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pdf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94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编写委员会 顾 问:陆首群 策 划:刘 澎 蒋 涛 主 编:宋可为 孟迎霞 梁志辉 鞠东颖 执行组:章文嵩 张 平 王 伟 杨丽蕴 荆 琦 谢志锋 尹 刚 唐小引 袁 新 李 晨 丁禹民 编辑组:耿 航 王 涛 刘巍巍 毛显新 张 洋 屠 敏 周 翔 武 力 纪明超 祝贺辞 我代表Linux基金会热烈祝贺2021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的发布。 30年前中国引进了UNIX,中国的开源运动从此开始,20多年前中国一些企业引进了Linux 版本,这样,自二、三十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开源的启蒙阶段,开源产业也从此萌发。 2004年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成立,大力推动国内开源的发展,建立了中日韩开源论坛, 扩大了开源的国际合作,从此中国的开源运动风起云涌! 10年前中国人只是国际开源资源的使用者,此后中国人开始成为国际开源资源的贡献者。 我对15年前与陆教授的一次谈话记忆犹新,我们讨论了像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 等批有实力的中国IT技术公司、互联网企业,我们赞扬他们拥抱开源,并预期在10年之 后,他们不仅在开源技术方面,而且在IT经济中将处于领导者的地位,现在完全证实了我 们10年前正确预测到的这一趋势。 中国开源发展很快,如今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企业开始进入世界领跑者行 列,还涌现出杰出的开源领袖。 我们期望中国在开源的教育、标准化、立法、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开源社区、基金会、风 险投资等建设方面,在已取得很大进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谨祝开源战线的战友们身体健康、事业成长! 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 Jim Zemlin 2021年4月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4 总论 过去三十年,开源软件以开放、共享、协同的新型生产方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开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大发展。来自各方的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开源的发 展速度已成为全球最快,中国开源已经接近或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源。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明确地将开源写入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中国开源从此开启了新的 篇章。 为了更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地展现中国开源的现状,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 COPU 牵头,联合中 国开发者社区 CSDN、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 院、开源社、开源中国、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相关企业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共 同策划和编撰了这本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希望能够展现出当前中国开源发展的真实图谱。 2021中国开源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开源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开源已经从学习、使用阶段过渡到参与和创新阶 段,并有机会在一些领域(如新智造)实现引领。由中国开发者发起的开源项目已越来越多地成长为 全球顶级开源项目,一些拥抱开源、有实力的中国IT 公司、互联网企业逐渐进入世界开源领跑者行 列,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不断涌现出了世界知名的杰出开源领袖。 中国开源之所以快速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前提背景:第一,根据Github中国开发者注册用户的数量以 及国内中文技术社区注册用户的总和推算,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群体,这是中国开源发 展的最根本动力引擎;第二,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开源应用市场,涌现了大批超级用户,为开源技 术的成熟演进做出了卓越贡献。据统计,2020年全球互联网企业TOP20企业榜中,美国企业占12家, 中国企业有8家。其中无论是阿里的电商技术体系,还是字节跳动和腾讯在社交网络上的开源技术创 新应用等等,均为全球领先。第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开源的智库高地。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国 际智囊团多年来聘请了几十位全球顶级开源专家,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推进中国的开源建设,如此规 模的智囊团在全球首屈一指,是开源界公认的顶级智库。 