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Q2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一八年第二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 8月 10日 I 内容摘要 2018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就业形势向好,物价基本稳定。上半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6.8%,居民消费价格(CPI)同 比上涨 2.0%。 2018 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 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前瞻性预调微 调,适度对冲部分领域出现的信用资源配置不足,引导和稳定市场预 期,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适度增加中长期 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4月、7月三次定向降准, 并搭配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 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工作。通过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按 市场化原则实施债转股。三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会同相关 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 ,增加支小支 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四是扩 大中期借贷便利和再贷款担保品范围, 将 AA+、 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 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纳入担保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 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五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 慎政策。启动金融机构评级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 态的监测。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 ,将同业存单纳入 MPA 同 业负债占比指标,适当调整MPA参数设置,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 II 业融资和符合条件的表外资产回表。六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 好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有 升有贬,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七是及时主动发声,引导市场预期。通 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沟通,6 月 19 日和 7 月 3 日,在股市、汇市 出现较大波动时,主动发声稳定市场预期。 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 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 长,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增速保 持在 8%以上,6月末 M2余额同比增长 8.0%;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 长 12.7%,比年初增加 9.0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社会融资 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 6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 利率为 5.97%。6 月末,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5.66,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中间价为 6.6166 元,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化波 动率为 4.0%。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主要 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加大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外 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经济增长动力加 快转换,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同 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在流动 性总量合理充裕的条件下,要强化政策统筹协调,进一步疏通货币信 贷传导机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权保护,健全正 向激励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 III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 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 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优 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机制创新,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 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 调控框架, 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 度和节奏,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 险底线。 IV 目 录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1 一、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 . 1 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基本稳定 . 3 三、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 7 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 . 9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11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11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 12 三、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12 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 13 五、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14 六、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 . 15 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 19 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 19 九、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 21 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22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 23 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 . 23 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 . 31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形势. 34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 34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 41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51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 51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 54 V专栏 专栏 1 基础货币与银行体系流动性 . 2 专栏 2 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16 专栏 3 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 . 20 专栏 4 当前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 . 52 表 表 1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结构 . 4 表 2 2018年上半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 . 4 表 3 2018年1-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 5 表 4 2018年1-6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 . 6 表 5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结构 . 7 表 6 2018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 9 表 7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 9 表 8 2018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 . 21 表 9 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 . 24 表10 2018年上半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 . 25 表11 2018年上半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 . 28 表12 2018年6月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 . 30 表13 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 . 36 图 图 1 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走势 . 1 图 2 货币供应量增速走势 . 8 图 3 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 . 