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doc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评价机构: 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1(一)资金背景。1(二)资金概况。3(三)项目绩效目标。4二、绩效分析6(一)绩效影响分析。71.前期准备。72.资金管理。83.事项管理。11(二)绩效表现分析。131.经济性。132.效率性。133.效果性。154.公平性。18三、评价结论19四、主要绩效20五、存在问题24六、相关建议31为全面检验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落实预算法、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XX50号)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某某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等有关规定,某某省财政厅委托某某国众联行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规划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作组”),组织开展了20XX-20XX年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关情况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一)资金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XX9号)精神,20XX年11月,中共某某省委办公厅、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粤办发20XX22号),提出了产业园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安排以及工作任务,并要求加大对产业园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计划20XX-20XX年安排专项资金135亿元,20XX-20XX年再新增安排7亿元,合计142亿元,对产业园进行分类支持。按照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财政经营性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的意见(试行)(粤府办20XX16号)号的要求,产业园专项资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使用。20XX年,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相继印发的某某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XX328号)、某某省产业园招商选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XX329号)、某某省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XX393号)等文件规定扶持资金要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按预算级次拨付至园区所在地级市财政部门(省直管县地区拨付至省直管县财政部门),由园区所在地级市人民政府及其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受托管理机构,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5年内政府性投资收益不分成,全部留存园区滚动发展。某某省产业园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XX479号)则指出以事后奖补为主,鼓励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扶持。根据某某省省级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XX195号)文件规定,省财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批复下达专项资金安排计划,会同省经信委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实施项目审核及下达项目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等;省经信委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牵头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办理专项资金审核立项及报批手续;各地市经信局会同当地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所在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按照所在地政府批准同意的股权投资方案实施专项资金股权投资,负责组织所在地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根据某某省省级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粤财工20XX74号)文件,省产业园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的园区。根据某某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纪要等文件精神,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级市并江门、惠州、肇庆市有需要且有条件发展工业或有项目引进的地区,可依托省产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符合条件的项目均可申报享受本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二)资金概况。省财政总计安排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资金142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招商选资和企业创新等。截至20XX年3月31日,省财政已按照年度预算安排,实际拨付资金138.9726亿元(不含评审经费,下同)(本次评价金额),占预算总额度的97.87%,用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和江门、肇庆、惠州等15个地市的82个省产业园和有关园区。其中:20XX年下达专项资金67.719亿元(含20XX年度专项资金),20XX年下达专项资金39.2766亿元,20XX年下达专项资金20.8374亿元,20XX年下达专项资金11.1396亿元。资金安排以及各专题资金分配见图1-1和图1-2。图1-1 20XX-20XX年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安排情况图1-2 20XX-20XX年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各专题资金安排情况(三)项目绩效目标。1.绩效总目标。20XX年,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粤办发20XX22号),明确提出了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总目标:(1)产业园区经济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型产业园区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及主导产业,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到20XX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20XX年翻一番,形成5个以上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和15个以上年产值达到100-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力争粤东西北地区各市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本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2)产业园区走出一条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促进的道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劳动力向产业园区集聚,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重要平台。