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供电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版) 项目名称: 泸州纳溪至震东 220 千伏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泸州 供电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2 日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 目 录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1.1 内容及规模 . 1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8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9 2.1 自然环境简况 . 9 2.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0 3 环境质量状况 . 12 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2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14 4 评价适用标准 . 16 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17 5.1 工艺流程图简述(图示) . 17 5.2 主要污染工序 . 17 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19 7 环境影响分析 . 21 7.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 21 7.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24 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30 8.1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 30 8.2 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 33 8.3 环保措施投 资及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 . 33 9 公众参与 . 35 9.1 现场公示 . 35 9.2 公众调查 . 35 10 结论与建议 . 40 10.1 结论 . 40 10.2 建议 . 43 2 1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泸州纳溪至震东 220 千伏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国网 四川省电力公司 泸州供电公司 法人代表 * 联 系 人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传 真 * 邮政编码 * 建设地点 泸州 市 纳溪区、叙永县 行政管辖范围内 立项审 批部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川电发展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 平方米 )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14629 其中:环保投资 ( 万元 )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 产日期 * 1.1 内容及规模 1.1.1 本项目建设必要性 震东 220kV 变电站 除供叙永县居民用电外,还 主供 境内 煤矿、煤化工和化工等 企业 用电 , 根据 企业 用电负荷重要性, 需实现无故障供电,但目前 震东 220kV变电站 主要通过纳溪 变至 震东 变 回 220kV 线路 供 电 , 该线路为同塔双回架设,当 线路 检修 时 , 将 影响 震东变供 电片 区 用 电可靠性 。 本 项目建设 有利于改善区域 电网结构, 确保 供电可靠性,满足叙永县 企业和居民 用电需求,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1.2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为电网改造及建设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改委 2013 年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 年本 ) 中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四川省电力公司以 *( *号) 确认 本项目 开展前期工作 ,符合四川电网建设规划。 1.1.3 项目建设内容及地理位置 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 文件( *号 ) (附件 2)和环评委托函(附件 1), 本项目建设 内容包括: 新建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 配套 光缆 通信工程。 本项 2 目 位于 泸州市纳溪区和叙永县 行政管辖范围内。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1.1.4 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及上报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 1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收集了有关工程资料,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 境保护部令第 2号)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依据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和四川省环保厅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我公司编制了 泸州纳溪至震东 220 千伏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建设单位按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上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审批。 1.1.5 项目组成及评价内容 ( 1) 项目组成及评价规模 本项目项目组成见 表 1。 3 表 1 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输电线路 主体工程 新建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 路径 长 约*km,采用 单回三角排列 架设,导线 选 用双分裂,分裂间距为 *mm,型号为 *,共使用铁塔 *基, 永久占地面积 约 *hm2。 涉及 既有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在 纳溪变 出线 侧 和 震东变 出线 侧 改造 ( 简称 改造段 ) , 总长 *km, 其中 纳溪侧和震东侧 分别 约 *km,采用 单回三角排列架设 ,导线采用双分裂,分裂间距为 *mm,型号为*,不涉及铁塔 。 