10 图 4 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 26 1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18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对 形势的监测、 分析和预判, 适时预调微调, 前瞻性对冲内外部不稳定、 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 有所下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结构继续改善,货币供应量 平稳增长,受表外融资收缩等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人民 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 一、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 2018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定向降准,并增加中期借 贷便利(MLF)投放,增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6 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1.7%,较 3 月末高 0.4 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 0.3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中枢适当下行,银行间市 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 7 天期回购利率(DR007)从上年末 2.9%左右下降到 7月末的 2.6%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 图 1 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 2.4000 2.5000 2.6000 2.7000 2.8000 2.9000 3.0000 3.1000 3.2000 % 2 专栏 1 基础货币与银行体系流动性 2018 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 融形势变化,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 合理充裕,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中枢适当下行。6月末, 基础货币较年初则减少了 3400 亿元。如何看待基础货币下降与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梳理。 应当看到,基础货币并不等同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基础货币包括现金、法定 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交存央行并被冻结的,只 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才可由商业银行用于支付清算并支持资产扩张, 构成所谓的银 行体系流动性。多数货币政策操作会对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产生同向影响。比如, 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以及资产购买等方式投放流动性 时,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会同步增加,央行资产负债表出现“扩表” ;反之, 当中央银行通过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时, 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则会同 步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应“缩表”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会对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产生不同影响。当中央银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部 分法定准备金会释放为超额准备金,静态看这只影响基础货币的结构,而不影响 基础货币的总量,但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则是增加的,由此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 能力增强。 不少发达经济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低, 因此其基础货币数量基本等同 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采取量化宽松政 策, 大规模买入国债等资产, 基础货币和流动性同时扩张; 近年来随着经济复苏, 一些发达经济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主要是其持有的债券到期后导致央行资 产、基础货币和流动性同时消减,出现资产负债表“缩表” ,这也意味着银根收 紧。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人民银行降准用 于对冲央行资产端变化(如外汇流出、商业银行偿还MLF等)后虽然会出现基础 货币减少,但该操作通常具有扩张的效应。例如,2018 年 4 月人民银行下调部 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置换其借用的 MLF。分步骤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并不改变基础货币总量,只是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转换成超额准备金, 由此会增加约 1.3 万亿元的超额准备金;而降准后商业银行用降准资金来偿还 3 9000亿元MLF ,会使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同步减少9000亿元。上述操作完成 后,虽然基础货币减少了 9000 亿元(法定准备金减少约 1.3 万亿元,超额准备 金增加约4000亿元) ,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实际上净增加约4000亿元。 除货币政策操作外,春节前提现、财政存款变动等其他因素也会对基础货币 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影响, 由此基础货币月度间的波动可能会相对较大。 例如, 春节前现金需求量很大, 中央银行会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向商业银行相应补充流动 性,由此基础货币会大量增加,但由于新增的流动性大部分转为了居民手中的现 金,因此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又例如,财政存款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 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减少,相应地会体现为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银行体系流动 性)的同步下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逐步转型, 观察银行体系 流动性宜从“量” 、 “价”两方面着手:一是看“量” ,要看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 水平,而不是简单看基础货币数量;二是看“价” ,也就是要看货币市场利率尤 其是银行间的资金价格。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价格型指标将更趋 重要。2018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6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 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73%和 2.89%,较上年 12 月份分别下降 0.18 个和 0.22 个百分点。应当说,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 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基本稳定 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较为稳固。6月末,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比年初 增加 9.2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129.2万 亿元,同比增长 12.7%,比年初增加9.0万亿元,同比多增 1.1万亿 元,已超过 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亿元。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 额为 854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 170亿美元,同比少增299亿美元。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从人民币贷款期限 看,中长期贷款增量比重回落。6 月末,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 6.2 4 万亿元, 同比少增8583亿元, 增量占比为 69.0%, 比上年同期低 19.9 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 5743亿元, 接近上年全年的增量水平, 6月末余额为7.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6%, 增速比上年末高 5.8 个百分点。近期,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 贷投放,尤其是加大对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 的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从人民币贷款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增速高 位继续放缓,6 月末为 18.8%,比 3 月末低 1.2 个百分点。其中,个 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至 18.6%,较 3月末低 1.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 量为 2.0 万亿元,同比少增 2365 亿元,增量占比下降至 21.9%,较 上年同期低 5.9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之外的其他住户贷款比年初 增加 1.6万亿元,同比多增63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比 年初增加5.2万亿元,同比多增 7341亿元。 表 1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结构 单位:亿元6 月末余额 同比增速 当年新增额 同比多增额 人民币各项贷款 1291534 12.7% 90272 10595 住户贷款 441217 18.8% 36015 -1734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836871 9.7% 51664 7341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8692 23.2% 2334 4820 境外贷款 4753 6.5% 259 167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表 2 2018年上半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新增额 同比多增 中资大型银行 35521 3918 中资中小型银行 52615 10466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12209 1741 外资金融机构 1035 34 注:中资大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 5 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中资中小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 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受贷款需求稳定和表外融资向表内融资转移等影响, 金融机构贷 款利率总体稳定、略有上升。