-到20XX年,产业园区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成为周边城镇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形成产业园区与周边城镇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格局,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阶段性绩效目标。(1)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XX年:省产业园区工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以上;20XX年:省产业园工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50亿元;20XX年:省产业园工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值、税收及其比重。20XX年:各类园区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增长20%-40%;20XX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0亿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20XX: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二、绩效分析工作组依据既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附件2),评定20XX-20XX年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的整体绩效为82.20分。从七个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来看,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在前期准备、经济性以及公平性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二级指标评价得分率情况如图2-1所示。图2-1 二级指标评价得分率(一)绩效影响分析。1.前期准备。该指标分为论证决策、目标设置和保障措施三个三级指标,考察了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项目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人员及机构的健全性,指标值20分,评价得分18.6分,得分率为93%。三个三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100%、98.1%和78.8%。图2-2 二级指标前期准备得分率(1)论证决策。该项指标分值为7分,平均得分为7分,得分率为100%。专项资金的设立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按照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总体部署和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XX9号)等文件精神,项目申报工作组织严谨、科学决策,申报材料完整可行。(2)目标设置。该项指标分值为7分,平均得分为6.87分,得分率为98.1%。各地市基本能够按照省对粤东西北地区关于产业园扩能增效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本地区产业园发展的客观需要设置相对明确、合理、可量化的绩效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和预期产出目标。(3)保障措施。该项指标分值为6分,平均得分为4.73分,得分率为78.8%。从整体来看,省经信委作为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目标管理、动态监测、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管监督以及项目单位自查和年度督查相结合等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根据各地市和各园区提交的自评材料以及现场核查的实际情况发现,专项资金保障措施方面仍然存在缺少股权投资机构和项目的遴选机制,没有前期的尽职调查和评估风控机制;具体项目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缺少股权投资协议或合同;相关的人员分工不明晰、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对园区项目建设实施开展督导等方面未有动态监管落实,不了解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展情况等问题。2.资金管理。该指标主要考察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指标值为17分,评价得分13.39分,得分率78.76%。该指标包括资金到位、资金支付以及支出规范性三个三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100%,69.2%和74.1%。图2-3 资金管理情况(1)资金到位。该项指标分值为4分,平均得分为4分,得分率为100%。20XX-20XX年省级财政下达项目资金共1,389,725.66万元,截至20XX年3月31日已全额下拨到位(详见表2-1)表2-1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统计表 单位:万元区域计地市园区数资金下达数实际到位实际支出结余结转金额到位金额到位率支出金额支出率粤东汕头369,569.0869,569.08100%48,257.1769.37%21,311.91汕尾6105,000.00105,000.00100%98,068.0093.40%6,932.00潮州441,000.0041,000.00100%38,828.3794.70%2,171.63揭阳696,331.6396,331.63100%43,971.9545.65%52,359.68珠三角惠州348,000.0048,000.00100%31,097.9864.79%16,902.02江门235,621.0035,621.00100%20,816.0958.44%14,804.91肇庆559,367.7359,367.73100%51,590.5586.90%7,777.18粤西茂名5109,937.00109,937.00100%70,000.0063.67%39,937.00阳江494,512.1194,512.11100%72,987.0077.23%21,525.11湛江8109,000.00109,000.00100%81,807.6575.05%27,192.35云浮567,528.6767,528.67100%47,588.0070.47%19,940.67粤北韶关670,593.4470,593.44100%41,751.8659.14%28,841.58河源8209,005.00209,005.00100%165,686.4279.27%43,318.58梅州10178,065.00178,065.00100%96,774.8954.35%81,290.11清远796,195.0096,195.00100%40,391.0341.99%55,803.97合计821,389,725.661,389,725.66100%949,616.9568.33%440,108.71(2)资金支付。该项指标分值为5分,平均得分为3.46分,得分率为69.2%。截至20XX年3月31日,20XX-20XX年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已支出949,616.95万元,资金支付率68.33%。其中潮州市支出率最高,达到94.70%,其次为汕尾市93.40%;支出率较低的有清远市41.99%、揭阳市45.65%、梅州市54.35%、韶关市59.14%(详见表2-4)。各地市专项资金支付率情况如下:图2-4 各地市产业园专项资金支付率情况(3)支出规范性。