本 次 需拆除 既有 纳溪震东 回线路 在纳溪变和震东变改造段导线, 长 度 总约 *km,无 铁塔 拆除 。 施工噪声 施工扬尘 生活污水 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 工频电磁场 无线电干扰 运行噪声 辅助工程 配套 光缆通信工程, 与 本线路 同塔架设 1 根*芯光缆,长度约 *km,光缆型号 为 *。 无 无 公用工程 无 无 无 办公及生活设施 无 无 无 仓储或其它 无 无 无 ( 2)环 境影响评价规模 纳溪 220kV 变电站 本次涉及的 1 个 220kV 间隔 为 变电站既有间隔(即 既有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双回 合并使用 纳溪变 1 个 间隔 ,另一个间隔为本次利用) ,该间隔 包含在纳溪 220kV 变电站 已建 规模中 ,不新增间隔,不 会改变 变电站终期规模 。 纳溪 220kV 变电站 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乡 *村 , 为既有变电站 。 变电站 采用户外布置, 即主变和 AIS(空气绝缘构架式)配电装置为户外布置,出线方式为架空出线。 该 变电站 已建成规模为 主变容量 *MVA, 220kV 出线 *回, 110kV 出线 *回 ,该 环境影响包含在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原四川省环保局)以川环建函 *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 现已建成投运,并 履行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 四川省环保厅以川环验 *号文 对其进行了批复 ,本次利用的间隔包含在 该 建设规模中 。 变电站最近一次环境影响 评价 包含在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 , 并 按 终期规模进行了评价 ,主变容量为 *MVA, 220kV 出线间隔为 *回,110kV 出线间隔 为 *回, 四川省环保厅以川环 审批 *号文 对其进行了批复。 目前,该扩建工程未建成运行,未进行竣工验收。 本次 为 利用现有 间隔 ,不 会 改变 终期规模, 根据同类变电站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 投运后不会改变 变电站终期 环境影响 预 4 测结果 ,站界外产生的 工频电场强度 、 工频磁感应强度 、 无线电干扰值 和 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故 本次不再另行评价 。 震东 220kV 变电站 本次涉及的 1 个 220kV 间隔 为变电站既有 间隔(即既有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双回合并使用 震东 变 1 个间隔,另一个间隔为本次利用) ,该间隔 包含在纳溪 220kV 变电站 已建 规模中 ,不新增间隔 , 不 会改变 变电站终期规模 。 震东 220kV 变电站 位 于泸州市 叙永县 震东乡 *, 为既有变电站 。 变电站 采用户外布置, 即主变和 AIS(空气绝缘构架式)配电装置为户外布置,出线方式为架空出线。 该 变电站 已建成规模为 主变容量 *MVA, 220kV 出线 *回, 110kV 出线*回 , 据此 履行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 四川省环保厅以川环验 *号文 对其进行了批复 ,本次利用的间隔包含在该建设规模中 。 变电站最近一次环境影响评价 包含在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 , 并 按终期规模进行了评价 , 主变容量 为 *MVA, 220kV出线 间隔为 *回, 110kV 出线 间隔为 *回 ,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 川环 审批 *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 。 本次 为 利用现有间隔,不 会 改变终期 规模, 根据同类变电站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 投运后不会改变 变电站终期 环境影响 预测结果 ,站界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感应强度 、 无线电干扰值 和 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故 本次不再另行评价 。 新建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采用 单回三角排列 架设,导线选用双分裂,在评价范围内零星分布有居民。 本 次 线路 按单回三角排列、双分裂、导线对地高度按电力设计规程规定最低要求 (即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 进行评价 。 涉及的 改造段 呈 单回三角排列架设,在评价范围内 无居民分布, 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核 实,该段 导线对地实际最低高度为 *m,鉴于该段架线型式、导线选型、分裂间距均与本线路相同,同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比本线路按设计规程在非居民区最低高度高,本线路非居民区环境影响预测结论能保守地反映该改造段的影响,因此,改造段环境影响不再单独评价,采用本线路在非居民区环境影响预测内容进行分析。 配套的 光缆 通信 工程 与线路同塔架设 ,不涉及土建施工,施工量小,按相关规程要求实施后,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小,本次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规模 如下: 新建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 按 单回 三角排列架设, 导线对地高度按设 5 计规程规定的最低要求 ( 即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进行评价。 ( 3) 主要设备选型 本项目设备选型见 表 2。本项目使用的典型铁塔见附图 2输电线路杆塔一览图,采用的基础型式详见附图 3输电线路基础一览图。 表 2 本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设 备 型 号 导 线 *,分裂间距 *mm 地 线 * 绝缘子 * 基础型式 掏挖式、人工挖孔桩、斜柱式钢筋混凝土现浇基础 杆塔 塔型 基数 塔型 基数 排列方式 * * * * * * * * * * * * * * * * * 1.1.6 项目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 1) 线路路径选择合理性分析 根据设计规程, 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符合变电站出线总体规划要求;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 避让当地生态敏感区; 尽量避让集中居民区; 尽量靠近现有公路,便于施工和运行检修; 尽量减少与其它线路的交叉跨越; 尽量避让林木密集 区 ,减少树木砍伐。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首先依据既有 纳溪 220kV 变电站位置 和 既有震东 220kV变电站 位置 , 结合评价线路走向、地形地貌等环境状况, 以线路路径最短为原则 初拟路径 ,再进行现场踏勘和收资, 根据线路所经区域居民分布、交通运输、地形地貌、 生态敏感点及 植被 覆盖 等情况 优化拟选 对路径, 同时 征求 *等部门 意见, 在技术可行 基础上拟定 两个 线路路径方案 。 