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国人工资报告.pdf
1 国 人工资 报告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IFB, CASS 腾讯理财通 腾讯研究院 金融研究中心 2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以工资收入为 代表 的国民财富 快速积累 ,居民的资产配置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如银行储蓄、银行理财、基金、保险或信托计划等。囿于渠道和门槛的约束,传统资产配置或财富管理 手段的“普惠性”明显不足。 随着互联网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 ,以践行数字普惠金融为理念的互联网理财模式 应运而生 并 得到了 快速 发展 , 数据 显示, 从 2013 年 到 2016 年 , 互联网理财规模由 3853 亿元增加到 2.6 万亿 元 , 且 每年 仍 以 较高的速度增长 ,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鉴于此,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金融 研究 所 、腾讯 理财通 和 腾讯 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 联合 发布国人工资报告, 报告 以工资收入为视角, 在 全面分析全球工资情况、国人工资 水平 及 国人工资消费 等 情况 的 基础上 , 探讨 国人工资理财 行为 , 研究 居民工资理财 规模 变迁 ,推出 互联网理财指数 。 各部分 核心观点 精炼如下 : 全球工资情况,总体 呈 缓慢 增长趋势, 收入分配差距情况复杂 , 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 。 2015 年 , 全球 工资水平 增长率 仅为 1.3%, 增长 动力主要集中在 中东和亚洲等地区 ; 2013 年 , 澳大利亚 的月 工资水平是 巴基斯坦 的 39 倍、中国 的 7.6 倍。 国人工资情况,改革开放之前重在追求平均主义或社会公平 ,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 但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 2004 2015 年间 , 全国工资水平 上涨约 2.95 倍 , 北京和上海 在 2015 年 分别达 到 11.1 万元和10.9 万元 , 遥遥 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在 稳健增长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是 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 国人工资消费 方面 ,总体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1995 2016 年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6.6 倍,年均增长幅度达 9.9%。 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滑; 消费结构从改革开放前的以吃穿为主导到现在的多元化格局 。以北京为例, 2014 年北京市住房支出占消费结构比重甚至超过30%。 东中西部的消费支出差异明显;消费金融等工具可以弥补新兴消费理念下的消费缺口。 国人工资理财 上 ,新型的互联网理财方式越来越来 被 普罗大众 尤其是年轻 群体 关注 。 3 理财 行为 特点 方面 , 理财方式 上 互联网等新兴 渠道 崛起速度明显;理财人群上半数以上有理财意愿;理财规模上六成以上盈余不足20%;理财心理上不理财的主因在于资金不足;理财趋势上互联网理财 将“风正一帆悬”。 人群特点,低盈余、重消费 的 月光族集中在女性群体和年轻 全体 ;有盈余、不规划的 忘财族 以欠发达地区的 普通职员、普通工人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主 ;有盈余、重收益的理财族多为一二三线城市的 80、 90 后 年轻代 群体。 理财指数, 2005 2016 年间 ,国民 工资 理财规模增长了近 10 倍 ;从 2013 年 到 2016 年 三年间, 互联网理财指数 增长了 4 倍 , 预测 到2020 年 , 居民 互联网理财规模将达到 16.74 万亿元 。 而 不同区域的居民 潜在 工资 理财规模数据显示 , 2002 年排名前三的是浙江、上海、福建, 2016 年则为上海、浙江和北京; 2002 年排名后三的是重庆、新疆和陕西, 2016 年排名后三的则是新疆、甘肃和宁夏。2002 年排名倒数第一的重庆在 2016 年的排名 上窜 到 第 12 名。 4 目录 综述 . 2 一、全球工资情况 . 5 (一)历史:总体增长,差距更复杂 . 6 (二)现状:增长乏力,收入不平等 . 11 (三)趋势:缓慢复苏,引擎在 “东方 ” . 16 二、国人工资情况 . 19 (一)历史:平均主义 VS 社会公平 . 19 (二)现状:快速增长,差距拉大 . 28 (三)趋势:稳健增长,差距缩小 . 34 三、国人工资消费 . 37 (一)市场总体:水平提高,信心不一 . 37 (二)分类特点 . 40 1、不同时期:从吃穿到多元 . 41 2、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 . 41 3、不同人群:月光 /年清 /理 财 . 43 (三)工资消费比分析 . 47 (四)情景模拟 . 47 四、国人工资理财 . 49 (一)行为特点 . 49 1、方式:传统储蓄仍是首选 . 49 2、人群:半数以上有心理财 . 50 3、规模:六成盈余不超 20% . 51 4、心理:不理财主因资金少 . 51 5、趋势:互联网理财正兴起 . 52 (二)人群细分 . 54 (三)国人工资理财规模及互联网理财指数( IWMI) . 