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天然气净化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 气田 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外输管线( XX 段 ) 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 油田分公司 第一采气厂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 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议项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 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气田 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外输管线( XX 段 ) 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XX 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法人代表 张 正 文 联系人 张建凯 通讯地址 XX 省 XX 市 XX 县第一采气厂 联系电话 029-86502942 传真 029-86502942 邮政编码 718500 建设地点 XX 省 XX 市 XX 区 立项审批部门 XX 油田分公司 批准文号 长油 201325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 的服务活动 B079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临时占地 46.395hm2 永久占地 7.075hm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 总投资 (万元 ) 1000 其中:环 保投资 (万元 ) 6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6.8%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为了落实 XX 气田 2013 年产能建设工程部署 ,确保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后的天然气供给给陕京线 ,进一步完善气田集输系统网络化,经 XX 油田分公司批准,由第一采气厂建设 XX 气田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外输管线( XX 段 )建设工程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013 年 6 月,中国石油 XX 油田分公 司第一采气厂气田开发项目组正式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派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踏勘、调研,收集评价区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工程有关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文件,在认真分析建设工程和当地环境概况的基础上,编写了 XX 气田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外输管线( XX 段 )建设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版) 鼓励类中 “七、石油、 2 天然气:第 3 条 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 设施及网络建设 ”的范畴,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XX气田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外输管 线( XX段)建设工程位于 XXXX市 XX区境内,线路由北向南敷设 ,起点 (因涉及企业技术信息已删除) 。拟建地周边交通主要有榆补路、刀红路以及乡镇公路等,管道沿线交通状况 较为便利 ,无等级公路, 管线起始点及终点的坐标及行政归属见表 1(因涉及企业技术信息已删除) ,地理位置与交通图见附图 1。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规模 本项目外输管线管径为 6608mm,管线长度为 24.65km,设计压力为 6.0MPa,外输管道 天然气输 送 量 30108m3/a, 同时建设清管站和阀室各 1 座 ,在起点设阀室一座 。 在第五 天然气 净化厂外输管道与第四 天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道连接处设清管站一座,负责第五 天然气 净化厂外输管道的清管,清管后接入 第 四 天然气 处 理厂外 输管道输至 XX 末站。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管线、阀室、 清管站 、管线伴行道路 和 线路附属设施 。 输气管线在清管站进站 100m、补浪河及 甘 沟穿越两端各 100m,采用直缝埋弧焊钢管 L415M-660-11mm;清管站后与第四 天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线连接处采用直缝埋弧焊钢管 L415M-610-10mm,其余地段采用螺旋缝 埋弧焊钢管 L415M-660-8mm。 2、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 工程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详见表 2。 