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pdf
1西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18)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了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投放合理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从经济运行情况看,2017年,西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663”1发展战略,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就业形势总体良好,物价形势温和可控,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健增长,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趋优”的特点。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6亿元,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9.11 “663”发展战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中央对西藏的战略定位,科学把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创新实施“663”发展战略,即:“六对抓手”: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六动措施”:民生先动、项目带动、市场推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三条底线”: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2亿元,同比增长25.6%,地方财政支出1768.2亿元,同比增长7.8%,财政支出向教育、农林水事务等方面倾斜,投向节能环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城乡社区事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0.9%、38.1%、30.5%、和24.2%,民生保障重点突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1.0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2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71元、10330元,分别同比增长10.3%、13.6%。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监管合作,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等,激发企业活力;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扩大有效供给。西藏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投资规模略有下降,降库存效应明显。从金融运行情况看,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201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5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9.4亿元,增长13.2%;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投向重点突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33.22亿元,同比增长6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2.6%;涉农贷款余额1177.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3个百分点。利率水平合理浮动,利率水平保持相对平稳。2017年,西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存款利率政策与全国保持同步。金融改革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深入发展,积极推动人民币在西藏周边国家的使用。自业务开展以来,全区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达368亿元。证券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稳步提升。2017年,辖区证券公司资产同比增长36.4%,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增长12.6%,推进了辖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健康发展,保险业务平稳增长,社会“稳定器”作用显著增强。2017年末,西藏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5.9%。同时,西藏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虽然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融资结构不断改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2017年西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9.4亿元,同比增长9.0%。直接融资62.2亿元,直接融资占比创新高。不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以信用县创建和评定为总抓手,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2017年末,建立农牧户小3额信用贷款档案约46.5万户,建档面95.9%。二是加快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丰富和发展支付工具,实现支付服务产品多样化,满足各类经济主体支付需要,银行卡受理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全区累计发行银行卡529.3万张。三是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现投诉办结率100%,办结满意率100%,金融维权环境持续向好。2017年,西藏辖区各级人民银行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案件线索协查90起、协助自治区公安厅专案组成功破获西藏首起地下钱庄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西藏金融机构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持西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2018年西藏辖区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逆周期调节,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西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4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4(一)银行业稳健运行,信贷资源配置持续优化.4(二)证券业稳步发展,融资功能不断提升.7(三)保险业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器”作用显著增强.7(四)融资结构不断改善,金融市场交易较为活跃.8(五)信用建设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8二、经济运行情况.9(一)总需求持续扩大,结构更趋优化.9(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聚效益显现.10(三)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10(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保障重点突出.11(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防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11(六)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降库存效应明显.11三、预测与展望.12(一)西藏自治区经济金融大事记.15(二)西藏自治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6专栏专栏 1 :西藏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6专栏 2 :西藏金融支持创业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1表表 1 2017年西藏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4表 2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5表 3 2017年西藏自治区证券业基本情况.7表 4 2017年西藏自治区保险业基本情况.7表 5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8表 6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85图图 1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4图 2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5图 3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5图 4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5图 5 2017年西藏自治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8图 6 19782017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9图 7 19802017年西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牧户)及其增长率.9图 8 19782017年西藏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9图 9 20032017年西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图 10 20012017年西藏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变动趋势.10图 11 19962017西藏自治区地方财政收支状况.116一、金融运行情况2017年,西藏自治区各金融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金融改革,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改善金融服务,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一)银行业稳健运行,信贷资源配置持续优化2017年,西藏银行业金融机构牢牢把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贷款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合理浮动,金融改革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深入发展,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1.