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用码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1目 录1 前言.11.1项目由来.1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2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21.4环境影响报告书总结论.42 总则.52.1编制依据.52.2评价目的和评价工作原则.9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02.4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142.5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162.6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183 建设项目概况.333.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及投资.333.2项目目标与定位.333.3年吞吐量、货物种类及船型选择.333.4建设内容.433.5建构筑物及配套工程情况.494 工程分析.604.1施工期工程分析.604.2营运期工程分析.674.3营运期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71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75.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75.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45.3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9525.4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066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1096.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096.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116.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16.4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1186.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23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297.1社会正效益分析.1297.2社会负效益分析.1308 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1328.1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1328.2最大可信事故.1328.3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338.4风险事故防范措施.1378.5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1398.6环境风险投资估算.1418.7环境风险评价小结.1419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429.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1429.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1469.3“三同时”一览表.15510 产业政策与清洁生产措施.15910.1产业政策相符性.15910.2清洁生产措施分析.1591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16511.1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165311.2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平衡途径分析.165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712.1工程的环境损益分析.16712.2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16712.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8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7013.1环境保护管理.17013.2环境监测计划及内容.17213.3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7314 公众参与.17514.1调查对象和方式.17514.2现场公告与公示.17514.3公众参与调查.1761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8415.1选址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8415.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8715.3拟建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可行性.18915.4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19015.5对保护目标的影响.19215.6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19215.7公众意见.19216 结论与建议.19416.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416.2建议和要求.202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 前言1.1项目由来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煤炭运输体系的重要转运港,是江苏省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是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徐州港地处苏、鲁、豫、皖接合部,陇海铁路和京杭运河交汇处,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根据徐州港总体规划,徐州港划分为徐州、邳州、丰县、沛县、新沂和睢宁6个港区。其中,徐州港区为核心港区,主要定位为“以煤炭、矿建、杂货运输为主,适当发展集装箱运输,主要为煤炭转运和徐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临港工业服务”。具体布局,徐州港区规划顺堤河作业区、万寨作业区、金山桥作业区、双楼作业区等4大重要作业区。金山桥作业区位于解台船闸附近的不牢河两侧(见图5.1-1),规划以经营集装箱、件杂货为主,作业区码头为内河水路物流运作区,作业区后方为公路物流运作区,经营综合物流业务,将发展成为徐州市最重要的港口物流园区。拟建的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是以装卸集装箱、件杂货、矿建材料为主的公共码头作业区,本码头拟建25个泊位,包括5个2000吨级通用泊位、3个2000吨级钢材泊位、9个2000吨级件杂货泊位和8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码头泊位总长1920m。设计通过能力为739万吨/年,可满足2020年680万吨吞吐量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当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为此,建设单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委托连云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现状监测和计算分析等工作后,进行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本次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2-1。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评价区域内各测点TSP日均浓度值范围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本项目吞吐货种中包括矿建材料等散货,均易产生粉尘。根据本项目的实施计划,随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2015年后矿建材料吞吐量逐年减少,2020年后本港区将逐渐取消矿建材料。在本项目正常工况下,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不牢河断面COD略微超标0.4倍。本项目含尘污水经收集处理后作为场地抑尘用水,不外排;船舶机舱油污水收集上岸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港区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洗箱废水、清舱废水集中至港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大庙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外排截污管网,入大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项目废水均不排入地表水体,不会对不牢河和京杭运河水质产生影响。随着金山桥公用码头的建设,徐州市港口管理局即将实施金山桥作业区疏港航道工程,将对不牢河进行重新开挖疏浚,并将其上下游与京杭运河连通,水质将会得到改善。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图1.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重大变化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公众参与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1.4环境影响报告书总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码头选址和建设规模符合徐州港总体规划、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徐州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清洁的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采取各种相应的污染防治防治措施,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地表水环境、地下水、大气环境、声环境原有功能类别。公众对本工程的建设持支持态度,没有反对意见。