表 2 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 序号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建(构)物 /装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体工程 阀室 阀组件 座 1 PN60 DN700 放空总管 座 1 PN60 DN300 H=15m 清管站 清管器接收筒 具 1 PN60 DN300 放散 具 1 DN150 H=15m 外输管线 L415M-660-8mm km 24.15 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L415M-660-11mm km 0.5 清管站进站 100m、补浪河及甘沟穿越两端各 100m,采用直缝埋弧焊钢管 3 穿跨越工程 沥青路、水泥路 m 60/2 大开挖加套管穿越 砂石路、土路 m 8/6 大开挖 补浪河 m 321/1 大开挖 甘沟 m 187/1 大开挖 2 配套工程 线路附属设施 里程桩 个 25 1km 间隔设置 1 个里程桩 标志桩 个 23 每 500m 设置 1 个(不与里程桩重复设置)、河流、水泥路、沥青路、碎石路等穿越处 两端 转角桩 个 10 线路转角大于 45处 警示带 km 24.65 警示牌 个 14 穿越土路一侧设警示牌,其余穿越两 侧均设 伴行道路 km 20 砂石路,路面宽 3.5m;路基宽 4.5m 3 环保工程 临时占地恢复 hm2 46.395 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防治 大气防治措施 / / 管沟挖土不得随意堆放、抛洒; 车辆运输需限载限速,篷布遮盖; 施工场定期洒水,大风(风速 4m/s)停止施工,防止扬尘。 保持良好通风。 废水防治措施 / / 依 托附近村庄,集中收集后用于绿化 固废防治措施 / / 开挖土方全部回填,不设置弃土场。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清官废渣收集桶 噪声防治措施 / / 采用低噪声设备,管道分段施工,居民点工地应实施半封闭隔离施工,如防尘隔声板护围 3、管道工程特征 管道敷设:管线采用埋地敷设方式, 采气管线覆土厚度要大于最大冻土层厚度, 管底埋深为 1.6m。 由于项目涉及管线为外输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18m, 局部地形受限制地段以及石方段,适当减少施工作业带宽度 。 管沟断面:管沟 加宽余量为 0.5m,边坡坡比为 1: 0.5。 管道转向:管线在改变方向或适应地形变化时,采用弹性敷设或加弯头,并优先采用弹性敷设,弹性弯曲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管线外直径的 1000 倍。当弹性敷设难以实现时,采用热煨弯头转向。 管道防腐: 管道防腐采用外层防腐结合阴极保护的方式。一般地段采用三层PE 普通级防腐;管线在穿越,进出站场前后 200m、进出阀室前后 50m 及通过人口 4 较稠密地段,石方地段、管道与地下构筑物交叉点两侧各延伸 10m 以上的管段以及管道距清管站 200m 范围内应采用三层 PE 加强级防腐。 水工保护:外输管线沿线属于固定沙丘与半固定沙丘地段,线路水工保护主要为穿越半固定沙丘与固定沙丘的管道保护。 a、半固体沙丘区 流动沙丘先采用草方格固沙后再种植灌木。草方格用沙蒿等植物,尺寸为1m1m;灌木的行珠距为 1m1m,种植的灌木主要为羊柴 、沙柳和柠条儿。 固定沙丘、半固定降坡后坡度仍大于等于 15,在管线中心两侧 3.2m 范围内采用草袋子护坡,采用 1m0.8m0.3m。 b、固定沙丘区 固定沙丘地段可直接按 25m范围内 2m3m的行株距种植灌木,灌木主要为羊柴、沙柳和柠条儿或周围 已有的植物种类。 管道施工为机械挖沟为主,特殊地段采取人工开挖,沟上组焊 。 穿越工程:干线穿越补浪河 1 次,穿越甘沟 1 次,穿越沥青路、水泥路 2 次,穿越砂石、土路 6 次,穿越方式均为开挖穿越。本项目管线穿越工程见表 3 及附图 2、管线穿越现场情况见表 4。 表 3 管线 穿越工程一览表 穿越类型 桩号 总长度 穿越方式 补浪河 QA28-QA29 321 m/1 次 人工 开挖穿越 甘沟 QA38-QA39 187 m/1 次 人工 开挖穿越 沥青 路、水泥路 / 60m/2 次 机械 开挖加套管穿越 沙石路、土路 / 8 m/6 次 机械 开挖穿越 表 4 主要穿越工程现场情况 序号 名称 穿越点 序号 名称 穿越点 1 治沙连水泥 路 2 刀红路 5 3 补浪 河 4 甘沟 4、 截断阀室 为方便维修和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并保证在管道发生破损时能尽可能减少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 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需在管线设 RTU 截断阀室 1 座,阀室设计全线均衡布置,其位置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形开阔 、地势较高的地方,以方便生产管理和管道内的气体在紧急截断后的排放。截断阀室征地面积为 300 ,阀室位于管线起点, 位于 XX 区补浪河乡省不扣村 。 阀室采用全焊接埋地式的气液联动球阀。截断阀采用全通径球阀,阀门为双截断和超高压自泄放阀门,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截断阀室均在主截断阀的上、下游设置放空管道,可对阀室上、下游管段放空。 截断阀设置见表 5。 (因涉及企业技术信息已删除) 5、 伴行路 本项目拟建 外输管线 伴行路(砂石路), 由南 向 北 方向沿管线伴行,终于第四处理厂外输管道清管站,道路 全长 20km,均采用管道伴行道路 主路标准建设,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 1。 6 图 1 路基标准横断面 四、 工程天然气的上下游关系 (因涉及企业技术信息已删除) 五、 工程选址和占地 1、占地 管线全长 24.65km,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18m,临时占地 44.37hm2;本项目需新建伴行道路 20km, 路基 宽度为 4.5m,路面宽度为 3.5m, 伴行道路 临时 占地 2.0hm2,永久占地 7.0hm2;阀室临时占地 100m2,永久占地约 300m2;清管站临时占地 150m2,永久占地约 450m2, 占地类型主要为荒地 、林地 ,本项目占地中不包括基本农田。 