东方案 和 西方案 在 地质条件、交通运输 和 生态 环境 等方面基本相同; 东方案 路径长度较短,有利于节约投资和减少占地面积; 东方案 林木砍伐量少,有利于减小 6 生态环境影响; 东方案 工程拆迁民 房 量较 西方案 少, 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东方案已取得 *明确同意意见,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东方案 拟跨 越 纳叙铁路、纳叙高速公路 次数较少。 从环保 和规划 角度分析,线路路径采用 东方案 (即设计推荐方案)是合理的。 ( 2)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 本项目 线路 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和 导线与被跨(钻)越物之间的垂直净距 按照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要求进行 考虑 , 本线路交叉跨越 情况 表 3,线路导线对地最低高度要求见 表 4。 表 3 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及垂直净距要求 被跨越物 跨越次数(次) 规程规定的跨越最低允许垂直距离( m) 备注 110kV 安大线 (水平排列 ) * 4.0 * 110kV 九叙 线 (水平排列) * 4.0 * 35kV 及以下等级线路 287 4.0 - 通信线 110 4.0 - 公路 18 8.0 - 铁路 2 12.5 至电气轨 永宁河( 级航道) 5 7.0 至五年一遇洪水位 3.0 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桅顶 表 4 本项目导线对地最低允许高度 线路经过地区 最小垂直净距( m) 备注 居民区 * 在评价范围内有居民的区域 ( 不包括工程拆除居民 区域 ) 非居民区 * 评价范围内无居民的区域 ( 3)线路并行情况 本项目线路与 110kV 等级及以上线路并行情况见 表 5。 表 5 本项目 与 110kV 等级及以上线路并行情况 并行线路 架设型式及导线对 地 实际 最低高度 并行长 度 两线间最 近距离 两线共同评价范 围内居民分布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 路 同塔双 回, *m *km *m 无 110kV 九叙线 水平排列, *m *km *m 无 1.1.7 项目民房拆迁及林木砍伐 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时 尽可能 避让集中居民 区 ,对不能避让且不能满足净距要求 影响施工和安全的零星民房进行工程拆迁 。 本 线路拟工程拆迁民房约 *m2,涉及约 *户。 居民拆迁安置采取现金补偿、就近后撤的原则,被拆迁人员不离开居 7 住的村庄,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本项目线路 工程拆迁 后 不跨越民房,根据本报告预测结论, 线路也 不涉及环保拆迁。 本项目线路未经过天然防护林区, 按照设计规程规定要求,为了确保线路运行安全,需 对不满足净距要求的 零星 树木进行削枝, 对 位于塔基位置无法避让的树木进行砍伐 。本项目线路需砍削林木约 *棵, 主要为 慈竹、毛竹、侧 柏、 马尾松 等常见树种 。 1.1.8 施工组织措施 ( 1) 交通运输 本项目线路利用附近的 纳叙高速公路、 321 国道以和乡村公路 ,不需新建施工道路 。 ( 2)施工工序 本项目线路施工工序主要为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和拆除部分既有线路。施工周期约需 *个月,平均每天需技工 *人左右,民工*人左右。 ( 3)土石方平衡分析 本项目线路 施工 土石方来源于 塔基开挖, 由于施工位置分散, 每个塔基挖方回填后余方 较少;位于平坦地形的塔基,回填后剩余弃土堆放在铁塔下方夯实;位于边坡的塔基,回填后剩余弃土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拦挡后进行植被恢复 。 1.1.9 运行管理措施 本项目 建成后,无日常运行人员,由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泸州供电公司 定期维护。 1.1.10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原辅材料 ( 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表 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在建设期消耗,建成后无原辅材料消耗。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见 表 6。 8 表 6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表 名称 名称及规格 耗量 来源 主 (辅 ) 料 导线 ( t) * 市场购买 地线 ( km) * 市场购买 绝缘子(万片) * 市场购买 钢材( t) * 市场购买 金具( t) * 市场购买 水泥( t) * 市场购买 中砂 ( m3) * 市场购买 卵石 ( m3) * 市场购买 水量 施工期用水( t/d) * 附近水源 运行期用水( t/d) * ( 2)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 表 7。 表 7 本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线路 一 永久占地面积 hm2 * 二 土石方量( m3) 挖方 * 填方 * 三 绿化面积 hm2 * 四 静态总投资 万元 *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纳溪震东 回 220kV 线路 为新建,不存在原有污染和环境问题。 9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2.1.1 地形、地貌、地 质 本项目 所经区域地貌主要为 山地 , 海拔高程在 *m 之间 , 地形划分为 *, 地质划分为 *。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 所在区域无 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发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01) ,本项目 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1.2 气象、水文 ( 1) 气象条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气候温暖湿润 ,气 象 条件特征见 表8。 表 8 本项目所在区域气象 特征 项目 数据 项目 数据 极端最高气温( ) * 一日最大降雨量( mm) * 极端最低气温( ) * 年平均降雨量( mm) * 平均气温( ) * 平均雷暴日数(天) * 平均降雪日数 (d) * 平均雾日数 (d) * 年平均风速( m/s) * 最多雾日数 (d) * 平均大风日数( d) * 最多雷暴日数( d) * ( 2) 水文条件 本项目线路跨越永宁河 *次。 永宁河 无 饮用水源保护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也无取水口等水利设施。 根据现场调查,本 项目所在区域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采用打井取水,本项目影响范围内不涉及居民取水点,不影响沿线居民用水现状。 