但与此同时,中国开源发展也面临着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大形势下,美国单方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5 面与中国科技脱钩,不断增加针对中国实体的管控名单,是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2020年 7月,Linux基金会发布中英双语白皮书,声称公开发布给全世界享用的开源技术不受制于美国EAR 出口管理条例,坚持秉承开源无国界的开源文化,给中国开源界以支持。但遵照美国公司法条 例,在具体开源使用层面,中国开源软件的应用确实存在着断供风险;现阶段我国开源生态发展尚未 完善,开源供应链风险突出,如中国本土开源项目托管平台、开源社区孵化平台、开源风险综合防控 平台等还非常薄弱;中国很多重点领域的开源技术与开源项目发展,还处于追赶阶段;当前的计算机 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匹配大量开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许多早期的优秀开源项目需要 资金支持和孵化服务;开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开源文化的普及还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完整全面的呈现中国开源产业生态全貌,全书从开源生态的构成要素现状逐一进行阐述。开源 生态,包括开源开发和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色。纵观开源发展的历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驱 动式发展:先由最基石的开发者,发起开源项目,形成开发者社区,产生扶持和孵化的基金会,再用 开源教育吸引培养大量的开源人才加入,在开源项目和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基金会推动产业生 态,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业模式,通过开源许可证和法律对开源风险进行治理。政府的开源政策、 大型企业投资机构对开源的态度,优秀开源领袖、基金会等相关开源贡献者的推动,将极大地推动 开源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 一、开发者及社区 开源力量的最初发源点,来自于社区中开发者的贡献。据全球最大开源项目托管平台 GitHub 统计, 2020年较上一年新增了 1600 万开发者用户,预计2025 年开发者用户的数量将达到 1 亿。这其中, 在GitHub 的中国开发者数量及开源贡献度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快,GitHub 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开发者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群体。 近三十年的科技创新,开源已成为技术应用和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在开源领域,得开发者得天 下,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开源软件的主要使用者和核心贡献者。中国开源开发者群体数量保持高速 增长态势,无论是贡献度还是用户量均已成为全球最快; 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进入到开发者红利时代,很快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开发者市场。CSDN 中国开 发者社区作为全球第二位、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拥有3200万开发者用户,是中国开源开发者和开 源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中国开发者对于开源的理解日趋成熟,开放透明的代码和知识共享、开源理念与精神、开源开发模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6 式、社区支持等开源的核心价值已经得到开发者的普遍认可; 中国开源社区蓬勃发展,正在从无序繁荣向有序繁荣演进。开源社区追踪深度信息技术的崛起而 更加多元化,其中,用户型社区和项目型社区得到产业关注和投资日益增加,平台型社区加速发展、 商业模式清晰深受资本市场青睐。 二、开源技术与项目 目前中国开源项目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新一代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新一代人工智能框架 等领域奋起直追,部分指标已经能够达到国际前沿的水平; 中国高度重视包括操作系统、云原生、大数据、数据库管理、区块链等重要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无 论是项目活跃度,还是项目影响力,整体都在快速发展; 由中国人及中国企业发起或核心贡献的开源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的开源项目,尤以前端领 域为著,如尤雨溪开发的 Vue.js 已经成为 GitHub Star 最多的框架,蚂蚁集团的 Ant Design、饿了么 的 Element、百度的 ECharts 等也均表现出色。