6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 均利率为 5.97%,比 3 月微升 0.01 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 平均利率为 6.08%,比 3 月上升 0.07 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 利率为 5.11%,比 3 月下降 0.47 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 上升,6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60%,比 3月上升 0.18个百分点。在金 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高成本表外融资有所收 缩,银行贷款、债券等在全部融资中的占比上升,包含贷款、债券、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等在内的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保持 基本稳定。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上浮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上升, 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下降。6月,一般贷款中执行上浮利率 的贷款占比为 75.24%,比 3月上升 0.89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 贷款占比为 14.83%,比 3月下降 1.21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贷 款占比为9.93%,比 3月上升 0.32个百分点。 表 3 2018年1-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 月份 下浮 基准 上 浮 小计 (1,1.1 (1.1,1.3 (1.3, 1.5 (1.5,2.0 2.0以上 1月 11.89 20.31 67.80 16.45 19.67 12.32 12.11 7.26 2月 12.50 18.83 68.67 15.98 18.66 12.88 12.65 8.50 3月 9.61 16.04 74.35 15.86 21.29 14.00 14.53 8.68 4月 10.38 15.15 74.47 15.77 21.12 14.13 14.72 8.73 6 5月 9.03 14.36 76.61 16.60 20.85 14.39 15.65 9.12 6月 9.93 14.83 75.24 15.19 21.36 14.10 16.32 8.27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在美联储加息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 境内外币资金供求 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币存贷款利率有所上升。6 月,活期、 3 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0.33%和 2.15%,比 3 月分别上升 0.03 个和 0.23 个百分点;3 个月以内、3(含)-6 个月 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3.35%和 3.61%,比 3月分别上升0.18 个和 0.19个百分点。 表 4 2018年1-6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 单位:% 月份 大额存款 贷 款 活期 3个月 以内 3(含3 个月) 6 个月 6(含6 个月) 12 个月 1年 1年以 上 3个月 以内 3(含3 个月) 6 个月 6(含6 个月) 12 个月 1年 1年以 上 1月 0.19 1.79 2.37 2.61 2.77 2.87 2.72 3.10 2.84 3.04 4.48 2月 0.18 1.82 2.39 2.70 2.97 2.81 2.79 3.28 2.95 3.21 4.11 3月 0.30 1.92 2.70 3.09 3.28 3.33 3.17 3.42 3.21 3.73 4.23 4月 0.31 2.00 2.90 3.21 2.82 3.26 3.28 3.63 3.39 3.67 4.99 5月 0.32 2.06 3.30 3.45 3.31 3.23 3.30 3.60 3.49 3.60 4.60 6月 0.33 2.15 2.95 2.95 3.40 3.43 3.35 3.61 3.55 3.67 4.3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存款增速小幅放缓,定期存款在增量中占比较高。6月末,金融 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8.3万亿元,同比增长 8.1%,增速比 3 月末低 0.3 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 9.1万亿元, 同比少增4444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17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增速比 3 月 末低 0.3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9.0 万亿元,同比略少增 712 亿元。 外币存款余额为 7892亿美元,比年初减少 18亿美元,同比多减819 7 亿美元。上半年,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量中定期存款占比为 99.4%,比上年同期高 31.4个百分点。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住 户存款、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分别同比多增3272亿元、1.18万亿 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 1.2万亿元。 表 5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结构 单位:亿元6 月末余额 同比增速 当年新增额 同比多增额 人民币各项存款 1731176 8.4% 90000 -712 住户存款 686695 7.8% 42627 3272 非金融企业存款 544362 5.5% 2970 -11500 政府存款 326867 10.7% 21848 -2737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162348 18.0% 22119 11777 境外存款 10903 2.3% 436 -152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M2 增速趋稳有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6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 177.0 万亿元,同比增长 8.0%,增速比 3 月末低 0.2 个百 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为 5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增 速比 3 月末低 0.5 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 M0 余额为 7.0 万亿元,同 比增长 3.9%。上半年现金净回笼 1056 亿元,同比少回笼 270 亿元。 2017 年 M2 增速较前些年有所放缓,主要是金融体系抑制内部杠杆, 资金嵌套明显减少,挤出了过去积累的一部分“水分” ,有利于稳定 宏观杠杆率,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2018年以来 M2增速总 体趋稳、保持在 8%以上。 8 0 4 8 12 16 20 24 28 2012-1 2012-7 2013-1 2013-7 2014-1 2014-7 2015-1 2015-7 2016-1 2016-7 2017-1 2017-7 2018-1 % M1同比增速 M2同比增速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 2 货币供应量增速走势 受表外融资收缩等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初步统计,6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183.27万亿元,同比增长 9.8%。上半年社 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9.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2.03 万亿元,主 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上半 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8.76 万亿元,比上年 同期多增 5548 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 96.3%。二是委托 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上半年委托贷款减 少8008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减1.4万亿元; 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减 1.5 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 2717 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减 8388 亿元。三是企业债券融资同比明显多增,股票 融资同比少增。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 1.02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 多 1.3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1799亿元。 9 表 6 2018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单位:万亿元,% 社会融资 规模存量 其中: 人民币 贷款 外币贷款 (折合人 民币) 委托 贷款 信托 贷款 未贴现 银行承兑 汇票 企业 债券 非金融企 业境内股 票融资 2018年6月末 183.27 127.78 2.53 13.17 8.35 4.17 19.2 6.9 同比增速 9.8 12.7 -3.4 -4.6 10.1 -6.7 8.7 11.2 注: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 (国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 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存量数据基于账面值或 面值计算。同比增速为可比口径数据,为年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 表 7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单位:亿元 社会融资规 模增量 其中: 人民币 贷款 外币贷款 (折合人 民币) 委托 贷款 信托 贷款 未贴现 银行承兑 汇票 企业 债券 非金融企 业境内股 票融资 2018 年上半年 90972 87645 -125 -8008 -1863 -2717 10172 2511 同比增减 -20321 5548 -598 -13996 -14978 -8388 13834 -1799 注: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 (国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 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 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 速增长 2018 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对美元双边 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第二季度,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 率有所贬值。