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docx
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针对基层市场监管过程中巡查项目不细、措施不足等问题,荣成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紧抓规划、备案、监管、总结四个关键环节,全面建立了立体式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一、紧抓四个环节,全面构建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 (一)紧抓规划环节,以 “菜单 ”的形式细化监管区域。结合市场监管辖区,通过召开科所长会议集体讨论、党组补充确定等多种方式,制定了市场巡查项目表,确定了 “精细化 ”市场巡查项目,包括市场主体资格、产品与服务质量、商品包装和装璜、商品与服务广告宣传以及经营者诚信等 25 大项和 120 个小项,为基层工商所监管人员实施市场精细化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市局定期对市场巡查项目表进行更新,不断增加巡查项目,确保日常监管不留死角。 (二)紧抓备案环节,以 “台账 ”的形式记录监管日志。结实基层实际 ,制定了工商所市场巡查日志、精细化监管项目备案表,内容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巡查时间、巡查项目内容、巡查结果、处理情况、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巡查人员、被巡查对象及巡查小结等 12 个项目,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时,需要逐项填写体检式项目巡查备案表,详细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并由监管人员和经营者签字备案,避免巡查结果不真实、巡查不到位等现象发生。 (三)紧抓监管环节,以 “分级 ”的形式推行差别管理。根据市场监管登记备案情况,将经营业户依据诚信度不同划分为 A、 B、 C、 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经营主体进行差别管理,安排不同的巡查频 次,解决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工作中的漏洞、盲区、薄弱地段和尖锐问题。同时,推行等级浮动制度,对于持续三个月保持无违纪记录的经营主体实现 “晋级 ”,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生新的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予以“降级 ”,被连续两次 “降级 ”的经营业户,由监管人员对其实行严管,并领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紧抓总结环节,以 “调研 ”的形式研判发展趋势。针对分类监管过程中市场主体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积极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根据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形成专题分析报告 ,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为干部职工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传授方法,从而提高辖区市场监管效果的利用率。 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二、健全三项制度,深入推开 “精细化 ”市场监管模式 (一)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坚持 “岗责清晰、强化管理 ”的原则,积极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度,全面梳理分类监管工作流程,对巡查工作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按照 “谁巡查、谁录入 ”的原则,将巡查任务落实到人,由市局和工商所、工商所和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精细化市场监管工作责 任书,使基层监管人员感到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逐步增强市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推行分层分级负责制,下级责任人对上级责任人包干负责,形成逐级分责、逐级负责的递进式追究机制,有效强化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整体责任意识。 (二)推行监管工作动态监督制。制定了市场精细化监管工作动态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监管人员的目标责任,由监察室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监管相对人跟踪回访 ,征求经营业户的意见和满意度,科学评价市场监管人员的行政态度。针对监管过程中巡而不查、查不到位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及所在单位的失职责任 ,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 (三)推行市场主体电子巡查制。全面推行 “3G+OA” 网络办公系统,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将基层监管人员分散的 3G手机用户终端纳入无线虚拟办公网络,与市局企业档案信息库有效对接,形成了移动式的监管执法信息共享系统。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可随时通过手机对经营业户信息进行调查。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性的行政指导,对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手机服务终端现场录入询问笔录、提交立案申请,切实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 三、建立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现了市场 主体精细化监管目标。通过建立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采取分层分类的监管方法,进一步细化了市场主体类别,细化了市场监管巡查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监管后续总结分析活动,全面研判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将市场监管工作由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利用水平。 (二)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项目备案表、推行监管人员与经营者双方签名制度,全面记录了监管人员的具体监管细节,市场巡查过程达到 “痕迹化 ”管理目标,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走过 场、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增强了市场巡查的规范性。 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三)减少了市场监管盲区和漏洞。通过建立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使监管人员直观地掌握巡查内容和任务要求,进一步掌控了责任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的运行情况,提高了监管人员日常监管的科学性,强化了动态综合监管力度,避免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营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减少了市场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盲区和漏洞。 (四)有效规避了监管执法风险。通过建立 “精细化 ”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管内容、考核机制,有效细化了巡查人员的目标责任,一旦出现巡查 “越位 ”和 “缺位 ”时, 可以第一时间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做到谁有过错谁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层监管岗位的失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