施工期 管道开挖土石方沿线堆放在管道两侧作业带内,不设取、弃土场,下管后土石方加固回填。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项目占地情况见表 6。 表 6 工程占地一览表 工程名称 占地面积 单位 备注 临时 永久 外输管线 44.37 hm2 临时占地施工 18m 伴行道路 2 7 hm2 砂石路,长 20km,路面宽 3.5m;路基宽 4.5m 阀室 0.01 0.03 hm2 清管站 0.015 0.045 hm2 合计 46.395 7.075 hm2 2、管线走向 经现场勘查,工程设计管线敷设经过地区居民点较少,工程地质主要为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管线沿线地形相对平坦、障碍物少,未穿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点,管线两侧最近居民点为 32m,管线总体呈北至南走向,具体线路走向见附图 2。 3、 管线 选线合理性 7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形、地质因素以及风险事故因素。 经现场勘查,工程设计管线走向有如下特点: 管线起始于 1#阀室,途径 XX 区补浪河乡和 红石桥 乡等乡镇,终点设于 XX区 红石桥乡双红村 ,大致方向由 北向 南; 管线敷设沿线地形平 坦,障碍物少;地貌类型主要为以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为主; 管线选线避开居民集中居住区, 管线两侧最近居民点为 32m, 管线两侧 30m范围内无居民点,管线走向基本合理; 管线将穿越补浪河 1 次、甘沟 1 次,沥青、水泥路 2 次,砂石、土路 6 次,且不可避免。 管线选线未穿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敏感点; 评价对本项目管线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管线通过区应 尽量 避开下列地段: 有泥石流、滑坡、坍塌等地质危害的地段; 被洪水冲浸的地段、堤坝或堤坝崩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严禁穿过村庄等人群居住地和建筑物。 管线施工 与居民点或独立人群密集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m; 管线施工与道路平行敷设时,与道路用地范围边界的距离大于 10m;与建(构)筑物、工厂的距离大于 20m; 管线施工 应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对于拟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办理相关手续,明确补偿方案措施。 管线在穿越河流、公路时应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综合考虑,本项目管线选线基本合理。 4、伴行道路选线合理性 本项目拟建外输管线伴行路(砂石路), 沿外输管线伴行,道路 全长 20km,经现场勘查, 伴行道路 经过地区居民点较少,工程地质主要为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 伴行道路 沿线地形相对平坦、障碍物少,未穿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点,管线总体呈北至南走向,具体线路走向见附图 2。 5、项目与榆横矿区 相容 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 榆横矿区国家规划区内。 榆横矿区北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中西部的XX 区和横山县境内,面积 3200 平方公里,探明储量 270 亿吨,属低灰、中硫、低 8 磷、中高挥发份、高发热量的长焰煤和弱粘煤,适于作为煤化工和动力用煤。该矿区规划了 11 个井田、建设规模暂定 3300 万吨年。其中,红石峡由 120 万吨 /年扩建至 300 万吨 /年、小纪汗 1000 万吨 /年、西红墩 1000 万吨 /年、波罗 1000 万吨 /年,巴拉素、袁大滩、可可盖、大海则、十六台、乌苏海则、红石桥井田待进一步勘查后再确定开发方式。矿区由 XX330 千伏变电站供电、王圪堵水库供水,辅助及生活服务设施主要依托邻近矿区。 本项目穿越 榆 横 矿区 与 总体规划 中的煤田开采范围有部分重叠,按照国土资厅函【 2004】 267 号文( 见 附件)“关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与煤炭矿产勘查开采登记范围重叠处理意见的函”,“由于油气与煤炭资源的分布具有上下层位关系,矿业权设置范围在平面上大面积重叠,在勘查开采活动中,必须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在矿业权重叠区 ,煤炭矿山与油气生产企业间必须签署互不干扰勘查开采施工、保障安全生产作业协议”,“煤炭企业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地面生产设施及地下井筒,应按国家安全部门的规定预留安全矿柱。油气企业对预留安全矿柱所占压的矿产资源,应按压覆矿产资源的有关规定,给被占压矿产资源的矿业权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此前提下,项目与榆 横 矿区规划不存在矛盾。 六 、产品技术指标 第五 天然气 净化厂主产品为净化天然气,产量 28.42108/a。 净化厂外输天然气按天然气标准( GB17820-1999)中的 类气标准执行,见表 7。 (因涉及企业技术 信息已删除) 七 、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施工期需施工人员 40 人左右,运行期依托第五 天然气 净化厂劳动定员对管线定期巡查。 