62 1、工资理财规模时序变化 . 62 2、互联网理财指数 . 65 3、工资理财规模地区比较 . 68 专题一 职业与工资关系研究 . 72 一、行业比较:因职位而异 . 72 二、增长幅度:随层级递减 . 76 三、均衡程度:依然很严峻 . 81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 增强 ,国民财富水平大幅提升,全球财富 格局 呈现“西 渐东移 ”之势 。服务于高净值人士的专业机构,如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等大量涌入 中国市场 , 加上原有的商业银行、保险、券商等传统理财机构 ,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 , 国内 理财 市场 呈现出 激烈 竞争 态势 。 然而,与 日趋 庞大 的理财 需求 相比, 当前的 理财 “供给” 仍然 存在较大缺口, 表现为缺乏 优秀的理财规划师 、差异化 的理财产品 、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等 。 面对 供求 失 衡的 市场 体系 ,理财机构 如何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在 于专业化、 精细 化、差异化 ,利用专业团队、专业 知识 去了解潜在客户 ,包括收入水平 及 结构、消费习惯、理财习惯、风险承受能力等, 进而 去 细分 、定位客户群 ,并 开发 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 从实践中看,收入 状况是 最 为关键的分析 维度 , 被广泛 应 用于客户分层 , 内容 有 两 方面 ,一 是 工资性收入 ,包括 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生产性劳动报酬, 二 是 非工资性收入,包括 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及 转移性收入等 。 其中,工资性收入 在居民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城乡分别达 60%、 40%以上),工资收入 群体 也 最为广泛, 囊括了 大 多数的 就业 人数 ,对他们而言,工资在满足日常消费支出之外,还可用于储蓄或理财,获取财产性收入,这便给理财机构带来一个专注工资 性 收入的细分市场。 尽管 1990 年之后, 我国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一直处于 下降 态势, 但 主要 发达国家的工资份额 却处于 上升或长期稳定在高位,这 意味着 我国在向发达国家 发展过程 中,可能会 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工资 性收入占比 ,而 在 实践中,党的 十七大 之后 政府 、 经济学界逐渐 就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达成共识, 与经济增长 相 匹配的 工资 状况 将 成为 未来的发展 趋势 。 鉴于此,本报告 对全球及国内的工资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国内居民在工资使用 , 如消费、理财等方面的特征,进而构建 出 工资理财指数,对国人 的 工资理财提出建议。 一、 全球工资情况 无论在 国 内 还是 国外 , 工资 水平 的决定 都 是 一个难题 。 除了经济 增长 、经济周期等宏观因素 外 , 其 还取决于 政府、企业、雇员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在不同的 经济体制 下 , 市场 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 存在差异 , 适用的工资决定框架也不相同,包括集体协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要素分配机制、 最低工资制度 等 ,而 这也 正 是国内与国外、不同 历史 时期 之间 工资水平 及工资 结构呈现 较大 差别 的 6 重要原因 。 自 2008 年 开始 ,国际劳工组织( ILO)每隔两年发布一份全球工资报告, 针对当期 比较突出 的工资问题 提供建议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也定期发布各国的基尼系数、工资指数,分析 全球的收入分配、 工资 状况 等。各国统计部门 则定期对本国就业市场、工资收入等进行调查 , 更 为 细致地展现 出 工资水平、工资结构、收入差距等 。这些数据为了解 全球工资 发展 带来了 直观认识,也为 判断未来工资走势 提供了指引 。 (一) 历史 : 总体增长 , 差距 更 复杂 囿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我们 将关注的焦点放在 1995 年之后的全球工资发展上 。 基于 ILO 数据,可知全球平均实际工资有所增长,但幅度在波动中下降;未包含中国样本的全球平均实际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 更低,以 2013 年为例,包含和未包含中国的涨幅值相差近 0.9 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表现更差,2008 年和 2011 年的实际工资甚至出现下降,涨幅最高的 2007 年也只有 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全球工资水平 的 增长并非依靠发达国家,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国家。 图 1 全球 平 均实际工资 增长率 ( %)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这一格局也可从 G20 成员国的工资比较中看出。 