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在即,寻找中美贸易的认知差异.pdf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1 Table_Title 宏观固收 研究 【民生 海外 】 谈判在即 , 寻找中美 贸易 的 认知 差异 民生 海外专题研究系列 20180426 宏观固收专题报告 2018 年 4 月 26 日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 事件 : 美国 总统特朗普 24日 表示,美国 财政 部长 和 贸易代表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中美 启动 WTO争端解决程序 中美 正式启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 , 争端机制第一步是双方进行磋商。 因为 WTO争端解决 决议并不具有强制性 ( 对于 美 国来 说,其国 内的法律要优先于WTO) , 所以 最终 结果 取决于 双方 谈判意愿 。 谈判 在即, 寻找中美 贸易的认知差异 美国 在 其官方文件中 多次提及 对 贸易的诉求是 “Reciprocal” ,在 中 方 的翻译中 被译 为 “互惠 ”, 但 根据 美国文件的表述, 翻译 为 “对等”则 更为恰当 , 翻译 上的差别也恰恰反映了中美 双方 在对贸易 的 诉求和认知的差异 。 “ 互惠 ” 和 “ 对等 ” 的 区别 : “ 互惠 ”聚焦 于 可以 计量的商品贸易 (较少 涉及投资 领域 ) , 是“边境措施” , 主要抓手是关税 互惠、减少 进出口贸易 的 政策限制 ,反映 的是 WTO 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 思想 。 而 “对等 ”更 强调 双边 的市场竞争机制、国内 法制环境和营商 环境的建设 , 是 “后 边境措施 ”, 主要抓手是知识产权 、 竞争政策 等 制度 性 建设 , 对应的是经济一体化。 中方注重“互惠” 的 政策措施,美国 寻求 “对等”的贸易机制; 中国注重 “ 互惠 ”的政策措施,支持 WTO 的贸易框架 。 在 减少对 美贸易顺差方面,以加大进口、开放 行业 等 “互惠 ”政策寻求 解决之道( 2017 年 的 中 美之间的 “百日计划”、 特朗普访华签订的 2535 亿美元 的 经贸合作清单 以及 2018 年 博鳌论坛中国加大开放力度的 承诺 ) 。 而 美国 寻求 的并非是 自由贸易而是 “对 等 ”的 贸易机制, 要求 其 贸易伙伴 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 开放程度上 与 其 “对等 ”。 “ 301 调查”的 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严苛、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引导和行政管理迹象明显,与其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及市场竞争机制并不对等。 正因为 中美 双方 诉求不同 、 对贸易认知 不同 , 导致 了 中美 贸易摩擦的不可避免 。 中美 贸易摩擦 短期不必 过度悲观 长期不可 过度乐观 短期不必过度悲观,大概率以中国 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 收尾: 历史 上来看, 美国曾对中国动用过 5次 “301条款 ”,均以谈判协商解决。 在 2018年 博鳌论坛上 , 中国 宣布 加大 对外开放力度, 与此同时 也提出 建设 适应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 海南自由贸易港 ,逐步 向 “对等 ”的 贸易机制靠拢 。 长期不宜过度乐观 , 中美 对 贸易 的 认知和诉求 差异意味 着中美进入长期博弈期 :首先 , 美国 贸易 “对 等 ”诉求的 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中美将在 市场 制度、竞争机制 建设 方面进行长期博弈。 其次 ,中美战略 目标 体现 出对抗性和博弈性 ( 2026年美国建国 250周年和 中国 制造 2025) , 最后 , 中美 关系在 2010年就明确走出蜜月进入了平淡期 , 特朗普迫于选举因素提速了这一质变过程 。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风险 美国 政策超预期 地缘 政治风险 民生证券研究院 Table_Invest Table_Author Table_Invest Table_Author 分析 师:张瑜 执业证号: S0100517090002 电话: 010-8512 7654 邮箱: zhangyu_yjymszq 研究 助理: 齐 雯 执业证号: S0100117060048 电话: 021-60876733 邮箱: qiwen_yjmszq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2 目录 一、 中美贸易进入磋商阶段 . 3 二、 谈判在即,中美对贸易存在认知差异 . 3 (一) 寻找中美对贸易的诉求和认知差异 . 3 (二)“互惠”和 “对等 ”的差别 . 4 1. “互惠”强调的是以关税为抓手的 “边境措施 ” “对等 ”则聚焦的是市场机制 营商环境建设的 “后边境措施 ” . 4 2、中方注重 “互惠 ”的政策措施 政策着重在加大进口、行业开放 . 4 3、美国的诉求是 “对等 ”的贸易机制 是市场机制的对等 . 4 (三) 中美贸易展望,短期不必过度悲观,长期不可过度乐观 . 6 1、短期不悲观 中国将加大开放力度 . 6 2、长期不乐观 对贸易的 认知和诉求差异意味着中美进入长期博弈 . 