近年来我国开源企业及开发者逐渐深入深度信息技 术领域的创新,涌现出如 OpenHarmony(鸿蒙)、RT-Thread、OpenEuler、PaddlePaddle、TiDB、 Kyligence、巨杉SequoiaDB、易观Dolphin Scheduler、涛思数据TDengine等非常优秀的开源项目,在 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本土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正在崛起,以 CODE CHINA 、Gitee等为代表的几家平台正在快速发 展,且与国际知名开源社区、开源企业及开源基金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中国开源项目建设;但相较 GitHub,本土开源代码平台对于全球开源项目的覆盖度尚有差距,难以满足国内开发者的需求,中国 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及社区仍需加大加快建设; 中国开源技术和项目的发展,围绕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发展,正在形成一些热点的产业生 态:以芯片和操作系统为主的深度信息技术生态;多家开源数据库的创新生态;工业软件升级的工业 互联网开源生态;以及最热点的包括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生态、中间件和云计算大数 据产业生态等。 三、开源企业 在 GitHub 的中国项目活跃度 TOP20 榜单背后,阿里、百度、京东、PingCAP 的项目非常亮眼,各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7 大企业纷纷拥抱开源,不断加大开源项目、社区及生态的投入,在全球开源生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全球知名社区和基金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对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越来越多的以开源作为运营模式的公司诞生并赢得市场及资本青睐,如 TiDB 背后的商业公司 PingCAP 创下了全球数据库历史融资新里程碑、开源 Milvus 的 Zilliz 也创下了全球开源基础软件领域迄 今为止最大单笔 B 轮融资记录,更有众多 Apache 顶级项目纷纷建立商业公司并连续获得多轮融资。 中国为开源技术带来了广袤的应用市场,并引起国际主流平台及项目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原创于国 外的开源项目、企业、社区在中国成立公司或机构,寻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如多家企业联合发起成 立的中国RISC-V产业联盟、GitLab 在中国联合成立的极狐公司等。 四、开源基金会及开源组织 中国开源基金会实现新突破并成效显著,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从投入运营至今备受国内外开源界 关注,已吸引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浪潮、360、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二十余家企业 及高校组织加入; 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开源组织,积极为完善开源生态做贡献。如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中国开 源云联盟、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中国RISC-V产业联盟、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等,彰显了中国开 源生态的蓬勃生命力; 但结合中国开源产业生态的体量和中国开源开发者的规模,国内的开源基金金和各类开源组织数 量仍显不足,尤其是来自民间和产业自发形成的开源组织更为稀少,急待提升。 五、开源教育 开源教育作为开源生态建设人才培育的催化剂,是开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产学研用一体 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融入全球开源技术生态系统,向创新链高端跃升具有 重要意义; 开源模式的发展为开源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源具有“创新、开放、自由、共享、协同”等 特色,学生需要更快地获取最新的技术、源码,需要更多的动手实践;但同时,我国开源教育却面临 着多方挑战:构建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需打通多重障碍;院校开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开源教育支 撑技术平台建设仍需改善;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8 开源技术和知识体系领域众多,当前的开源教育形成了一部分特色开源项目、开源软件人才培 养、青少年开源教育、软硬结合的开源教育等热点领域,但在更多重点开源项目的教育培训上,国内 开源教育及认证培训,还缺乏系统化和规模化; 在开源教育中,有探索性突出贡献的中国高校科研院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软件所等。包括北大在内的一些高等院校已在探索与企业社会合作引入当前 流行的开源技术课程,但整体而言,院校开源教育课程更新缓慢,开源教育支撑技术及平台资源不 足,开源产教生态建设亟待完善; CSDN程序员学院、头歌EduCoder平台、慕课网MOOC、学堂在线、OpenI启智社区等开放式教学 实践平台,正积极参与开源课程体系建设,为开源项目培训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撑,但未来仍需 加大开源培训和开源人才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与高校教育更紧密且有效对接的市场机制支持。 