在 2006 2013 年间, G20新兴经济体成员 的 实际工资涨幅均值约 6.4%, 明显 超过 G20 国家 2%、及其发达成员国 0.3%的年均工资增长率 ; 2006 年、 2007 年的涨幅甚至高达 8.3%、 9.2%,尽管之后增速下降,却也维持在 6%左右的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实际工资几乎呈-1-0.500.511.522.533.5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全球 全球(不含中国) 发达国家 7 现零增长。 G20 成员国创造了全球约 3/4 的 GDP,并雇佣了全球约 2/3 的劳动力,因而,这一结果 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全球 整体情况 。 图 2 G20国家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 %)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工资状况的差距还体现 在 发达 经济体 、新兴 和 发展 中经济体 内部 。 在以 2007年为基期的实际工资指数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增长差距呈现显著的扩大趋势 , 2008 年涨幅最大的西班牙和最低的日本分别只有 101、 98,到了 2013 年,处于极点位置的澳大利亚和希腊的差距已达 33.1; 从数量上看, 2008 年 实际工资下降的国家有 5 个, 2013 年扩大到 6 个,且降幅更为 明显 ;澳大利亚、德国的实际工资先 降 后涨,尤其是前者,涨幅不断提高 ;西班牙、爱尔兰 的实际工资则先涨后降,幅度显著扩大 ; 加拿大的实际工资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且涨幅缓慢上升, 希腊 的实际工资则相反,一直处于大幅下降态势。 -20246810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G20 G20发达经济体 G20新兴经济体 8 图 3 部分发达经济体实际工资指数( 2007=100)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看 , 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 变动态势迥异 ,但 差距逐渐缩小。 除了中东地区在 2008 年、东欧中亚在 2009 年、非洲地区在 2011 年出现实际工资下滑,其他年份各地区的实际工资均处于上涨状态; 东欧中亚地区的实际工资涨幅较高,但波动也比较大;亚洲地区的工资增幅较为稳定,一直维持在6%左右;非洲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工资增幅不断减小,但前者的波动性更大一些; 2006 年、 2007 年实际工资涨幅最高的 东欧中亚地区比最低的中东地区分别高 10.6%、 12.9%,到了 2013 年,亚洲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差距仅有 5.2%,各个地区之间的工资涨幅呈现收敛之势。 图 4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的 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 %)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6070809010011012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澳大利亚 加拿大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英国 西班牙 爱尔兰 希腊-10-505101520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非洲 亚洲 东欧中亚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中东 9 各个区域内部 的 国家 /地区 之间 也 存在 明显的 工资差别 。以涨幅比较稳定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例, 2013 年平均月工资的国家 /地区分布呈现出“阶梯”状,其中,第一梯队澳大利亚的平均月工资达 4642 美元,第二梯队 5 个国家 /地区的平均月工资范围为 1780 3694 美元, 第三梯队囊括了剩余的所有国家,平均月工资范围为 73 651 美元; 2013 年澳大利亚的工资水平是第三梯队巴基斯坦月工资的 39 倍、中国平均月工资的 7.6 倍,是第二梯队中国香港平均月工资的 2.6倍。这也意味着,尽管中国等国家的工资增长率高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但在工资水平方面仍然比较低。 图 5 亚洲太平洋地区平均月工资( 2013年或最近年份,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性别维度的工资差距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从性别差距指数看,全球普遍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现象,但全球指数逐年小幅增长,反映出 整体 情况正在 得到 改善;从区域上看,只有欧洲和中亚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美地区的指数值高于全球平均 ,中东北非地区尽管也有提高,但仍处于最不平等状态下,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地区的指数值略有提升,但幅度并不明显。在这一大环境下,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别不减反增, 2015 年的性别工资差距指数下降至 0.6,意味着女性职工只能获得从事同样工作男性职工工资的 60%,事实上,即使在工资差距指数最高的 2009 年,这一比例也只有 66%。 