6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3 事件: 美国总统特朗普 24 日表示,美国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一、 中美 贸易 进入 磋商阶段 根据 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 中美 将进入磋商阶段: 根据 WTO 规定, 如果特朗普政府要对中国进口商品根据 301 调查结果进行贸易制裁, 则 需要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流程,而争端机制第一步是建议双方进行磋商达成和解。 由于 WTO 争端解决的决 议并不具有强制性, 对于美国来说,其国内的法律要优先于 WTO, 所以 最终结果仍取决于双方谈判意愿。 图 1: 近 一个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进展 数据 来源: 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二、 谈判 在即, 中美 对贸易存在认知差异 (一) 寻找 中美对贸易的 诉求 和认知差异 “We can no longer tolerate complacency toward unfair and nonreciprocal trade that undermines Americas potential” - Growing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February 2018 。 美国在 其 涉及 贸易的官方文件中多次提及 Reciprocal 一词 , 在 中 方 的翻译中 reciprocal被 译 为 “互惠 ”, 但 根据 美国文件的表述, 翻译 为 “对等”则 更为恰当 ,翻译 上的差别也恰恰反映了中美 双方 在对贸易 的 诉求和认知的差异。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4 (二) “互惠”和 “对等 ”的 差别 1. “互惠” 强调 的是 以 关税为抓手的 “边境 措施 ” “ 对等 ” 则 聚焦 的是市场机制 营商 环境建设的 “后 边境措施 ” “ 互惠 ”聚焦 于 可以 计量的商品贸易, 是“边境措施” , 主 要抓手是关税 互惠、 减少 进出口贸易 的 政策限制 , 反映 的是 WTO 框架下的 贸易自由化 思想 。 中国注重 “ 互惠 ” 的政策措施,支持 WTO 的贸易框架。 而 “对等 ”更 强调 双边 的市场竞争机制、 国内 法制环境和营商 环境的建设 , 是 “后 边境措施 ”, 主要抓手是知识产权 、 产业 竞争政策 等 制度 性 建设 , 对应的是经济一体化。 相比WTO 规则, 美国 寻求 的并非是 自由贸易而是 “对 等 ”的 贸易机制, 即要求 其 贸易 伙伴 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 开放程度上 与 其 “对等 ”。 正因为 中美 双方 诉求不同 、 对贸易认知 不同 , 导致 了 中美 贸易摩擦的不可避免。 2、 中方注重 “ 互惠 ” 的政策措施 政策 着重在 加大 进口、 行业 开放 解决对美 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 中国 基于 “互惠 ”原则 ,加大 了 对美 进口 、 放开了 多个行业 的进口 管制 。 贸易差额 =出口 -进口。 对中国而言,缩小对美 贸易 顺差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对美国的出 口 , 二是增加对美国的进 口 ,主要通过中美协商,双方放开进出口限制。2017 年 4 月,中美之间推出了旨在缩小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百日计划”( 4 月 16 日 -7 月16 日)。“百日计划”涉及的项目超预期完成,其中对 2 项农产品(牛肉、转基因生物)和 3 项金融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及授予金融牌照)开放了市场。 2017 年末 特朗普 携 29 家 美国企业 访华,中美 也 签署高达 到 2535 亿美元 的 经贸合作清单。 但是中国 以加大进口 、 放松管制的方式没有真正 “满足 ”美国的 诉求, 年初 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仍然不断升级 。 表 1: 2017 中美“百日计划”中有关加大对美进口及开放市场项目 类别 项目 具体内容 农产品 牛肉 从 2017 年 6 月 20 日起,结束自 2003 年开始的禁令,允许进口美国牛肉。 转基因生物 2017 年 6 月 14 日农业部批准新增进口两项美国转基因产品。 金融服务 信用评级 2017 年 6 月 28 日取消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在华的资信调查和准入限制。 电子支付 2017 年 6 月 30 日明确了美国电子支付服务商准入的审批依据、审批流程和机构等。 金融牌照 2017 年 7 月 4 日批准摩根大通银行进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资格; 2018 年 1 月批准花旗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资格。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3、 美国 的诉求是 “对等 ”的 贸易机制 是 市场机制的对等 那么 美国究竟想要什么? 