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对高端装备产业的影响分析:双循环新格局下的高端装备曙光.pdf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2020 年 09月 08日 机械设备 增持(维持) 章诚 SAC No. S0570515020001 研究员 021-28972071 zhangchenghtsc 关东奇来 SAC No. S0570519040003 研究员 021-28972081 guandongqilaihtsc 陈莉 SAC No. S0570520070001 研究员 SFC No. BMV473 0755-82766183 chenli2832htsc 1机械设备 : 行业周报(第三十六周) 2020.09 2机械设备 : 景气修复,聚焦自主可控与工业复苏 2020.09 3石头科技 (688169 SH,增持 ): 利润稳增,自主品牌海内外齐发力 2020.08 资料来源: Wind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高端装备曙光 双循环格局对高端装备产业的影响分析 双循环对中国制造影响深远,高端装备崛起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势在必行 我们认为, 双循环 发展格局下中国内需潜力 将进一步被激活 ,庞大内需市场将需要 大而强的本土制造业体系在供给端与之匹配。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 覆盖最广 的制造业体系,但先进制造仍然存在规模和技术上的不足, 其上游核心的高端装备 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是关键制约之一。当前形势下,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既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更是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势在必行之举 ,双循环格局将进一步加快 该 进程,以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将迎战略机遇期。关注装备技术水平走在前列的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 本土龙头 。 转型升级是双循环格局之基,高端装备是转型升级之魂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 于 0712 年 先后 超越日欧美跃升世界首位, 18 年全球占比达 28%。 制造体系 “ 大而全 ”,但 先进制造仍 存 短板 (例如, 相比于 发达经济体, 中国制造 上市公司 在 1000 亿美元市值级别仍处空白 )。据海关数据, 19 年十大进口商品中 集成电路、汽车、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进口额达 3055、 484、 374 亿美 元,先进制造产品自给率偏低问题严峻,高端装备自主 水平 低是制约之一 ( 19 年 IC、 IC 设备自给率仅 16%、 8%)。目前 中国在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已诞生 新锐 ,受益于 双循环 拉动、 政策 支持 、产业链协作, 这批企业将有望成为转 型升级的硬科技支撑。 半导体设备: 国内设备产业体系形成,优势企业初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 2020 年 以来 长江存储 、 中芯国际等本土晶圆厂扩产 及 设备 招标 持续推进,带动 半导体 设备需求复苏,同时本土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国产设备 正 获得 更 加 充沛的验证试用、技术合作、进口替代机会。 目前 国内已涌现 出 一批优秀设备企业,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晶盛机电、上海微、沈阳拓荆、中科仪、盛美 股份 、华海清科、晶升能源等。 我们认为,国产 设备 企业正迎 来 市场份额提升、 技术 加速 突破 的机遇期 ,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及半导体供气环节有望突出受益 , 关注能够进入主流 晶圆厂 供应体系并契合未来工艺方向的优势企业 。推荐中微公司、杭氧股份。 工业机器人: 中国有望在新一轮产业机遇期中诞生世界级企业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孕育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工业机器人密度仍低于其他制造强国( 18 年中国密度为 140 台 /万人,美、德、韩、日达 217、 338、 774、 327 台 /万人)。汽车行业目前仍是国内最主要下游,随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未来 3C、半导体、新能源、物流仓储等领域将呈现较快增长,推动需求多元化和市场扩容。对比 2010-2015 年时期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历史, 我们认为未来 5 年将出现更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变化: 1)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2)市场份额相对更趋向于集中; 3)研发体系渐趋完整,部分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技术突破。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及海外技术封锁 ,海外疫情加剧,国内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慢于预期,高端装备下游新兴产业需求不及预期。 EPS (元 ) P/E (倍 )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收盘价 (元 ) 投资评级 目标价 (元 )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19 2020E 2021E 2022E 688012 CH 中微公司 165.00 增持 0.35 0.47 0.63 0.84 471.43 351.06 261.90 196.43 002430 CH 杭氧股份 21.21 买入 23.25 0.66 0.72 0.93 1.20 32.14 29.46 22.81 17.68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11)(1)9192919/09 19/11 20/01 20/03 20/05 20/07(%)机械设备 沪深 300重点推荐 一年内行业 走势图 相关研究 行业 评级: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正文目录 双循环将对中国制造产生深远影响,高端装备产业机遇挑战并存 . 4 中国已构建全球领军的“大而全”制造业体系,但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 . 4 先进制造崛起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双循环格局下需求将更加紧迫 . 6 上游高端装备的自主化水平较低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制约之一 . 8 国产高端装备踏上征途,双循环格局下本土崛起有望加速 . 11 半导体设备:国内设备产业体系形成,优势企业初步具备进口替代能 力 . 11 工业机器人:中国有望在新一轮产业机遇期中诞生世界级企业 . 15 重点推荐标的 . 18 中微公司( 688012 CH,增持) . 18 杭氧股份( 002430 CH,买入,目标价: 23.25 元) . 18 附录:报告涉及公司列表 . 19 风险提示 . 19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 . 4 图表 2: 中国与美、欧、日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变化 . 4 图表 3: 全球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增速 . 5 图表 4: 世界五大经济体股票市场超 1000 亿美元市值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 5 图表 5: 2003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十大板块占比 . 