银行业稳健发展,机构体系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竞争程度进一步提高。2017年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64个,从业人员9426人。西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实现净利润8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9亿元,增长12.5%。表 1 2017年西藏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2.存款增长放缓,波动较为明显。2017年,西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59.1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机关团体存款余额较上年减少110.9亿元,占存款增量的86.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自治区金融统计月报。图 1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3.贷款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7年末,西藏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43.6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426.0亿元,同比增长39.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自治区金融统计月报。图 2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7信贷投向重点突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33.2亿元,同比增长6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2.6%;涉农贷款余额1177.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自治区金融统计月报。图 3 20162017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4.继续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利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2017年,西藏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执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存款利率政策与全国保持同步,实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以西藏优惠贷款利率为上限实行上限管制。2017年,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绝大多数执行西藏优惠贷款利率,全年利率下浮贷款发生额占比为10.26%,加权平均利率为2.39%。其中,短期贷款发生额为452.6亿元,均执行西藏优惠贷款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为2.35%;中长期贷款发生额为1404.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41%,利率水平稳步下行,较全国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低3.35个百分点。表 2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图 4 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5.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银行业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制度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陆续设立普惠金融部门;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经常项目外汇业务管理,实施个人购汇申报管理制度;加强优惠贷款利率管理,规范优惠贷款利率执行范围;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存款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不良率低于全国水平,银行业整体实力持续提升。6.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一是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积极推动人民币在西藏周边国8家地区的使用。自业务开展以来,全区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368亿元。其中,2017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18亿元,涉及企业47家,业务往来的境外国家(地区)17个。二是充分利用RCPMIS开展业务监测,加强西藏跨境人民币自律 机制建设,规范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三是做好常态化的业务推广和宣传培训工作。四是配合总行完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开展与尼泊尔央行对话合作。专栏1:西藏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以来,西藏金融扶贫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特殊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赢西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这一核心要求,构建金融服务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新格局,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为助推西藏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一、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例会制度。本着讲政治、顾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建设金融助推产业脱贫项目库。2017年末,西藏全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37亿元,较年初增长78%,全年累计发放686亿元;全区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到543.44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523.8亿元,增长26.67倍。二、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末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30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近100%。实践证明,西藏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和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践,充分调动了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脱贫攻坚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有力地保障了西藏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建设。金融已成为西藏自治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法治扶贫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中政策支持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方,有力推动了西藏脱贫攻坚事业,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低。对产业项目的策划、筛选、组织工作相对薄弱。各地(市)没有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没有把握好产业项目的自身规律和市场前景,产业项目普遍存在市场化水平不高、扶贫产业项目的选择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产业项目的有效信贷投放。2.扶贫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容易积累系统性风险。西藏的扶贫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青稞种植、牦牛育肥、民族手工业等领域,各地市、县区设立的扶贫产业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且目前大部分处于建设阶段,在未来形成产能投放市场后,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前景不明,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3.