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19年度测评报告.pdf
测评车型信息 测评结果分析 2019年度测评报告 PART 01 测评体系概况 PART 02 PART 03 后续工作展望 PART 04 指数概述 资源整合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C-AHI)是中国汽研在国际交通医学会的指导下, 结合汽车消费者实际用车需求,通过整合汽车、医疗、通信行业技术 资源,制定的关于车内 VOC、气味、电磁辐射、车内颗粒 物及 车内 致 敏物风险的 测试评价体系。 整合医疗、通性行业 人体危害研究 指数概述 框架体系 基于国内外工况标准,结合前沿医学研究,针对车内健康危害源展开系统测评 参考 ISO 12219-1:2012、 HJ/T 400 - 2007车内污染 物采样方法 评 价 维 度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工 况 VOC 参考 IEC 62311:2007; IEC 62369-1:2008; JASO TP 13002 2013; GB 8702- 2014 评 价 维 度 工 况 急加速磁场 匀速磁场 急减速磁场 通信电场 EMRVOI 评 价 维 度 工 况 参考 CQC9207-2014 乘用车 内气味检测评价方法 VDA 270 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气味 性质 气味强度 评 价 维 度 工 况 PM 结合国内外汽车 、 环境等领域 研究经验 , 将于 2020年发布 测评规程 车内 PM过滤效率及车辆密闭性 评 价 维 度 工 况 VAR 接触 性和吸入性致敏物风险 结合国内外汽车 、 医疗 、 环 境 、 材料等 领域研究经验 , 评估车 内环境的致敏物风险 测评车型信息 测评结果分析 2019年度测评报告 PART 01 测评体系概况 PART 02 PART 03 后续工作展望 PART 04 55% 45% suv 轿车 11款 55%SUV 轿车 9款 45% 35% 55% 10% 自主 合资 进口 自主 7款 35% 合资 11款 55% 进口 2款 10% 2019年测评车型分布 2019年第一批测评车型概览 2019年第二批测评车型概览 测评车型信息 测评结果分析 2019年度测评报告 PART 01 测评体系概况 PART 02 PART 03 后续工作展望 PART 04 2019全年及近几年测评结果分析 2019年度测评结果概览 VOC/VOI测评结果解读 EMR测评结果解读 研究进展 VOC、 VOI测评指标分值分配 苯的健康危害值 甲醛的健康危害值 综合污染值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常温 光照 通风 总分 10 5 5 20 常温 光照 通风 总分 10 5 5 20 常温 光照 通风 总分 10 10 10 30测算“五苯三醛” 车内气味强度 车内气味强度等级 常温 光照 通风 总分 20 10 0 30 总分: 40 总分: 30 总分: 30 得分区间 评价标识 60 V 70 70 V 80 80 V 85 85 V 90 90 V 100 测评结果呈现形式 研究进展 电磁辐射( EMR)板块分值分配 指标 满分分值 工况层分配 区域层分配 单点评分标准 匀速磁场 辐射指标 65 分 每个测试区域 均匀分配权重 主驾驶位 头部、胸部、裆 部各占 25% 脚部、中控区域 各点各占 5% 副驾及乘员位 头部、胸部、裆 部各占 30% 脚部各点各占 5% 以 GB 8702-2014为参考限值基 准 -100分 :值 限值 200%; 0分 :限值 200%值 限值 100%; 20分 :限值 100%值 限值 50%; 50分 :限值 50%值 限值 10%; 100分 :限值 10%值 急加速磁场 辐射指标 10 分 急减速磁场 辐射指标 5 分 通信电场 辐射指标 20 分 评价等级 得分区间 评价标识 1星级 60 V 70 2星级 70 V 75 3星级 75 V 80 4星级 80 V 85 5星级 85 V 100 样车序号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车内气味 总分 1 37/40 27/30 24/30 88 2 36.5/40 28/30 25/30 89.5 3 35/40 28/30 25/30 88 4 37.5/40 26/30 27/30 90.5 5 33.5/40 28/30 26/30 87.5 6 33.5/40 25/30 27/30 85.5 7 37/40 27/30 24/30 88 8 32.5/40 27/30 24/30 83.5 9 35/40 24/30 22/30 81 10 34/40 28/30 24/30 86 样车序号 生产企业 品牌 车型 车辆型号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车内气味 总分 A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瑞风 S3 2018款智驱 1.6CVT豪华型 37/40 27/30 24/30 88 A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凯迪拉克 XT4 2018款 28T四驱铂金版 36.5/40 