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稀土新材料制品技术指南.pdf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稀土新材料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 目 录 前言. . 2 第一章 适用范围 . 3 第二章 出口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基本情况概述 . 4 2.1 钕铁硼永磁材料 . 4 2.2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 6 第三章 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国际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差异. . 9 3.1 概述 . 9 3.2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国内外标准差异 . 9 3.3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国内外标准差异 . 12 3.4 差异的归纳比较分析 . 12 第四章 目标市场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与我国的差异 . 14 4.1 概述 . 14 4.2 钕铁硼永磁材料 . 14 4.3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 17 第五章 达到目标市场技术要求的相关建议 . 18 5.1 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性能、生产工艺、加工工艺、表面处理以及新产品、新组件的技术开发力度 . 18 5.2 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新设备 . 18 5.3 努力处理好产品的环保和使用安全问题 . 19 5.4 积极完善质量检测手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19 5.5 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有关标准与法规的变化动态 . 19 第六章 出口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20 2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开发稀土资源,发展稀土产业,大力拓展稀土应用,促进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全世界稀土消费量已达 10 万吨,其中应用在新材料领域的比例最大,已达到55.1%,新材料消费稀土量较大的是稀土永磁、稀土荧光粉等。因而开展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等 2 类稀土产品的出口指南的研究工作,将对指导我国稀土新材料的生产及出口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指南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等 2 类稀土产品的生产、贸易、标准等方面的情况,研究了我国近 4 5 年的出口统计,找出了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的主要差异,分析了我国上述产品的生产现状、问题以及主要出口市场和潜在出口市场,提出了出口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本指南将为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生产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3 第一章 适用范围 为提高我国稀土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出口,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国内企业生产的、主要用于出口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包括烧结与粘结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本指南所包含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包括主要的潜在市场),如北美地区的美国,欧洲地区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俄罗斯,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当这些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时也可采用本指南。 4 第二章 出口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基本情况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稀土新材料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生产能力在持续增长,产品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出口的稀土新材料产品中,出口附加值较高、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出口规模较大的主要是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等产品。 2.1 钕铁硼永磁材料 2.1.1 商品名称及行业的基本情况 钕铁硼永磁材料于 1983 年问世,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且具有性能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机械、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 我国从 1983 年开始研究开发该产品, 1985 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以及商品化。随着生产工艺、设备方面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我国 的产品产量、种类和性能等都得到了不断提高。 2006年,我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达到了 39000 吨,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达到 1900 吨。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被成功用于计算机硬盘驱动器(VCM)、汽车助力转向装置( EPS)和混合动力车电机( HEV)等高档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预计 2010 年,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量将达到 80000 吨,其中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有可能达到 70000 吨,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则有可能达到 10000 吨。 目前,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基础,全国已建成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企业150 余家,较大的有 70 家,主要集中在山西省、京津地区与沪杭地区,这些省市、地区现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稀土永磁产业基地。 2.1.2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最新海关统计类别 目前,中国海关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其他永磁材料也都被归类于稀土永磁体。最新的海关统计类别为: 商品名称:稀土永磁体 商品编号: 85051110 2.1.3 稀土永磁体的统计分析 随着我国稀土磁体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也逐步提升,稀土永磁产品逐渐进入高端应用领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稀土磁体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2003 年到 2006 年出口到国外的稀土永磁材料(其中:包括烧结、粘结钕铁硼和钐钴稀土永磁材料)的数量情况,见表 1、表 2。 