八 、 项目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约 1000 万元,其中 环保投资 68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6.8%。 九 、给排水 项目仅施工期用水,主要用水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施工期需施工人员 20 人左右,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依托附近集气站和村庄。 十 、防洪 因考虑到近年来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本环评建议管线敷设时采取一定的防洪措施: 9 ( 1)对于处在低洼地带的管线等设施应加高、加固,以抵御洪水破坏的风险。 ( 2)建议在有 洪水冲沟处修建涵洞,在洪水流经管线处修建导流渠。 ( 3)在洪水期,应特别关注 管线穿越补浪河、甘沟河道穿越段 管道的安全。 ( 4)严格按照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05)中有关防洪防汛进行管线穿越补浪河、甘沟河道穿越段防洪设计; ( 5) 制定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十 一 、依托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依托 第四 天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道及 第 五 天然气 净 化厂 劳动定员可行性分析见表 8。 表 8 依托关系可行性分析一览表 序号 依托项目 依托工程简介 依托工程可行性分析 1 第四 天 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道( 3#阀室至 XX 末站) 第四 天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道( 3#阀室至 XX末 站 ) 全 长 53km , 管 线 管 径 为106111.1/15.9mm,设计压力为 6.3MPa,从 3# 阀室至 XX 末站。 第四 天然气 处理厂外输管道( 3#阀室至 XX 末站)环评工作已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本工程依托第四处理厂外输管道输气至 XX 末站,依托可行。 2 管线巡视 第五天然气净化厂设劳动定员 121 人 本工程管线巡视依托第五天然气净化厂劳动定员, 依托可行 十 二 、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修正版)鼓励类中 “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 ”的范畴,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本项目不在 XX 区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范围内,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见表 9。 表 9 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 序号 相关规划 规划要求(摘录) 规划 符合情况分析 1 XX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快老旧油田改造,推广高效增产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力度,在抓好原有区块扩边勘探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 油气区块,实现子洲、米脂和杏子川的规模开发,实质性推进镇巴油气田勘探并及早开发利用 ,鼓励企业境外勘探开发,确保资源有序接替。石油、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 4700 万吨和 300 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 5000 万吨,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符合规划纲要 10 2 XX 省矿产资源总体( 2008-2015) 鼓励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热、铁、锰、铬、钛、钒、铜、铅、锌、岩金、银、镍、岩盐、优质水泥灰岩、名贵饰面石材、玻璃用石英岩、瓦板岩、高岭土、石膏等矿产。 ”“陕北地区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资源开发 ”。 符合规划要求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XX 油田分公司关于下达 2013 年第一批业务发展投资实施计划(长油【 20132】25 号) 地面工程建设:地面集气站,集气总站建设、集气干线、站外管线、自控、道路、环保等。 符合计划要求 由表 9 得知,建设项目项目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该工程属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 管线工程地质主要为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管道所经地区植被以沙生植物为主:有沙蒿、沙柳、柠条等,地表植被覆盖程度随地形地貌的不同有较大变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 来加大生态保护,沿线部分地段可见小片的人工树木,以柳树和杨树为主。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一、地形地貌 XX 市位于 XX 省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过度地带。市境内地势总体东北高,中部、南部低,最高海拔 1413 米,最低海拔 870 米,相对高差543 米。