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银行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与研究.pdf
1 国内外 银行业 信用评级方法 比较与研究 作者:联合评级 金融机构部银行业小组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加快对外开发,中国债券市场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外资本和投资者参与。我国相关评级体系的建设以及评级方法的制定时间尚短,与国外 100 多年历史的主流评级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自 2016 年 3 月,穆迪评级把中国主权评级展望降至负面以来,中国 15 家银行评级展望也被调至负面,其中涉及 3 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 12 家国内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以及广发银行。但就国内评级体系 来看 , 12 家商业银行的 级别 均未发生调整。 2017 年 9 月,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 中国交通银行 的基础信用评估从 baa3 下调至 ba1,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从 A2( cr) /P-1( cr)下调至 A3( cr) /P-2( cr) ,此次行动也引来媒体以及专家的关注 。 如何去理解国内外银行评级结果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 涉及的机构范围包括国际主流评级机构 3 家和国内主要评级机构 6家,由于中债资信未在其网站披露商业银行评级方法,因此本文不对中债资信评级方法进行比较。从各机构评级方法来看,国际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法主要考虑国家主权风险对银行业和银行自身信用状况获得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通过外部支持调整项得到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国内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缺少主权风险的分析,均考虑了运营环境、公司治理、经营竞争力、财务实力和风险能力五大主要要素,评级逻辑与方法差别较小。 表 1 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评级方法 国际评级机构 国内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 评级方法年份 评级机构 评级方法年份 穆迪 2016 年 联合资信 2015 年 联合评级 2018 年 1 月 中诚信国际 2007 年 惠誉 2016 年 大公国际 2018 年 3 月 新世纪 2014 年 标普 2011 年 东方金诚 2011 年 鹏元评级 2017 年 注:文中通过对比的商业银行评级方法均采用各评级机构发布的最新版本。 2 二、 国内外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逻辑比较 国际评级机构在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法中,标普和惠誉逻辑基本相同,采用的是个体信用状况和外部支持评级方法相结合 来 评价主体级别 ,而穆迪的不同之处是在外部支持和个体信用状况因素上引入解困损失( LGF) 1因素, 确定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受困银行的预期损失 。 三家国际评级方法 都是先考虑运营环境和银行自身信用状况得到银行个体信用评级, 然后再考虑外部支持对个体信用的影响。在各家评级机构新修订的评级方法来看,都认为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影响较大, 并 调整了国家主权风险打分卡。 其余调整项因素会存在部分差异,但整体逻辑较为相似。 穆迪采用的是基础信用评级方法 ( BCA) 2结合解困损失( LGF) 分析 、政府支持、附属支持三个考虑因素来分析整体银行信用状况 。就银行基础信用评级方法而言,穆迪评级考虑运营环境、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三个方面来评定银行基础信用级别( BCA),运营环境主要是结合主权评级方法中的要素和银行行业指标,财务实力是从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方面分析。由于运营环境和财务指标均为定量分析,因此穆迪补充了定性因素更为全面的考虑银行自身信用水平。穆迪评级认为附属支持、解困损失、以及政府支持 因素是 除银行自身信用水平以外的外部支持作用,考虑银行外部支持是否能给银行信用水平得到提升。 图 1 穆迪商业银行评级方法路径图 惠誉首先对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得到银行个体信用级别 VR3, VR 从运营环境、公司概况、管理与战略、风险偏好以及财务概况五个方面 评估了银行可能 失败 的风险。 外部支持 评级 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 。 商业银行的主体信用级别和债项级别由银行发个体信用等级和外部支持评级共同决定。 惠誉 对于主体长期信用 级别通常采用“二者取其高”的方法,即取银行个体信用级别和外部支持评级更高者作为商业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级别。 