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pdf
1 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7年福建省适应新发展理念并以此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 福建省2017年经济增长主要特点:一是需求尤其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提速。投资重返两位数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加快5.0个百分点,主要受民间投资回暖等拉动。投资结构调整优化,涉农领域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明显加快,增速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以轻工业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速提高近20个百分点。货物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消费平稳增长,其中文化信息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居民消费需求由满足日常需要向追求品质转变的态势更加明显。二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增速近七年来首次回升。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9%,增幅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调整优化,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增速为12.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0.2%。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比上年提高,盈利能力有所增强。第三产业增速连续第三年超过GDP,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例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2%。“清新福建”名片越发亮丽,全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速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三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由负转正。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涨幅为2010年以来最低;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1%,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四是居民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在企业所得税、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的拉动下,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2%,增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全省原煤、钢材、生铁和平板玻璃等主要过剩产能产品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年末全省住宅待售面积下降2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民生领域中的居民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快速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增强,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新兴智能产品(如: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等)增势良好。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趋势得到遏制。 2017年福建省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福建省2017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一是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速为10.9%,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处置和政府债务置换等因素,贷款实际增长约14.7%。其中制造业、2 基础设施等领域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加快,比上年分别多增118.9亿元和528.1亿元。信贷导向效果显著,全省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房地产信贷调控等工作取得实效并形成福建特色,年末省内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绿色信贷、13个试点地区“两权”抵押贷款余额均实现快速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则比上年明显少增。二是不良贷款实现近六年来首次“双降”。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上年末减少135.8亿元、下降0.57个百分点。福建省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风险的防控化解工作,把化解不良贷款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取得积极成效。三是企业直接融资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省内企业从沪深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市场的股权融资额568.0亿元,年度首发上市家数(25家)创历史新高。银行间市场发债仍是企业债券融资的主渠道,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额占企业债券融资的58.2%。债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创新突破,厦门海沧投资集团创新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一带一路”债券,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发行国内首单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债券通”债务融资工具。四是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全年福建省实现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2.5%。省内保险公司积极承保建设工程投标保证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业务,较好支持相关实体领域发展。全年全省保险业累计承担风险总额44.4万亿元,增长17.8%,累计赔付支出325.7亿元。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城乡大病保险覆盖率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53.5%,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增长26.9%。五是金融基础服务水平继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成效显著。支付业务稳步发展,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居全国前列,福州地铁成为全国首个银联交通行业二维码支付项目,龙岩公交成为全国首例公交车ODA应用项目,泉州微笑自行车成为全国首例便民在线租车业务。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应用稳步推进,全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不断健全。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省级金融教育合作机制有效构建,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扎实开展。金融司法环境持续改善。六是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稳步推进。闽台金融合作交流富有成效。台资金融机构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福建省是大陆各省(市)中台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之一。台企台胞信用报告查询取得突破。截至年末,平潭片区和福州片区累计查询台企台胞在台信用信息情况139笔,累计发放贷款5277.5万元。 展望2018年,福建省经济运行虽在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更高要求,但全省经济发展也拥有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新旧动能转换将持续推进,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占比持续扩大;二是企业盈利持续改善有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回升;三是重大项目保障有力;四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福建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全省经济稳中有进态势可望进一步延续。 