28/30 25/30 89.5 A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 R500 2018款 R500智风版 35/40 28/30 25/30 88 A4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沃尔沃 XC60 2019款 T5四驱智逸版 37.5/40 26/30 27/30 90.5 A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本田 凌派 2019款 180Turbo CVT领先版 33.5/40 28/30 26/30 87.5 A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 艾瑞泽 2018款致敬青春版 CVT 33.5/40 25/30 27/30 85.5 A7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斯巴鲁 森林人 2019款 2.0i智擎旗舰 EyeSight 37/40 27/30 24/30 88 A8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现代 菲斯塔 2019款 240 TGDi GLX DCT运动版 32.5/40 27/30 24/30 83.5 A9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大众 帕萨特 2019款 380TSI旗舰版 35/40 24/30 22/30 81 A10 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 三菱 欧蓝德 2019款 2.0L两驱畅享版 34/40 28/30 24/30 86 评价样车得分构成 VOC&VOI结果汇总丨 分数总览 样车序号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车内气味 总分 1 37/40 27/30 24/30 88 2 36.5/40 28/30 25/30 89.5 3 35/40 28/30 25/30 88 4 37.5/40 26/30 27/30 90.5 5 33.5/40 28/30 26/30 87.5 6 33.5/40 25/30 27/30 85.5 7 37/40 27/30 24/30 88 8 32.5/40 27/30 24/30 83.5 9 35/40 24/30 22/30 81 10 34/40 28/30 24/30 86 样车序号 生产企业 品牌 车型 车辆型号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车内气味 总分 B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 CS75plus 2020自动豪华型( SC6479BEH6) 39/40 30/30 27/30 96 B2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奔驰 GLC260L 2020款 4MATIC动感型( BJ6486LEAL) 37/40 30/30 25/30 92 B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 T77 2019款 230TID自动尊贵版( CA6455A6) 36/40 29/30 24/30 89 B4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本田 INSPIRE 2019款 260TURBO( DHW7152CVCSF) 34/40 28/30 24/30 86 B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 唐 2018款智联尊荣型( 7座)( BYD6490ST6A) 36/40 29/30 24/30 89 B6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福克斯 福克斯 2020款三厢 1.5L锋跃型( CAF384Q16) 38.5/40 30/30 24/30 92.5 B7 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吉普( JEEP) 大指挥官 2018款 2.0T四驱悦享版( GFA6491FTDBA) 35.5/40 28/30 24/30 87.5 B8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特斯拉( Tesla) Model 3 2019款长续航后轮驱动版( E3R5) 37/40 30/30 25.5/30 92.5 B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小鹏 G3 2020款 520续航智享版( HMA7001DEBEV) 35/40 25/30 24/30 84 B1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雪佛兰 科鲁泽 2019款 320T手动 欣快版 国 VI( SGM7102LNA1) 39.5/40 30/30 25/30 94.5 评价样车得分构成 VOC&VOI结果汇总丨 