表 1 近 4 年来我国出口稀土永磁材料的基本情况 项目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年均递增( %) 5 出口国家和地区 56 64 63 68 出口量(吨) 5617 7709 8756 11248 26.04 表 2 近 4 年来我国向主要国家、地区出口稀土永磁材料的情况 国别与地区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年均递增( %) 香港 出口量(吨) 1208 1796 2544 2770 31.87 美国 出口量(吨) 596 796 1002 1768 43.68 韩国 出口量(吨) 552 552 636 568 0.01 泰国 出口量(吨) 263 289 257 -0.01 新加坡 出口量(吨) 279 443 758 924 49.06 意大利 出口量(吨) 787 443 -3.819 德国 出口量(吨) 222 509 31.86 日本 出口量(吨) 213 653 1225 79.16 从表中可看出,近期我国出口稀土永磁材料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其一,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增多,已由 2003 年的 56 个增加到了 2006 年的 68 个;其二,我国出口稀土永磁材料的数量在快速增长,近几年一直在以 26.04%的年均递增速度扩张;其三,我国出口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德国,出口量超过千吨的市场主要是香港、美国和日本。 2.1.4 稀 土永磁材料的主要目标市场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亚洲第一,向其出口份额约占全部出口的50%以上,具体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北美第二,出口份额约占全部出口的 16%左右,具体的出口国家是美国。 欧盟国家名列第三,向其出口份额约占全部出口的 8%左右,具体的出口国家是德国和意大利。 2.1.5 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特点 稀土永磁材料是指由稀土金属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合金,再经一定工艺后制成的永磁材料。钕、镨、钐、镝是生产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料。近年来,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发展迅速,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现正在逐渐成为世界永磁材料的生产中心。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获得大发展,主要是因为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资源。我国内蒙古、江西、四川和山东等地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工业储量为 7130万吨。其中,轻稀土工业储量为 6274 万吨,中重稀土为主的离子型矿为 883 万吨。稀土资源储6 量占全球总储量的 31%,基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58%。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而为我国发展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产业规模较大,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钕铁硼磁体经过近 25 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日益显现。中国烧结钕铁硼产量从 2001 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份额逐年上升。其中,仅 2003 年就新增生产能力 2 万吨,2006 年底中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产量达到了 3.9 万吨。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烧结钕铁硼磁体的中心。 产品较齐全,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由于在发展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近年来又有很多不同背景的公司、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最终使企业在投资、产量、技术、市场定 位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近年来,不仅产品牌号多,形成了以中、低档次为主,包括部分高档次磁体在内的产品体系,而且产品质量均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设备。目前,中国磁体生产企业所用的主体生产设备均由国内的企业制造,除精度、自动化程度略低于国外产品外,其它功能皆能满足生产要求, 在某些方面国产设备性能甚至比国外同类设备还好。而这些国产设备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 1/51/10 。 政策支持。中国已将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各级政府均出台了鼓励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优惠。 综上所述,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特点是:性能适中、后续资源充足,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1.6 潜在的目标市场情况 东南亚各国,包括越南和柬埔寨等正在加快实现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南部非洲国家,如南非等工业发展速度也很快。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可以作为我国出口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潜在目标市场进行开发。 2.2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2.2.1 商品名称及行业基本情况 20 世纪 70 年代,荷兰成功研制了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其后,日本、德国等国际著名的电光源制造商也纷纷投入 巨资,开展了这方面的研制工作。目前,这些发达国家著名的电光源制造商不仅在生产规模上一直占据优势( 2006 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6%以上),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 10 年来这些国际著名的电光源制造商,因担心稀土原料供应链中断而纷纷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将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生产转入中国,从而实现了确保稀土原料供应,进而降低荧光粉生产成本的目的。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规模化生产。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产量增长很快, 2006 年已达 3200 吨。并且成就 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目前,国内在灯用稀土红色荧光粉及铝酸盐体系绿色荧光粉、铝酸盐体系蓝色荧光粉的研制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实现了批量出口。 2.2.2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最新海关统计类别 7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在最新海关统计中使用的正式名称为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最新的海关统计类别为: 商品名称: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 商品编号: 32065000 2.2.3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统计分析 目前,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生产规模虽然扩张得很快( 2000 年 2006 年的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了 52.68%),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的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仍以内销为主,出口规模还不算太大。也就是说,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出口市场现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出口厂商不足 10 家,出口产品以红粉为主,其次是绿粉,出口蓝粉的数量则很少。目前灯用三基色荧光粉的商品名称为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该商品名称涵盖:彩电粉、仪表显示粉、LED 粉、长余辉粉、 X-射线照像粉等,因而只能借助于分析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的出口数据。 