73 119 121 174 183 197 215 215391 411 565 613 651178028413320 34193694464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10 图 6 全球性别差距指数(分区域)及性别工资差距指数 注:性别差距指数取值范围 0, 1,指数越高,性别之间越平等; 数据来源:历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最低工资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由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尽管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但其在减少贫困、维护公平方面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 ,目前已经在大多数国家中得以立法实施 。 从实践情况来看, 发达经济体和欧盟的最低工资水平最高,尤其是澳大利亚, 2007 年已经达到1557 美元, 但不同国家之间的最低工资差异较大,同期罗马尼亚的最低工资仅237 美元,与澳大利亚的比例达 1: 6.57, 这一类别的最低工资 /人均 GDP、最低工资 /人均工资较低,且比较均衡,凸显出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工资水平; 非洲地区 整体呈现相反的局面,最低工资水平较低,最低工资 /人均 GDP 却较高,反映了这些国家较差的经济实力;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呈现另一种情况,最低工资、及其与人均 GDP 和人均工资的比值 或者都较高,或者都较低,意味着最低工资水平与各自的经济增长和人均工资并不匹配;亚太地区最 低工资 较高的国家,最低工资 /人均 GDP、最低工资 /人均工资的值则较小,意味着最低工资与经济形势、整体工资状况较为匹配;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东地区的最低工资比较低,与两个比值的对应关系也更为复杂。 0.50.550.60.650.70.750.8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撒哈拉以南非洲 欧洲和中亚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北美 亚洲太平洋 中东北非全球 全球性别工资差距指数 11 图 7 最低工资水平( 2007年或最新年份,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Wage Database, ilo/gwr-figures 通过梳理全球工资变迁历程,我们可以 形成如下观点:其一,全球工资上涨幅度不断减小,原因在于发达经济体较低、甚至为负的工资增速,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维持全球工资增速的关键力量;其二, 无论从全球整体还是从各个地区看,发达经济体的工资涨幅低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但实际工资水平要远远高于后者;其三, 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工资增长差距逐渐扩大,而在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也呈现迥然不同的工资变动态势,其中亚洲地区、东欧中亚地区的涨幅领先,但各地区之间的增速差距逐渐缩小;其四, 全球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尽管整体略有改善,但在性别工 资差距方面,形势愈发严峻;其五, 作为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水准的安排,最低工资制度已在大多数国家立法实施,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欧盟的最低工资水平较高,非洲地区、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较低, 同时 ,发达经济体和欧盟地区、亚洲地区的最低工资与 经济增长、人均工资更为匹配,而其他地区则相反;其六, 发达 经济体的 工资决定 偏向市场机制 ,工会制度、集体协商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等比较完善,而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制度多处于起步阶段 。 (二) 现状 : 增长乏力 , 收入 不平等 在相继经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之后, 全球宏观经济 在低迷中 缓慢复苏,对全球工资增长形成 了 严峻挑战。 总体来看, 2015 年全球 名义 工资水平 持续 增长,按照 HayGroup 发布的数据,增幅约为 5.4%,而 2014 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5.2%,0123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埃塞俄比亚 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尼日尔苏丹赞比亚印尼中国台湾 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俄罗斯 乌克兰保加利亚 爱沙尼亚匈牙利 立陶宛 新西兰罗马尼亚英国 巴西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秘鲁 约旦最低工资(左) 最低工资 /人均 GDP 最低工资 /人均工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达经济体和欧盟中东欧和独联体亚太地区非洲地区中东 地区 12 尽管 统计 口径与 ILO 等不一致,但其 也 让我们了解到, 目前 全球工资上涨幅度 略有 回升,但并不显著 。 