6 图表 6: 2017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十大板块占比 . 6 图表 7: 制造业及部分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 . 6 图表 8: 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 . 7 图表 9: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及预测 . 7 图表 10: 2019 年中国十大主要进口商品的进口金额 . 8 图表 11: 200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分布 . 8 图表 12: 2019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分布 . 8 图表 13: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与产值对比 . 9 图表 14: 2019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与产值的全球占比情况 . 9 图表 15: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及增速 . 10 图表 16: 中国大陆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销售额及增速 . 10 图表 17: 20172020 年 8 月长江存储已招标 设备的国产化水平 . 10 图表 18: 20052020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地区分布及预测 . 11 图表 19: 20052020 年全球、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及预测 . 11 图表 20: 全球主流晶圆厂的技术迭代进程 . 12 图表 21: 20172020 年 8 月已进入长江存储采购中的中国大陆设备企业 . 12 图表 22: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光刻机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图表 23: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刻蚀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3 图表 24: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 CVD 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图表 25: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 ALD 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图表 26: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 PVD 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图表 27: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工艺检测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3 图表 28: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热处理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4 图表 29: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清洗设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4 图表 30: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 CMP 设 备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4 图表 31: 长江存储 20172020 年 8 月测试机累计招标采购份额 . 14 图表 32: 中国半导体设备代表企业的产品布局 . 14 图表 33: 中国工业机器人月度产量增速变化 . 15 图表 34: 201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结构 . 16 图表 35: 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结构 . 16 图表 36: 2018 年全球及部分经济体工业机器人销量对比 . 17 图表 37: 2018 年全球及部分经济体工业机器人密度对比 . 17 图表 38: 重点推荐公司估值表 . 18 图表 39: 报告涉及公司信息一览表 . 19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4 双循环 将对中国制造产生深远影响,高端装备产业机遇挑战并存 我们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内需潜力将进一步被激活,庞大的内需市场将需要大而强的本土制造业体系在供给端与之匹配,形成需求与供给的良性循环。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产值规模最大、产业覆盖度最广的制造业体系,但先进制造业领域仍然存在规模和技术实力上的 不足,究其根源,先进制造业上游核心的高端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是最为关键的制约之一。当前形势下,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既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构建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势在必行之举,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将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以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将迎来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已构建全球领军的“大而全”制造业体系,但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 近十几年来 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 重大 变迁,中国 已逐渐成为全球领军的制造业大国和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 据 世界银行数据 , 2004 年 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领导地位,三者制造业增加值合计在全球占比为 62%,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 全球 9%, 但已明显领先于 韩国、 印度 、俄罗斯等 其他 经济体。在 过去近十五年 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制造业 增长速度明显领先于全球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于 2007、 2010、2012 年 超越日、欧、美,逐步 跃 升 世界首位, 2018 年中国的全球占比达 28%(美、欧、日合 计占比则 降至 42%),全球制造业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转向中国。 图表 1: 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2: 中国与美、欧、日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 的 全球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华泰证券研究所 0%5%10%15%20%25%3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中国 欧盟 美国 日本韩国 印度 俄罗斯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中国 美国、欧盟、日本 其他地区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5 图表 3: 全球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华泰证券研究所 中国已经形成了大而全的制造业体系, 但先进制造领域仍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 中国 作为 一个经济总量 庞 大 的新兴经济体 ,容纳 了 比较完备的产业结构 , 是 全球 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全球领先 。