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棉及其混纺织物低甲醛技术指南.pdf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棉及其混纺织物低甲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 目 录 第一章 出口商品基本情况概述 . 3 1.1 名称 . 3 1.2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最新海关统计 . 4 1.3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近五年进出口额统计 . 4 1.4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近五年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 7 1.5 我国在棉及其混纺织物方面的优势 . 12 1.6 出口潜在目标市场分析 . 14 第二章 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 16 2.1 概述 . 16 2.2 国外技术规范与我国标准的主要差异 . 17 2.3 欧洲生态标准 . 18 第三章 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与我国的差异 . 20 3.1 技术法规、标准 . 20 3.2 合格评定程序 . 20 3.3 有害物质的定义 . 22 3.4 甲醛限量的规定 . 22 3.5 Oeko-Tex 生态纺织品标准 200 有关甲醛的检测程序 . 24 3.6 国外标准和我国标准的差异 . 24 3.7 其它差异 . 25 第四章 出口棉及其混纺树脂织物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27 4.1 专利问题 . 27 4.2 文化问题 . 27 4.3 民族(宗教)习惯 . 28 4.4 绿色消费 . 30 4.5 市场准入环境要求 . 31 4.6 其它问题 . 32 第五章 达到目标市场技术要求的建议 . 33 5.1 重视国外的法令、法规等对我国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影响 . 33 5.2 努力提高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 33 5.3 积极开发绿色、环保型无甲醛树脂整理剂 . 33 5.4 加强对环境贸易问题的了解,不断提高环境意识 . 34 5.5 不断提高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态型 . 34 5.6 不断提高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产品的品牌意识 . 34 5.7 不断提高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时的外观包装 . 35 5.8 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35 第六章 棉及其混纺织物树脂整理技术分析 . 37 6.1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 . 37 6.2 生态纺织品及其标准 . 38 6.3 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39 6.4 棉及其混纺织物树脂整理的目的及意义 . 40 6.5 树脂整理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 41 6.6 棉及其混纺织物树脂整理技术的现状 . 43 6.7 多元羧酸整理剂及其应用 . 56 6.8 新型树脂整理催化体系的研 制 . 62 6.9 树脂整理的相关标准 . 64 第七章 附件 . 68 2 使用说明: 1、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将至少半年更新一次; 2、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电子文本使用 PDF 格式,浏览须安装 Adobe 公司免费提供的Adobe Acrobat 软件。简体中文版可点击 Adobe Reader 6.0 下载。 3、用户可在线浏览,或将 PDF 文件下载到本地机器后阅读。 4、如有疑问或意见建议请与商务部世贸司联系,电子邮件: dstdiv3mofcom.gov 版权声明: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版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有,供公众免费查阅。未经商务部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盈利目的,不得转载、摘编、变更或出版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经商务部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违反上述声明者,商务部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出口棉及其混纺织物低甲醛技术指南棉及其混纺织物甲醛限量 本指南适用于进行树脂整理整理的棉及其混纺织物。 本技术指南在阐述了我国出口棉及其混纺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因甲醛问题在国际市场遭遇技术壁垒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棉及其混树脂整理织物的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包括日本、美国、欧盟等)、潜在目标市场(俄罗斯、东盟等)与甲醛限量有关的法令、法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重点介绍了这些标准与我国标准的差异。 