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为美.docx
如何构建 和谐社会 :和谐为美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为美 在有些人看来, “和谐 ”似乎是一个没有矛盾的无差别境界。一讲矛盾,一讲差别,好像就是妨碍和谐状态,破坏和谐社会建设。 其实,从哲学的观点看问题, “和谐 ”原本就是一个差别概念,没有差别,就无所谓和谐,纯粹的 “无差别境界 ”是不存在的。中国古代哲学向来辩证看 “和谐 ”,国语 郑语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说文解字对 “和 ”的解释是 “相应也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古人看来, “和谐 ”就是一个差别概念,它强调的是矛盾的双方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中相互适应,形成相辅相成的均衡状态。多元、差异、矛盾、斗争是 “和谐 ”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中正、中和、和合、均衡、协调是 “和谐 ”的基本精神。没有差别和矛盾, “和谐 ”就无从谈起。 西方哲人同样辩证看和谐。最早提出和谐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 “数是万物的本源 ”,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 的,都必须服从 数的和谐 ”。在寻找美的规律时,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美学史上最著名的论断 “和谐为美 ”,认为美存在于不同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统一体中。美不仅不排斥差异,而且视差异的内在和谐为美。社会和谐是自然美向社会领域的延伸,毕达哥拉斯说 “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坏了秩序,破坏了和谐,这是最大的恶。 ”此后的思想家对公正和谐的理解,大体上承袭了这个观点。西方政治如何构建 和谐社会 :和谐为美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哲学家对 “社会和谐 ”的论述,都是从当时社会的不和谐,即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点。从柏拉图的 “理想国 ”,到卢梭等启 蒙思想家的 “社会契约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 “经济和谐 ”,到新自由主义思想家格林的 “政治和谐 ”,再到罗尔斯的 “公平正义 ”,始终贯穿着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具体设计。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把和谐视为矛盾运动的产物,毛主席说: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 显而易见,和谐不是一团和气,不是消灭矛盾运动,而是在承认矛盾差别的基础上的 “和合 ”,是和而不同,是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是通过对 “度 ”的严格把握以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的协调均衡状态。 当然,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和谐观 ”与古今中外所有的和谐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对现存问题、现存矛盾的清醒认识。没有问题、没有矛盾,一切臻于完美境界,还有什么必要提出 “构建和谐社会 ”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排斥矛盾和问题,而且善于从矛盾的辩证运动中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现实切入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行业的相互照应、比例协调是和谐,同一行业如何构建 和谐社会 :和谐为美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内部 不同方面的协调运转也是和谐;思想文化领域,不同思想观点相互交流、积极碰撞产生和谐;社会政治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尊重、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也是和谐。相反,单一结构不是和谐,一花独放不是和谐,一种声音、一个旋律也不是和谐。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主旋律,又有多样化,才是积极的和谐。 “和谐社会 ”是差异概念,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差异当中寻找 “同一 ”,但不拘泥于 “同一 ”,而是在 “同 ”与 “不同 ”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社会进步。 “和谐社会 ”是整体概念,局部的和谐逐渐构成整体的和谐,整体的、暂时的和谐 包含着局部的、新的不和谐,而作为整体的和谐社会,正是在不断化解局部矛盾与不和谐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又是未来概念,它在对现实社会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包含了否定的因素,包含了对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的向往和希冀。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出和谐社会理论,不等于已经建成了和谐社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