从 工资 分布 上看, 不同地区、国家、性别等之间的 工资收入不平等 依然 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 图 8 全球工资增长的地区 分布情况 ( 2015年, 单位: %) 数据来源: HayGroup, haygroup 基于 HayGroup 的报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2015 年全球各个地区的工资增长状况,从名义工资看,拉美地区、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的涨幅较为显著,欧洲和北美地区增长较慢,但若考虑通货膨胀情况,拉美地区的实际工资出现下降, 其他地区的实际工资涨幅也有较大下滑,此时,亚洲地区的实际工资上涨幅度处于领先地位 ,中东地区、非洲地区紧随其后,而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的工资增长最慢,由此可以判断,发达经济体整体上的工资增长仍然落后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 3.19.72.85.66.9 6.81.6-10.72.923.1-2024681012欧洲地区 拉美地区 北美地区 中东地区 非洲地区 亚洲地区名义工资增长率 实际工资增长率 13 图 9 OECD国家的 工资状况 (单位:美元、 %) 数据来源: OECD Library, stats.oecd 囿于数据可得性,我们进一步从 OECD 国家来管窥全球的工资状况。 从工资水平看,除了 2008 年、 2010 年, OECD 国家整体上仍处于上涨趋势 ;从 相对 变化情况看, 工资整体在 2010 2013 年间处于滞涨态势,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自 2013 年起,工资上涨幅度不断提高,但即便如此, 2015年增长率也仅有 1.3%。 从 OECD 成员国看, 2015 年澳大利亚、比利时、葡萄牙、墨西哥的平均工资有所下降, 降幅最高达 1.63%(墨西哥),其中葡萄牙、墨西哥的平均工资也处于较低水平,凸显出其严峻的经济及工资形势;智利的工资与2014年持平,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的平均工资大幅上涨 ,涨幅分别达 7.1%和 5.2%,其余国家则呈现出不同程度( 0 3%)的上涨。 横向比较来看, 北美地区的工资差异最大,美国的平均工资约是墨西哥工资水平的 4 倍;欧洲地区的工资水平呈现两个极端,或者较高,集中在西欧、北欧,或者较低,分布在中欧、东欧地区,地区内的两个极点 卢森堡和匈牙利 的工资比达 3: 1;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三个国家尽管都是发达经济体,但工资差距也很明显,若将中国、印度等新兴和发展经济体囊括进来,地区 内的 工资不平等程度将大幅提高。 -0.4-0.200.20.40.60.811.21.41.636500370003750038000385003900039500400004050041000415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平均年工资 工资增长率 14 图 10 OECD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 2015 年, 单位:千美元、 %) 数据来源: OECD Library, stats.oecd 图 11 全球性别工资平等指数( 2015) 数据来源:历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不同性别之间的工资不平等现象依然严峻,但与往年相比, 2015 年总体情况略有改善。从地区分布看 ,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安哥拉的指数值低于全球均值,也是所有样本中的最低值,仅有 0.4,但同时,卢旺达却是性别工资差距最小的国家,凸显出这一地区复杂的性别差距;拉丁美洲多数国家的指数值都在全球均值线下,最高的洪都拉斯也仅有 0.65,反映出该地区 较大的 性别 工资差距 ; 其他地区的多数国家位于全球均值之上,但彼此之间的差距仍很显著,表现为波幅较大的工资平等指数,这也意味着推动性别工资平等“道远且阻” 。 -3-2-1012345678010203040506070澳大利亚日本 韩国奥地利 比利时捷克 丹麦爱沙尼亚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匈牙利 爱尔兰 意大利拉脱维亚卢森堡荷兰 挪威 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瑞士 英国加拿大 墨西哥美国 智利以色列平均工资 工资增长率(右)0.30.40.50.60.70.80.91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 马耳他瑞士罗马尼亚丹麦 挪威塔吉克斯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卡塔尔埃及突尼斯 卢旺达 安哥拉乍得牙买加智利萨尔瓦多乌拉圭 柬埔寨印度马来西亚老挝加拿大性别工资平等指数 全球均值西亚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亚太地区北美欧洲中亚 15 图 12 OECD国家最低工资状况( 2015 年,单位: %) 数据来源: OECD Library, stats.oecd 最低工资制度在各主要国家的保障功能仍呈现较大差异。