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白皮书.pdf
智能城市白皮书前言 智能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政务、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能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产业界一致认为智能城市如下主要特征:从全面感知 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 “物联网 ”,对城市运行的各种物理设备和系统进行感知、监控和分析;资源整合 “物联网 ”与互联网系统的完全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能的基础设施;创新改革 鼓励政府、市民和企业在智能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协同运作 基于智能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使城市形成运行的最佳状态。 我国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 2012 年 1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 年 )的通知,该通知从推进物联网应用的角度,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 2014 年8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开启。 经过数年实践经验,未来智能城市建设将是一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智能社区、智能园区、智能小镇等小范围的形态会率先落地,且更加强调持续运营和持续收益,逐渐过渡到城市级的形态。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级的平台更关注背后强大的云计算、人工智能能力,且各类主体推进多样化事实标准的落地、搭建产业生态信息对接平台和发展大量智能城市白皮书开发者群体的工作成为以市场化主导的智能城市建设关键内容,最终智能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带来新的价值可能形成颠覆性商业模式。 智能城市的内涵非常宽泛,本报告以智能城市中物联网技术、市场为主,从物联网的角度来分析智能城市产业,产业链中参与者主要是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参与者。 智能城市白皮书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 ICA 联盟。 使用说明:未经 ICA 联盟事先的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部分。凡转载或引用本文的观点、数据, 请注明“来源: ICA 联盟”。 智能城市白皮书目 录 智能城市的发展背景 1 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智能城市建设 3 国内智能城市发展背景 智能城市产业发展现状 10 我国智能城市产业基本情况概述 11 智能城市产业链的构成 14 智能城市核心技术的突破 15 智能城市不同规模的落地形态 智能城市产业生态分析 23 政府在智能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25 智能城市中的硬件设备 33 智能城市中的网络 40 智能城市中的综合运营商 42 智能城市的安全性 44 智能城市中功能平台 48 智能城市中的集成商和解决方案商 智能城市评价体系 59 政府机构对智能城市评价体系简述 智能城市白皮书60 研究机构和企业对智能城市评价体系介绍 61 对智能城市评价体系的评价 62 新角度评价体系展望 智能城市的商业模式 64 国外智能城市商业模式 69 我国智能城市案例和商业模式 75 国内外智能城市商业模式对比 智能城市未来发展特点和展望 78 智能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优化 79 智能城市循序渐进的推进节奏 80 智能城市的物联网基础设施 81 标准化和生态建设带动利益方深度参与 82 智能城市商业模式呈现新特点 83 智能城市提升用户体验 致谢 - 1 - 一智能城市的发展背景- 2 - (一)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智能城市建设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欧美国家拥有先发优势,其城市化率相对较高。不过,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在政府的城市化战略推动之下,城市化进程后起发力,成为全球城市化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预测,到 2050 年,中国与美国的城市化率差距将缩小到 10%左右。 图 1 全球城市化率( %) 来源:联合国,国家统计局,德勤研究 城市化率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挑战,据联合国人居署 2016 年发布的 2016 世界城市状况- 3 - 报告( The World Cities Report) 报告显示,排名前 600 位的主要城市中居住着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 60。当然,城市化的增长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迅速的城市化会导致不平等、居住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灾难性影响的增长;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多,教育问题、工作问题、老龄化等问题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并且随着人口持续涌入城市,超级城市数量在增加,城市也在超负荷的运行,引发的家庭模式、安全隐患、城市服务短缺的矛盾。 图 2 城市化率所导致的城市挑战 来源:联合国人居署, 2016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The World Cities Report)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挑战,智能城市建设者将前沿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城市病的治理过程中,并为平安城市、海绵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智能城市形态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和机遇。随着运用在智能城市中的综合技术体系不断成熟,参与智能城市建设的产业链不断扩展,新型智能城市落地的技术和产业条件逐渐具备,加上全球各国政府对于采用各类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变革方面的意识和意愿不断增强。与过去多年的智能城市建设相比,当前智能城市的技术、产业生态和资源可以支撑新型智能城市建设,大量具体的政- 4 - 务、行业、生活类智能应用经过多年实践也具备了复制条件,给智能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国内智能城市发展背景 2009 年, 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拉开全球智能城市建设的大幕。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能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与大部分国家的类似,我国智能城市建设也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 1、国内智能城市发展简述 据全球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智能城市的发展速度高居全球第一梯队,并在诸多领域如交通、医疗、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和尝试。在 2018 年德勤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中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能城市达 1000 多个,中国以 500个试点城市数量居于首位,形成了数个大型智能城市群,成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智能城市国家。另外,在 2018 年英国 Juniper Research 发布的“全球智能城市 Top 20”的榜单中,从出行、医疗、公共安全和工作效率四个方面对城市的智能化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并揭示了这些城市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全环境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其中,中国三座城市上榜,无锡位列第十七,银川位列第十八,杭州位列第二十。榜单如下: 全球智能城市 Top 20 Mobility Health Safety Productivity 1 Singapore Singapore Singapore Singapore 2 San Francisco Seoul New York London 3 London London Chicago Chicago 4 New York Tokyo Seoul San Francisco 5 Barcelona Berlin Dubai Berlin 6 Berlin New York Tokyo New York 7 Chicago San Francisco London Barcel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