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docx
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同志们: 在这春潮涌动,大地回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区 2019 年农业工作会议,为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次会议是经请示区委、区政府领导同意的,非常重要,不仅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 1 号文件精神,更要围绕着区委、区政府提出的 “双看双比 ”工作思路和 “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 ”的目标任务,切实把农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好。上午,区几个班子领导对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委党组集体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总结成绩,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农业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委系统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战胜了早春雪灾、特大暴雨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取得了近十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主要表现在: 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是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 28.1万吨,达到历史新高,是历史上首次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产。其中夏粮 21.05 万亩,总产 7.37万吨,秋粮 46万亩, 总产 20.75万吨。 二是养殖业经受了疫病和市场的双重考验,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 24.7 万头,家禽饲养量 595 万只,牛饲养量 1.94 万头,奶牛存栏 2545 头。羊饲养量 14.7万头,同比去年稳定增长。水产养殖也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共投放鱼种 9500 万尾,投放幼蟹 200 万只,繁殖鱼苗 15 亿尾,全年水产品产量 2 万吨。 三是农民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398 元,较上年增长 684 元,增幅 22.1%,是历史上增量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农村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 在工作过程中,全区广大农 业工作者以服务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挥服务职能,以 “五抓 ”为动力,推动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抓特色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近几年来,区农委高度重视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扶持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了蔬菜、滁菊、茶叶、苗木草坪、乳制品、名优水产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如以乌衣、腰铺、办等镇办主的精心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打造的 5万亩蔬菜产业带,辐射全区 8 万亩蔬菜,年产量达 9000 万公斤以上,为丰富滁城的菜篮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施集等山区乡镇为主茶叶生产基地已发展到了 2.5 万亩,年产干 茶达到 70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 20%以上;全区已有 2 个村获全省特色产业示范村称号。目前,我区的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和亮点。 2、抓科技推广,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科技服务与技术创新是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农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广播会、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培训会,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和农作物病虫防治的重要阶段,组织技术服务小组分赴各镇办,指导防虫治病,服务农业生产,为夺取农业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我们围绕粮油生产,开展了 水稻、花生、油菜的高产创建行动,组织了 50 名农技人员参加的科技入户工程,对 50 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为夺取粮油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3、抓抗灾防疫,农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9 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先后经历了早春暴雪和夏季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在灾情面前,我们的广大农技人员及时到位,开展抗灾救灾,指导灾后生产自救,真正体现了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我们还应对了重大动物疫情的挑战,以春秋两季集中地毯式防疫为重点,以平时的补栏补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防为补充,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全区家禽禽流感、生 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免疫密度都达 99.5%以上,确保全区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这一点,去年我们兽医部门做得较好,他们精心筹划、出击迅速、措施得当,未造成一起疫情蔓延。在植保工作方面,以 “抗灾保粮 ”为中心,以准确预报、加快信息传递为突破,科学指导防治,严格植物检疫,大力推广植保新技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特别在今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部门虫情监测准,领导重视程度高,宣传发动早,行动落实快,层层抓的紧,检查督促严,水稻 “两迁 ”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虫口夺粮的实质性胜利,为全区 粮食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抓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全区以农业 “三品 ”认证为中心,继续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又有施集茶场 4 个茶叶产品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全区已有绿色食品总数达 23 个,其中有机食品 5 个,监控面积达 23.5 万亩。同时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狠抓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围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畜禽生产监管、动物产地检疫、生猪定点屠宰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对全区 10 个镇办的所有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饲料经营门点、饲料生产 厂家、生猪定点屠宰场、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尤其是针对乳制品 “三聚氰胺 ”事件,开展了奶站专项清理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格奶做到跟踪销毁,共销毁酒精阳性乳 310公斤,有抗奶 3105 公斤,未发现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5、抓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通过积极争取实施一系列的农业建设项目,提高全区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如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4010 个土样及植株样已全部取回并进入了化验阶段,完成了水稻、小麦的 “3414”及对比校正试验 43 个,发 放各类肥料指导配方、建议卡 12.6万多份,推广配方肥 9000 吨,促进了全区肥料的科学合理使用;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共完成 9 口砖石井、 12 个塘坝工程和 1 个除险加固工程,3 个结构调整和章广滁菊示范片工程也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围绕电动缝纫、计算机应用、电子工等 8 个专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到 11月底共培训学员 3020 人,实现转移就业 2700 人,提前完成全年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了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项目共涉及 8 个乡镇站建设,其中 3 个新建业务用房, 5 个改造业务用房,总投资 84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56万元。