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pdf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大会合影(2014.10.25)彩插-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工程科初校.indd 1 2015-4-2 16:58:02内容简介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9 G25 G26 G2A G27 G28 G2B G21 G22 G2B G23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G33 G34 G35 G36G37 G38 G39 G3A G3B G3C G23 G24 G27 G28 G3D G2A G3E G3C G21 G3F G40 G41 G30 G31 G3D G42 G43 G44 G3E G3C G45 G46 G2B G47 G48 G49G4A G2B G4B G4C G21 G3F G4D G4E G3A G23 G4F G50 G51 G52 G53 G54 G3D G55 G56 G57 G58 G3A G59 G5A G5B G5C G5D G29 G5E G5F G60 G61G23 G4F G33 G62 G3A G63 G64 G3D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42 G65 G66 G2B G67 G68 G2B G69 G6A G6B G6C G61 G3E G52 G6D G26G6E G6F G3D G70 G71 G72 G73 G74 G60 G61 G75 G76 G23 G2C G57 G58 G3A G77 G78 G27 G28 G5B G79 G7A G7B G7C G21 G22 G23 G24 G25 G26G27 G28 G32 G33 G63 G64 G7D G74 G7E G7F G3D G80 G81 G82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83 G84 G2D G2E G32 G33 G63 G64 G3A G60G85 G2B G86 G87 G2B G88 G89 G2B G8A G8B G2A G8C G8D G3D G7B G2D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8E G8F G90 G24 G2B G91 G84 G92G93 G94 G57 G58 G95 G7F G96 G64 G34 G97 G36 G98 G2A G99 G9A G5B G9B G9C G9D G9E G9F G79 G7A GA0 GA1 GA2 GA3 G54GA4 G5A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A5 GA6 G2C G62 GA7 GA8 GA9 G84 GA7 GAA GAB G3E GAC G3A GAD GAE G3D GAF G61 GB0 G9F G9B GB1 G79G7A G3A G4C GB2 GB1 GB3 GB4 G5BG9B G9C G53 G54 G82 GA9 GB5 GB6 G7C G54 G82 GA9 GB5 G32 G33 G79 G7A G7D G53 GB7 GB8 G9C GB9 G3B G3D GBA GBB G30 G31 GA5GA6 GA9 GB5 G33 G62 G3E GBC G2A GBD GBE G3E GBC GBF GC0 G3D GAF GBA GC1 G74 G30 G31 G95 G84 G9B G32 G21 GA8 GC2 GC3 G21 G3A GBFGC0 G9C G5B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中国工程院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中生物材料医用织物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总策划 樊代明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5 G29 G2A G2B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23 G24 G25 G2E G2F G30G31 G32 G33 G34 G25 G35 G25 G36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37 G38G39 G3A G3B G3C G25 G3D G3E G3F G40 G39 G3A G41G41 G25 G25 G42 G25 G43 G44 G45 G46 G47 G48 G49 G4A G4B G4CG4DG4E G4F G23 G50 G25G37 G25 G25 G51 G25G52 G25 G25 G53 G25G54 G25G25G37 G25 G25 G55 G25G56 G25 G25 G57 G25G58 G56G59 G25 G25 G5A G25G5B G5C G5D G5E G25G5F G60 G61 G62 G25G63 G25 G25 G42 G25G25 G25 G25 G25 G25G63 G64 G65 G5B G25G25 G25 G25 G25 G25G3A G25 G25 G66 G25G67G68 G69G3AG37 G25 G25 G66 G25G67G68 G69G66 G37 G51G6A G25 G25 G6B G25G6CG53 G5C G6D G6E G6F G5A G70 G71 G5A G70 G72 G5A G3E G73 G74 G75 G76 G77 G78 G79 G7A G5B G7B G5C G7C G7D G7E G7F G80 G81 G82 G83G3A G84 G7A G6E G25 G85 G84 G86 G87G88 G89 G4D G25编辑委员会主 任:樊代明副主任:孙晋良委 员:俞建勇 付小兵 胡盛寿顾忠伟 史向阳 张耀鹏王 璐 陈南梁 莫秀梅吴白林目 录第一部分 综述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研究综述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部分 主题报告及报告人简介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战略思考俞建勇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创面愈合特征与敷料设计付小兵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生物医用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胡盛寿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中国生物材料研究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顾忠伟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国家新政对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奚廷斐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现状与应用前景王 璐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生物医用纤维及其应用张耀鹏等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陈南梁等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静电纺纳米纤维及纳米纱用于组织再生莫秀梅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生长因子类组织工程材料的转化医学研究李校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小口径人工血管结构设计与组织再生活性修饰研究孔德领等 G21 G21 G21 G21解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常州现象”李小俊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纺织材料常用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吴清平等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附录 主要参会人员名单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后记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部分综 述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研究综述年月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承办,以“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为主题的第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纺织、医药卫生、化学等科技领域的名院士与多名专家、学者,对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战略,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制品及临床应用等重要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关于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战略布局与会院士和专家深入分析了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认为从纵向上看,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从满足需求上看,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亟须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概念在延伸,发展需创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指出:进入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行业及其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年产业能力不断增长。