全市地貌大致可分 3 个大的类型区,即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中南部河川区。 XX 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缘的交接地带,境 内西北部为沙漠草滩地带,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交错分布,形成风沙滩地地貌,占全区总面积的 60.5%。东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支离破碎地貌,占全区总面积的 35.6%。榆溪河由北向南贯穿境中部,在境南鱼河镇汇入无定河,形成较宽的河川阶地,占全区总面积的 3.9%。 项目所在地属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滩地地貌。 二、地质构造 XX区大地构造单元属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东冀地区,地质活动的相对稳定,岩层构造简单,地壳无大型褶皱和断裂。岩层大致以 2 5倾角微向西倾斜,形成 单斜构造。 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地震烈度相对小,大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黄土土质引起的小型地质灾害在一定的沟壑陡坎和河床岸边容易发生。 三、气候气象 评价区总体气候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短,日照丰富,冬春两季多风沙,降雨少、蒸发大。春季干旱多风,回温明显变化且不稳定,常伴有春寒霜冻;夏季炎热伏旱频繁,降雨多发生在 7 9 月,多雷阵雨,常伴有大风和冰雹;秋季天气变冷,霜冻较早;冬季干燥寒冷,冻封期长。 XX 区年平均日照 2879h, 日照百分率为 62%。境内气温南部高、北部低,最高值在桐条沟,最低值在小嚎兔,年平均气温 8.1 ,年际极端最高气温 38.6 ,年际极端最低气温为 -32.7 。年平均降雨量为 406.9mm,年内和年际变化均大。境内多西北风,东南风次之,其他风向较少,春季风速大于其他季节,年均风速 2.3m/s,最 12 大风速 20.7m/s。 四、水文 1、地表水 本区属黄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为无定河及其支流海流兔河。无定河发源于定边县东南长春梁东麓,经 XX 县巴图湾进入横山县,向东经米脂县在绥德县东南注入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11.75m3/s,最小流量 3m3/s,最低洪水线标高 +982m,最高洪水位线标高 +986m,含沙量约 1%,河道全长 491km, XX 市内 442.8km。平均河道比降为 1.8 。 补浪河为海流兔河的支流, 海流兔河为无定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 XX 市北部的毛乌素沙漠,。海流兔河集水面积为 245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 3.15m3/s,最大年平均流量为 5.09 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 2.56 m3/s。 2、地下水 项目所在地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为沙漠滩地湖积层细沙为主的萨拉乌组孔隙潜水,河谷冲积。基岩裂隙孔隙潜水含于白恶系孔 隙裂隙含水层,大型交错层层理十分发育,含水层厚度大。 本项目管道沿线地下水埋深随地形地貌变化而变化, 在半固定沙丘区 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 4.0m, 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埋深较浅;固定沙丘地段,地下水埋深多在 0.83.8, 地下水位受 季节性 降水影响 较大 。 五、土壤 项目沿线 的土壤类型与其地貌类型相对应,对应梁地、滩地、沙地地貌的土壤类型分别为: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或沼泽潜育土以及各类风沙土。 六、动植物 1、动物 XX 区区域原有狼、狐、狗獾、黄鼬、石貂、虎鼬、黄羊、豹等野兽,但由于过量猎捕,在 50 60 年代后均很少 见,有些已近绝迹,现存较多的动物有蒙古兔、达乌尔鼠兔、麝鼠等。常见野禽类有喜鹊、乌鸦、斑鸠、啄木鸟、石鸡、环颈雉、野鸭、家燕、麻雀等。此外,两栖类有青蛙、蟾蜍、鳖等,爬行类有 XX 沙蜥、壁虎、黄脊游蛇、虎斑游蛇、蝮蛇等。 2、植物 13 XX 区野生种子植物 450 余种(分属 78 科)其中稞子植物仅 4 科,以乔木科、菊科最多,分别有 51 种、 49 种。野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有近 400 种,占 86%,木本仅 50 余种,占 13.5%。 乔木主要有侧柏、刺槐、枣树、山杏、旱柳、青杨、水桐树、木瓜、臭椿等;灌木有怪柳、杞柳、沙柳、酸枣、柠条 、踏郎、樱桃树、野枸杞、黑沙蒿、白沙蒿、山榆、蒙桑、红柳等 20 余种;草本植物中药用野生植物有茵陈蒿、甘草、苍耳、蒲公英、柴胡、菟丝子、车前子、益母草、知母、艾蒿、远志、马齿苋、夏枯草、秦艽等;牧草主要有沙蒿、碱蒿、长芒草、白草、早熟禾、狗尾草、芦草、沙竹小车前、灰条等。 据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七、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附录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管线所经区域地抗震设防烈度属 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值为 0.45s。 14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项目位于 XX 区补浪河乡和红石桥乡境内。 