美国真正 的诉求是 “对等 ”: 在 2 月 份美国总统的经济报告中, 指出 “美国 生产商在国外销售产品面临的障碍高于竞争对手在美国销售产品的障碍”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5 ( American producers face higher barriers to selling their products abroad than competitors do selling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出口商 在 海外 面临的 贸易壁垒比美国对进口商面临 的 贸易 壁垒高出近三倍,对美国出口商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比美国进口商面临的壁垒高出 36。 图 2: 美国 出口 商面临 的非关税壁垒比进口 高出 36% 图 3:主要 国家对 进口 征收平均关税 美国 远低于其他国家 数据 来源: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数据 来源: 世贸 组织,瑞银财富管理 另外 , 我们通过梳理针对中国的“ 301 调查结果”发现美国看重的是对等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竞争机制 。“ 301 调查”指责中国的技术转让要求不公正不透明,通常不采用书面的法律或政策形式,而往往是口头或内部的形式。并且美国公司在中国经营要通过各种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以及被要求强制披露技术信息,同时强调中国企业在美国并不会受到限制。在对外投资政策方面,美国强调自己没有广泛的产业政策,也没有政府引导和支持的外商投资企业,因此美国科技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通过“ 301调查”结果,美国或在表明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严苛、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引导和行政管理迹象明显,与其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及市场竞争机制并不对等。 表 2: 301 调查结果中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具体说明 指责中国不公平的技术转让制度 1. 中国技术转让机制表明外资审批系统不透明和歧视性。 认为中国对外资的技术转让机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外国所有权限制,如正式或非正式的合资要求及其他外资限制要求美国企业向中国实体转移技术,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特定行业。二是中国政府利用行政许可审批程序要求技术转让,并以此作为发放建立和经营在华业务所需行政许可条件。 2. 中国技术转让集中在外国所有权限制 。认为中国制造 2025计划限制外国企业市场经营或者将技术转让给中国合作方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3. 中国技术转让制度中使用的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 。一是行政审批和许可下的技术转让,二是强制披露敏感技术信息。 4. 中国的技术转让制度削弱了美国技术(包括知识产权)的价值 ,从而扭曲了市场,并让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大打折扣。 指责中国歧视性许可限制 1. 对中美企业有不同的待遇 。外国企业不能充分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的合同许可制度的待遇。 2. 侵权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强制实行有利于中国进口技术被许可人的赔偿和特殊待遇。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6 3. 许可技术改进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 29( 3)条,禁止美国技术许可人限制其中方技术被许可人对转让技术作出改进。 4. 技术合同到期后的技术使用 。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条例第 43( 3)条规定,技术转让协议对合资企业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年”。该规定可能导致美国公司只能控制其转移技术 10 年。 指责对外投资政策 1. 中国的和有关法律、政策和做法 对美国产业竞争力造成了威胁 ,尤其是在中国产业政策中被视为重要的产业部门。 2. 中国的有关法律、政策和做法 破坏了美国企业维持创新的能力 。 3. 中国的有关法律、政策和做法 扭曲了在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在关键市场的投资定价 。 指责中国非法入侵美国商业电脑网络盗取知识产权及敏感商业信息 1. 中国政府 通过网络入侵美国公司 ,中国的组织机构 支持针对美国商业网络的攻击行为 ,为达到中国产业目标而入侵美国商业网络。 2. 中国关于 网络盗窃和知识产权 的法案、政策和实践不合理,同时给美国商业增加了负担。 其他 1 中国存在诸多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包括商业秘密盗窃和恶意注册商标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AML)是中国获取美国知识产权的手段,在执行反垄断法及在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行动中 涉嫌滥用行政权力。 4. 中国国有企业在 高科技工程人才招聘 方面非常成功,这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大量补贴,从而允许这些企业以非市场价格的薪酬为诱惑高科技人才。 