2.1.3 植被 本次区域植被调查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相结合法进行分析 ,对 工程区域现场调查,同时 对线路所经区域 植被类型 、 现场植被种类和分布进行记录分析。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 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 植物 。 2.1.4 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 珍稀濒危及 国家 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物。 2.1.5 土壤侵蚀现状 根据资料核实, 本项目所在区域 土壤侵 蚀以中 度水力侵蚀 为主 。 10 2.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 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本项目位于 泸州 市 纳溪 区 、 叙永 县 行政管辖范围内。 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幅员面积 1150.6km,全区辖 2 个街道、 12 个镇, 总人口 47 万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幅员面积 2977km,全区辖 11 个 镇 、 14 个 乡 , 总人口 66.9 万。 2.2.1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 ( 1)经济概况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 -2013, 纳溪区 全区生产总值约 97.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约 1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约 60.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约 21.4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21230 元,比上年增长 10.4%。 叙永县全 县 生产总值约 76.4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约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9%;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约 3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约 2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13075 元,比上年增长 13.9%。 ( 2)教育文化概况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 -2013, 纳溪区 共有普通中学 14 所,在校学生 20418 人,中学专任教师 1339 人; 共有小学 13 个,在校学生 33521 人,小学专任教师 15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8%。 叙永县 共有普通中学 38 所,在校学生 36255 人,中学专任教师 1729 人;共有小学 66 个,在校学生 64025 人,小学专任教师 2823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5%。 2.2.2 自然景观、文物古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网站公布的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名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公布的四川省及各市风景名胜区名录等资料和当地林业部门核实, 本项目所在的泸州市纳溪区行政管 辖范围内有天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叙永县行政管辖范围内有玉皇观省级森林公园、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项目与天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边界直线最近距离约 *km(见附图 7) , 与 玉皇观省级森林公园边界直线最近距离约 *km,与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边界直线最近距离约*km,与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直线最近距离约 *km,均不在本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 本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无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 11 点。 距离本项目较近的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北与白节镇相邻 ,南与护国镇相连,东与渠坝镇隔河相望 ,距泸州城区约 *km。风景名胜区于 *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 以川府函 *文 批准设立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属于亚热带山岳型风景区,规划总面积为 *km2,划分为 天仙洞景区、永宁河景区、关爷滩景区 、 状元峡景区 、 田园风光体验区和景观环境区, 四 个景区 , 其中 四 个景区分别是 ,天仙洞景区内分布有九仙洞、半山亭、洗心池、天泉寺等景点,永宁河景区分布有枇杷园、稻海飘香等景点,关爷滩景区分布有竹艺园、观竹楼、风竹长廊等景点,状元峡景区分布有上天门、永安门、黄桷滩瀑布等景点,田园 风光体验区分布有桃廊、杏廊等景点 。 距离本项目线路最近的景点是位于永宁河景区的 枇杷园 ,最近距离约 *km。枇杷园景点为人文景点,主要以观赏枇杷林,采摘枇杷为游览特点,其余景点与本项目距离均在 *km 以上 。 2.2.3 与城镇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线路位于 泸州市纳溪区、叙永县 行政管辖范围内, 线路路径经 当地规划部门确认同意, 符合当地规划要求 。 12 3 环境质量状况 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水环境主要受区域 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少,运行期间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不外排,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造成明显影响,故针对本项目主要影响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 3.1.1 电磁 环境现状监测点布置 为了反映本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状况,本次在工程所在区域布置了监测点,监测结果如下: ( 1)工频电磁场 本项目所在区域现状监测结果,在离地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3.010-3kV/m 0.7332kV/m,能达到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 4kV/m 的限 值要求;在 离地 1.5m 高 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在 1.810-5mT 1.04510-3mT 之间,满足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 0.1mT 的限值要求。 ( 2)无线电干扰 本项目所在区域现状监测结果, 在离地 2.0m 高处测试频率为 0.5MHz、好天气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在 33.69dB(V/m) 42.64dB(V/m)之间,满足在测试频率为 0.5MHz、好天气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限值 53dB(V/m)的要求。 3.1.2 声环境现状监测 ( 1)监测方法和仪器 整个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完成。监测仪器每年定期送中 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进行校验。 ( 2)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 本项目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见 表 9。 表 9 本项目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 天气 温度( ) 湿度( RH%) 晴 8.69.8 68.469.8 ( 3)监测结果与分析 既有 纳溪 变电站 出线侧 处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 为 46.5dB( A),夜间等效连续 13 A 声级为 38.0dB( A) ; 既有 震东 变电站 出线侧 处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 44.7dB( A),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 41.6dB( A), 均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要求 昼 60dB(A)、夜 50dB(A); 其它区域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46.5dB( A) 48.7dB( A)之间 ,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41.6 dB( A)43.5dB( A)之 间,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标准要求 (乡村 居住区域 1 类标准要求 昼 55dB(A)、夜 45dB(A),其他区域 2 类标准要求 昼 60dB(A)、夜 50dB(A))。 3.1.4 小结 经现场监测 ,本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场强度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不超过4kV/m 限值的规定,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公众全天影响不超过 0.1mT 限值的要求,无线电干扰满足在测试频率为 0.5MHz、好天气条件下 满足 小于 53dB(V/m)的限值要求, 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标准要求 (乡村居住区域 1类标准要求 昼 55dB(A)、夜 45dB(A),其他区域 2 类标准要求 昼 60dB(A)、夜50dB(A)) 。 14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3.2.1 环境 影响及其评价因子 ( 1)施工期 1) 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2) 大气环境:施工扬尘 3)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 ( 2)运行期 1) 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2) 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3) 生态环境 : 野生动植物 3.2.2 评价范围 ( 1)电磁环境 本项目为 220kV 输变电工程,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主要考虑对导航台、雷达站等设备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距本项目 2km 范围内无需要特殊保护的导航台、雷达站等设施。根据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24-1998) , 结合同类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监测结果分析,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 表 10。 表 10 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 项目 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感应强度 无线电干扰 线路 线路走廊两侧 30m(边导线外 45m)以内的带状区域 ( 2)声环境 本项目为 220kV 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产生的噪声源强很小,经现场踏勘,本工程区域无特殊噪声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结合同类线路噪声环境影响监测结果分析,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 表 11。 表 11 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 项目 噪 声 线路 线路走廊两侧 30m(边导线外 45m)以内的带状区域 ( 3)生态环境 本项目 输电 线路所经区域不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占地面积小于 15 20km2,线路 总 长度 小于 10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中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结合本项目建设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走廊两侧 300m 以内的带状区域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面积约为 *hm2。 3.2.3 主要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居民均为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