一、 XX 市 XX 区社会环境概况 XX 区位于 XX 省北部、 XX 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以及市内的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相毗邻,总面积 7053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 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 25%。全区辖 21个乡镇、 10 个街道(镇)办事处, 487 个行政村、 45 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 5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4 万人。 2011 年,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5 亿元,增长 3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6:58: 36,人均 GDP 突破 8000 美元;固定资产投资 284 亿元,增长 24.6%,总量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连续两年净增 20 亿元,达到 70.2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13.9 亿元,分别增长 40%和 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5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428 元,分别较上年增加 3491 元和 1823 元。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 24 个市辖区前列。 区内有大学 1 所,高等专业学校 1 所,中等专业学校 8 所,中学 46 所,职教中心 1 所,小学 322 所,幼儿园 59 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60 所,其中乡镇农技校 28所。现有各类医院、医疗服务机构 232 个。 二、补浪河乡社会环境概况 补浪河乡位于 XX 区西北部,南邻巴拉素,西邻红石桥,东邻小纪汗,北部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距 XX 市区 61km。全乡总土地面积 480km2,耕地 4.2 万多亩,辖15 个行政村, 98 个村民小组, 3115 户, 12761 人。 2011 年,全乡玉米播种面积 38000 亩;洋芋播种面积 4000 亩;蔬菜播种面积 1000亩;早熟西瓜播种面积 700 亩;完成 3000 亩人工种草任务。引进良种白绒山羊 160只,培育规模养殖 户 35 户,建立养殖联合社、仔猪繁育场等专业化经营组织 12 个。全乡饲养羊子达到 16.9 万只,生猪达到 5.2 万头,畜牧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11 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8748 万元,粮食总产量达 22437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944 元。 补浪河乡辖补浪河、巴什壕、那泥滩、蒿老兔、云家滩、魏家峁、昌汗敖包、吴 15 家房、曹家峁、省不扣、点连素、乌拉耳林、小滩、纳林、点石 15 个村民委员会。机关驻地补浪河村。 二、红石桥乡社会环境概况 红石桥乡位于 XX 城区西南 35 公里处, 属典型风沙草滩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类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春秋多风沙。全乡辖 14 个行政村, 65 个村民小组, 2654 户, 12697 人,总面积 360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19474 亩,东与巴拉素、芹河相邻,南接横山县,西与内蒙相连,北靠补浪河乡。是一个半农半收的农业经济型乡。农作物中 90%以上种植大田玉米,主要为生猪、羊等以及少量大牲畜提供饲料。全乡生猪年存栏 18346头 ,人均 1.5头 ,出栏 13290头 ,羊年存栏 62873只 ,出栏 22350只 ,温棚养猪 ,舍饲养羊 ,玉米制种是全乡的主导产业 ,其中 ,养殖业收入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4%,种植业占 26%,劳务输出占 18%,其它占 22%,2011 年底全乡劳务输出 1763 人 ,收 1905 万元 ,2011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 10010 元。 全乡共有 14 个行政村,包括马路湾村、双红村、红石桥村、王连圪堵村、韩家峁村、房梁村、闹牛海则村、武松界村、井界村、肖峁村、左界村、古城界村、张家湾村、油房湾村。 三、 圪流 沟水库 圪流沟水库位于无定河一级支流海流兔河 -圪流沟,大坝坝址位于 XX 市 XX 区补浪河乡魏家峁村,距 XX 市区 65km。水库枢纽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207.3km2,主沟道长 7.5km。水库按 等工程设计,主要建筑物为 4 级,原设计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 5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总库容 420 万 m3,兴利库容 100 万 m3、滞洪库容 277 万 m3、死库容 43 万 m3,设计灌溉面积 2000 亩。是一座拦沙为主,兼有农业灌溉、水产养殖、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 1)型水库。 本项目穿越补浪河处位于圪流沟水库下游 600m 处,具体位置见附图 4。本项目穿越工程 处于水库下游,且具有一定距离, 不会 对圪流沟水库 产生影响 。 