六、开源商业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开源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在一些特色领域,开源软件的商业价值甚至超过 闭源软件,开源相关的风险投资交易总量与金额正在急剧增长,并涌现出一大批上市公司,国际高度 分工的数万亿美元开源核心技术生态体系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以开源形成商业体系,如 MongoDB市值193亿美元、Elastic市值115亿美元,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 GitHub、IBM花费340亿美元 收购Red Hat等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开源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大量投资机构涌入开源领域,中国开源商业和开源投资同样处于 快速发展阶段,在过去的2020年,中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开源公司,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大多为美 元资本)非常看好这些中国的开源项目和其对应的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对于开源主流商业模式的应用逐渐成熟,以 Open Core及云服务模式最受欢迎,成为商 业开源公司基本模式; 对投资方来说,更贴近底层基础软件的开源项目往往出现实力资本多轮注资的现象,更受资本青 睐,同时,风投最看好的开源方向还包括数据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等。 七、开源风险及挑战 目前全球主流的代码托管平台、开源基金会、大量的核心开源项目以及多数开源许可证均诞生于美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9 国或由美国公司运营,因此美国具有先发优势。由于美国对华加大科技封锁,美国出口管制法律法规 (EAR)可能进一步制约中国社区、中国企业和中国开发者的发展,是中国开源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大量由开源代码构成的软硬件快速普及,数以千计的开源组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同时系统 信息泄露、密码管理也是主要的技术风险; 部分开源软件和开源组件还涉及到开源许可证的冲突风险和知识产权的风险,包括著作权、软件 专利和商标; 在开源规则方面,目前我国在国际上的通用开源许可证,仅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北大 等联合研发的木兰宽松许可证一项。国内开源运营治理和标准化工作尚未成体系,开源相关法律案 例判决经验欠缺,严重时会导致中国企业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推进开源标准,完善 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是中国开源发展体系化规模化的重要课题。 现实的挑战还包括:大多数国内开源企业和用户对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的认识不足, 极度缺乏专业知识和应对经验。 中国开源发展趋势 中国已经具备了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群体,随着开源在各领域的深入推广和普及,以及深度信息 技术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的开源社区将成长为全球最活跃的开发者社区之一,无论是项目规模还 是技术开发者的活跃度。中国开源企业将持续增加,成规模的开源社区和开源独角兽企业必然加 速涌现。 开源作为当代一种开放的创新协作模式开放源码的分布式社区开发方式,正在被国内越来越多 的企业、组织和社团所接受,这种突破组织物理边界、高效敏捷的沟通和生产组织方式为许多传统 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注意到,不论是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国内,开源正在推动深度信息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 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神经网络、量子计算等)的创新发展,是重要途径也是核心动力。 从开源发展的整体趋势看,开源正在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电子商 务、电子竞技、智能家居、消费电子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开源技术正在快速被金融、能源、 通讯、航空航天、交通、教育、医疗等产业采用,开源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和普及在加速。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0 来自中国开发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开源贡献在全球持续增加,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和认同,中国开 源的美誉度逐年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开源生态中的整体地位也将同步提升,在一些优势领域 将逐步占据领导地位。 中国开源将逐渐走向海外,并获得全球商业市场。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积累 的场景红利,中国开源公司将有很大机会走向海外。在未来,中国将出现非常多、立足全球化的优秀 开源公司,主要体现为创始人具有中国背景,或者工程师大部分来自中国,但客户遍布世界各地。未 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一批世界级优秀开源公司。 