分数总览 公开发布结果的三批测评样车共计 28款, 其中合资(含进口)品牌 16款,自主品牌 12款 43% 57% 合资(进口)品牌 16款 自主品牌 12款 平均分 三星评价车比例 四星评价车比例 五星评价车比例 自主品牌 88.3 8.3% 83.4% 8.3% 合资(含进口)品牌 88.1 18.8% 43.7% 37.5% 评价样车得分构成(按测试工况) 从测评结果的平均分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和自主品牌车辆差异不大 从评价星级构成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获得五星评价样车的比例高于自主品牌 从评价星级构成来看,合资(含进口)品牌获得三星评价样车的比例也高于自主品牌, 不同车系之间水平有一定差异 VOC&VOI结果汇总丨 合资(含进口)品牌、国产品牌测评结果比较 VOC&VOI结果汇总丨 汽车行业对五苯三醛的管控效果显著 车企对甲醛的管控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车企对“五苯三醛”综合管控呈持续向好的趋势 甲醛常温和高温下健康危害值平均值趋势 0.00E+00 1.00E-04 2.00E-04 3.00E-04 4.00E-04 5.00E-04 6.00E-04 2017年 2018年上 2018年下 2019年上 2019年下 甲醛健康危害值 甲醛常温 甲醛高温 0 0.1 0.2 0.3 0.4 0.5 0.6 0.7 2017年 2018年上 2018年下 2019年上 2019年下 综合污染值 综合污染常温 综合污染高温 “ 五苯三醛 ” 综合污染值平均值趋势 VOC&VOI结果汇总丨 汽车行业对车内气味的管控效果显著 车企对气味强度的管控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 高温阶段气味强度平均值趋势 3 3.1 3.2 3.3 3.4 3.5 3.6 3.7 2017年 2018年上 2018年下 2019年上 2019年下 气味强度(级) 气味强度(高温) 例如长安 CS75Plus车型,用户可在中控屏设置空调外循环通风开启时间,长安对此功能命名为新风系统。具体操作为用户可根据自身用车时间, 设置空调系统换气启动时间,每到设置的时间点,空气系统将自动启动外循环换气功能,用户上车后,车内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 自动换气功能 例如 Tesla Model 3车型,在高温阶段的测评过程中也自动通风降温,使得车内温度下降的同时,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也逐渐降低,乘员的 健康得以保障 VOC&VOI测评发现丨 人性化设计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样车序号 甲醛去除率 乙醛去除率 B1 82% 97% B2 100% 91% B3 81% 91% B4 95% 96% B5 75% 70% B6 99% 99% B7 79% 69% B8 - - B9 85% 48% B10 98% 100% 备注: B8#车由于高温阶段甲醛很低,表中未计算 醛类去除率 通风阶段甲醛、乙醛去除率比较 VOC&VOI结果汇总丨 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解谱 有令人愉快的气味 较强局部刺激性和毒性,致皮肤干燥,刺激呼吸道和眼睛 4-甲基 -2-戊酮 胺类气味 蒸气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N-甲基吡咯烷酮 苦杏仁味 低浓度氯苯抑制和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常 用作有机溶剂 氯苯 环境恶臭气味 慢性危害 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 蒸汽可能导致嗜睡和昏厥 长期吸入对肺部有危害 甲基环己烷 可能损坏生育能力 具有急性毒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有泥土气味,含有微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 麻醉和刺激作用,皮肤致敏性 环己酮 癸 醛 (花香味 )、 2-甲基萘(类似萘的气味)、乙酸乙酯(刺激性气 味)、苯酚(特殊臭味)、己醛、三甲基苯、乙二醇单丁醚、 3-乙 氧基丙酸乙酯 、四甲基苯、 己基癸醇 、 4-丙基甲苯 . . 