2018年福建省金融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继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等方面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更加注重防控金融风险,对各类金融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金融运行情况.5 (一)银行业运行整体稳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提升.5 (二)证券市场呈现多层次特征,直接融资保持增长态势.8 (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助推经济与保障民生作用增强.9 (四)福建省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9 (五)金融基础服务水平继续提升,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10 二、经济运行情况.12 (一)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平稳,进出口回稳向好.12 (二)第一产业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小幅加快,第三产业有所放缓.13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扩大.14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有所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快增长.14 (五)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单位能耗持续下降.14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14 (七)商品房库存规模持续下降,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趋势得到遏制.15 三、预测与展望.15 附录.17 (一)2017福建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7 (二)2017福建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8 专 栏 专栏 1:福建省发展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6 专栏 2: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探索和突破.11 4 表 表 1 2017年福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5 表 2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7 表 3 2017年福建省证券业基本情况.9 表 4 2017年福建省保险业基本情况.9 表 5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10 表 6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10 表 7 20162017年福建省支付系统业务发展情况.10 图 图 1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5 图 2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6 图 3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7 图 4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8 图 5 2017年福建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9 图 6 19782017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12 图 7 19812017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12 图 8 19812017年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12 图 9 19872017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13 图 10 19872017年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13 图 11 20012017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3 图 12 20022017年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趋势.14 图 13 19812017年福建省财政收支状况.14 图 14 20022017年福建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15 图 15 2017年福建省主要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15 5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7年福建省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存、贷款结构变化明显,货币信贷对民生的保障作用持续加强,贷款利率水平总体适度,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银行业运行整体稳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1.银行业规模继续扩大。2017年末,福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5476亿元,同比增长2.7%;机构个数6539个,增长0.5%;从业人员增长0.7%;法人机构数137个,同比增加3个,其中,新增1家民营银行、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村镇银行。全年省内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二级资本债38.5亿元,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70亿元。 表 1 2017年福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机构个数(个)从业人数(人)资产总额(亿元)一、大型商业银行 2298 55726 19802 0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44 1547 6467 0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849 24157 48300 1四、城市商业银行 230 9036 9067 4五、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1926 20469 8153 68六、财务公司 6 134 404 5七、信托公司 2 801 247 2八、邮政储蓄银行 1062 6067 2051 0九、外资银行 39 943 507 1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79 1725 286 52十一、其他 4 1444 191 4合 计 6539 122049 95476 137营业网点机构类别法人机构(个)注:营业网点不包括总部;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其他包括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民营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 2.存款增速延续上年回落态势,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明显放缓。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44086.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存款增加3599.8亿元,同比少增41.8亿元。分结构看,全年住户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分别增加 1441.4 亿元、536.1亿元,同比分别多增 161.9亿元、332.6亿元。全年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分别增加700.7亿元、803.4亿元,同比分别少增508.2亿元和54.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明显少增与企业的投资、存货、应收账款等增加关系密切。 受监管部门调整理财相关监管政策等影响,全年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明显放缓。年末,在福建省发行且处于存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增长1.6%,增速同比回落42.3个百分点。其中,表内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增长34.7%,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下降7.4%。 -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05101520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亿元 %图 1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3.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1899.7亿元,同比增长 10.9%。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处置出表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贷款等因素,年末贷款实际增长约14.7%。全年全省贷款新增4112.4亿元,同比多增19.6亿元。宏观审慎管理理念进一步渗透到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中。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增速为16.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提升,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此消彼长。2017年,全省中长期贷款增加3646.9亿元,同比多增52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6.2%上升到88.7%。其中,制造业贷款同比多增118.9亿元,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多增528.1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个人中长期住房贷款同比少增418.7亿元,房地产信贷调控效果显现。全省短期贷款增加1385.9亿元,同比多增6 1243.9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多增777.5亿元。全省票据融资减少1013.0亿元,同比多减1747.7亿元,一是年内票据贴现利率上升较多,企业缩减票据融资;二是部分银行加强内部管理,主动压缩票据规模。 从政策导向成效看,信贷投放更加侧重于调结构、惠民生。一是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全年房地产领域新增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遏制消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初见成效,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增速平稳回落,新增贷款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二是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林牧渔业贷款均同比多增。以“两权”抵押贷款、“福林贷”等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产品加快发展,年末“两权”抵押贷款余额47.8亿元,同比增长1.8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金融精准扶贫有效推进,年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7%,带动服务贫困人口超过14万人。三是绿色金融发展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加快建立绿色金 融运行机制,兴业银行率先建立绿色金融部,上线运行绿色金融专业系统,兴业信托率先在同行业设立绿色信托业务部门。