同时积极申报了2019 年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共涉及 6 个乡镇站建设,其中 2 个新建, 4个续建,总投资 72 万元。此外,全区今年还先后参与了全市 “百亿粮仓 ”规划编制及近期国家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的编报工作。 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回顾过去的一年,农业工作难中求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还有相当差距;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民大量外出,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备,科技普及、到户依然困难;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成本持续上升,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乏力,门道不宽,实现持续较快增收的任务相当艰巨。 但是,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问题和差距意味着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我们要发扬成绩,正视差距,坚定做好农业工作的信心,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破除难题,不断提高。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努力开创 2019年农业工作新局面。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 “三农 ”作为工作重点。过去抓农业,是口号多、说的多、会议多,现在抓农业,惠农政策多、惠农措施多、农民得的实惠多,面临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清形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三大目标,致力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设,突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大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全区农业总量增长、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2019 年全区具体发展目标是:计划种植粮食面积 64.5 万亩,其中水稻 39.5 万亩,玉米 4.5 万亩,豆类 1 万亩,薯类 2.5 万亩,包括 17万亩夏粮在内,实现粮食总产 29 万吨;油料面积 22万亩,其中油菜16 万亩,花生 5 万亩,芝麻 1 万亩,实现总产 4.34 万吨;棉花 4.5万亩,总产 3500 吨;蔬菜 8 万亩,茶叶 2.5 万亩,滁菊 0.5万亩,饲草 1 万亩,苗木花卉、草坪 3万亩,五早作物 15万亩。 畜牧上生猪饲养量 25 万头,出栏 18 万头,羊 15 万只,出栏 11 万只,奶牛存栏 3000头,家禽饲养量 700万只,出栏 550 万只,争取 实现肉类总产 2.8 万吨,蛋类产量 0.4万吨,鲜奶产量 0.7万吨。 水产品养殖面积 8 万亩,实现产量 2.05 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 4 万亩,稻虾连作 8000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今年基础上增长 8%,达到 4750 元。 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农业。要按照 “一村一品 ”的思路来做在做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振兴农业块状经济。 一是开展粮油高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稳定现有 86 万亩粮油作物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水稻产 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以及油菜振兴工程,继续做好 15 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区农委分别在沙河、乌衣等镇办建立 2个亩产 700公斤的万亩水稻高产攻关片,在乌衣镇、章广镇建立亩产 175公斤的千亩油菜丰产方,带动全区粮油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基地,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以施集镇、章广镇、办等镇办为中心,建立 5000 亩的滁菊生产基地,开发深加工,拓展省内乃至国内销售市场;以办、乌衣、腰铺、沙河等镇办为中 心,发展 2 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将我区建设成为全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以施集镇为中心,建好 2.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继续做好茶叶的发展,整合加工力量,形成强势品牌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效应;依托天一牧业、泽民禽业等企业带动,建立万头生猪和 10 万只水禽养殖基地;以乌衣镇为中心,新建 2019 亩鲈虾养殖基地,形成 4 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汪郢农场为主,带动全区渔苗繁殖生产,形成全省重要的渔苗规模化生产基地。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2019 年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要以特色基地、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农业标准示范 、推广、宣传和培训,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力争建成茶叶、蔬菜、生猪、奶牛等 4个标准化种养基地,提高全区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大力扶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好沙河镇图业生态农业示范园、黄泥岗镇舜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科所蔬菜三新示范园等,引进各类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立足科技推广,发展科技农业。农业要持续增长,潜力最大、见效最快的是科技。按照综合技术抓优化、重点技术抓量化、常规技术抓简化的原则,念好科技经,打好技术牌。 1、加强培 训,提高农民素质。 2019年,我们要继续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广播讲座、农技 110、 12316 农事咨询热线等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启动 3 月份和 10 月份两个 “科技报告月 ”活区委书记在农业研究大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动,春节期间开展 “冬闲返乡农民工集中培训周 ”行动,继续落实农业科技入户、畜牧科技进万家等项目,全区组织 60 名种养殖业技术人员,与 1000 余户农民结对,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和帮扶活动。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共培训 6200 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 3700人,新型农民培训 1000 人,农业技术培训 1500 人,提高农民的科技 、法律等综合素质。 2、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广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2019 年继续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油菜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无性系良种茶栽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健康养殖、名特优水产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等十项关键技术。尤其是做好涉农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是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国家植保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测土配方项目续建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阳光工程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站、大型菜篮子基地建设等项目,重点争取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 系建设的项目扶持,建设 10 个农业综合站,力争第一批建成并完善区内农技综合推广与服务体系。 3、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9年我们将继续与区内新闻媒体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区内 “一报两台 ”,联合办好涉农信息专栏,利用农广校的视听培训资料资源,在区电视台开展可视化技术培训。做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