中国开源发展建议 一、积极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开源创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数字联合体 放开对开源基金会设立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设定相应的地税政策等; 兴建开源孵化平台,开源风控平台,完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优化政府采购政策,对开源技术产品倾斜; 将开源技术和开源实训融入现有教育体系,建设开源创新科教平台,为产业输送开源技术人 才;联合校企社会开设开源实践课程;开源大赛优秀人才选拨; 产学研联合起来交叉赋能,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国开源全面发展。 二、重点推动中国开源开发者社区建设、完善开源产业生态,强大开源供应链 鼓励开发者社区发展,推动中国开源开发者的成长、开源应用及创作水平、开源文化的提升,为 中国开源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持续加强本土开源社区和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开源发展提供支撑性平台,鼓励开 源开发者能够发现、交流、分享、创新应用及推广开源项目; 通过开源高校及职业培训、就业引导和开源人才综合评定等途径,增加国内开源开发者规模, 完善开源人力资源库建设;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1 促进投资机构关注和了解开源企业,提高对开源技术和开源商业模式的评估能力,鼓励在企业 和项目发展的早期进入; 推进开源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开源规则体系,加强开源标准、开源规则和知识产权的培训,提升 国内开源产业的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开源风险综合防范体系。 三、建立开源发展基金,扶持和支持优秀开源项目及产业发展 建立开源专项基金,重点推动中国开源生态的建立及开源供应链的完善; 提高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的治理和运营能力,为开源社区治理专家、开源项目核心维护人员提 供定向资助,让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持续的专注于开源社区和项目的发展; 为快速发展的优秀开源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为初创的优秀开源项目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孵化; 鼓励科技企业进行开源转型,并通过开源孵化平台进行辅导。 四、面向全球,加大力度促进开源国际化合作 吸引国外知名开源项目在华成立中文社区或成立合资企业; 吸引全球开源社区基金会在华设立分支机构; 国内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承接和主办更多的国际开源技术交流活动,鼓励聘请全球开源大师精英 来华工作,奖励开发者参与开源社区贡献开源项目; 支持和扶持中国开源项目走向海外,面向全球贡献智慧。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2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开源发展概述 14 1.1 开源的定义 14 1.2 开源定义的起源 15 1.3 开源的起源 15 1.4 中国开源的起源 17 第二章 开发者发展现状 21 2.1 中国已积累一定规模的开源开发者 21 2.2 中国开发者32%参与过开源项目,正在从开源使用者向贡献者迈进 23 2.3 中国开发者对开源软件的理解更趋成熟 24 2.4 中国开源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24 2.5 中国开发者在Linux内核社区(Kernel)贡献量最大 25 2.6 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开源开发者繁荣 26 第三章 开源项目发展现状 27 3.1 中国重点领域开源项目发展现状 27 3.2 GitHub中国项目活跃度 31 3.3 知名科技公司成为国内主要开源贡献者 33 第四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 35 4.1 中国开源社区的演进历程 35 4.2 国内开源社区蓬勃发展,用户型社区占比最高 36 4.3 当前中国开源社区的发展特点 37 第五章 开源基金会与开源组织发展现状 39 5.1 开源基金会发展现状 39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3 5.2 开源组织发展现状 40 第六章 开源教育发展现状 41 6.1 开源模式的发展为开源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41 6.2 开源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正在持续增长 43 6.3 开源教育与学习平台呈现百花齐发式发展 45 6.4 开源教育发展趋势 46 第七章 开源的商业模式 47 7.1 开源商业发展 47 7.2 最被看好的开源商业产品 52 7.3 开源主流商业模式:云服务最受欢迎 53 7.4 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世界级优秀开源公司 54 第八章 开源的机遇与挑战 56 8.1 把握机遇,中国开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56 8.2 沉着应对,中国开源面临三个方面挑战 61 第九章 开源贡献 67 9.1 早期贡献不应忘却 67 9.2 中国现已成为Kernel社区的重要贡献来源 68 9.3 中国企业在全球知名开源社区的地位显著提升 70 9.4 中国科技企业的开源工作进展 73 9.5 国际开源领袖点评中国开源的发展 80 附录:开源专有名词 83 致谢 90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4 第一章 中国开源发展概述 1.1 开源的定义 开源即开放源代码,兴起于软件行业,是源代码开放共享的开发模式,具有自由开放、共建共享的特 性。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经。