资料来源:民生研究院整理 (三) 中美 贸易展望 , 短期不必过度 悲观 , 长期不可过度乐观 1、 短期 不悲观 中国 将 加大开放力度 短期不必过度悲观,大概率以 中国 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 收尾 : 在 2018 年 博鳌论坛 上 , 中国 宣布 了 的一系列扩大开放重大举措 , 包括 主动扩大进口,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增加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等 互惠 措施 , 与此同时海南、上海自由贸易港 的 建设 也 在 向美国 提出的 “对等 ”要求靠拢 。 历史 上来看, 美国曾对中国动用过 5 次 “301条款 ”。分别于 1991 年 4 月、 1994 年 6 月和 1996 年 4 月三次援引针对知识产权的 “特别 301 条款 ”对中国知识产权进行 “特别 301 调查 ”,均以谈判协商解决。 本次 中美贸易摩擦 最终结果 大概率 是以中国 进一步 开放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收尾。 2、 长期 不乐观 对贸易 的认知和诉求差异 意味 着 中美 进入 长期博弈 长期不宜过度乐观 , 中美 对 贸易 的 认知和诉求 差异意味 着中美进入长期博弈期 : 首先 , 美国对 贸易制度的 “对 等 ”诉求的 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中美将在 市场 制度、竞争机制方面进行长期博弈。 其次, 长期中美的关系 的博弈是 和中美发展阶段相关,对于后发优势国崛起的战略转变是大概率事件,中美 关系在 2010 年就明确走出蜜月进入了平淡期 ( 2010年美国 将中国看作对手来看待 , 并采取全面竞争加高压的态势 )。 特朗普迫于选举因素提速了这一质变过程 。 最后 , 2026 年 是 美国建国 250 周年 ,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次强大,对应的中国提出 全面 建设现代化国家 , 中国制造 2025。 中美战略 目标 体现 出一定的对抗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7 性和博弈性 , 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长期博弈浪潮恐反复出现 。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8 插图目录 图 1:近一个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进展 . 3 图 2:美国出口商面临的非关税壁垒比进口高出 36% . 5 图 3:主要国家对进口征收平均关税 美国远低于其他国家 . 5 表格目录 表 1: 2017 中美“百日计划”中有关加大对美进口及开放市场项目 . 4 表 2: 301 调查结果中的主要问题 . 5 宏观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9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民生证券研究院: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 28号民生金融中心 A座 17层; 100005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 1168号东方金融广场 B座 2101; 200122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 7888号东海国际中心 A 座 28层; 525000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本公司 ”)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 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公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参与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金融交易,亦可向有关公司提供或获取服务。本公司的一位或多位董事、高级职员或 /和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 本公司及公司员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 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顾问、咨询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Table_AuthorIntroduce 分析师与研究助理简介 张瑜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固收组组长。兼任资产配置与投资战略研究中心联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专栏作者,腾讯智库、环球老虎财经等专栏作家,甘肃卫视、 CCTV、凤凰卫视、新华社、第一财经等特约连线评论员。长期从事海内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研究。 齐 雯 ,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固收 组 研究助理,主要 从事海外、大类资产研究。 2017年 加入民生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