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深度研究系列:中国.pdf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 中国 本报告之合作伙伴: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2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前言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深度研究系列是MIT Technology Review 提供的一系列简报,这个项目是根据2016年10月对亚太地区商业领 袖调查研究的结果作的更一步跟踪 。本报告更包含了在2017年5月 和6月透过深入的行业访谈所获得的进一步见解。我们衷心感谢这次 研究项目的所有参与者以及赞助商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ADP。 本报告的一切内容均由MIT Technology Review独立收集和撰写, 与 参与机构和赞助商无关。2017年7月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3 目录 1.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中国深度研究 4 2.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5 3. 中国的人工智能卓越之路 7 4. 虽多,但仍有所缺 10 5. 对人工智能有所认知的企业 11 6. 人工智能信息图表 12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4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1.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中国深度研究 在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深度研究系列 中,MIT Technology Review重新审视 在亚洲地区不断汇集从而推动人工智能 (AI)创新的技术、风险资本、政府及企业战略的发 展趋势,并评估了特定的亚洲市场利用这些趋势的 方式。对人工智能在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和印 度这四个市场的发展轨迹和表现所作的整体观察揭 示了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正迅速改变亚洲企业管理和 开发人才的方式,迫使其重新审视“工作”的真正 本质是什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正在改变于亚洲经济体各 国企业管理和开发人才的方式。中国政府及其领先 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已承诺 对这些技术进行重大研究和投资。其结果很可能是 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在界定全球人工智能方面发挥 主导作用。特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及企业文化 的转变激发了亚洲各地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想象 力。在中国,鉴于其对维持(甚至增加)全球供应 链核心地位的期望,人口压力正驱使其对制造业进 行彻底的自动化变革。这些压力再加上该国日益壮 大的富裕人群及数码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 各行各业的公司纷纷投资于聊天机器人以及应用人 工智能技术的客户体验管理系统。 在中国,鉴于其对维持(甚 至增加)全球供应链核心地 位的期望,人口压力正驱使 其对制造业进行彻底的自动 化变革。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5 2.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在未来人工智能部署方面,亚洲商业领袖看到的是瓦解,而非去中间化 全 球化企业的亚洲高管认为,人工智能和机 器人技术将对其经营绩效产生立竿见影 且深远的积极影响。尽管大多数亚洲国家 目前缺乏深度的技术能力和研发设施,因而很难赶 上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各经济体却掌握着推广和 发展其机器学习能力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中 国、印度及亚洲其他经济大国生成了大量的数据, 这对推动人工智能向前发展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和 新加坡尽管经济规模小,但都非常注重本国人工智 能研发资源的发展,而且他们对如何使机器学习补 充和增强其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有着明确的愿景。 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6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讽刺的是,虽然一般的假定是人工智能导致了各级 工作岗位的去中间化,但是亚洲的人力资本(即接 入互联网的数十亿工人和消费者)却是将人工智能 于地域内更快、更远地发展的推动者。2016年10 月,MIT Technology Review调查了60多位落户亚 洲的高管,以收集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对亚 洲商业环境之影响的观点。另外,还调查了24位人 力资本专业人士以评估人工智能对亚洲工作岗位尤 其是对其职业前景的影响。 绝大多数受访者感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 步将对亚洲大多数工业领域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 在去年的调查中,落户亚洲的高管也对人工智能为 其行业增值的能力抱持正面的观点,只有金融服务 行业的高管例外。 大多数高管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明显提高其企 业在亚洲的竞争力,特别是其业务流程的效率,以 及深入挖掘客户数据实现更好见解力的能力。金融 业的反应再一次滞后于平均值。但是,本次调查显 示,只有很小部分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在亚洲的人工 智能开发上有所投资。 接受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相关调查的绝大多 数人力资源高管们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 采纳将导致亚洲在未来五年损失大量工作岗位。如 预期般,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感觉到这些技术在未来 会对他们的角色和职能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 他们预计他们的职能将演变成更广泛和更具挑战性 的“生产力管理”角色。他们相信在未来五年,他们 的角色将包括人类及人工人才的管理。 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7 中 国领导阶层将人工智能视作新的战略重点 和增长引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享有两 个具有重大竞争力的工业资产。