主楼南部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诊室的室内声环境执行 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医院建筑高要求标准室内允许噪声级,见表 1.8.9。 表 1.8.9 室内噪声标准 单位: LeqdB(A) 房间名称 昼间 夜间 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 40 35 诊室 40 40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燃气锅炉烟气排放标准 项目锅炉房燃料采用天然气,其废气排放执行 DB11/139-200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新建、 扩建、 改建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详见表 1.8.5。 表 1.8.5 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类型 烟尘 ( mg/m3) 二氧化硫 ( mg/m3) 氮氧化物 ( mg/m3) 烟气黑度 (林格曼黑度,级) 10 20 150 1 燃气锅炉 5 10 75 1 注:当排气筒高度低于 8m,排放浓度标准限值应按表中第二行取值(严 50%)执行。 ( 2)厨房及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标准 项目厨房设有基准灶头 3 个,参照执行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中型餐饮业油烟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率应不低于 75%,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能超过 2.0mg/m3,见表 1.8.6。 表 1.8.6 油烟废气排放标准 规模 基准灶头 总投影面积( m2)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mg/m3) 最低去除效率 中型 3 3.3 2.0 75% ( 3)废水排放标准 13 项目医疗类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消毒、 过滤处理后,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执行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设施隔油处理后同 生活类废水一同排入化粪池沉淀处理,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执行 DB11/307-2013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 3 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标准限值见表 1.8.7。 表 1.8.7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 pH 值、粪大肠菌群除外) 污染物 限值 执行标准号 pH值(无纲量) 69 粪大肠菌群( MPN/L) 5000 GB18466-2005 化学需氧量( COD) 500( 250)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300( 100)悬浮物( SS) 400( 60)氨氮( NH3-N) 4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 15 动植物油 50 DB11/307-2013 (医疗类废水执行括号内的 GB18466-2005) ( 4)厂界噪声标准 项目区厂界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 1 类标准,具体见表 1.8.8。 表 1.8.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Leq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1类 55 45 ( 5)施工期噪声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详见表1.8.10。 表 1.8.10 施工期噪声限值 单位: LeqdB(A) 项目 昼间( LeqdB(A)) 夜间( LeqdB(A)) 标准值 70 55 -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dB(A) 14 ( 6)固体废物 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医院废物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准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15 2 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2.1 原有工程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2.1.1 原有工程概况 2.1.1.1 原有工程简介 本项目选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 19 号原为北京二商集团办公场所(现已迁出,以下简称“原有工程 ”),东侧临牛街西里二区 9 号楼,南侧临枣林前街,西侧临牛街西里二区 10号楼, 北侧临牛街西里二区 19号楼及院内部分商业用房。原有工程地理位置、用地范围及用房建筑分布情况、周边环境关系均与拟建项目相同,见图 1.7.1 和图 1.7.2。 原有工程占地面积 2067.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7749.5 平方米,其中办公主楼( 5 层,拟建项目将其装修改造为医院主楼)建筑面积约 6602 平方米,配有办公工作人员约 200 人。院内建有燃气锅炉房为办公楼供暖,建有厨房及食堂为办公人员提供用餐。 2.1.1.2 水、电、气的消耗 ( 1)水消耗 原有工程主要耗水来自办公工作人员洗手冲厕、厨房及食堂餐厨具洗涤、公共区卫生保洁等环节, 日新水用量约 12m3, 年新水用量约 3000m3(按 250d/a 计) 。 ( 2)电消耗 原有工程主要耗电环节来自办公、空调、照明、后厨、锅炉等设备,年耗电量约 40 万 kWh。 ( 3)天然气消耗 原有工程主要耗气环节来自燃气锅炉、厨房炊事燃料等,年天然气消耗量约24 万 m3。 2.1.2 公用工程 2.1.2.1 交通 原有工程周边道路主要是南侧的枣林前街,非城市主干路、次干路,道路宽度约 10 米,昼间车流量约 250 辆 /小时,夜间车流量约 50 辆 /小时。 2.1.2.2 给水 原有工程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根据给水方式的不同,将项目给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6 ( 1)办公生活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 ( 2)办公生活热水:由办公楼配备的电热水器或太阳能热水器提供; ( 3)饮用水:由办公工作人员自行加热提供。 2.1.2.3 排水 原有工程按照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单独收集排放;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设施隔油处理后,与办公生活类废水一同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再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1.2.4 供电 原有工程用电来自市政电力管网。 2.1.2.5 供气 原有工程用气来自市政天然气管网。 2.1.2.6 供暖 原有工程冬季供暖由自建燃气锅炉房提供热源。 2.1.2.7 制冷 原有工程夏季制冷的冷源来自分体式空调。 2.1.2.8 环卫 原有工程产生的办公生活类垃圾及餐厨垃圾临时存放在布置分散的垃圾桶内,再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2.1.3 原有工程污染源分析 2.1.3.1 大气污染源分析 原有工程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燃气锅炉废气、厨房产生的炊事油烟废气等。 ( 1)燃气锅炉废气 原有工程燃气锅炉房配有两台供暖用燃气锅炉( 1t/h、 0.5t/h) ,一用一备,采暖季使用,分别对应的两根排气筒高度均为 4m,出口内径均为 0.2m,出口烟气温度约 140。当污染负荷较大的 1t/h 锅炉运行时,天然气消耗量 77Nm3/h,烟气量约 693Nm3/h,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分别为氮氧化物 84mg/Nm3、0.058kg/h,二氧化硫 2.1mg/Nm3、 0.0015kg/h,烟尘 3.5mg/Nm3、 0.0024kg/h;当污染负荷较小的 0.5t/h 锅炉运行时,天然气消耗量 38.5Nm3/h,烟气量约346.5Nm3/h,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分别为氮氧化物 84mg/Nm3、 0.029kg/h,二氧化硫 2.1mg/Nm3、 0.00075kg/h,烟尘 3.5mg/Nm3、 0.0012kg/h。燃气锅炉房17 排污状况见表 2.1.1。 表 2.1.1 原有工程燃气锅炉房污染源排污状况 锅炉总出力( t/h) 1 0.5 燃料用量( Nm3/h)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