近 5 年来,我国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的基本情况,见表 3。 表 3 近年来我国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情况 项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均递增( %) 出口国别或地区 47 54 57 58 64 出口总量( t) 585 895 1364 1701 2696 46.5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的国家与地区在逐渐增多,出口市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近 5 年来,我国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见表 4。 表 4 近 5 年来我国向主要国家、地区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的情况 国别或地区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均递增 % 印度 出口量(吨) 92.0 35.8 122 247.6 319.4 36.5 印尼 出口量(吨) 59.98 74.9 123.8 221.3 257 43.87 德国 出口量(吨) 59.0 73.4 77.5 64.7 75.9 6.5 韩国 出口量(吨) 47.2 58.7 58.8 124.7 460.1 76.7 美国 出口量(吨) 37.9 132.7 137.8 195.4 217.9 54.85 台湾 出口量(吨) 29.2 206 203 168.8 150.2 50.6 8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向上述 6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约占全部出口量 55%以上,说明出口产品的目标市场比较集中。从出口量的增长变化情况看,向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美国出口产品呈持续增长态势;向德国出口产品呈稳定增长态势;向台湾出口产品则呈先增后降的格局,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的态势。 从总体上看,我国向上述 6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的基本态势还算正常,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快速扩张出口规模同时加快出 口额增长。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出口用作发光体的无机产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尽快提高产品的出口效益。 2.2.4 出口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主要目标市场 目前,我国出口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亚洲和北美。亚洲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北美地区主要是美国。此外,也向欧盟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出口一定量的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只不过向这些国家出口的数量规模变化较大。 2.2.5 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特点 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可充分满足生产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所用钇、铕、铽、铈等稀土元素的供给。 我国是节能光源制造、消费大国,节能光源的发展对其关键材料稀土发光荧光粉的开发应用、品质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节能光源品种规格的多样化,荧光粉的品种规格跟进速度明显优于国外。尤其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引进和自主开发,国内企业已掌握了先进的固相反应合成工艺,现不仅灯用稀土三基色红色荧光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铝酸盐绿粉、铝酸盐蓝粉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2.6 潜在的目标市场情况 我国规模化出口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才刚刚开始,还具有相当大的出口潜力。今后除进一步扩张向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出口份额外,还可将其他东南亚国家作为潜在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 9 第三章 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国际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差异 开展钕铁硼永磁材料、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国际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差异的比较,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全球在消费稀土新材料方面的技术走势,而且可以寻找到我国出口此类产品存在的技术差距。因此,应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 3.1 概述 目前钕铁硼永磁材料已有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只有国外个别企业的产品标准和我国的国家标准。 因此,钕铁硼永磁材料可以进行国际标准与我国相关产品标准的差异分析,而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则只能进行国外部分企业产品标准与我国相关产品标准的差异分析。 3.2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国内外标准差异 目前,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国际标准是由世界性标准化组织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即:IEC404- 8-1(1986 )及其补充 2(1992) 磁性材料 第 8 部分:特殊材料规范 第一节 硬磁材料标准规范,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仅是硬磁材料标准规范的一部分。 我国标准则是按照不同永磁材料分别制订的。 1992 年制订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2000 年又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实施是 GB T 135602000。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是2002 年制订的,标准号为 GB/T18880-2002。 钕铁硼永磁材料国际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3.2.1 牌号和磁性能方面的差异 在 IEC 国际标准中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小 类分类代号为 R7,它分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其中,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牌号为 15 个;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牌号为12 个,按制造方式又分为注射成型牌号 9 个,压缩成型牌号 3 个。 我国 GBT 13560 2000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中则确定了 23 个牌号; GB/T 18880-2002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确定的牌号为 10 个,其中模压成型牌号有 7 个,注射成型牌号只有 3 个。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标准差异 在 GBT 13560 2000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中,我国根据 内禀矫顽力大小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分为:低矫顽力 N、中等矫顽力 M、高矫顽力 H、特高矫顽力 SH、超高矫顽力 UH、极高矫顽力 EH 等六类产品共 23 个牌号。 我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确定低矫顽力( N)类产品为 7 个牌号,比 IEC 国际标准60404-8-1(2001 )多 4 个牌号,并且我国标准普遍高于 IEC 标准,尤其高性能产品的牌号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