目前,技术领域的开源已包含源代码、源数据等技术和资 源的开放共享,源代码仍然是开源的主要内容。 在开源模式下,通过许可证的方式,使用者在遵守许可限制的条件下,可自由获取源代码等,并可使 用、复制、修改和再发布。开源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大规模群体智慧通过共同参与和 协作,不断累积智慧,实现持续创新的方法。该方法中,项目的核心开发人员与大规模的外围群体紧 密合作,他们通过互联网来共享资源、开展协同开发、管理代码等,由此使得项目开发的效率、应对 需求变化的能力大幅提升。 开源的本质、范畴及背后的价值,还包括: 开源的本质在于开放、共享、协同,作为一种创新协作模式,开源已经不仅仅是开放源代码的软件 技术开发,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开放技术领域及协同创新的理念与机制,总体包括开放科学、开源软 件、开源硬件、开源技术、开源文化、开源经济等; 开源文化具有“创新、开放、自由、共享、协同、绿色、民主化”等价值取向和重要特征,即以创新 为发展基轴,具有开放(开放标准、开放环境、开放源码),自由(自由发布、自由传播、自由复制、 自由修改、自由使用),共享(共享资源),协同(协同开发、协同作业、协作生产),绿色(支持绿色 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和零边际成本效应),民主化(在新兴协同共享中,创新和创造力的民主化正 在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很少基于经济回报,而更多地基于推动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缩 小收入差距,实现全球民主化)的特征; 开源是创新的基础,无论是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国内,开源正在推动深度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 网、社交网络、移动终端、大数据、智慧城市、区块链、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的创新发展,是重 要途径也是核心动力; 为避免原创技术的流失,不能单纯限制孵化阶段开源代码的自由传播,可通过开源的商 业模式、 安全模块、运维举措、生态系统所构筑的屏蔽层来解决。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15 1.2 开源定义的起源 开源(Open Source)词是1998年2月3日由Chris Peterson提出的,“Open Source”的概念出自当 时著名的黑客(Hacker)社区Debian的社长Bruce Perens起草的“自由软件指导方针”。在“Open Source”概念提出的次日,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就给予了非常重要的版权许可说明,Bruce Perens发起建立了opensource网站。对确立“Open Source”概念有决定意义的是在1998 年4月7日由18位自由软件运动领袖召开的“自由软件高层会议”,通过了传播开源的必要性。这次会 议由Tim OReilly主持,Brain Behlendorf (Apache创始人)、Linus Torvalds( Linux创始人)、Guido Van Rossum (Python创始人)、Eric Raymond (著名记者、OSI首届主席)等参加。 1.3 开源的起源 讲述开源的起源,需要从软件和计算机的起源谈起。 1949年5月6日,世界第一台完整的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在剑桥大学开始运行,因此这一天后被认为 是现代计算机的诞生日。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 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IBM701,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此事件成为IT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计算机诞生至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主要形式是大型机,软件并不作为单独产品提供,这一时期 软件的传播依附于硬件的绑定附送。在这段时间Unix源码曾向公众开放,因此开源的起源与Unix的发 展息息相关。 1969年AT银牌会员1家(占3%);赞助者22家(占4%); 白金会员黄金会员银牌会员普通赞助成员 蚂蚁集团九州云海云捷迅国电通国芯云科技云宏 烽火通信中国移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普华基础软件云本开源 华为中国电信云络科技麒麟云洲思科技 腾讯云中国联通创云数据微科思创有云 华三麒麟软件宝德云 北京易捷思达数码港中科红旗 浪潮易云中科曙光 卓朗昆仑云趣游华胜天成 中兴通讯格睿科技银信科技 OIF中国成员单位明细表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73 9.3.5 中国成员在开源发明网络社区(OIN)的参与度 OIN社区成立于2005年, 是世界上最大的专利互不侵犯社区和免费防御专利库。目前OIN社区现有中 国成员共99个,具体名单如下:(以下数据来源OIN官网,且除去已失效成员信息) 9.4 中国科技企业的开源工作进展 中国开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知名科技企业的带动作用,他们在开源社区、开放标准、开源商 业模式上先行一步,是值得称颂的榜样。他们通过与国际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深入合作,加大力度 捐赠项目和参与社区开发,频繁赞助开源活动等形式促进国内开源产业走向成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每家企业的产业定位和商业模式千差万别,据此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的 开源战略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这些企业的开源战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技术拥抱战略,第二 类是创新引领战略,二者的边界不甚清晰。