本指南分析对比了我国与目标市场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目标市场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其它问题也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本技术指南在分析棉及其混纺织物出口目标市场的基础上,为企业提出了高度重视目标市场、进行技术结构调整、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积极应对技术壁垒、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扩大出口创汇减少损失等方面的建议。 本指南为企业编写了详细地指导实际生产的技术资料。同时也收录了我国与主要目标市场技术法规、标准存在差异部分的中文翻译,供棉及其混纺织物生产企业、出口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参考。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也适用于一般生产企业和国内贸易企业。本指南可以作为它们了解国外在棉及其混纺织物甲醛限制方面的有关法令、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宗教、民族文化习惯等,作为这些企业提高产品技术质量和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出口的依据。 3 第一章 出口商品基本情况概述 1.1 名称 棉及其混纺织物甲醛限量。主要指因树脂整理导致甲醛产生的面料或服装。 1.1.1 根据原料分类 纯纺织物 纯纺织物是由一种纤维纺纱所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可以体现构成织物的纤维的基本特性。例如:纯棉布。 混纺织物 混纺织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纺成纱所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可以体现构成织物的不同纤维的性能,通过改变其混纺比来达到性能优化,以适应服装的不同需求。例如:涤/ 棉细布。 交织物 交织物是指采用两组不同原料或不同结构的纱线所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可以具有经纬向各异的特性,也可以具有表面肌理化的特性。例如:经纱用人造丝,纬纱用棉纱所织的美丽绸。 1.1.2 根据纱线结构分类 单纱织物 单纱织物是由单纱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手感柔软,且容易进行表面的起绒整理。例如:棉绒布、巴厘纱、法 兰绒等。这类织物在纺织品中数量最大,尤其是棉型织物。一些高质量或高强度的棉型织物可以用全线织造。 全线织物 全线织物是由股线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手感硬挺,结实耐用,例如:全线卡其。 半线织物 半线织物是由单纱和股线交织而成的织物。这类织物多数是经用股线,纬用单线,体现出织物的经向强度高、挺括的特点,例如:半卡其。 长丝织物 长丝织物是由天然纤维长丝或化学纤维长丝织成的织物。这类织物手感柔软、光滑、光泽明亮,不起毛起球,抗拉强度高,轻薄飘逸。 1.1.3 按织物结构特征分类 按织物结构特征分类主要有梭织物、针织物和非制造织物,进行树脂整理的织物主要是梭织物。 梭织物是由互相垂直的两组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织物。这类织物的特征是结构比较紧密,不易脱散,便于剪裁,且表面平整,经向与纬向拉伸变形较小,便于表面涂层、覆层以及热压定型整理,是各种功能面料理想的底布材料。由于其交织纱线的原料、结构、密度、配色和织物组织的变化,可形成多种不同的外观风格,是服装外衣面料中最常用的织物类型。根据其织物组织结构又可分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小花纹织物、提花织物和起绒织物等。 1.1.4 棉纺织品的标识 4 棉织物的共同特点是吸湿透气性好、易洗净、带静电少、手感柔软、穿着随便舒适;缺点是弹性差、易起绉、免烫性差、坚牢度比合成纤维织物差。棉织物按织物组织可分为:平纹布、斜纹布和缎纹布。 平纹布:棉平纹布是各种规格的平纹组织棉布的统称。其中包括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规格不同、风格各异的各种棉平纹布。如:粗平布、中平布、细平布、纱府绸、半线府绸、全线府绸、麻纱及拉绒平布等 65 种。 斜纹布:棉斜纹布是各种规格斜纹组织棉布的统称。其中包括斜纹变化组织、规格不同、风格各异的各种棉斜纹 布。如:纱斜纹、纱哗叽、半线哗叽、纱卡其、半线纱卡其、全线纱卡其、拉绒斜纹布等共 44 种。 缎纹布:棉缎纹是各种规格缎纹组织棉布的统称。基中包括缎纹及缎纹变化组织、规格不同、风格各异的各种棉缎纹织物。如:纱直贡、半线直贡、横贡等共 9 种。 1.2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最新海关统计 树脂整理主要是针对棉织物所存在的缺陷进行的。据最新海关统计,涉及棉及其混纺织物面料的进出口情况如表 1 所示。涉及棉纺织品甲醛问题的商品如表 2 所示。 表 1 2005 年 1-12 月纺织面料进出口统计 项目 金额(亿美元) 出口 231.35 进口 42.83 表 2 该商品的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海关税则号 货品名称 5209 棉梭织物,含棉 85%,重量 200 克 /米 2 5210 棉梭织物,含棉 85%,重量 200 克 /米 2 5211 棉梭织物,含棉 85%,重量 200 克 /米 2 5212 其它棉梭织物,重量 200 克 /米 2 6203 男式西服套装等 6204 女式西服套装等 6205 男式衬衫 6206 女式衬衫 6207 男式内衣 6208 女式内衣 1.3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近五年进出口额统计 1.3.1 2001 年 1 月 2005 年 12 月出口额统计 表 3 2001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出口额统计表 5 时间 出口额(亿美元) 2005 年 1-12 月 231.35 2004 年 1-12 月 209.56 2003 年 1-12 月 171.36 2002 年 1-12 月 136.9 2001 年 1-12 月 117.72 1.3.2 2001 年 1 月 2005 年 12 月进口额统计 表 4 2001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进口额统计表 时间 进口额(亿美元) 2005 年 1-12 月 42.83 2004 年 1-12 月 42.33 2003 年 1-12 月 39.35 2002 年 1-12 月 35.9 2001 年 1-12 月 34.6 从上述两表中可以看出,对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纺织物而言,出口增幅总是大于进口增幅,因此,出口的金额大于进口的金额。