因此,“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本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论证,本项目在拟建港区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2 总则2.1 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 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6月1日);(13)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7年第5号);(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9日施行);(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第2号令);(16)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国务院1995183号);(17)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3号);(18)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9)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环控19970232号;)(20)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21)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2003年8月7日);(22)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200540号);(23)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2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国务院2002年);(26)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MARPOL73/78)(国际海事组织);(2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28)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2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30)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200288号);(31)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2003年6月1实施;(3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33)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环发2009127号);(3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05年11月。2.1.2地方、行业法规、文件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省人大常委会1997年7月1日);(2)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省政府1993第38号令);(3)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苏环管200246号);(4)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1996第4号);(5)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1997122号);(6)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苏发200420号);(7)省政府关于对江苏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 ;(8)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苏环管200535号);(9)关于明确苏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苏环管2005262号,2005年10月);(10)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0692号,2006年7月20号);(11)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修改条目(2012年本);(12)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13)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14)江苏省内河交通管理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5年8月11日);(15)江苏省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1月1日实施;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16)江苏省港口管理办法;(17)江苏省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6月18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公布);(18)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0315号);(19)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2008年3月22日);(20)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21)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6年10月);(22)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区域尾水向东导流工程方案(徐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3月);(23)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6年10月);(24)徐州市城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25)徐州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徐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33号);(26)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27)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0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28)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徐委发200647号);(29)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徐委发201316号)。2.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的通知苏环管2005148号;(9)关于印发的通知苏环管(2004)22号;(10)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97);(11)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港口(HJ436-2008)。2.1.4项目依据(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徐州港总体规划(2009年8月);(3)徐州港区控制型详细规划(2009年10月);(4)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5)徐州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6)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5月);(7)关于徐州港总体规划的批复(交规划发2009668号);(8)关于徐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0345号);(9)岸线批复文件;2.2评价目的和评价工作原则2.2.1评价目的根据工程所在地环境特点和工程本身特性,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和营运后产生的污染、并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同时论证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管理部门决策、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2.2评价工作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3.1评价因子2.3.1.1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DO、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NH3-N、挥发酚、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预测评价因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含SS、CODcr的污水;运营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期的主要污染物为港区日常运营及船舶排放的含悬浮物、石油类、CODcr、NH3-N的污水。根据水质水量情况,施工期选取的预测评价因子为SS;运营期预测因子为石油类、CODcr。2.3.1.2大气环境现状评价因子根据项目及区域大气污染特点,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选取SO2、NO2、TSP。影响评价因子施工期主要为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项目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矿建材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和矿建材料堆场产生的扬尘,根据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情况,影响评价因子确定为粉尘。2.3.1.3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和影响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A)。2.3.1.4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完整性。各评价因子情况汇总见表2.3-1。表2.3-1 评价因子一览表项 目 评 价 类 别 评 价 因 子大气环境 现状评价 SO2、NO2、TSP影响评价 粉尘总量控制因子 粉尘水环境 现状评价 pH、DO、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NH3-N、挥发酚、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影响评价 SS、石油类、COD、NH3-N总量控制因子 COD、氨氮地下水 现状评价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细菌总数、Hg、Cd、Cr+6声环境 现状评价 连续等效A声级影响评价 连续等效A声级底 泥 现状评价 Pb、Zn、Cu、Hg、Ni、Cr、Cd生 态 现状及影响评价 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完整性固 废 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因子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3.2评价标准徐州港徐州港区金山桥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2.3.2.1 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标准本项目京杭运河、不牢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2.3-2。表2.3-2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项目 pH CODcr DO BOD5 CODmn 氨氮(GB3838-2002)类标准 69 20 5 4 6 1.0项目 总氮 石油类 总磷 挥发酚 LAS 粪大肠菌群(GB3838-2002)类标准 1.0 0.05 0.2 0.005 0.2 10000备注:单位mg/L,pH无量纲。(2)地下水环境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水质标准。主要指标见表2.3-3。表2.3-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别 pH CODMn(mg/l) 氨氮(mg/l) 总硬度(mg/l) 细菌总数 镉(mg/l) 汞(mg/l) 六价铬(mg/l)类 6.58.5 3.0 0.2 450 100 0.01 0.001 0.05(3)环境空气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3-4。表2.3-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标准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适用标准SO2 24小时平均 150 g/m3(标态)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