1 解困损失 LGF( LOSS Given Failure) 2 基础信用评级方法 BCA( Baseline Credit Assessment) 3 个体信用级别 VR( Viability Rating) 3 图 2 惠誉 商业银行评级方法路径图 标普银行评级模型 采用 个体信用状况和外部支持因素,银行个体信用状况是一家银行不考虑外部信用的自身信用情况,由银行的运营环境和自身具体因素决定。其中运营环境主要包括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对运营经营环境的评判是利用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 BICRA)方法对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进行评估得到 Anchor SACP 级别 。银行自身信用状况分析银行业务能力、资本和盈利能力、风险能力、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四个因素,在得出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后,再考虑外部支持,包括政府支持因素和集团支持等因素,此支持因素取两者中比较高的支持因素。在具体评级流程中,首先通过评估 一国金融体系的经济风险和全行业风险状况,初步确定 ,初步确定基准的个体信用状况 ( Anchor SACP), 然后在基准的个体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次根据银行的 自身业务的因素指标 上调或者下调评级,确定个体信用状况 ( SACP) 4。在确定个体信用状况后,根据政府支持和 集团等 支持情况确定 可 能的发行人信用评级,最后根据市场趋势、同业情况及评级委员会的建议,在可能的发行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略微调整,确定最终的银行评级 。 4 个体信用状况 SACP( Stand-Alone Credit Profiles) 4 图 3 标普商业银行评级方法 路径 图 由于各国银行的监管标准不同,国际评级机构先采用代表性较强的指标来 考察各 国家的商业银行,同时设有补充指标个性化处理,从而更为准确的得到商业银行评级结果。而国内的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的逻辑 大体 一致,基本都是通过运营环境、公司治理、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和财务指标来分析商业银行的主体级别,也都考虑了外部支持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通常外部支持包括支持意愿和支持能力等因素。但个别评级机构将股东支持和政府支持放在公司治理和运营环境要素中考察。由于国内评级机构针对的客户群体为国内商业银行,因此都没有考虑国家主权要素对于级别 的影响。在指标选取上,多数评级机构都引入了部分监管指标作为评估指标,并没有像国外评级机构一样根据对行业的了解自创指标。 图 4 国内 商业银行评级方法 路径 图 5 联合评 级 在 2018 年 1 月更新的评级方法中,主要结合运营环境和银行个体实力财务评级得到银行基础信用能力评级, 即 银行 不依靠外部支持 的 自身信用能力,再通过外部突发事件和外部支持评估得到银行的主体信用等级,再通过债项因素考虑债项级别。 图 5 国内 商业银行评级方法 路径 图 而大公国际 2018 年 3 月更新的商业银行评级方法中,评级逻辑与其他评级机构不同, 主要考察指标要素与其他评级机构大致相同,只是分布在不同的 逻辑要素 中考虑。大公国际在 商业银行 评级逻辑中 分为 四个要素: 偿债环境、财富创造能力、偿债来源 和偿债能力四个步骤展开,分别计算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偏离度,计算债务安全度,得到初始级别,再通过调整项得到最终级别。 6 图 6 国内 商业银行评级方法 路径 图 三、 国际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 要素 比较 表 2 目前国际评级机构商业银行 评级方法主要评级要素 穆迪 惠誉 标普 基础信用评估( BCA) 运营环境 财务实力 定性因素 银行个体信用等级( VR) 运营环境 公司概况 管理与战略 风险偏好 财务概况 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 BICRA) 经济风险 行业风险 外部支持等级( SR)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的能力 政府支持银行业的意愿 政府支持受评银行的意愿 机构支持 股东支持的能力 股东支持的意愿 子公司的国家风险 标普个体信用状况( SACP) 业务能力 资本与盈利能力 风险能力 融资能力和流动性 调整后的 BCA 附属支持 初步主体级别 解困损失 ( LGF) 外部支持(包括政府支持或者集团支持) 政府系统类支持 政府直接支持 政府干预 其他短期支持 集团支持 最终级别 政府支持 7 ( 1)穆迪 评级要素 穆迪评级方法是 2016 年 1 月发布修改版本,在之前的旧的版本上引入宏观因素,而此次发布的版本( BCA)评级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添加了定性因素分析,而 附属 支持、 LGF 解困损失和政府支持作为调整项,最后综合评判商业银行主体评级和交易对手级别。 就运营环境方面,穆迪认为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与系统性危机密切相关,主要分析因素有经济实力、制度建设、事件风险敏感性、信贷条件、融资条件以及产业结构。前三个指标与穆迪评级主权打分卡一致,然后结合信贷条件、资金条件和产业机构综合打分得到银行系统运营环境。信贷条件选取指标私营部门信贷 /国内生产总值、私营部门信贷增长率 /GDP 增长率等,评判标准分为非常强 非常弱 15 个等级。