这表明,不但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创汇品种,而且我国在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3.3 2001 年 2005 年主要出口省份统计 表 5 2001 年主要出口省份的出口额及比例 出口省份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广东省 22.17 18.83 浙江省 20.34 17.28 江苏省 20.11 17.08 上海市 12.15 10.32 福建省 5.73 4.87 山东省 5.52 4.69 其它省份 31.7 26.93 总和 117.72 100 6 表 6 2002 年主要出口省份的出口额及比例 出口省份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广东省 26.38 19.27 浙江省 25.94 18.95 江苏省 22.42 16.38 上海市 13.07 9.54 山东省 10.21 7.46 福建省 5.72 4.18 其它省份 33.16 24.22 总和 136.9 100 表 7 2003 年主要出口省份的出口额及比例 出口省份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广东省 38.85 20.92 浙江省 33.3 19.43 江苏省 32.05 18.71 上海市 15.7 9.16 山东省 14.5 8.46 福建省 8.02 4.68 其它省份 31.94 18.64 总和 171.36 100 表 8 2004 年主要出口省份的出口额及比例 出口省份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广东省 44.38 21.18 江苏省 38.92 18.57 山东省 34.28 16.36 浙江省 23.93 11.42 上海市 18.13 8.65 福建省 9.45 4.51 其它省份 40.47 19.31 总和 209.56 100 表 9 2005 年 1-11 月主要出口省份的出口额及比例 出口省份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广东省 46.87 20.26 江苏省 45.04 19.47 山东省 36.46 15.76 浙江省 35.26 15.24 上海市 17.01 7.35 福建省 12.86 5.56 其它省份 37.85 16.36 总和 231.35 100 7 从上述各表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其出口金额总和始终占全国出口额的 80%左右,其它省份出口额的总和只占 20%左右,而且这个比例又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 2004 年山东是出口金额增幅最大的省份,而浙江省是出口金额唯一下降的省份,其余省份出口额都在逐年稳步的增长。从发展趋势看,这些省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齐全的配套产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我国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的主要出口省份。 1.4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近五年主要出 口市场情况 表 10 2001 年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主要国别或地区贸易额 国别或地区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香港 32.98 28.05 日本 27.24 23.17 美国 10.98 9.34 欧盟 7.48 6.56 韩国 4.44 3.78 澳大利亚 4.33 3.68 新加坡 2.5 2.13 俄罗斯 2.45 2.0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13 1.81 澳门 2.05 1.74 其它国家及地区 21.14 17.98 总和 117.72 100 8 图 1 2001 年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主要国家或地区贸易额 表 11 2002 年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主要国别或地区贸易额 目的国别或地区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香港 35.91 26.23 日本 32.1 23.45 美国 11.94 8.72 欧盟 10.58 7.73 澳大利亚 5.64 4.12 韩国 5.12 3.74 俄罗斯 2.94 2.15 新加坡 2.59 1.89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51 1.83 澳门 2.41 1.76 其它国家及地区 25.16 18.38 总和 136.9 100 9 图 2 2002 年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主要国家或地区贸易额 表 12 2003 年树脂整理织物出口的主要国别或地区贸易额 目的国别或地区 金额(亿美元) 所占比例( %) 香港 42.01 24.52 日本 38.81 22.65 美国 13.06 7.62 欧盟 11.74 6.85 东盟 6.61 3.86 俄罗斯 6.48 3.78 韩国 5.88 3.43 澳大利亚 5.11 2.98 澳门 2.95 1.7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 1.69 其它国家及地区 35.81 20.9 总和 171.36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