四 、 XX 榆横 臭柏自然保护区 XX 榆横臭柏自然保护区为 XX 市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横山县西北部 “五十里沙 ”,东北以 XX 区红石桥乡为界,南至无定河北岸,西至内蒙古乌审旗纳林河乡。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902 10910,北纬 3804 3808,其范围由横山镇、雷龙湾乡的集体林及部分固有林构成,保护区总面积 7641 公顷。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 16 南缘,海拔 1000 1250 米,区域内新月型沙丘连绵起伏,沙丘链一般长 100 300米,沙丘高度 5 6 米,地势较为平坦开阔。 本项目位于臭柏自然保护区东北侧,处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以外,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与保护区最近距离约 4.7km。具体位置见附图 4。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管线周边无零星臭柏分布。 五 、其他特殊环境敏感保护点 本次评价区范围内无其它国家、省、市、县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目标。 17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一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委托 XX 市 XX 区环境监测站完成, 本次评价 监测项目包括 SO2、 NO2、 PM10, 共 3 项。 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7 月 25 日 2013 年 7 月 31日 , 监测地点位于 XX 市 XX 区补浪河 乡魏家峁村 ,非甲烷总烃引用 苏里格气田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书中的 净化厂 东南侧 约 1km 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距本项目起点阀室约 2.5km,监测单位为乌审旗环境监测站,监测时间为 2012年 12 月 26 日 2013 年 1 月 1 日,符合 3 年有效时间 。 监测结果见表 10,监测点位见附图 3。 表 1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单位: mg/m3 点位 时间 第六天然气净化厂 东南侧 约 1km 处 点位 时间 魏家峁 非甲烷总烃 SO2 NO2 PM10( 日均值) 小时均值 小时值 日均值 小时值 日均值 12 年 12月 26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25 日 0.0160.022 0.019 0.0340.036 0.035 0.0117 12 年 12月 27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26 日 0.0110.016 0.014 0.0310.036 0.034 0.0122 12 年 12月 28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27 日 0.0140.015 0.015 0.0330.034 0.034 0.0118 12 年 12月 29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28 日 0.007L0.014 0.010 0.0340.038 0.036 0.0118 12 年 12月 30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29 日 0.0120.014 0.013 0.0320.036 0.034 0.0112 12 年 12月 31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30 日 0.0140.017 0.015 0.0350.036 0.035 0.0100 13 年 1月 1 日 未检出 13 年 7月 31 日 0.0140.015 0.015 0.0330.035 0.034 0.0133 标准值 2 标准值 0.5 0.15 0.24 0.12 0.15 超标率 0 超标率 0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0 18 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上 SO2、 NO2监测项目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 PM10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GB16297-1996)中小时限值 2.0mg/m3的要求。 总体来看,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二、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委托 XX 市 XX 区环境监测站完成, 监测 断面布设在 管线 穿越 补浪河处 ,监测项目为 pH 值、氨氮、 CODcr、石油类等 4 项。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7 月 4 日 2013 年 7 月 6 日 ,每天采一个混合样。监测结果见表 11,监测断面具体位置见附图 3。 表 11 地表水监测结果表 点位 项目 pH 值 石油类 COD NH3-N 补浪河管线穿越处 7 月 4 日 6.3 0.05 11 0.372 7 月 5 日 6.38 0.04L 12 0.385 7 月 6 日 6.42 0.05 11 0.410 类标准 69 0.05 15 0.5 超标率 %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根据监测结果, 补浪河外输管线穿越处 4 个