融资条件主要考虑的市场资金宽松程度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情况。穆迪认为在具有相同资本比率的情况下,在强大运营环境体系中的银行要优于运营环境较弱的银行 。 财务指标方面,穆迪可选取的具有银行代表性的指标,设置打分区间给予权重,同时每个代表财务实力的指标,设有补充指标作为调整项,为了更能准确的处理个体银行之间的差异性。穆迪认为最能体现银行财务实力的为偿付能力(占比 65%)和流动性(占比 35%)。就偿付能力而言,穆迪考虑因素为资产质量、资本能力与盈利能力。其中,资产质量主要考虑不良贷款率,划分 15 个区间值来评判资产质量,区间由非常强到非常弱;同时还会考虑贷款增量、贷款集中度、贷款组合、贷款所在区域等定性因素综合考虑。资本能力主要考虑的是有形普通股权 /风险加权资产,由于全球商业银行未都使用巴塞尔协议三监管标准,穆迪就不同的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标准设计出符合银行所在国的区间范围,以便评判更为精准。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为净利润 /有形资产,同样划分为 15 个打分区间,非常强标准比率大于或等于 2.5%,其他考虑因素为盈利稳定性。就流动性而言,穆迪主要考虑融资结构和储蓄资源。穆迪认为银行融资渠道有多种,相对于批发资金,零售存款是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选取市场资金 /有形银行资产作为核心指标,其他考虑因素主要从市场资金质量和银行的存款质量来考虑。资产变现能力主要考虑流动资产 /有形银行总资产,其他考虑因素有流动资产质量。从财务实力来看,穆迪评级比较看重银行的偿付能力,权 重占比达 65%。 表 3 穆迪商业银行财务实力分析指标 项目 指标 公式 补充指标 偿付能力( 65%) 资产质量 ( 25%) 不良贷款 /贷款总额 贷款增量、信贷质量集中度、贷款组 合、贷款所在区域 资本能力( 25%) 有形普通股东权益 /风险加权资产 有形股东权益 /有形资产、监管预警指标、资本质量、资本替代性、 盈利能力( 15%) 净利润 /有形资产 盈利稳定性 流动性( 35%) 融资结构( 20%) 市场资金 /有形银行资产 市场融资能力:货币市场基金、同业拆借、外国投资者、债券投资者、回购资金等 存款融资能力:活期 /支票账户、小额储蓄账户、税收优惠储蓄账户、零售、对公储蓄账户 资金期限以及结构 资产变现能力( 15%) 流动资产 /有形银行总资产 流动资产质量 8 除考虑定量指标外,穆迪评级还考虑定性因素来弥补定量指标的大众化,定性因素主要考察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内部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以及企业行为。其中,业务多元化主要指银行业务的广泛度,是单一业务还是多种业务,穆迪认为多种业务有利于风险分散,并且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抗风险能力较强。银行内部复杂度和不透明可能会带来管理的难度和战略错误的风险。企业行为中较好的银行战略以及高管层的管理和制度会降低银行内部风险。 表 4 穆迪商业银行 定性因素 指标 项目 考虑方面 指标 定性因素 业务多元化 收入稳定 性、业务占比情况 不透明与复杂性 财务 可靠性 、复杂的法律结构、衍生品结构 企业 行为 单一控制人风险、关联方风险、战略与管理、股利政策、补偿政策、财务制度 附属支持 可能性支持 管理与内控、品牌、地域、文件性支持、战略、金融支持、政策保护 提供支持的能力 政府潜在支持 提供支持与接收支持之间的依赖关系 子公司的整合程度、各自的操作环境 申请支持 可能收到支持的概率、提供支持的能力等 解困损失( LGF) 无 Operational Resolution Regimes 不同债务减损保护不同 有 Operational Resolution Regimes 从受偿顺序较低的债务中获得的减损保护 政府支持 可能性支持 监管政策、国内存贷款市场份额、市场影响、自然活动、公众参与度 评定银行基础实力评级( BCA)后,穆迪评级考虑银行在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因素,涉及三个调整项,附属支持、解困损失( LGF)、政府支持。附属支持考虑因素有存在的可能性支持、支持的能力以及支持稳定性等。可能性支持中主要考虑 品牌、地域、文件性支持 等因素给银行带来的外在支持。 解困损失( LGF) 确定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受困银行的预期损失,并区分各种债务工具和存款将会蒙受的损失。 对于没有确立处置机制地区的银行,使用的是基本 LGF 方法, 高级无担保债券 、存款 不用调整 , 银行 次级债务工具则 需要向下调整。 对于已确立处置机制的地区的银行,解困损失分析将考虑各类债权人在银行处置过程中从受偿顺序较低的债务中获得的减损保护 。资产的损失率越高,存在损失风险的债务就越多。 因为更多的债权人有利于吸收损失,那么普通债务规模越高,损失率越底 。 政府支持主要考虑银行所国 家 政府的支持能力以及支持意愿,主要考虑 监管政策、国内存贷款市场份额、市场影响、自然活动、公众参与度 等因素。 ( 2)惠誉评级要素 惠誉商业银行评级体系首先评估银行个体的信用等级( VR),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外部支持的等级( SR),综合得到商业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级别( LT IDR)、主体短期信用级别( ST IDR)、衍生品9 交易对手评级( DCRs) 5以及债项级别。对于银行个体的信用等级( VR),惠誉从运营环境、公司概况、管理与战略、风险偏好、财务概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银行具有各自的特点,惠誉没有对于上述评级因素设置具体权重,而是根据银行个体情况,设置最能符合其特点的权重。 