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三伏天艾灸.docx
【精选】艾灸,三伏天艾灸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艾灸,三伏天艾灸 -WORD版 导读: 一、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三、三伏天什么人不能艾灸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1、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1.1、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1.2、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2、三伏天艾灸的功效 2.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精选】艾灸,三伏天艾灸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2.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 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3、三伏天如何艾灸要视体质而定 3.1、阴虚质 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 ;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 ;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 太溪穴 然谷穴 3.2、阳虚质 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 ;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 ;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 ;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阳虚艾灸:大椎穴 命门穴 关元穴 3.3、气郁质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 ;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 ;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 ;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 ;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精选】艾灸,三伏天艾灸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 关元穴 足三里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1、三伏天艾灸时需要注意保暖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暖,尽管三伏天天气很炎热,但是艾灸的时候仍然要避免着凉,特别是要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避免穿堂风吹。 2、三伏天艾灸的部位不可随意 三伏 天进行的时候要注意,不可随意进行。比如,一般面部不能进行艾灸以免烫伤 ;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化脓灸法以免化脓后不易愈合 ;重要脏腑部位、大血管处等位置不可直接艾灸 ;经期、妊娠期妇女不可以随意进行腰部、腰骶部艾灸等等。 3、三伏天艾灸后注意正确护理 三伏天进行艾灸之后一定要正确进行护理,比如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爽,特别是在艾灸之后如果是出现了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烫伤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要及时继续消炎处理。 4、三伏天艾灸应合理选择灸量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灸量的控制。如果是直接艾灸应该选择小炷或中 炷 ;间接灸则用中炷或大炷。另外还可以根据年龄、体质强弱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灸量。 【精选】艾灸,三伏天艾灸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三伏天什么人不能艾灸 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 ;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5、自发性出血的人不宜艾灸 一旦体内的抗凝血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只要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轻微的创伤就会血流不止。这类体质的人群就不要轻易去尝试艾灸了, 以免出现危险。 6、阳盛体质不宜艾灸 阳盛体质就是指人体内阳气过旺,内脏也比常人要热,如果这时还是使用艾灸的话,就会变成热上加热,不仅无法缓解疲劳,还会加重体内的热气,给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