车内空气中的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 主要以烷烃和苯 系物为主 第一批评价样车得分构成 序号 生产企业 品牌 车型 车辆名称 急加速 急减速 匀速 通信 总分 A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瑞风 S3 2018款智驱 1.6CVT豪华型 100 100 100 100 100.0 A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凯迪拉克 XT4 2018款 28T四驱铂金版 93.75 96.25 98.375 91.25 96.4 A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 R500 2018款 R500智风版 98.75 100 100 49.25 89.7 A4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沃尔沃 XC60 2019款 T5四驱智逸版 100 100 100 13.75 82.8 A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本田 凌派 2019款 180Turbo CVT领先版 98.75 98.75 99.375 18.5 83.1 A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 艾瑞泽 2018款致敬青春版 CVT 97.5 98.75 100 46.5 89.0 A7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斯巴鲁 森林人 2019款 2.0i智擎旗舰版 EyeSight 98.75 98.75 100 20 83.8 A8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现代 菲斯塔 2019款 240 TGDi GLX DCT 运动版 100 100 100 27 85.4 A9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大众 帕萨特 2019款 380TSI旗舰版 100 98.75 100 21 84.1 A10 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 三菱 欧蓝德 2019款 2.0L两驱畅享版 100 100 100 18 83.6 EMR结果汇总丨 分数总览 样车序号 健康危害 综合污染 车内气味 总分 1 37/40 27/30 24/30 88 2 36.5/40 28/30 25/30 89.5 3 35/40 28/30 25/30 88 4 37.5/40 26/30 27/30 90.5 5 33.5/40 28/30 26/30 87.5 6 33.5/40 25/30 27/30 85.5 7 37/40 27/30 24/30 88 8 32.5/40 27/30 24/30 83.5 9 35/40 24/30 22/30 81 10 34/40 28/30 24/30 86 样车序号 生产企业 品牌 车型 车辆型号 急加速 急减速 匀速 通信 总分 B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 CS75plus 2020自动豪华型( SC6479BEH6) 100 98.75 100 47.75 89.49 B2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奔驰 GLC260L 2020款 4MATIC动感型 2020款( BJ6486LEAL) 100 98.75 99.375 52.5 90.03 B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 T77 2019款 230TID自动尊贵版( CA6455A6) 100 100 100 54 90.8 B4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本田 INSPIRE 2019款 260TURBO( DHW7152CVCSF) 100 100 100 12.5 82.5 B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 唐 2018款智联尊荣型( 7座)( BYD6490ST6A) 100 100 100 20 84 B6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福克斯 福克斯 2020款三厢 1.5L锋跃型( CAF384Q16) 98.75 98.75 100 50 89.8 B7 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吉普( JEEP) 大指挥官 2018款 2.0T四驱悦享版( GFA6491FTDBA) 100 98.75 100 18.5 83.64 B8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特斯拉( Tesla) Model 3 2019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 E3R5) 100 100 98.75 100 99.19 B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小鹏 G3 2020款 520续航智享版( HMA7001DEBEV) 100 100 100 38.75 87.75 B1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雪佛兰 科鲁泽 2019款 320T手动 欣快版 国 VI( SGM7102LNA1) 100 100 100 73.75 94.75 第二批评价样车得分构成 EMR结果汇总丨 分数总览 EMR测评发现丨整体概述 从今年测评 结果来看, EMR测评板块总体成绩良好。 