图 7 惠誉商业银行 VR 评估框架 运 营环境方面,惠誉认为银行的运营环境对其个体信用等级具有重要影响,因为运营环境可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实力、盈利可持续性、融资稳定性等因素产生影响,也可能影响银行其他非财务数据。惠誉主要考察主权评级、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和规章制度。主权评级方面,由于银行通常受主权风险的影响大,主权评级通常作为受评银行能达到的最高等级;但在少数情况下,受评银行拥有比主权国更高的信用、强健的融资能力和存款特权,受评银行的主体级别可能高于主权级别,例如国际化的银行可能高于 该国 主权级别。经济环境方面,惠誉分析可能影响银行信用情况 的宏观经济变量,例如经济发展阶段、预期经济增速、信贷占 GDP 比值、就业情况预测等。惠誉认为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反映了银行系统的规模、集中度和所有权情况,全国资本市场的深度、支持金融系统有序运行的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规章制度方面,惠誉分析与银行有关的立法情况和发展趋势。最后,惠誉根据运营环境设定 VR 的区间,很少有银行的 VR 可以超过运营环境得到的等级。 公司概况方面,惠誉关注银行的特许权、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惠誉认为,一家银行的特许经营权影响其竞争地位和在银行业体系内的重要性,也是反映贷款和存款的市场份额、产品的领 导型等衡量竞争力的指标。商业模式决定了一家商业银行如何产生收入和利润。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包括中间层的控股公司、原因不明的交叉持股协议以及占比较大的少数股东权益可能会对级别产生负面影响,惠誉同时关注关联交易情况。 管理和战略方面,惠誉从管理质量、公司治理、战略目标和执行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惠誉认为,高管层的深度和稳定性是评估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强大的管理团队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可靠5 DCRs:评价了与非政府第三方的衍生品合约下,银行发生违约时的相对易损性; DCRs 可能等于或超过银行的长期主体级别。 10 性、经验和能力;如果银行有明显的治理缺点和缺陷,对评级结果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稳健的治理结构对银行的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有利性,但是 其影响力远低于严重的治理缺陷对评级结果的影响力;一个阐述明确、有凝聚力和稳健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对评级结果有正面影响。 风险偏好方面,惠誉关注贷款授信标准、风险控制能力、信贷扩张和收缩程度以及市场风险(特别是市场利率风险)。由于大多数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贷款组合中,惠誉关注银行的一般贷款标准;惠誉通常会审查贷款标准、所涉及的自动化程度以及估值和减值准备政策 ,同时 评估银行投资证券组合的风险偏好 也是惠誉评级关注点 。 财务分析方面,惠誉通过核心指标和补充指标对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和杠杆、融资和流动性考察期财务实力。核心指标对于财务因素得分具有重要影响,补充指标对财务因素得分进行调整。 资产质量方面,主要由于信贷业务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别,因此信贷质量是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资产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减值贷款 /贷款总额;补充指标包括贷款总额增速、贷款减值准备 /减值贷款 和 贷款减值准备金 /平均贷款总额 。 表 5 惠誉商业银行 VR 评估 资产质量打分卡 减值贷款 /贷款总额 (%) 运营环境 aa a bbb bb b 及以下 aa 14 a 0.25 2 5 12 12 bbb 0.5 4 10 10 bb 0.75 5 5 b 及以下 10 1 盈利能力方面,由于营业利润 /风险加权资产反映了银行相对于其假定的风险,所能产生经常性利润的能力,因此惠誉将其作为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补充指标包括净利息收入 /平均收益资产、非利息支出 /总收入、贷款及证券减值、费用 /减值前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 和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 。 表 6 惠誉商业银行 VR 评估 盈利能力打分卡 营业利润 /风险加权资产 (%) 运营环境 aa a bbb bb b 及以下 aa 3.75 1.5 0.5 0.25 -0.25 a 4 2 0.75 0 0 bbb 4.25 1.5 0.25 0.25 bb 4.75 1.25 1.25 b 及以下 5 5 资本和杠杆方面,银行资本的规模和质量以及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信誉的基础,股本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