根据调研数据,这些公司前期通过多年的对开源文化,开 源社区开源基金会,开源规则和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开源商业化的深入研究,逐渐将开源战略与企业 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了开源与商业共生共赢的关系,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OIN社区中国成员明细 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公司海尔华为上汽汽车有限公司 腾讯蚂蚁集团 北京金山云科技有限 公司 美图点评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 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 限公司 欢聚集团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 司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 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 司 上汽通用汽车商汤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天珑移动科技有限 公司 TCL 通讯科技控股有限 公司 紫光展锐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伟易达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有 限公司 京东魅族科技东软NIO 深圳万普拉斯科技有 限公司 中科曙光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 有限公司 深度科技 一铭软件 麒麟软件 (麒麟和中标)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 司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安徽开源软件有限公司 一加/科普拉斯安同OS API7 深圳支流科技有 限公司 上海安托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 慧舟软件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 盟 联合创建有限公司加密货币操作系统希云GoAgent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白鹭时代自由微博GhostNeon永泰信息服务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74 广州云宏信息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鸿祺科贸有限公 司 香港Linux用家協會萌想 永泰信息技术上海创米科技有限公司星通比特科技普华基础软件Linkomnia Limited KaiOS开源社黑泽操作系统LayerJet Solutions青云 易软天创PingCAP 平凯星辰红旗Ribose SequoiaDB 广州巨杉软 件有限公司 上海开先软件有限公 司 GitCafe 上海鼎思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 上海经达实业发展有限 公司 上海新诤信知识产权服 务有限公司 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 限公司 上海郡码智能科技世纪龙信息网络上海嘉天信息技术 上海飞奈德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 Skynet 云风SORC和创新天SUNNIC Pte Ltd.香港研究发展中心 中科创达UnitedStack有云云适配 本节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公司近年来开源工作的总结,一起探索更多的中国企业开源转型路径。 9.4.1 华为公司 华为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开源战略管理的企业之一,早在2008年华为就成立了开源能力中心,对使 用开源代码进行严格的合规管理,积极参与国际主流社区,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开源社区协 同创新机制,并在华为内部建立了安全合规使用开源软件的规则与流程机制,明确使用开源的过 程中,积极回馈社区,在包括 Kernnel在内的许多社区的开源代码进行优化,积极贡献和回馈社区, 社区贡献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4年华为成立了由轮值CEO牵头的华为最高开源决策机构,构建 了对应的开源战略决策机制及战略管理流程。2012年开始,华为陆续在诸多国际开源社区、开源基 金会成为顶级会员和核心贡献者。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华为从开源使用者,转变成开源的积极贡献 者,并进一步成为开源的战略引领者。2019年以来,华为主动发起创立的openEuler,MindSpore, EdgeGallery,OpenHarmony项目等,在国内外开源界引起巨大反响,围绕着计算,联接和移动终端 等领域的多个开源项目的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形成,从使用到贡献,从参与到主导的演变,是中国企业 开源战略的学习榜样。 截至2020年末,华为是各主流基金会顶级会员,包括Linux基金会、Eclipse基金会的战略会员、开放 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单位,OpenStack/OpenInstra基金会的白金会员,Apache基金会的白金 赞助方,同时,也是大量热点领域主流开源顶目的初创成员和核心贡献者,影响力持续提升,华为目 前在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中拥有十多个董事席位,及200多个TSC、PTL、Core Committer 席位。