该项指标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为5.93分,得分率为74.1%。部分地级市的预算调整能够按规定履行调整报批手续,相关账务执行符合会计核算制度,专账管理,支出流程规范、凭证健全有效、账目清晰。根据专家书面评审和现场核查情况,仍有部分园区缺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未对专项资金进行专户专账、独立核算;个别园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不规范,例如河源市连平县产业集聚地中的4万元专项资金用在办公室装修方面,资金的使用与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不一致;部分征地拆迁款拨付园区所在镇政府或所在县区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均由对方开具加盖公章的普通收款收据,未取得财政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情况。3.事项管理。该指标主要考察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各地市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对项目管理及监督的情况。指标分值13分,评价得分10.47分,得分率80.53%。该指标包括实施程序和管理情况两个三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80%和81.4%。图2-5专项资金事项管理情况(1)实施程序。该项指标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为6.40分,得分率为80%。大部分地市和园区能够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申报审批。但仍存在重大调整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部分园区未见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过程的变更情况记录以及股权投资前期没有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尽职调查或者尽职调查结果未被重视等问题。例如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尽职调查报告里表述被投资公司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存在内控制度和预算制度欠完善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该单位,欠谨慎原则。(2)管理情况。该项指标分值为5分,平均得分为4.07分,得分率为81.4%。为了更好的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省经信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了目标管理、动态监测、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组成包括地市经信部门、园区管委会以及园区开发公司在内的四级项目实施与资金监管机构,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项目单位自查和年度督查相结合的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但是工作组发现个别地市在资金实施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例如河源市市级业务主管市级部门在对园区项目建设实施开展督导等方面未有动态监管落实;个别园区虽然进行了项目监督和自查,但是未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二)绩效表现分析。1.经济性。(1)预算(成本)控制。该指标主要考察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在预算执行进度与事项完成进度基本匹配的情况下,项目资金预算控制的情况。指标分值为5分,平均得分为5分,得分率为100%。20XX-20XX年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已办理竣工验收的项目支出均能控制在预算支出范围内;暂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从已支付资金与批复概预算进行对比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现有项目超过预算支出的情况。2.效率性。(1)完成进度及质量 。该指标主要考察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及完成质量,指标分值10分,评价得分7.2分,得分率72%。根据各地市提交的自评材料,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整体计划完成项目数404个,截至20XX年3月31日,实际按计划完成项目数334个,其中,98个项目已办理验收手续,75个项目未按计划完成。图2-6 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项目进度情况大部分园区省财政资金均按计划完成目标,项目完成质量较好,但个别园区基础建设进展缓慢。例如惠州市受园区土地收储及供地难度日益增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进度受阻,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等。同时,在现场核查发现,由于个别园区项目完工时间已久,出现破损毁坏以及道路两边杂草丛生的现象、还有个别园区建设工程标准不一致、后续管养维护的缺失等。3.效果性。该指标主要考察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指标分值30分,评价得分23.47分,得分率78.23%。该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完善度、服务服务管理高效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全口径税收增长率、可持续发展六个三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73.4%、76.6%、77.7%、80%、82.3%和85.4%。图2-7 效果性指标完成情况(1)基础设施完善度。该项指标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为5.87分,得分率为73.4%。部分园区已经基本实现“三通一平”,少数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具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同时,园区及周边城镇的教育、医疗、居住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是根据专家书面评审和现场核查情况,仍有部分园区工程进度缓慢,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例如汕头市海门片区基建设施项目尚未实际性进展,园区配套滞后;揭阳市惠来产业集聚地由于规划的重大调整,资金尚未使用,工程尚未启动。另有部分园区未见工程验收资料,无法判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服务管理高效性。该项指标分值为8分,评价得分为6.13分,得分率为76.6%。部分园区成立了协调联席会、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资开发公司三级管理体制,并全面推广“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代办制”等服务模式,其中15个示范园中有11个园区被当地政府赋予相关部门的“二号章”或“三号章”,明显缩短了企业项目动工审批周期。但是根据提交的自评材料以及现场核查情况,部分园区尚未启动公共服务平台,例如肇庆市各园区金融、科技、互联检测项目建设尚未启动,不利于园区项目的开展和推进。(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该项指标分值为3分,评价得分为2.33分,得分率为77.7%。