从调整幅度看, 31个 OECD 国家中有 8 个在 2015 年未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其余国家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幅度最大的是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分别达 15.71%和 15.51%;从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看, OECD 国家的中位数均大于该比值的均值, 呈现负偏度分布,意味着这些国家偏小的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较多;从横向比较看, 哥伦 比亚的最低工资与人均工资的比值最高,达 0.86,意味着最低工资水平达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 86%,保障程度较高;而同期美国的最低工资仅占平均工资的 25%,若不考虑工资绝对水平,其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作用有限。 通过分析全球工资现状,我们可以形成如下观点:其一,随着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逐渐 恢复,全球工资水平 的 上涨 速 度有所回升,但并不 是很 显著 ,原因在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放缓 导致 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 其二,发达经济体整体上的工资增长仍然落后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表现为亚洲、中东、非洲地区的实际工资涨幅仍处于领先地位,而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工资增长缓慢;其三, OECD 国家自 2013 年起 ,整体 工资涨幅不断提高,但即便如此, 2015 年增长率也仅有 1.3%;其四,北美地区的工资差异最大,美国平均工资约是墨西哥的 4 倍,欧洲地区则呈现两个极端,或者较高,集中在西欧、北欧,或者较低,分布在中欧、东欧地区,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三个国家 的 绝对工资差距也很明显;其五,不同性别之间的工资不平等现象依然严峻,但 2015 年总体0246810121416180.00.10.20.30.40.50.60.70.80.91.0澳大利亚比利时 加拿大智利 捷克爱沙尼亚法国 德国 希腊匈牙利 爱尔兰 以色列日本 韩国拉脱维亚卢森堡 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土耳其英国 美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立陶宛罗马尼亚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均值) 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中位数) 最低工资涨幅(右) 16 情况有所改善;其六, OECD 国家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的值呈现负偏向分布,意味着偏小的比值较多,最低工资制度的保障功能较为有限。 (三) 趋势 : 缓慢复苏 , 引擎 在 “东方” 经过长期发展,发达经济体形成了成熟的 劳动力市场和 市场化 的 工资决定机制, 随着宏观经济在曲折中逐渐恢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增速也缓慢复苏。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的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但由于 越来越重视工资问题,并将之作为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国家仍维持强劲的工资增长 。 因此,全球工资增长速度将会缓慢回升, 按 HayGroup 数据, 2016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速有望达到近三年极值 2.5%, 但 工资 增长动力将会在中东、亚洲等“东方”地区。 工资差距和不平等问题将继续呈现复杂趋势,各国政府也将继续优化最低工资制度、集体协商制度等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图 13 OECD国家的名义工资增长率预测( %) 数据来源: OECD Library, stats.oecd 从 OECD 国家看, 2016 年工资增长率提高的国家数量 将 有 14 个 ,下降的国家数量则 将 有 16 个 ,欧元区( 15 国)整体增长率略微下降了 0.17 个百分点; 其中,拉脱维亚工资增长率可能下降的最多,达 3.81 个百分点,葡萄牙工资增速提高的最多,达 1.63 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尽管 2016 年 OECD 国家的名义工资继续增长,但幅度较小、甚至有所下降。到了 2017 年, 工资增速上升的国家将会增多,达 21 个, 增速最快的立陶宛、匈牙利、波兰将分别达到 6.63%、 6.3%、6.16%,最慢的西班牙则仅有 0.81%的工资增长率 ;欧元区整体工资增长率仍将0123456789澳大利亚奥地利 比利时 加拿大捷克 丹麦爱沙尼亚芬兰 法国 德国匈牙利 爱尔兰 以色列 意大利日本 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 卢森堡荷兰 挪威 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瑞士 英国 美国欧元区(15)2015 2016 2017 17 小幅下降,凸显出欧元区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步伐仍很沉重。 图 14 主要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