以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抵押的信贷产品加快推出,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3.0%,显著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 02004006008001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051015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2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专栏 1:福建省发展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 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区地委书记,宁德经济落后,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是全国沿海唯一的贫困地区,9个县(市)有6个是国定贫困县。习总书记提出并秉承“弱鸟先飞”“滴 水穿石”的理念,积极推动畲民下山、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等移民搬迁工程,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近年来福建省一任接着一任干,宁德市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经济社会取得较大发展。但目前宁德市仍有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450个贫困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作为,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开展宁德普惠金融试点,促进扶贫开发,支持“三农”发展。主要实践和措施如下。 一、以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广覆盖为载体,促进金融服务半径扩大和延伸。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升级改造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在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宁德较早开展扩充服务点功能实践,实现服务点“1+N”发展新模式。农民通过改造后的服务点能够办理取款、转账、缴费、零钞和残损币兑换、农户小额信贷和保险投保理赔、农户信用建档等一系列业务,扩大农民获得金融服务范围。二是创新“垄上行背包银行”服务模式,针对宁德一些偏远山区农民开户、办卡、获取小额贷款不方便等问题,发挥农信系统优势,推行“垄上行背包银行”,金融服务主动下乡和上门,截至2017年末累计下乡5000多个工作日,覆盖1800多个行政村,服务60多万人次。三是发展“海上移动银行”,组织金融机构推广“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应用,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助农取款服务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海上养殖提供便捷支付服务。 二、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化创新为抓手,提升信贷服务广度和深度。采取措施破解农户融资在缺信息、缺担保方面的制约,改进信贷融资服务。一是推进建立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在宁德古田县率先主导搭建农村征信和政银企交流服务平台,在广泛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基础上,通过平台实现农户网上申请贷款、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三农”政策和支农信贷产品发布、失信公示等金融宣传功能,有效化解金融支农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建立全覆盖的扶贫信贷担保体系,采取省、县两级共同出资的模式,在宁德9个县(市)设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截至2017年末担保基金总额1.05亿元,担保贷款余额2.28亿元,增加贫困户信贷投入。三是建设“民富中心”推进农户融入现代生产7 和金融服务体系,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导下,在宁德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推动政府组建“民富中心”,并通过“合作社担保+民富中心提供风险补偿”模式,支持农户融资。截至2017年末,仅古田县通过“民富中心”平台获贷农户达1682户,累计金额3.25亿元,带动1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古田、屏南推进试点工作,创新“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共同抵押”“合作社担保+两权反担保”“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两权反担保”等模式,截至2017年末,累计通过试点为4073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7.91亿元融资支持,成效显著。 三、以央行政策支持为保障,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一方面,积极为宁德普惠金融发展注入央行低成本资金,2017年末宁德市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3.04亿元、6.86亿元,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另一方面,发布全国首张设区市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态势图,展示宁德市23个信用乡镇和647个信用村的分布情况和配套的金融优惠措施。农民只需在网上或手机上点击该态势图,就可查询所在乡镇和行政村信用等级、涉农金融机构的惠民措施等,有效促进金融扶持政策落地。 下一步福建省将继续深化宁德普惠金融创新,并在全省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为抓手,聚集政策合力,为“三农”、小微、民生等薄弱环节提供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6810121416182016.022016.042016.062016.082016.102016.12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速(当月同比)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当月同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3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4.人民币贷款利率略有下降。2017年,全省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87%,同比下降3个基点。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6个、13个、6个基点。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4.70%,同比上涨11个基点。 美元存、贷款利率上升。2017年,全省美元活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0.12%、1.21%,同比分别上涨6个和31个基点;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1%,同比上升约50个基点。 表 2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24.7 28.1 19.4 19.6 16.7 12.8基准 14.3 14.5 16.0 18.1 14.3 17.0小计 61.0 57.4 64.6 62.3 69.0 70.2(1.0,1.1 12.4 15.5 12.9 12.4 13.5 15.7(1.1,1.3 14.8 12.9 16.1 15.2 18.0 16.6(1.3,1.5 16.1 14.8 18.3 18.9 20.3 21.4(1.5,2.0 10.1 7.2 9.6 8.9 10.0 9.82.0以上 7.7 7.0 7.6 6.9 7.2 6.7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10.3 11.6 14.4 10.4 8.0 11.0基准 16.2 14.6 14.8 11.8 14.7 15.6小计 73.5 73.7 70.8 77.9 77.3 73.5(1.0,1.1 15.5 14.2 17.1 16.9 16.4 15.5(1.1,1.3 16.3 18.5 15.9 19.6 17.8 18.0(1.3,1.5 22.9 22.1 19.9 21.3 23.3 20.3(1.5,2.0 11.5 11.6 11.3 12.4 12.8 12.42.0以上 7.4 7.3 6.6 7.7 6.9 7.3上浮月份月份上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8 0501001502002502016.012016.022016.032016.042016.052016.062016.072016.082016.092016.102016.112016.122017.012017.022017.032017.042017.052017.062017.072017.082017.092017.102017.112017.120.00.51.01.52.0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左坐标)一年期以上小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4 2016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风险的防控化解工作,把化解不良贷款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不良贷款实现近六年来首次“双降”,年末全省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减少135.8亿元和下降0.6个百分点。但如果考虑到转让、核销等处置不良贷款因素,全年实际不良贷款增量仍偏多,而且关注类贷款余额仍在增加,部分关注类贷款有继续劣变的可能,需高度关注。 6.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一是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稳步扎实推进。台企台胞信用报告查询取得突破。截至年末,平潭片区和福州片区累计查询台企台胞在台信用信息情况139笔,累计发放贷款5277.5万元。二是台资金融机构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福建省是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台资金融机构较多的省份之一。年末,福建省共有6家台资银行分行、1家台资银行参股的银行机构、2家台资证券机构代表处、4家台资保险经营主体(包含2家法人机构)、1家两岸合资产业投资基金、1家台资企业独资融资性担保公司。三是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业务成效明显。截至年末,全省企业按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向台湾地区借入外债141笔,分别为6.1亿美元、0.04亿欧元与4.4亿元人民币。 (二)证券市场呈现多层次特征,直接融资保持增长态势 1.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持续发展壮大。全省共有证券期货机构630家,其中,法人证券公司3家、法人期货公司5家、法人基金公司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2家。年末,全省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1696.1亿元、净资产44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8.3%;法人期货公司总资产195.1亿元、净资产35.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8%和增长15.6%。 2.多维度直接融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融资568.0亿元,同比下降20.2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累计募集资金(首发融资、再融资)525.9亿元,同比下降33.7亿元,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挂牌企业)42.0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25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首发融资110亿元,首发家数创历史新高。兴业证券、华福证券全年协助8家企业上市、17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为全省各类企业提供直接融资469.8亿元。 银行间市场发债仍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2017年全省企业债券融资1694.5亿元(含证监会主管ABS),同比少1424.3亿元,同比下降 45.7%,主要受发债利率持续走高且相当部分发债利率高于贷款利率的影响。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148期,融资金额986.7亿元,同比少888.4亿元。从发债的行业分布看,基础设施行业、制造业与综合贸易服务业发债分别占48.5%、16.7%与34.8%,其中,基础设施发债占比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债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创新突破,厦门海沧投资集团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一带一路”债券,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国内首单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债券通”债务融资工具,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成功推动发行国内首单“债券通”熊猫债。 3.上市公司整体规模提升。截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8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32家,当年新增25家,年末总市值1.7万亿元,全省上市公司数、新增数以及总市值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和第7位,均高于福建GDP在全国的位次(第10位)。 9 4.场外市场建设深入推进。2017年末,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405家,全年新增86家,另有46家企业已取得挂牌函,5家企业在挂牌审核程序中。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3788家。全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540家,备案私募基金1261只。 表 3 2017年福建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 3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 3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 5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132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 251.5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 0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1694.5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 91.0中期票据筹资额(亿元) 415.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证监局。 (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助推经济与保障民生作用增强 1.保险业稳步发展。2017年,福建省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32.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财产险保费301.4亿元,增长9.9;人身险保费730.7亿元,增长13.6。年末,保险业总资产2378.3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密度2639.0元/人,同比增长11.4%,保险深度3.2%,与上年基本持平。 2.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全年共承保建设工程投标保证保险等相关业务13.1万笔,释放建筑工程保证金约242.2亿元。二是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全省227家小微企业约2.5亿元贷款提供风险保障。三是出口信用险为全省230.9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提供了收汇保障,通过保单融资协助出口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4.6亿美元。四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9亿元,累计赔款支出4.6亿元。 3.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累计承担风险总额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累计赔付支出325.7亿元,增长2.6%。二是全省城乡大病保险参保人数达2093万,覆盖率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至53.5%,保费收入7.9亿元,已为4.6万人次支付大病补偿金约5.5亿元。商业健康保 险累计赔付支出42.4亿元,同比增长26.9%。责任保险共提供风险保障达3.6万亿元。 表 4 2017年福建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 3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2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1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58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27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31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103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301.4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730.7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 325.7保险密度(元/人) 2639.0保险深度(%) 3.2数据来源:福建保监局。 (四)福建省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 1.福建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在近年来高位。受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减少影响,2017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263.2亿元,同比下降19.7%。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少1087.3亿元,主要受年内监管加强的影响。企业债券同比少1217.6亿元,主要受市场利率上升影响。人民币贷款新增4068.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7.3%,创近年来新高。 4069-48-6256328217 251192-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其他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5 2017年福建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2.货币市场交易增速放缓。2017年全省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现券交易三项成交总额5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0%,增速同比回落70.8个百分点。 3.票据融资总量下降。2017年末,全省票据融资余额(含承兑、贴现、转贴现)3119.0亿元,比年初下降37.3%。票据市场利率上涨,2017年全省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4.71%,同比上升141个10 基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4.44%,同比上升123个基点。 表 5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单位:亿元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1 2840.9 945.7 1354.0 2878.7 86.1 410.42 2600.2 1009.2 1023.1 1871.5 56.5 174.73 2367.0 984.8 921.4 1880.8 64.3 268.84 2269.9 1157.5 849.1 1859.2 78.6 258.7贴 现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季度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表 6 2017年福建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单位:% 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买断 票据回购1 4.2524 5.8647 4.0615 3.98882 5.0318 6.4577 4.5569 4.62873 5.0525 6.1066 4.5582 4.53064 5.1520 6.11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