首先是本 国的数据生态系统,这要多亏其庞大的网民人数, 已为加速机器学习生成了非常庞大的有用数据。其 次是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全球领导力。这两个行业 部门都因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而发生变革。人工 智能相关服务的中国市场已很可观:据驻北京的艾 瑞(iResearch)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 将从2015年估算的14亿人民币(2.03亿美元)增长 至91亿元人民币(13亿美元)。麦肯锡咨询公司预 计,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将以50%年同比增长 率逐步攀升,超过全球预计的20%复合年增长率。 北京正起草一份人工智能国家级发展规划,包括 一笔用来促进该技术在经济、安保、社会福利和环 境应用领域推行的专用资金。中国的许多顶尖学府 和研究院所都在该领域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据美 国国家科技委员会消息,2015年期间,中国于深度 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开发教导 机器自主学习的技术)发表的相关刊物数量已超过 美国。才华出众的中国研究员及学子已被广泛公认 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而且近年来共同引领了人工智 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的全球增长。 另外,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还日益受其互联网行 业所推动。该国规模最大的技术公司(指百度、阿 里巴巴和腾讯,经常以公司名称首个字母缩写的形 式统称作BAT)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类人工智 能实验室及项目。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许多其他 企业也建立分公司来开发并在其业务中应用人工智 能技术。 在中国为人工智能举措筹措资金似乎从来不是问 题。除政府支持外,还有大量风险资本(这些资本 正从大数据领域移出)。追踪人工智能融资事宜的 市场调研公司Venture Scanner在全球排名中将中国 列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据其与网易(Netease) 共同撰写的报告称,中国在该领域的融资额高达11亿 美元,主要由200多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筹得。 中国数千家工厂在政府支持机器人技术变革的浪 潮中迈向自动化转型。许多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并保 持竞争力,几乎别无选择,只得采用先进的自动化 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能很快就没有足够的年 轻人在工厂里工作了” ,中国某家大型互联网公司 的一位高级主管兼人工智能研究员表示,“用机器 代替人力来执行重复性工作已成必然,我们已经见 证了中国某些自动化工厂通过部署机器人而取得成 功的实例”。 3. 中国的人工智能卓越之路 中国已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视作经济转型的主要杠杆 中国数千家工厂在政府支持 机器人技术变革的浪潮中迈 向自动化转型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8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信息,中国是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运作国,该协会发表报告 称,中国2015年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上涨20%至6万8 千台,远超整个欧洲地区的5万台销量。虽然中国依 然严重依赖外国技术来助推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但其国内生产能力正日益上升:据中国机器人产业 联盟(CRIA)称,中国机器人厂商供应了该国总 需求的三分之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关节式机 器人产量以36%的年同比增长率不断攀升。尽管如 此,中国平均每1万名生产工人才置有49台机器人( 美国为176台),这意味着,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市场 的需求将依然是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 素。IFR估计,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售有40% 将落在中国,其驱动因素涵盖:降价、高效能技术 、中国中小企业更多采用机器人技术以及来自成熟 的高强度制造商(如汽车、电子、五金和机械等行 业) 的持续需求。称作自动引导车的移动机器人也 越来越多地部署于中国的物流和电子商务领域。 不过,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自动化投入不足以达 到真正的变革性增长;正如这位人工智能研究员所 言,“人工智能投资对中国厂商将产能推向极致来 说也是必需的,可以在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的同时依 然保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技术导向型和客户导 向型企业,不仅将人工智能视作提升内部效率的工 具,还视其为优化客户体验的杠杆,而且在理想情 况下还可以创造新的价值来源。腾讯人工智能实验 室主任张潼博士介绍了腾讯在该领域探索开发人工 智能技术潜力的四个主要方向:“首先是创造更加 智能的聊天机器人和增加访问信息的代理,以便提 升客户体验。 其次,我们会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分析在线内容以 提升其对用户的理解力并给出更好的建议。然后是 广告收益,我们正设法寻找能更好地匹配客户偏好 的方法。最后,我们希望提升人工智能设备(包括 下一代手机和交通工具)的社交能力,在跟人 们互动时使用自然语言。 2017年3月,阿里巴巴公共云事业部推出了以 医疗保健和制造业为目标市场的人工智能新服务, 分别称作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后者将制作可 行的工具用于生产流程监测、提高能效和预见性维 护。2015年,阿里巴巴推出称作PAI 的公共云机器 学习服务。中国企业正日渐增多地使用云服务并在 云上访问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以至于人工 智能已成为云平台的一个卖点。中国企业可获得的 云服务的便利性和日益普遍性可能会加速人工智能 技术的采用。 中国互联网搜索巨擘百度在北京新开了一个增 强现实实验室用以开发增强现实营销工具。去年, 该公司推出了两个重大平台来争夺人工智能及增强 现实投资:2亿美元的百度风投(Baidu Ventures) ,百度将直接投资于前景广阔的新兴人工智能及 增强现实相关技术和公司;以及百度资本(Baidu Capital),试图从资本市场筹集30亿美元,主要投 资于中后期初创企业。 中国企业可获得的云服务的 便利性和日益普遍性可能会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9 据报道,百度研发部门最近三年的多数工作都 是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而且大多专注于关键基础 设施以及医疗保健之类的行业。