华为坚持上游社区优先原则,持续加强在Linux、Apache、Kubernetes、CNCF、OpenStack、 OCI、ONAP、OPNFV、Akraino、Acumos、Hadoop、Linaro等主流社区贡献,例如在全球第一大社 区Linux内核社区刚刚发布的Linux Kernel 5.10 中,华为在内核代码贡献已经排名第一。云原生领域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75 的核心项目Kubernetes中,华为综合贡献全球排名第五,亚太排名第一;Istio项目中,华为贡献全球 排名第三,亚太排名第一,近期还成为了该项目首届SC委员(亚洲唯一)。 9.4.2 阿里公司 阿里公司是国内贡献于开源技术的企业典范。自2010年至今,阿里累计开源项目累计超过2600个, 代表性的包括Alibaba Cloud Linux2 、Apache RocektMQ、Apache Dubbo、Spring Cloud Alibaba、 OpenYurt、Graph-Learn、AliOS Things等,覆盖操作系统、云原生、大数据、数据库、AI、AIoT、前 端等众多技术领域。10多年来,阿里始终坚持先自行验证,再对外开源的策略,构建起一个良性的开 源生态。全球超过2万8千名开发者为阿里开源项目贡献代码,Github Star超过90万个,并被众多企 业使用。根据x-lab开放实验室发布的Github 2020数字洞察报告,阿里开源项目的活跃度在国内 企业中排名第一。 除开源自主技术外,阿里也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是 Linux、MySQL、JVM、K8s、etcd、Apache Flink等国际知名开源项目的核心贡献者和维护者。以Apache Flink为例,阿里贡献近三分之一的 committer。同时,阿里也积极和开源基金会及开源组织合作,受邀成为十多个国内外开源基金会或 开源组织的成员,是 Java 全球管理组织 JCP 最高执行委员会的唯一中国代表,也是中国开放原子 开源基金会、Linux、Apache、CNCF、RISC-V等基金会和开源组织的重要成员。阿里的开源战略正 在从技术拥抱向创新引领演进。 9.4.3 百度公司 与华为和阿里有所不同,百度公司很早就将开源战略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上。百度目 前已发布的开源项目达到1000+个,共吸引社区贡献者10000+名,共获得GitHub Star 200000+个。百 度这些开源项目更多的围绕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知识图谱、量子计算、开发框架等新技术领域展 开。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开源深度学习平台飞桨(PaddlePaddle)以及开放自动驾驶平台Apollo, 这两个项目在其各自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百度公司的开源战略更侧重于创新引领。 在众多发布的开源项目中,百度已向国内外基金会捐赠了9个项目进行孵化,包括Apache软件基金会 (4个)、Linux基金会(3个)、云原生计算基金会(1个)、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1个)。目前Apache ECharts已经毕业成为顶级项目。此外,百度还战略投资了Gitee,帮助其成为国内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 百度公司开源战略的特点在于内外结合,通过开源促进内部协同和建设外部生态。在内部大力推进 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 76 内部开源规范和社区氛围建设,提升员工对开源价值认可以及参与热情,为对外开源和参与外部开 源打下良好基础。从内源储备潜力项目到对外开源建设开发者社区生态,再到捐赠顶级基金会进行 孵化,最终成为顶级基金会项目,形成开源项目的完整成长和支持路径。 9.4.4 腾讯公司 腾讯的开源战略属于技术拥抱战略。腾讯为自己量身制定了“内外双循环”的开源战略,即“代码开 源协同作基础,产品社区商业促进步,打通内外开源双循环。”其中,“内部开源内循环”是通过内 部代码开源、开源协同的方式,减少重复投入、提升研发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开源内循环” 孵化出的新秀项目以及毕业优秀的开源项目,然后可以输送至外部开源社区。“外部开源外循环”则 是以产品、社区、商业的形式进一步创造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促进技术发展及科技创新、提高研发 质量和降本增效。通过“开源外循环”引入外部优秀的开源项目,通过外部的新鲜血液促进内部技术 持续创新。 腾讯公司制定了“三步走”的开源路线图,持续推动从封闭孤立向协同开放向社区开放治理的纵深方 向发展。第一步是内部开源协同。首先拉通内部项目和组织,通过部门小团队作战或跨部门大团队作 战的方式协同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集中优势寻求技术突破。随后,腾讯建立起筛选机制将 代码开放出来。第二步是外部代码开放。优化设计与代码结构,不断拓展落地场景,有效利用外部贡 献者资源实现资源整合,构建技术影响力。第三步是社区开放治理,在这一阶段,注重大规模技术推 广与应用、开发者生态体系构建、社区领袖与领导力培养、全社会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四个方面。 腾讯公司开源战略的执行得益于公司内部完善的开源管理组织结构。腾讯公司设立了开源管理办公 室,其下设项目管理委员会、腾讯开源联盟和开源合规组三个机构。开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自上而 下地传递腾讯开源策略,自下而上地落地开源技术生态。同时,通过开放的开源评审平台,孵化和培 育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