6 月末,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报 95.66,较上年末上 涨 0.85%;参考 SDR 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报 95.89,较上年末 10 下跌 0.1%。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升值 5.20%,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4.00%;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以来至 2018年 6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0.94%,实际 有效汇率升值 48.72%。6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6166 元,比上年末贬值824个基点,贬值幅度为 1.25%。2005年人民币汇 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 2018 年 6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 计升值 25.09%。 上半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化波动率为4.0%, 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 汇率弹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宏观经 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018 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6.69 万亿元。其中, 收款 3.34万亿元,付款 3.35万亿元。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 合计 2.32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65万 亿元, 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6612亿元; 资本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4.37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 3 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2012.06 2012.09 2012.12 2013.03 2013.06 2013.09 2013.12 2014.03 2014.06 2014.09 2014.12 2015.03 2015.06 2015.09 2015.12 2016.03 2016.06 2016.09 2016.12 2017.03 2017.06 2017.09 2017.12 2018.03 2018.06 亿元 服务贸易及其他 货物贸易 11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18 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密切 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预 调微调, 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 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推进各 项金融改革,推动平稳有序去杠杆,继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 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8 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考虑宏观 经济金融形势、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和金融监管环境变化等因素,灵 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通过工 具创新和预期引导进一步提升传导效率, 有效熨平各种短期因素对流 动性的扰动,维护货币市场利率低位平稳运行。 适当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2018 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 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加大中长期流 动性投放力度,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来源明显扩容,资产负债期限匹 配程度提高,市场主体流动性预期改善,对满足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 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灵活开展逆回购操作, 配合使用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CRA) 等工具对流动性季节性波动 “削 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在合理充裕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强化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引导作用。2018年 3月 22日,央行 逆回购和 MLF 操作中标利率随行就市上行 5 个基点,此后保持稳定。 12 与此同时,二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平稳下移,DR007围绕公开 市场操作利率小幅波动, 与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利差持 续缩小,同时月末、季末等时点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进一步下降, 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联性增强, 有利于提高利率传导 效率,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为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2018 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MLF)、 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 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及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需足额提供 短期流动性支持,发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 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上半年, 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494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开展操作共 1425亿元,期末余额为 570亿元。6 月末,隔夜、7 天、1 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 3.40%、3.55%、 3.90%,与一季度末持平。 为保证基础货币供给, 每月适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上半年, 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24100亿元,期限均为 1年,其中第二季 度开展操作共 11865 亿元,最后一期操作中标利率为 1 年期 3.30%, 较上季度末上行 5 个基点。4 月 25 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 的资金偿还中期借贷便利 9000 亿元。6 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 44205亿元,比年初减少 1010亿元。 三、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13 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 2018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1个百分点,以置换其借用的 MLF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机构按 照“先借先还”的顺序偿还中期借贷便利 9000 亿元后,获得增量资 金近 4000 亿元, 增加了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 优化了流动性结构, 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 成本。有关落实情况已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 “债转股” 和小微企业融资。 2018 年 7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 业银行、 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 百分点,以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其中,五 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释放资金约 5000 亿元,有 助于提高其实施 “债转股” 的能力, 加快已签约 “债转股” 项目落地。 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释放 资金约 2000 亿元,有利于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降低小微企业融 资成本, 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 “债 转股”和小微企业的落实情况已经纳入 MPA考核。 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 。自 2018年第一季度评估时起,人民银行将资产规模 5000亿元以上金融 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 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对 14 资产规模 5000 亿元以下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进行监测。二季 度以来,为配合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 (MLF)等货币政策操作和资产管理新规的实施,人民银行适当调整 了 MPA结构性参数等指标和参数设置, 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所释放资 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将节约的资金成本向小微企业让利,以及 支持符合条件的表外资产回表。 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基础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8 年第 一季度,人民银行首次启动对 4327 家金融机构评级,比较全面、客 观地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态进行了评价。 央行金融机构评 级是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础, 评级结果是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 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