风险补偿基金未有效发挥积极作用。西藏七个地市76个县区,风险补偿资金设立、规模、管理等具体情况参差不齐,且一些基层政府对政策认识不到位,致使风险补偿基金增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四、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政策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特殊优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西藏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以及各级各部门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扶贫战线和贫困地区“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2.高度重视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西藏深度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力量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开展信用评级,本着实事求是、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完善征信数据库建设。同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3.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建设金融助推产业脱贫项目库。坚持市场导向,本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原则,在明确扶贫责任和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前提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二)证券业稳步发展,融资功能不断提升2017年,西藏证券业金融机构把握好资本市 场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合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1.证券期货法人机构经营稳健。2017年,西9藏资本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资本市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逐步显现。2017年末,西藏地区有2家证券公司、1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29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227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年末,西藏证券公司资产同比增长36.4%,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增长12.6%。表 3 2017年西藏自治区证券业基本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证监局。2.推进企业融资。支持西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2017年末,西藏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71.9亿元,累计融资280.4亿元。29家证券分支机构合格资金账户数1964904户,代理买卖证券款57.9亿元,累计证券交易金额30573.4亿元,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825.4亿元。3.大力培育上市资源。辅导备案的企业达到15家,完成5家企业的现场辅导验收检查。组织相关部门赴上海参加上市仪式。协调上交所对山南、日喀则上市后备企业开展调研和辅导。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培训,增进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更好地做好上市资源培育。4.健全壮大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辖区证券公司资产总计达426.3亿元,同比增长36.4%;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交易量46917.0亿元,同比增长53.7%;正常交易客户数达283万户,同比增长43%。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两家法人公司西藏东方财富证券及西藏华林证券分别被评为B类BBB级和A类A级,各比2016年提升了一级,市场份额排名分列18名和62名,较2016年有较大提升。(三)保险业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器”作用显著增强1.保险业机构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末,共有各级保险机构 72家,其中,法人保险公司 1家,省级分公司 9家,保险业总资产19.9亿元,保险业经营稳步发展。2.保险业务平稳增长。2017年末,西藏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财产险业务16.9亿元,同比增长21.2%;人身险业务11.2亿元,同比增长33.7%。累计赔付支出12.3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3.7亿元,同比增长17.1%;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7亿元,同比增长24.5%。表 4 2017年西藏自治区保险业基本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西藏保监局。(四)融资结构不断改善,金融市场交易较为活跃2017年,西藏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但融资结构不断改善。1.直接融资占比创新高,融资结构相对改善。2017年,西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9.4亿元,同比增长9%。直接融资62.2亿元,同比增长104.5%,直接融资占比创新高。分项目看,人民币贷款新增995.7亿元,同比增长7.6%;委托贷款新增29.7亿元,同比下降30.5%;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8.4亿元,同比下降5.0%;保险公司赔偿新增11.7亿元,同比下降27.2%。1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图 5 2017年西藏自治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2.货币市场稳步发展。全区金融市场业务稳步发展,票据市场仍以转贴现业务为主,黄金市场业务仍以商业银行代理个人业务为主。截至2017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7.9亿元,同比增加5.4亿元;共开展10笔同业拆借业务,拆借金额共计21.5亿元;交易实物黄金316.5千克。表5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表 6 2017年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3.票据市场交易显著萎缩。2017年,西藏票据融资余额79.3亿元,均为买断式转贴现,未发生企业贴现业务,较上年减少39.5亿元,下降33.2%。4.民间借贷时有发生,利率水平小幅回落。2017年,全区民间借贷监测点4310个民间借贷样本点民间借贷累计发生额为2.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8.85%,主要是满足了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需求。从走势上看,民间借贷融资总量呈缓慢上升趋势,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比较平稳,较上年小幅回落,保持在8%9.1%的区间。5.涉外收支总额大幅增长,收支逆差较大。全年涉外收支总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6%。其中,跨境资金流入1.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4%;涉外支出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8.3%;涉外收支逆差7.5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5亿美元。(五)信用建设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以信用县创建和评定为抓手,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末,建立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约46.5万户,建档面达95.9%。充分利用西藏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其他部门相关信息共享,13家自治区级政府单位接入平台,发布信用信息30多万条。2.银行卡受理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建设现代化支付体系,丰富和发展支付工具,实现支付服务产品多样化,满足各类经济主体支付需要。2017年,全区累计发行银行卡529.3万张。其中,在用借记卡发卡量511.6万张、在用信用卡发卡量15.0万张。累计布放POS机具24898台,同比增长16.98%,ATM终端2238台,同比增长10.8%。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对减少现金使用、降低交易成本、培育社会信用、促进金融创新、方便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3.金融维权环境持续向好。2017年,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辖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受理咨询投诉76起,其中,投诉63起、咨询14起,投诉办结率100%;通过回访,办结满意63起,办结满意率100%,满意度大幅提高。4.反洗钱履职水平持续提升。2017年,辖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20个金融机构网点进行了现场检查,开展反洗钱行政调查3份,开展案件线索情报会商4次,向自治区公安厅与国税局移送可疑交易线索3个。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案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