相关的原料加工技术、制品技术不断创新,但我国在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东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认为:国际上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注重开发新型高技术纤维原材料、加强纺织与各类新技术交叉融合、加快开发各种智能医疗用品,呈现品种不断创新、数量不断增长、应用不断拓展、概念不断延伸的趋势;国内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总体上跟踪研发取得了一批成果,产业保持了高增长率,低端产品以出口为主,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存在人体植入性纺织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体外装置用纺织材料及新型非植入性纺织材料技术发展偏慢、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够、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产品标准制定和规范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国家“”计划生物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教授顾忠伟认为:现代医学正在向再生和重建被损坏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恢复和增进人体生理功能、个性化和微创伤治疗等方向发展,对生物医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认同 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研究综述 的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方向和前沿是与生物学结合,赋予材料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特别是生物功能,以充分调动人体自我康复能力。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生物相容性,重点是先进的制造方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加强相关的战略布局俞建勇院士认为:实现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需加强相关的战略布局。要特别关注解决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表界面的修饰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等系列科学问题,以及纺织材料微加工与精密成型技术、组织诱导功能纺织材料制备等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须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原料多元化、加工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更加个性化和多功能化;国家要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推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协同创新、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领域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相应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措施支持。付小兵院士认为:面对创面的复杂性,种类繁多、主要起阻隔和保护功能的传统敷料已逐步向能主动促进创面愈合的现代敷料发展,须加强治疗和预防用的多功能负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研究,提高新型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综合性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高明远提出:未来需根据病患个体差异制备符合个体差异需求的医用纺织品,促使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向个性化发展。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强调: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布局构筑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纤维原料体系,生物基纤维材料的设计、改性、功能化研究等相关的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为植入性和非植入性医用纺织材料以及体外装置医用纺织材料提供基础材料非常关键。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王璐指出:目前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工作滞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标准和材料认证要求缺失,流通渠道复杂,优异产品使用成本昂贵,抑制了高性能产品在国内医院的推广。应该加快建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检测平台,建立规范化、国际化的检测评价体制和标准,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品研发、生产、使用提供保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中心张慧琴认为:纺织产品有三大使用领域,包括服装用、家用、产业用。产业用纺织品细分有大类,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是其中一类。但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将来可能会占到产业用纺织品产值的,这将是纺织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新增长点的很重要的部分,符合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 二、关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协同创新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纺织、材料、医学、生物、化学等交叉融合的医用材料,它的制品具有诊断、治疗、修补、替换、防护等医学功能。多学科、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技术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蒋士成院士指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纺织产业转型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领域,目前中端产品的应用发展基础很好,又有需求,要抓紧“十三五”的发展机遇。同时,要选择一些有基础的、植入性的,或者是体外循环的高端纺织医疗器材,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突破。周翔院士认为:新材料的发展总是研发、生产、应用互动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制造要树立跨界为下游服务的理念,按照用户需要,个性化设计,才能提供更好、更适用的产品,才能促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更好更快地发展。王威琪院士说:医学与很多学科都有交叉,中国工程院的其他个学部都可以与医学交叉。过去医疗器械与电子信息交叉多,主要是发展心电图、起搏器,现在医学不仅与纺织有了交叉,甚至与能源也有交叉。研究和应用合作需寻找到中间的桥梁。孙晋良院士认为: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光靠纺织,没有使用单位配合,不了解航空、航天、汽车、基建、建筑、农业,就没有办法深入下去,只能做一点皮毛的工作。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也一样,不与医学等学科交叉,单靠纺织只能做一点纱布、棉球等低端的产品,难以进入高端领域。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现在不是量的问题,而是怎样通过协同创新把质量做上去。常州西太湖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主任李小俊以国际国内公司汇聚、本土企业崛起裂变、院校人才云集、行政监管携手、资本产业融洽、国家层面重视六个方面协同促成包括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在内的庞大医疗器械企业聚落的“常州现象”,介绍了协同创新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一个实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多技术交叉协同研制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教授王璐认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制造、使用中的表面改性、失效问题研究,以及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中纺织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相互响应机制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开展。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教授认为:基础研究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的优化和协同创新关系到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发展。他结合所从事的研究介绍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纺织结构和工艺,以及机织、经编和纬编、编织等纺织加工技术对人体周围神经再生导管、血 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