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的规模、技术实力仍相对薄弱,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制造龙头较为稀缺。 据 Wind 和 Bloomberg 数据,我们选取全球 GDP 前五国家股票市场中市值超过1000 亿美元的公司,并按照行业归类,用分布情况来 侧面对比 中国与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差距。国内市值超过 1000 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金融、互联网、消费等领域,相比于美、日、德、英四国更加多元化的龙头企业分布,中国在汽车、电子及半导体、航空航天、化工、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仍欠缺与海外同体量的全球领导企业。 图表 4: 世界五大经济体股票市场超 1000 亿美元市值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注:数据日期为 2020 年 9 月 4 日 ,按照 9 月 4 日 人民币、日元、欧元 、英镑兑美元汇率折算为美元 资料来源: Wind、 Bloomberg、华泰证券研究所 -15%-10%-5%0%5%10%15%20%25%30%35%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亿美元 ) 全球 中国 YOY-全球 YOY-中国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6 先进制造崛起是 中国制造的 必由之路, 双循环格局 下需求将更加紧迫 我们认为,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先进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上游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2)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企业; 3)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 4)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 后; 5)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6)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但 从新增产业投资角度来看,虽然传统制造仍占据主导地位,但 近年来 中国制造业已出现向先进制造转型升级的趋势。 相比 2003 年, 2017 年钢铁、化工、纺织等产业投资在制造业中的占比有所下降,电气机械及器材、通用设备(含工业机器人、机床、激光加工设备等)、汽车、专用设备等产业投资占比有所提升。 20152019 年,虽然制造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趋弱,但高技术投资仍保持 10%以上的年增长率,并呈逐步加快趋势 , 计算机、通 信和电子设备(包括半导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亦明显领先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图表 5: 2003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十大板块占比 图表 6: 2017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十大板块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7: 制造业及 部分子行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同比 增速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华泰证券研究所 0%4%8%12%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纺织医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农副食品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0%2%4%6%8%10%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专用设备农副食品加工金属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20)(10)010203040506070809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制造业整体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7 图表 8: 中国制造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华泰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产业格局从中低端制造向“先进制造 ”转型 升级,从劳动力优势切换到技术优势 的关键阶段,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对中国制造的影响深远 , 随之 中国步入从“劳动力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切换 过程 ,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制造业升级 将是必然趋势 ; 2) 国际贸易摩擦及海外对华技术限制 的外部环境 一定程度上 强化了中国对 先进制造自主可控的紧迫意识; 3)中国国内良好的先进制造产业政策环境; 4) 5G、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为先进制造提供的必要产业基础。 图表 9: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及预测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Medium fertility variant),华泰证券研究所 双循环新格局下国内的供给、需求两侧有望形成更加紧密的良性循环,充分激活的内需势必会对先进制造业 终端 产品产生更庞大的需求,这 既为 本土先进制造转型塑造了 更好 的市场需求环境,同时也对先进制造本土崛起提出了更 加 紧迫的需求。 据海关总署 2019 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 数据,排在前 10 位的商品主要包括工业产成品(集成电路、汽车、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能源(原油、天然气)、工业原材料(铁矿砂、塑料、铜材)、农产品、医药品等领域 ,其中 集成电路、汽车、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 的进口金额分别达 3055、 484、 374 亿美元,集成电路位居中国进口规模之首。我们认为,上述进口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工业产成品进口需求主要集中在以 集成电路、汽车、精密仪器为代表的 先进制造领域,庞大的进口规模也反映了中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仍存在短板,进口依赖度较强。这些领域,将是未来中国需要重点突破的先进制造板块。 051015202530354045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高技术制造业 :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制造业 :同比0%10%20%30%40%50%60%70%80%90%100%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E 2025E 2030E 2035E 2040E 2045E 2050E15-64 0-14 65+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8 图表 10: 2019 年中国十大主要进口商品的进口金额 资料来源: 海关总署 , 华泰证券研究所 上游高端装备 的自主化水平较低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 制约之一 当前形势下,高端装备的自主可控是实现内循环的底层硬核支撑。 