20XX年全省产业转移园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85.27亿元,较年初下达的850亿元目标超额完成39.4%;20XX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06.16亿元,同比增长18.6%;20XX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635.77亿元,同比增长16.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该项指标分值为3分,评价得分为2.4分,得分率为80%。20XX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09.38亿元,同比增长78.9%;20XX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811.99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57.74亿元,同比增长19.1%(5)全口径税收增长率。该三项指标分值分别为3分,评价得分为2.47分,得分率82.3%。20XX年实现全口径税收213.97亿元,同比增长155.4%;20XX年实现全口径税收283.61亿元,同比增长32.5%;全口径税收308.13亿元,同比增长8.6%。 (6)可持续发展。该项指标分值为5分,评价得分为4.27分,得分率为85.4%。从机构稳定及制度持续上看,大部分园区都设有固定的园区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园区的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同时,能够按照政策要求建立规范健全的园区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但是现场发现,仍存在少数园区尚没有园区管委会,园区的各种管理事宜暂时由区经信部门代管的现象。从资金投入看,20XX年以来,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的使用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提高当地收入水平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资金的放大效应正在显现,但是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园区仍存在忽略已投入使用设施的后续管养工作的问题,使得前期建设的基础设施管养滞后,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来看,产业园始终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策略。各产业园统计废气、废水和固废达标率或处理率均值在90%以上。如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优化设置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与转移园同时规划、同步建设。设计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园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率和达标率均达100%。4.公平性。(1)满意度指标。该指标值主要通过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反映受益者对产业园资金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和拥护程度。指标分值为5分,平均得分为4.13分,得分率为82.6%。共收集调查问卷498份,其中有效问卷469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专项资金设立的必要性、专线资金使用有效性以及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的总体满意度为87分;对专项资金取得的效益(园区管理水平、公共设施完善、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企业人才培养、销售收入、环保、可持续)总体满意度为84分;对项目实施后整体发展贡献的评价总体满意度满意为90%,满意度较高。同时,调查者表示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等问题,希望在之后的建设中加大对产业园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针对各园区产业发展及不同规划定位设置相应扶持资金等。图2-8满意度得分情况三、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组通过综合项目单位自评、评价工作组对自评材料审核以及现场核查的评价结果,20XX-20XX年某某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完成情况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效益,带动了产业园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产业园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与后期的招商引资带来了动力。综合评定20XX-20XX年某某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得分为82.20分,绩效等级为“良”。四、主要绩效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为各地市园区增强融资、开发建设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对于改善某某省欠发达地区经济面貌、改善当地民生和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产业园全面布局,实现县域全覆盖,有效满足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某某省自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截至20XX年3月,省产业转移园发展迅速,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增加至53个,新设县(市、区)独立的产业转移集聚地30个,基本实现粤东西北和肇庆、惠州、江门市15个地市和所辖县域全覆盖。园区数量从20XX年底的40个,增加至20XX年3月的83个,基本实现全省县域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地)全覆盖。同时,考虑到珠三角周边地区对于产业园转移具有更好的接受度和承受力,故在专项资金安排事不仅采用因素法对资金切块,而且对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产业园采用竞争性评审,将资金重点投向资金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和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园,从而形成竞争性发展态势。(二)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考评制度,督促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目标管理、动态监测、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落实园区月度数据监测通报制度和项目实地核查制度,定期对各园区项目落地情况进行督导,提前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开展年度园区建设管理考核评价,落实考评优秀奖励、黄牌警告和领导约谈制度。完善园区项目数据库,为所有入园企业建立了包括GPS定位信息、现场照片在内的企业数据库,开展精细化管理。(三)专项资金投入方向多元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园资金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省财政总计安排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资金142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招商选资和企业创新。截至目前,省财政已按照年度预算安排,实际拨付资金138.9726亿元,占预算总额度的97.87%,补助资金惠及粤东西北地区并江门、肇庆、惠州等15个地市的82个省产业园区和集聚地。