有 12款车型获得五星评价, 8款车型获得四星评价。 / 消费者关注 / 电动车是否必然比燃油车电磁辐射严重? 国产品牌电磁辐射是否大于进口及合资品牌? 科技大屏是否会带来电磁辐射? 座椅加热是否会带来电磁辐射? / 整车厂关注 / 怎样的设计能够得到高分? EMR测评发现丨 电动车电磁辐射 本 年度 抽取的北汽新能源 EU5 R500、特斯拉 Model 3、小鹏 G3是 20款车型中 仅有三款 纯电动车。 三款 车型的 EMR测评结果 均 达到五星水平, 且其 中一款取得年度第二高分, 这说明电动汽车只要经过良好的设计,其电磁辐射并不一定比燃油车更严重,消费者无需对电动汽车“谈辐色变 ” 发现: 纯电动汽车电磁辐射并不比普通燃油车更严重 100.0 96.4 89.7 89.0 85.4 84.1 83.8 83.6 83.1 82.8 90.8 84 89.8 94.75 83.64 90.03 99.19 82.5 87.75 89.49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分 发现: 国产品牌平均得分高于进口及合资品牌 本 年度 抽取 国产品牌 7款车型,平均得分 90.1; 进口及合资品牌 13款车型,平均得分 87.6 国产品牌电磁辐射并不一定比进口及合资品牌更严重 90.1 87.6 80.0 82.0 84.0 86.0 88.0 90.0 92.0 国产品牌 ( 7款车型) 进口 &合资 ( 13款车型) 平均得分 EMR测评发现丨 不同品牌电磁辐射 EMR测评发现丨 中控屏低频磁场辐射 发现 -1中控屏幕低频磁场辐射总体良好, 20辆车中 19辆车均在 测量设备底噪水平 发现 -2中控屏幕大小与其低频磁场辐射大小并无正相关关系,本次测试 最大尺寸为 15.6英寸,也并无较大辐射,为测量设备底噪水平 2.40 2.64 1.89 1.86 1.27 3.22 2.29 3.26 2.91 3.73 1.87 2.70 2.63 3.21 84.14 2.86 3.07 2.88 1.88 2.56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5.6 15 12.8 12.3 12.3 10.25 10.25 9.2 9 9 8.4 8 8 8 8 8 8 8 8 7 与限值比( X% ) 屏幕大小(英寸) 行驶工况点位 6均值 备注:所有测量值均已折算为与 GB 8702-2014对应频点限值比( X%) EMR测评发现丨 大屏低频磁场辐射 发现:大中控屏幕不同区域测试值相当 备注:所有测量值均已折算为与 GB 8702-2014对应频点限值比( X%) 1.99 2.53 2.64 2.33 2.14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 2 3 4 5 与限值比( X% ) 测试点位 大屏不同区域测试 1 2 4 5 3 EMR测评发现丨 座椅加热低频磁场辐射 发现:座椅加热低频磁场辐射总体良好,有 9辆车配备座椅加热, 其低频磁场辐射与无座椅加热测量结果相当,均在测量设备底噪水平 备注:所有测量值均已折算为与 GB 8702-2014对应频点限值比( X%) 3.57 2.78 2.99 2. 65 2.65 3.23 1.88 1.86 1.86 2.78 2.78 3.51 3.27 3.19 3.29 1.86 1.89 2.52 4.48 3.21 0.00 5.00 10.00 15.00 20.00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与限值比( X% ) 有无座椅加热 匀速工况主副驾点位 3均值 通信工况 20款车型平均得分只有 43.7 , 为主要丢分项 整车企业对通信工况下车内电磁辐射关 注不足是主要原因 通过合理设计,这一问题很容易解决 发现: 99.3 99.3 99.8 43.7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急加速 急减速 匀速 通信 20款车型平均得分 EMR测评发现丨 扣分项分析 T-BOX天线位于车外车型平均分高于 T-BOX天线位于车内车型 车载无线通信天线外置不但可以减小 车内电磁辐射,还可以提升通信效果 发现: 60.3 78.75 47.14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有 t-box均值 ( 12款车型) 天线在车外均值 ( 5款车型) 天线在车内均值 ( 7款车型) 平均得分 EMR测评发现丨 通性工况分析 测评车型信息 测评结果分析 2019年度测评报告 PART 01 测评体系概况 PART 02 PART 03 后续工作展望 PART 04 1.VAR板块 与中纺院、广州华代、协和医院、 奔驰等单位进行 讨论 交流 。 2.PM板块与中国 家电研究院、中科院、 CDC、 重庆市疾控、重庆环科院等进行讨论交流。 调研走访 专家评审 2020年 1 2 3 4 6 7 9 10 11 1285 发布 PM测评规程 发布 VAR测评规程EMR规程改版 摸底验证 1.VAR板块完成测试规程初稿,完成 11台样品车 辆摸底试验测试 。 2.PM板块完成测试规程初稿, 15台车的摸底测试 。 1.PM板块测试规程在 2019年 5月 29日召开 专家评审。 2.VAR板块测试规程在 2019年 12月 20日召 开专家评审。 后续展望丨 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