我们以中国对外进口依赖度最大的半导体 (集成电路为主) 产业为例,讨论上游 核心的高端装备 自主化水平较低对下游先进制造发展的制约: 半导体产业: 中国既 是 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也是全球最大进口市场,庞大的市场需求与本土产能 及技术实力 明显不相匹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以及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对各类集成电路产品需求拉动显著。 过去二十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消费格局 变化较大 , 中国大陆已超 越美、欧、日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2019 年全球占比达 35%。但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供需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错配情况,高度依赖进口,本土企业体量与海外龙头差距依旧悬殊。据 IC Insights 数据, 2019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值、本土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集成电路产值分别仅占全球的 5%、 2%,远远低于半导体消费的全球比重( 35%); 中国大陆 集成电路 市场的自给率仅为 16%,若不考虑总部位于海外的境内外资企业,中国大陆的自给率(本土企业)仅为 6%。 图表 11: 2000 年全球 半导体 市场 规模分布 图表 12: 2019 年全球 半导 体市场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 WSTS,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STS,华泰证券研究所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集成电路原油农产品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天然气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医药品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亿美元 )亚太(除日本)25%北美31%欧洲21%日本23%其他28%美洲18%欧洲10%日本9%中国35%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9 图表 13: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与产值对比 资料来源: IC Insights,华泰证券研究所;注:中国大陆产值包含内资、外资企业 图表 14: 2019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与产值的全球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 IC Insights,华泰证券研究所;注:中国大陆本土企业为总部设立于中国大陆的企业 作为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关键高端装备, 设备 进口依赖问题更加严峻, 2019 年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率仅为 8%。 据 SEMI、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数据, 2019 年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为 134.5 亿美元,全球占比已达 23%,位居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而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仅为 161.84 亿元,对应设备国产化率仅为 17%,由于国产半导体设备统计口径包含集成电路、 LED、面板、光伏等设备,其中 2019 年集成电路设备仅为 71.29 亿元,集成电路设备的国产化率仅为 8%,全球份额仅为 2%。其中,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差异较大,光刻机为代表的核心装备国产化水平更低。 以长江存储为例,目前刻蚀、 PVD 等设备国产化已经取得较大进 展,但光刻、 ALD 设备等领域国产化仍处于空白。 0%2%4%6%8%10%12%14%16%18%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亿美元 )中国大陆市场 中国大陆产值 中国大陆自给率34.8%5.4%2.1%15.7%6.1%0% 10% 20% 30% 40%中国大陆市场的全球占比中国大陆产值的全球占比中国大陆本土企业产值的全球占比中国大陆市场的自给率中国大陆市场的本土企业自给率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9 月 08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0 图表 15: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及增速 图表 16: 中国大陆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销售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 SEMI,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7: 20172020 年 8 月长江存储已招标设备的国产化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位于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是 导致中国集成电路自给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 制约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 , 国内设备市场仍主要由 荷 兰阿斯麦、 美国应用材料、美国泛林半导体、日本东京电子、美国 科天半导体 等国外知名企业所占据。集成电路设备是 下游 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专用设备的大量依赖进口不仅严重影响 中国 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 质量和速度 ,也对我国 先进制造自主可控 造成 较大 隐患。 一方面,由于半导体设备过度依赖进口,本土化水平较低,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为本土半导体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作为行业的后进者,盈利能力难以追赶海外先进同业水平。 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摩擦、部分国家对华技术限制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在获得前沿制程工艺所需进口设备过程中可能受到 一定阻碍,这也为中国企业对海外技术的追赶带来了很大困难。 0%10%20%30%40%50%60%70%02040608010012014016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亿美元 )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YOY0%10%20%30%40%50%60%0501001502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亿元 ) 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YOY0% 5% 10% 15% 20% 25% 30% 35% 40%光刻刻蚀CVDALDPVD工艺检测离子注入氧化 /热处理清洗CMP测试机探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