该公司最近发布了 一款名叫Melody的医疗保健聊天机器人,在患者访 问医生之前收集患者的医疗详情。此类过程管理应 用旨在解决中国日益加剧的医生短缺问题:据世界 经合组织相关数据,中国的全科医生人数为18.9万 名,平均每1000位公民仅有0.2名家庭医生,而韩国 和澳大利亚的这一数据分别为0.6和1.5。鉴于医学 毕业生为逃避医药领域的长时耗和低薪而寻求其他 职业,这一缺口会更大;台湾国立阳明大学调查发 现,虽然中国最近十年有470万医学毕业生,但实际 从医的仅75万。 另一个触发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及研发的领域是金 融技术。中国消费者正迅速改用无需透过银行及非 现金支付的替代方案,例如:阿里巴巴价值600亿美 元的金融应用支付宝。据风险资本行业分析权威CB Insights称,在亚洲企业去年筹集的风险资本中,中 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金融技术企业得到了91%,约合 103亿美元,占了将近世界总数的一半。 据报道,百度研发部门最近 三年的多数工作都是致力于 人工智能研究,而且大多专 注于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医疗 保健之类的行业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10 尽 管中国在规避生产力所面对的挑战方面拥 有热情、投资及对技术潜力的清晰愿景等 所有优势,许多其他因素会拖慢其人工智 能进展。规章制度就是部署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的 一个潜在瓶颈。近来,对个人隐私和地理信息安全 的担忧使精灵宝可梦及国内数个基于位置的增强现 实概念的许可被暂停。已于今年7月部分施行的新网 络安全法也对企业在中国使用个人资料作了限制。 但是此类数据是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增强机器学习所 需要的主要“自然资源”。 广泛缺乏人工智能专家可能也会限制中国地区采 用人工智能的进程。麦肯锡公司2016年对一些行业 的高管进行调查后发现,人才短缺是制定人工智能 战略的主要障碍。美国人工智能从业者有10年以上 从业经验的为50%,但中国地区则不足25%,而且 该报告还发现,一些开设机器学习课程的中国高校 目前并未关注该技术在真实世界的应用。 据中国某家主要互联网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兼人 工智能研究员称,这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主 要难题。“中国几乎拥有所需的一切条件:资本、 研发基础设施、大数据和人才。但是目前,最熟知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能不是很了解 中国的市场及其应用场景。对他们来说,很难开发 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通过促进学术研究人员和行业参与者之间开展更 深入的合作,中国可以弥合这一差距。 在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张博士看来,期望利用人 工智能的中国企业若转变其企业文化可以大体上缓 解这个问题。“鉴于这项技术变得更智能,会自然 成为所有企业中客户体验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他表示,“在整合这些技术的同时,企业须营造和 接纳协助人们改变和适应的文化”。 4. 虽多,但仍有所缺 中国在其追求人工智能自给自足的过程中应用了资本和人才,但如今还需要 时间和经验 “在整合这些技术的同时, 企业须营造和接纳协助人们 改变和适应的文化” 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张潼博士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11 亚 洲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不仅计划从人工 智能技术的进步中大受裨益,也为界定人 工智能技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的政 治、经济乃至商界都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潜 力,通常会在预见其所面临的人口情况、环境因素及 其他挑战的同时将人工智能投资视作重组国家经济的 关键战略。人工智能如果部署得当,与其说会淘汰工 作岗位,不如说是对工作岗位进行解构并围绕能力群 体进行重组,使人们和机器能以更富有成效的方式协 作。尽管依然有缺口,但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极 其完善,在技术能力、融资、政府推广和企业驱动方 面均具有世界一流水准。不过,人工智能在中国地区的采用的确是一 个重大挑战:该国不断增长的技术专长和该国商业领 袖及管理者在业务运营中指导推行人工智能应用的能 力之间存在断层。“企业需要寻找或培养了解人工智 能可以如何助力其业务经营的员工”,中国某家主要 互联网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兼人工智能研究员评论 称。他表示,“尽管中国企业发现可以越趋便捷、廉 宜地按需从中国众多云平台访问日益壮大的人工智能 流程自动化功能库,但如今在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人工智能背景且深谙技术和行 业应用需求的人才,其他行业也会很快地有同样的需 求。” 为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商业领袖应积极参 与数据分析项目,而且必须乐意分享最佳实践和洞 见。 另外,他们还需要支持将基于自动操作和机器学 习的流程改进集成到他们公司广泛的人才管理项目 中。人工智能可能会开始在中国及亚洲去除中间职务 和职责,但是会增强和重新界定更多能力并提高公司 和工人的生产力。 5. 对人工智能有所认知的企业 倾听机器和员工,以提高生产力 尽管依然有缺口,但中国的 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极其完 善,在技术能力、融资、政 府推广和企业驱动方面均具 有世界一流水准。MIT Technology Review 12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C C WC WF R b Ip DR pG Dp D DR HbD pWzb IZ G H IN IB W p KB R C Bz K H B G K p IB . D C 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 深度研究系列:中国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13 C C WC WF R b Ip DR pG Dp D DR HbD pWzb IZ G H IN IB W p KB R C Bz K H B G K p IB . D C 资料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人工智能起飞 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 亚洲的人工智能议程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版权所有。 14 technologyreview techreview techreview_intl ameatechnology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