包括:50个园区获得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资金84.5545亿元; 46个园区获得产业集聚方向资金29.5002亿元; 29个园区获得园区招商选资资金23.0651亿元资金; 28个园区获得企业创新资金1.853亿元。总体来看,资金投入方向从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等不同层面进行合理布局,力求统筹兼顾省内各地市产业园不同阶段发展需求,部分缓解了产业园资金短缺问题。图4-1专项资金使用概况(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有效改善。目前,省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超过1300亿元,除20XX年新纳入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的个别产业转移集聚地外,绝大多数园区已经基本实现“三通一平”,部分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具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如江门产业转移园,累计已投入基础配套建设资金107亿元,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此外,园区及周边城镇的教育、医疗、居住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邻里中心、集中生活配套区等成为规划范围较大园区的“标准配置”,规划范围较小的园区主要依托周边城镇完善生活配套。(五)改善地区经济,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省产业园区已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粤东西北地区以省产业园区为主要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例如:揭阳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大量本地和外来人口集聚,累计促进周边地区8000多人就业。湛江在扩能增效政策扶持下,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9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8%。潮州市通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与镇区联通起来,大力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商贸和服务业发展,随着园区企业的投产,将继续推动当地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业联动发展。随着园区金融、创新、教育、人才及其他社会文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当地产业、商贸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20XX年4月,被授予“某某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成为全省第7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惠州市在产业转移带来大量投资和优质企业的同时,大大加快当地产业升级转型,追上乃至赶超其他发达地区。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与环境监管,力求经济与环境同增长。2005年省政府关于我省山区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2008年某某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2011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20XX年印发的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在制定政策的同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认真督促粤东西北地区认真落实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结合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环境保护工作。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过程中更新设备、提升技术,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如韶关市在引进企业时就尽量避免能耗高而产出低的企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5吨标准煤/万元。近三年莞韶园万元增加值能耗由0.48吨标煤/万元下降到0.20吨标煤/万元,远低于韶关市乃至某某省的平均能耗水平。投资约35亿元的某某华电南雄“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已动工建设,建成后可满足园区企业用电、用热需求,实现集中供热并替代小锅炉70余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超10亿元的南雄园区光伏发电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能够为园区提供干净、清洁的新能源。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的“新一派”,采用了意大利萨克米宽体窑炉,产量提高了40%,能耗却降低了30%;整个园区已建成天然气供应站,正在努力实行煤改气工作,届时真正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五、存在问题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受到了各地人士的广泛肯定,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部分资金未能高效使用或按原设定计划完成,整体资金支付率偏低。截至20XX年3月31日,省级财政共下达产业园专项资金1,389,726万元,实际支出金额949,616.95万元,支出率为68.33%,资金支付率较低。支付率较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项资金已经下拨至各级财政或园区资金使用单位,但由于部分园区前期股权投资工作耗时较长,影响资金使用。具体而言按照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制定股权投资实施方案,并依程序确定股权投资受托机构和园区开发公司,方能使用该项资金,由于股权投资方式实施时间较短,各园区对其方式把握不准,或办理相关程序需时较长,导致专项资金不能按时使用,加之股权投资资金运作方式比较复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受托企业未能理解透彻,熟练运用,操作过程顾虑多,害怕犯错承担责任;二是个别园区前期规划设计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部分园区在前期规划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征收盘整土地工作、工程计划、进度和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园区实施进度的影响,以至于在后期的实施进展中,出现走一步看一步,前期规划设计完全无用的现象。例如揭阳市惠来产业集聚地,20XX、20XX年共收到下拨的产业集聚专项资金5000万元,由于受到后期征收土地以及省规划政策的影响,园区规划设计出现重大调整,截至到目前,5000万元专项资金尚未使用,严重影响资金支出进度;三是资金使用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由于征地、审批等原因造成工程建设推进慢,影响了资金投入使用进度。(二)各地市专项资金监督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主管部门常态化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一是专项资金监督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早期,资金拨付没有计划文件,全部由财政主导,同时,省财政资金下达中存在省直管县的现象,资金拨付情况难以完全掌握。对专项资金的指导监督,尚未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监管制度,有些资金管理机制仍在摸索建立中;二是部分地市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够。存在个别地市主管部门对资金使用状况、项目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实施开展有效的监控、督导等方面未有动态监管落实,不能及时追踪各园区股权投资工作执行情况,如:江门市鹤山园区的5880万元股权资金仍未使用,未见地市主管部门对其的监控和督导记录;三是各级政府部门统筹有待加强。从目前部分地区资金使用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申报轻使用”现象,资金使用率比较低,主要原因还是各地政府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三)部分园区管理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园区管理机构职能欠缺。个别园区未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独立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的职能由区主管部门执行,例如肇庆大旺产业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职能由区经信局执行,经信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人手不足,给资金使用的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二是个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大部分园区均涉及到土地征用问题。例如汕头市海门片区、潮南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实施进展不理想。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热电联供等基础设施项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园区配套条件相对落后,而汕尾市反映园区土地收储及供地难度日益增大,加上近期受天气的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进度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三是部分园区资金管理协议上还存在不够完善和规范的地方。如未按照要求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开发公司的公司章程未体现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受托方作为股东出资及占比、扩能增效专项资金注入开发公司后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等问题。(四)专项资金使用规划与定位有待强化,灵活性亦不足。 一是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功能有待强化。目前,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绝大部分的使用方向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产业扶持或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非常欠缺。这对加快某某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二是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灵活性不足。部分园区反映因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为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园区外的道路延伸部分是否能够投资建设缺乏明确说明,导致部分园区道路与周边城镇或交通干道的连接路缺乏资金修建。严重影响园区的物流运输、设施配套以及“产城融合”效用,例如茂名市部分园区内的基建(如道路)已基本建设饱和,现在急需向园区外扩展开发,但是园区资金不适用于园区外的项目,造成了各园区在建设园区外项目时资金不足,工程建设缓慢,同时也制约、推延了园区资金的使用。 (五)股权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操作流程仍需优化调整。根据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财政经营性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的意见(试行)(粤府办20XX16号)文件精神,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省级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股权投资机构和项目的遴选机制不完善,缺少前期的尽职调查和评估风控机制,或者虽然有相关的尽职调查,但是没有按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实施风控机制。例如肇庆市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资金受托机构在尽职调查报告里表述被投资公司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存在内控制度和预算制度欠完善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该单位,使得前期尽职调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股权投资方面对资金的投放规范性把关不严。例如潮州市金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省财政下达的1.5亿元资金,所占比例大约为42%(省下达文件中列明占比不超30%)。另外在股权投资实施实际操作中虽然各地市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程和手续,但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各县(市、区),因为园区起步较晚,各种体制尚未健全,且股权投资方案制定时间较为紧迫,对股权投资操作模式尚处于学习摸索阶段,导致资金使用进度相对滞后。另外,因需预留3年的管理费用用于支付给受托管理机构,资金未能全额注入投资开发公司,导致资本金注入类的实际股权占比和实际投入园区的资金会有所减少。同时,对于受托单位的前期评估、尽职调查等所产生的相应费用(如:评估费等)由谁负责承担?承担主体没有明确落实。三是涉及股权投资各方主体边界不清晰。产业园股权投资涉及至少政府部门、投资公司、园区管委会及园区开发公司等四方利益主体,目前各方关于专项资金股权投资存在如何运营,如何评价,如何退出以及如何界定亏损和投资收益,如何承担风险等尚未形成一致共识。同时,股权投资方式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专项资金监管方式不明确,程序或委托公司资质难以达标。股权投资资金运作方式比较复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受托企业未能理解透彻,熟练运用,害怕犯错担责. 四是股权投资流程较为繁琐。由于股权投资过程中前期需开展初步评估、尽职调查、制定投资方案的程序,股权投资平台公司与受资助公司要形成隶属关系,因而造成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对此类资金敬而远之,且实施股权投资涉及各园区多个下属公司,其中牵涉到较长的审批流程和较为复杂的债务清算、资产重组整合等,导致个别园区承接专项资金工作效率较低,对专项资金的支出使用产生不利影响。五是股权投资的方式相对于以往专项资金划拨方式要求更高,股权投资方式要求达到“投得进、管得住、退得出、能增值”,但是在现场核查时发现,一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法实现该目的,故部分园区对于专项资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存在疑虑,担忧这类投资没有收益无法偿还而不敢使用。(六)部分园区财务管理存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